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五十多年以前,现在这个所谓的“娘娘庙”,共有四进院落,周围有院墙,占地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于是乎跑不了的庙就被政府一分为二,将第一、二进院落的庙产分給了北顶大队,将三、四院落的庙产給了北顶小学。在当年,我身后的这个山门是供销社,主要经营一些油盐酱醋茶等杂货。同时还兼顾收购农民家的鸡鸭蛋品等。然后再坐地倒手卖出,挣取差价。记忆中,供销社只有一位与柜台等高的女售货员。</h3> <h3>这是二进院落的主配殿。</h3> <h3>这是二进院落的东配殿。</h3> <h3>这是二进院落的西配殿。</h3> <h3>在二进院落的后面,是三、四进院落,就是我曾经的小学。建筑规制同二进院落的庙堂相仿,共有九间教室和一个办公室。学校大门开在二进院落主配殿西山墙往西约五、六十米远的地方。现如今,所谓的庙还在,我曾经的小学却已经荡然无存了,望着空荡荡的假造的遗址,白发苍苍的我空留满腔惆怅在心中,伤心的我甚至想到了哭。我想不明白,已经存世几百年的北顶庙招谁惹谁了 ,先是轰走了和尚,后停办小学、转走老师、学生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拆庙,要不是那场突然出现的怪风,我估计就连现在的这几座庙堂也会保不住,为什么?是什么地方、什么部门出了问题。</h3><h3>虽然我的小学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一年级的郝老师,二年级的闫老师,三年级的王老师,四年级的董老师,五、六年级的许文成老师和对我体育方面影响深远的吴玉均老师。我还记得六年级一班自称是胡松华表妹的胡老师,六年级三班自称是王光美同学的庄老师以及教音乐课的贾老师。想到此,我不由得哼唱起当年流行的一首歌曲。----自从跨进学校的门槛,我们就生活在老师的身边,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知识的少年,虽然离开了妈妈怀抱,红领巾就抱着我们的双肩,这一点一滴的进步,花费了老师多少血汗。......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首歌曲,还有多少人会唱,还有多少人记得小学的老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