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郑州北大培文的高度就是上街教育的高度”

凡客

改革开放40年征文 <h3>  改革开放40年,人们越来越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不仅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教育是未来,是希望 ,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细细想来,当今中国的各界精英,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无一不是改革开放后通过教育改变个人命运,进而又成为改变行业命运的人。 </h3><h3> 本人自1981年从教以来,可以说是和改革开放同步前行的。一路走来,“天翻地覆”、“天壤之别”、“目标坚定”、“自信”和“意志坚强”,外加一个 “粉丝”,是我感受最深的几个词语。</h3><h3> 基础教育的每一步变迁,都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在教育领域的缩影。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学校经历了从郑州铝厂子弟中学,到中国长城铝业公司中心中学,到郑州市第一〇〇中学,再到郑州北大培文学校初中部的数次变化,这期间,变化的不仅仅是学校名称,更多的应该是学校环境、学校管理,还有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这诸多变化亲身经历,亲眼目睹,让我不由自主地感叹:天翻地覆! </h3><h3> 如今说到上街教育,就不得不提北大培文学校,提到北大培文学校,用一次教育工作总结会上有位领导的那句“郑州北大培文的高度就是上街教育的高度”来形容又是那么的合适。不妨看一下有关郑州北大培文学校的两组数字:一是高中部,2015年高考,普通类考生430人,一本上线50人,上线率11.63%;2016年普通类考生472人,一本上线80人,一本率16.9%; 2017年普通类考生412人,一本上线111人,一本率26.9%;2018年普通类考生415人,一本上线157人,一本率37.8%。北大培文托管4年来,一本上线人数连年攀升,由50人、80人、111人到157人,一步一个大台阶。二是初中部,2015年9月在校学生人数446人,2016年9月在校学生人数642人,2017年9月在校学生人数986人,2018年9月在校学生人数1471人,在校生人数三年增长了两倍多,2018年的招生还出现了爆棚现象。从上面两组数字中不难看出,学校的地位、价值都发生了巨变,这种巨变拿石墨变宝石比喻真不为过。</h3><h3> 说到石墨和宝石,不禁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写的一篇随笔,其中讲到了二者的关系:金刚石俗称钻石,也叫宝石,与石墨有着相同的化学式C,它们是由相同元素碳(C)构成的同素异型体,由于结构的不同而有着天壤之别的价格和质地。重要的是,石墨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成钻石的。目前的郑州北大培文学校和之前的郑州第二外国语学校(简称郑州二外)及郑州市第一〇〇中学(简称100中),就是宝石和石墨的关系:有相同的元素—老师,但结构已经优化调整,名气、地位和价值大为不同。这个转化应该归功于改革开放,归功于上街区政府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与北京大学培文教育集团合作诞生的第一所北大培文学校。</h3><h3> 提到郑州北大培文,自然就绕不过郑州北大培文的校长李先文,他可是推动郑州二外和100中由石墨变宝石的具体操作者。 如今的郑州北大培文学校已经成为了上街教育的一张名片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两所学校由默默无闻到享誉全国的华丽转身,身为其中一分子的我是亲身体会到了“天壤之别”的个中“滋味”。</h3><h3> 成功的人与不成功的人不同点在于,成功者可以无数次地改变方法,但绝不改变目标。不成功的人则相反。目标坚定不变而实现目标的方法灵活多变,成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全国优秀现代校长、郑州北大培文学校校长李先文,就是这样一个目标坚定,方法灵活的成功人士。打造“校园环境一流,学校管理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质量一流,北大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原名校”,是他当初到郑州北大培文学校就任时的既定目标。几年来,李校长不改初心,强化管理抓质量,提高成绩要效益,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创“中原名校”这个目标努力,始终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每个学年初的“七大工程”计划和措施也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制定和实施的。倡导领导干部“行走办公”、“现场办公”和“信息化办公”,促使领导干部工作雷厉风行,效率不断提高。据说郑州北大培文学校还是上街区利用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学校管理、服务教学最早的学校。李校长知人善任,干部队伍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使得学校的领导团队有责任,敢担当,执行力强。所有的这些方法和举措,也都是为实现“中原名校”目标服务的。在郑州北大培文学校,你呆上一段时间,就能深刻领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目标坚定。</h3><h3> 一位儒雅、浪漫、豪爽、倔强且不失时尚的“潮”校长,喜欢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是他自信的表现。在郑州北大培文学校揭牌仪式上校长说:我非常自信,喜欢挑战,相信自己的能力、智慧和魄力,带领培文学校快速发展…… 一个自信的校长,将产生一所自信的学校;一个个性的校长,将成就一所个性的学校。听过李校长讲话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声音洪亮,气场强大,铿锵有力,充满自信,妙语连珠:做事要用大手笔,做大文章;没有成绩就没有尊严;常规加超常规等于成功;特别的时候要有特别的手段和特别的方法;沉疴需用猛药,矫枉必须过正;换个方向我们就是第一;一个不关心大家利益的校长不是一个好校长。他还常对老师讲:不要埋怨庄稼,要问问我们种庄稼的人;老师们,能天天和学生们呆在一起,那是养生啊!一个人放对位置他就是人才……一系列精彩论断,彰显了一个现代校长的自信和魅力。他的话充满正能量,而且非常励志。听他讲话,与他共事,你会对“自信”体会得入木三分,更能感受到他的实力是多么的雄厚、意志是多么的坚强。不过这雄厚的实力和坚强的意志背后,经历过多少的艰苦学习、实践和磨砺,应该只有他本人最清楚了。他说的最多一句话是“在我老李面前就没有困难一词”。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总结他下的功夫也还蛮合适的。</h3><h3> 行笔到此,要说郑州北大培文学校的李宪文校长也会有 “粉丝”,想必该不会有人太过惊讶了吧。对李校长的欣赏到崇拜,源于教育家家陶行知“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名言。的确,校长对于一个学校的作用不可估量。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卓越的校长,可以让一所薄弱学校起死回生,让一方百姓受益;学校里的教师,也会因为校长的优秀,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学生则有了人生的美好前程。李校长形象好,气质佳,行事稳妥,亲和力强;有魄力,有胆量,有气度;见识广,思想潮,不落伍。这是不少老师、同行的共同心声。想当初,他到郑州北大培文学校就任,只身一人,人地两生疏,不仅要处理复杂的人事圈子、政治圈子、生活圈子,还要处理学校日常繁杂的教学、管理事务。换位思考,想想都头皮发麻。</h3><h3> 说到“粉丝”,这个本属于80后人的专利,原来只是在文体演艺领域流行的,曾被60后、70后嘲讽过的“追星族”的同义词,若让60后、70后再成为粉丝,难度可想而知。李校长的粉丝有多少没人做过问卷调查,不过在人们的闲聊中、言谈间,你会发现60后、70后的据多。这些人可都是俗语常说的“你施你的千条计,我只有一心老主意”的人,也就是说都是些颇有主见,难改观念的人,可为什么会成为“文粉”呢?从《颜氏家训》中能找出答案:“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意思是说:关系亲近的人所说的话,人们容易相信;所敬佩的人所发出的指令,人们愿意接受而照着做。由此可见李校长是怎样一个可亲可敬的人。</h3><h3> 回顾上街教育的发展和郑州北大培文学校的变化,这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可以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郑州北大培文学校,也就不好谈上街教育的高度。看郑州北大培文的昨天和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郑州北大培文学校的明天会更美好,上街教育的高度会更高! </h3><h3> 郑州北大培文学校 </h3><h3> 2018年9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