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读《草房子》有感

王一婷

<h3> 2019年寒假,学校举办了“读千古美文,做博学少年”读书活动,机缘巧合下我读了《草房子》这本书。</h3><h3> 《草房子》是一部讲究品味的少年长篇小说。作品写了男孩儿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当我走进曹文轩为我们搭建的《草房子》时,我被温馨而又遥远的气息所吸引。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描写出即将离我远去的小学生活,这种看似平常实则又不简单的生活。《草房子》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冷漠的当今世界中,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span></h3> <h3> 故事通过对主人公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来描写的,桑桑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一个个看似寻常又催人泪下的故事。桑桑和大多数同龄孩子一样顽皮,他天真好奇:用家里的碗柜做“高级鸽笼”;用蚊帐打鱼虾;夏天看到捂在棉套里的冰棍,自己也穿大棉袄……桑桑的这些举动让人忍俊不禁,而这恰恰是他的可爱之处。桑桑勇敢,讲义气:当他看到刘一水等人欺负纸月时,他非常勇敢地去解救纸月。桑桑还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杜小康家落败后,桑桑仍然让把他当做好朋友;没人敢靠近细马,桑桑却愿意与他为伴……</h3> <h3>  因为质朴,还是因为情感?我想二者都有吧。我迷恋,崇尚并且追求着这样的感觉,毕竟在这个年代,能让人真正感动的东西已经不多,尤其在读后有一种拾起了丢失的东西的感觉,是想笑想哭的冲动,是人情味儿,亦或是一颗久冷的童心。</h3> <h3>  桑桑的号啕大哭,告诉这里的所有人,秦大奶奶与油麻地的人们永远地分别了。她既不是老死,也不是病死,而是又掉到水里被淹死的。上回她是因为救一个孩子而落入水中,而这一次落水,仅是为油麻地小学的一只南瓜。”我盯住这些文字,它们既不鼓动,也不煽情,却实实在在地感动了我。</h3> <h3>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生活,我们几乎已经忘却,或者从未知道过怎么样去爱,怎样去恨,怎样去触动每一根未曾退化的感性神经。正如曹文轩说的那样,能感动今天孩子们的东西无非还是生离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与殷勤。</h3> <h3>  然而,让我们感动的早已不是抒情的浪漫主义或写实的现实主义,因为这些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已经显得太过空乏和苍白了,我们需要的应该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h3> <h3>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h3><h3> 九台区城子街镇中心学校</h3><h3> 六年二班王一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