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大桥,我跌进了回忆里

雯姐

<h3>  运行了50年的南京长江大桥,于2016.10进行封闭式维修。2018.12.26维修完毕后对民众开放两天半,两天半后全面通车</h3> <h3> 两天半的时间里,南京人民几乎倾巢而动,整个大桥,人流如织。寒冷中,凛冽的寒风,也无法阻挡参观大桥热情,人们扶老携幼,欢天喜地的迎接着大桥的回归。</h3> <h3>  这种状况是空前的,这就是南京人对大桥的情怀</h3> <h3>  我们也于12.27号来到大桥参观。随着人流,细细地观看着修复后精美的大桥。走着,走着,渐渐地我掉进了回忆里……</h3> <h3>  记忆跨越半个世纪,1968.12.29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正式通车(1968.9.30铁路桥已经通车)。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举国欢庆。那年我15岁,有幸参加了公路桥的通车仪式。</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中国人对南京长江大桥怀着深深的感情,因为它的桥头堡、因为它的标语口号、因为它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象征——</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南京人更是将它视为珍宝。</h3> <h3>  大桥的建成,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并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但我更没想到,我的生活也很快发生了变化,由此我和大桥结缘八年。我的青葱岁月,在大桥的来来往往中度过……</h3> <h3>  1969年元旦刚过,有关部门就下发了复课闹革命的通知,并且要求城里学校搬到农村去办(当时南京有三所试点中学,即七中、九中和宁海中学)。于是,我们宁海中学就迁到了浦口永丰公社。开学报到时,学校要求我们身背行李及生活用品步行到学校集合。根据学校要求,我们要从宁海路(宁海中学城里办学地点)经长江大桥,一直步行到浦口永丰公社。</h3><h3> 那时的学生心里最仰慕的是解放军,当我们背着四不像的背包(不会打背包)走在长江大桥上,再看看桥头堡的雕像,浑身是劲,真有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又感觉自己真的大了,可以独立了,尤如小鸟可以离巢起飞的感觉。对前方的路充斥着无知,同学们完全陷入了兴奋之中……</h3><h3> 渐渐的,渐渐的随着路途的遥远,劲慢慢地松懈下来,行李变得越来越沉 ,同学们尤如花儿般渐渐的蔫了,兴奋而又稚嫰的脸庞慢慢地被沮丧取代,终于有了人生第一次的严肃思考,什么时候到达目的地,究竟晚上会住什么地方?</h3><h3> 通过咬紧牙关的努力,大家在傍晚时分到达目的地(永丰公社下面什么大队小队记不得了)。老师分配住宿,我们六个女生被分配在一个农民家里,这家农户早已在堂屋的地上铺上了稻草,表示对我们欢迎👏和安排。在床铺的里面是一个养着好几只鸡的鸡笼。这足以说明我们有一个同学必须和鸡为邻,同眠共枕。</h3><h3> 太累了,太累了,行李赶快放下,我现在实在记不清,我是不是睡在鸡笼旁边,但有一点我记得很清楚,这家农户的鸡,很仁义,毎天清晨从我们铺上咯咯飞过,都是一气呵成,从未在我们铺上拉过臭臭。只是我们铺上有很多鸡毛,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鸡儿从我们铺上扑闪着翅膀吃力飞过的场景,现在想想也真是为难这些鸡儿了,它一口气必须飞过六七米,真的成飞鸡🐔了。</h3><h3> </h3> <h3>  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吃饭,那时油是定量供应的。生产队长给我们拿来了包菜和萝卜,油可是一滴没有。我们同学轮流做饭,天天水煮萝卜和包菜。一天、两天,慢慢地我们的泪水和着饭艰难咽下去,想家念头愈加强烈,乃至疯狂。我们不想做离巢的鸟儿🐦了,我们要回家,我们要回家。可是谁敢和老师说呢?大家挠头,这时一个同学说,下午下课后(贫下中农讲忆苦思甜课)我们就回家,回来以后老师想怎么训就怎么训。伟大的计划诞生了,我们几个特想家的女生瞞着老师,偷偷往家跑。真可谓少不更事,家那么远,天那么冷,又渐渐的黑了,关键没钱坐车,怎么办呢?急中生智,第一次懂“智”真是在急中生出来了,有同学出主意,拦车,哇塞,一个绝对大胆的设想。于是我们几个女生一字型的站在路中间,招手并高声喊,带带我们吧,带带我们吧,还真有好心卡车司机,一直把我们带到桥下,并向我们解释桥上不能带人。我们千恩万谢,下车我们步入桥上,上了桥离家就近了。经历了艰苦生活,想到家就怦然心动💓。</h3><h3> 大桥上玉兰灯宛延绵长,远远望去尤如长龙一般。晩上的大桥上,车不是很多,我们几个女学生嘻嘻哈哈,谈笑风生,真是少年不知愁,十五里路不觉累地走过来了。回到家,家长觉得很吃惊,好饭菜饱吃一顿。第二天早早坐车到“学校”。谁知,我们走后“学校”炸开锅了,丢了几个女学生,老师如何承担得起,寒夜里老师和农民们到处寻找。一夜不见,老师滿脸憔悴。现在想想都觉得对不起老师👨‍🏫……</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后来的我们,经常军训,拉练深更半夜把我们揪起来背着背包(最大的收获,学会了如何打行军背包,至今难忘)跑步,走🏃‍♀️长江大桥,到六合马集镇。我们毕竟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加之营养不良,过度的训练必然会出问题,出了几件事后训练才得以消停。</h3><h3> 在农村“读书”的几年,还发生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h3> <h3>青葱岁月</h3> <h3>再后来我的工作分配在大厂镇,毎周休息都往返于大桥。那时的公交车很难挤上去,回家对我来说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无奈之下买自行车🚲,从我家骑自行车到单位,骑的比较快的情况下,要1小时20分钟。从家往单位骑显然吃力,因为桥南的引桥比较陡,每次我气喘吁吁,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五分之二过来了,再过一会,我又告诉自己五分之三过来了。自己给自己打气加油💪。&nbsp;</h3><h3> 有几次冬天,雪下的太大,桥上即不通公交,也不敢骑自行车🚲,因为怕下坡摔到。只好步行到单位。边走边欣赏桥上的雪景,倒也真美煞人,远远望去,天地之间仰卧着一条银色长龙,三面红旗🚩尤为鲜艳夺目。从桥上往远看真有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感觉。</h3><h3> 四年来迎寒送暑,终于迎来了调回南京的一天。近八年的大桥上往往返返,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学生成长起来,感谢曾帮助过我的人,感谢敬爱的老师,感谢过往的经历……</h3> <h3>年轻真好</h3> <h3>如今我和夫君都是快奔古稀之年的人了,经历了艰辛更珍惜今天的美好</h3> <h3>这是大桥南堡公园,我们常带孩子到这来玩,让他感受大桥的气魄,让他理解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含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