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

✨闲云

<h1><font color="#39b54a"><b>  我的2018年,琐碎而不平常。既有本想生火结果却浓烟滚滚的狼狈,也有我本将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无奈;既有咬牙默默吞咽苦涩的艰难,也有需要熬着过终究一切都好了起来的坚持;既有行尸走肉般不思考无长进的颓败,也有放空一切不过如此的空灵。</b></font></h1><h3> </h3> <h3></h3><h3></h3><h3><b><font color="#39b54a"> 2018关键词:健康 历史 </font></b><h1><b><font color="#39b54a"> 2018年,是我的第四个本命年,身体机器运行这么多年初显锈化迹象,3-6月份,四个月时间里两次入院,实实在在的疼痛,眼泪是脆弱的表现。那段日子最深的感受只有“煎熬”二字,最常的期盼是再过10天、20天,一切就都恢复正常了。这样默默的鼓励,有了内心的坚强。休假就这样被占用了,整个四月份,时间献给了明朝——增补版《明朝那些事儿》九本,外加《张居正》四本,十三本书在春气生发的二十多天里被我过目,也真的有些疲惫失神,却也对自己一直不怎么喜欢的一个王朝有了些许了解。大概是年岁使然,越来越愿意回望历史。在湖南省博物馆,专门去找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道德经》帛书甲、乙本,如愿看到了乙本。 </font></b></h1><b><font color="#39b54a"> </font></b><br></h3><h3></h3><h3></h3> <h1><font color="#39b54a"><b>  张良、屈原,是我目前最喜欢的古人。张良拾履于黄石公,黄给了他字字珠玑的神书,助他佐世成就大业、鸟尽弓藏功成身退。闲来无事,在当当购书中一搜,居然真的找到了那本名为《素书》的奇书。我着实为此吃惊不小,书不独藏,传之两千多年,却少有第二个张良,可见领悟、修为全在个人。《楚辞》,也是2018年常翻常新无比喜爱的瑰宝。木心说:屈原《九歌》中,《山鬼》是狂草,《少司命》是行书,我也独钟这两篇外加《大司命》与《国殇》,闲来背诵一遍,默想琢磨,慨叹两千多年前的语言传承至今仍有那么高的辨识度,只不过那里面的芳草与落英,如杜若,如薜藜,如辛夷,如女萝,我则全然不识。</b></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b>  2018,在喜马拉雅听书800小时。算不得短,因为大部分时间交给了谢涛主讲的只三国不演义,我也因此成了喜马大数据筛出来的所谓的“三国控”。这些时间是挤出来的,擦地时听,洗漱时听,睡前听,走路听,零碎的时间拼出了800个小时,由开始的排斥听书到现在的无听不欢,也可以小小骄傲一下。缘于古希腊神话电影《诸神之战》,一直在寻找能系统讲述中国诸神的作品。今年终于有幸得见申赋渔先生所著《诸神的踪迹》,买来一气读完还不过瘾,索性在喜马拉雅上录制完成了18章共21期录音并上传,以期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神与传说。</b></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b>  曹操(果然三国控吗😄)哀叹自己:既无三徙教(孟母三迁),不闻过庭语(孔子教导儿子孔鲤学诗学礼),说自己少年时期未得到父母很好的教化,我则常常为我们整体做个哀叹,国学传承不足,学校的收获只是知道有这些伟大的存在,对其中的内容却知之甚少。所幸仍有能力在烟火蒸腾中寂静喜欢,也算得欢欣鼓舞的事吧。</b></font></h1> <h1><font color="#39b54a"><b>  时常记起朱自清的《匆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2018,真的像一个球,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滚开了…… 2019,已经来临,我也将在这开年第一天,打点好鞋袜,向远处进发。如果你一定要问我去哪里,巴尔鲁克山会与我一起大声作答:我们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哈哈。这里记下的,算是眼前的诗吧,至于那些苟且,且让它渐行渐远渐无书的好。</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