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苗族给人的印象是穿着隆重,经常聚在一起吹萧,对歌,跳舞; 具有民族特色的两层吊脚楼非常讲究;苗人赶着水牛在层层稻田中耕作,颇有一种悠闲自得,和谐安祥的民族文化氛围。</h3> <h3>其实,苗族的起源源于北方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他们公认的祖先是蚩尤。″三苗″时期在与黄帝的战争中败退江汉平原,之后又进一步南迁,散居于黔,桂,湘,鄂,川,琼,渝,各省以及东南亚诸国,总计人口大约1300余万,贵州是苗族较为集中居聚的地区之一。</h3> <h3>苗族的待客方式以喝酒为主,你喝的越多,主人越有面子。不过,苗制的米酒浓度似乎不是太高,你实在不胜酒力时切莫双手接酒,(只要接过酒,主人就会认为你能一饮而尽)而用嘴挡回也就罢了。苗年是苗族最隆重的节日,一般都是秋收以后,在这个最春华秋实的季节,家里会备好多年货招待亲朋,年轻人则结伴走街窜巷,对歌亮嗓子,寻找自己的意中情人。“长桌宴”是集中招待客人的苗族饮食特色文化。当地的食材,当地的加工制作方法,再加上唱歌劝诱,叠壶灌酒,甚是一派热闹气氛。</h3> <h3>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少苗人也从事起商业活动,他们脱掉苗装,离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产地场,加入到大不同于自己文化习俗的大商品生产行例。</h3> <h3>镇宁″天星桥″景区,一位老阿妈带着自己的土特产品等待出售。</h3> <h3>大山深处的苗族同胞纯朴厚道,但他们一挨接触外面的精彩世界很快就会崇尚起现代生活方式,并立即"大众化”起来。</h3> <h3>西江千户苗寨观景台有让人眼花潦乱的苗服汇集,也可以在居高临下的地方从容地观赏这个全世界最大的苗族居聚区,但这里穿着苗衣做出各种姿势的苗女并非真正的苗人,她们大多是来此旅游的各地游人,对漂亮的苗服情有独尊,要让自己与苗服饰这张最靓丽的苗名片融为一体,刻为永恒。</h3> <h3>叠罗汉似的苗族服饰展示。可想而知这种艳丽多彩的民族服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h3> <h3>准备参加晚间演出活动的当地苗族女子围坐在一起提前晚餐。</h3> <h3>西江镇,一苗族男子牵牲畜经过风雨桥,准备到不远的北山进行农事活动。</h3> <h3>参加完欢迎仪式的当地苗族后勤人员收拾酒罐,准备回家。</h3> <h3>一位苗族老人站在西江镇大广场。看这装束,看这表情似乎已经十分汉化。不过从历史来看汉人和苗人还不确定究竟谁的中原文化更为纯真。</h3> <h3>千户苗寨的迎客仪式。</h3> <h3>左边青年队伍,右边中年队伍,笙箫吹起,载歌载舞欢迎各地游人。中间,一拉溜摆开的米酒木台呈酒百坛,来客可以开怀敞饮,这种宏大独特的场面也只有西江千户苗寨能如此隆重。</h3> <h3>左边的欢迎队伍。</h3> <h3>竹筒箫是当地独有的一种手工乐器,吹起来低沉淳朴又悠扬婉转,似在表达一种热情和美好的祈愿。</h3> <h3>戴上头人的帽子,穿上族长的长衫,这一下就摇身一变成为最尊贵的客人。</h3> <h3>一个苗族服务人员准备传菜。</h3> <h3>一个硬灌,另一个硬拉,这苗族的宴席玩笑还真开的让你无所适从。</h3> <h3>银店的苗族技师正在加工银器。</h3> <h3>苗族加工银器的精细程度不亚于一项浩大创作,不可想象这是在人工普遍让位于机械的智能时代。传统工匠精神难能可贵可见一斑。</h3> <h3>安顺饭店门口的迎客表演,他们是属于苗族的一支。</h3> <h3>镇宁的苗人小吃。</h3> <h3>花苗就是头上戴花的一支苗族分支。</h3> <h3>如用有限的几幅图片展示诺大苗族形象有点杯水车薪,如能从画面中留一点苗人印象也算满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