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与知青的我

宝铃

<h3>插秧机与我的命运</h3><h3>在1974年的插秧机可是新生事物,我在74年3月11日接到通知与武装排的陈百军,李伟林,二排的朱维健,蔡锦宏,王建平,三排孙龙成,陆建蓉,吕崇爱,全都是上海知青到团部报到学习插秧机,滚泥船机械原理和操作。那年代机械插秧是淮北农民从未听说过,别说见到插秧机了。</h3><h3>3月12日上午在机械连吳副团长作了学习班开业报告:农业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尽快在水稻连队搞好机械化插秧,促进水稻粮食大丰收。鼓励学员抓紧时间学习赶在今年插秧季节,把插秧机开到各连队去插秧。下午老师给学员上课,王老师将一台柳州产单缸汽油机放在中间工作台上一边拆一边讲解原理,拆完了讲解也完了,他就让学员们自己动手把汽油机组装起来,在当时对我们这些知青学员来说真是个难题,没有见过,文化知识又欠缺,但大家还是几个人一组共同商讨,动手操作组装发动机,在老师的指导下几天来逐步掌握了汽油机理论知识,和操作。经过二个月的学习学员们终于将插秧机开回各自连队投入使用。</h3><h3>在我把插秧机从团部机械连把插秧机开到五连时,职工们正在桥头的秧田工作,见插秧机都停下来围着插秧机看,议论着,今年插秧可以轻松些……</h3><h3>因为新生事物,又因实际插秧机本身质量问题和当时连队水稻田的土质(沙疆岩地)并没有给大家带来轻松,而且连队领导认为插秧机故障不断,修时间多,还不如人插秧快。也就埋下插秧机的死亡命运。</h3><h3>当初插秧机工作还是比较顺利,机子向前开,后面两个人放秧苗,一排排绿色秧苗使稻田一会儿变绿了。</h3><h3>机械连的王老师一直蹲点五连指导插秧机工作,机子坏了马上修理,一天插秧机上的连接万向轮的齿轮坏了,机械连又没有配件,王老师叫我去生产厂家买</h3><h3>插秧机另件t12.7孔直经85的齿轮,连接万向轮。地址在含山县的生产厂家出差,我离开连队坐火车到合肥再转长途汽车在山里找到生产厂家,可是因该厂家不再生产这种形号的万向轮,没有现货,为了购买的另件,我通过厂里工人找到加工车间的领导,用两包上海出的凤凰牌香烟进行交流,争取到领导让工人找毛配件重新加工,这样我必须在县城里多住宿几天,我每天到车间里观看工人操作加工另件,总算完成任务,回到团部交差,时间长了几天另件购回了,领导满意。插秧机的总算又工作起来。接下来又发生了发动机出毛病,发不起来,有4台机子,这领导叫我跟团部放电影的小潘一起去滁县修理发动机,我每次任务都圆满完成,但是因为在插秧大忙季节多次出差班排长有意见了,把我从开插秧机的工作换下来去挑秧,插秧。五连的插秧机前后寿命从1974年到76年,76年没有用只是开到田地里拍了几张照片。75年插秧季就没有几个连队用插秧机,因为插秧机老是要坏,担误连队插秧进度。因为我多次出差都完成任务,后来插秧机坏了需外出修理,我就多次被领导抽去出差,修理汽油机是与放电影的小潘一起去的。离开连队时间多了,又是插秧农忙时间,我也跟插秧机一样命运不受欢迎了。</h3><h3>74年插秧机用完后,我利用休息时间安照老师的要求擦油保养,把插秧机放在机耕排机房,75年用的时候,开出来就能使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插秧机不受欢迎,75年兵团又拆散改为地方龙亢农场。当时的新生事物插秧机机械化插秧也就结束了。</h3><h3>曹宝铃2019元旦</h3><h3>2019/11/9修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