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孩子的三菱车友会--山猫纵队今年的年会安排在内蒙古的克什克腾旗。</p><p class="ql-block"> 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东部,距北京六百多公里,面积2.06万平方公里,人口25.1万,面积是北京的1.25倍,人口只有北京的八十五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虽然从小生长在北方,但这个时间去内蒙还是需要一点勇气,天气预报当地这几天最低气温是零下25度,以我在东北工作的经验,这个温度如果不刮大风还能忍受。</p> <h3> 克什克腾旗的达里诺尔湖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大内陆湖,面积二百多平方公里,由于湖水含盐达5‰,还含有一定的碱分,形成独特的水质,外来鱼种难以存活,湖内只产鲫鱼和一种叫华子鱼的鱼。<br> 这里的鱼全靠自然繁殖,无法放养鱼苗,可据克什克腾旗旗志记载,传说康熙曾下令用骆驼从千里之外的黄河驮来鲫鱼放养于湖中,传说很美好,细一琢磨又与外来鱼种在这里难以存活的说法自相矛盾,极可能只是人们为康熙帝歌功颂德的一个美丽传说。<br> 冬捕不仅限于吉林省的查干湖,在东北三省和内蒙东部都保留着这一传统捕鱼方式,并已形成一种非常受到游客欢迎的冬季旅游形式。<br> 等待冬捕出网的时间先体验了一把冰上漂移的乐趣,车队早早的开到冰面上,为避免碰撞,指挥部要求车辆尽量拉大彼此的间隔,好在冰面足够大,近二百辆汽车分散在一望无际的冰面上也不过占了靠近岸边的一个小角,行驶在冰面上,至少在一个方向还可以看到陆地,心里会多一些安全感。<br> 此时所有的司机都没有了平时在冰雪路面上驾驶的小心翼翼,也没有了紧张心情和心理压力,有的只是莫名的兴奋。<br> 轻踩油门,达到一定的车速后稍打方向,汽车就会在原地转圈,想转上几圈全凭司机敢把速度提到多高,如果打方向但不松开油门,汽车就会在冰上不停的旋转。一时间,一辆辆粗犷彪悍的越野车突然变得温柔了,象一个个大玩具在冰面上轻柔的旋转着。这时不但不需要团队合作,反而彼此都避之不及,躲得远远的自娱自乐,奇怪的是,大家好像说好了一样,几乎都向左打方向,让车子逆时针旋转。<br> </h3><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 <h3>驶向冰面</h3> <h3>齐头并进</h3> <h3>摄影师只敢远远的拍摄</h3> <h3> 冬捕出网准时开始,与在电视上看到的过程一样,三匹马拉着铰盘,把捆在钢丝绳上的鱼网从几十米外的出鱼口一点一点的从冰面下拉出来,钢丝绳拉到头后与鱼网松开,再把钢丝绳拉到出水口捆在鱼网上继续拉,循环往复,需要反复六次才能把300米长的鱼网全部拉出来。<br> 在达里诺尔湖不能指望一网出个十几万斤一二十斤的大鱼,一网也就几千斤,鲫鱼大的有二斤,华子鱼大的也就一斤,可能是物以稀为贵吧,今年行情鲫鱼75元一斤,华子鱼65元一斤,按一网三千斤也能收入二十万元了,当地人说可以一直捕到阴历小年,收入可想而知。那边鱼还没出水,这边已经开始发号,凭号买鱼,害怕买到游客价,快速淘宝了一下:达里诺尔湖华子鱼100元一斤,产地卖65元一斤算是正常价吧,买了5斤华子鱼,不知是否物有所值。</h3> <h3>航拍冬捕出鱼口</h3> <h3>充满喜感的拖拉机</h3> <h3> 达里诺尔湖边有一所据介绍是内蒙现存唯一的马背小学,是山猫纵队的共建对象。<br> 又是马背,又是唯一,大家都认为条件一定十分艰苦,怀着好奇心和让同行的孩子受点教育的心情,我们参观了这所马背小学,一圈走下来,这个“马背”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引号。硬件完全不输城市里的小学,虽然不是高楼大厦,平房也建得高高大大、亮亮堂堂, 教室不说,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如果说与我们印象中的学校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操场超级大,教室又超级小,操场大到我们一百多辆车停进去也只占用了大约四分之一的地方,教室小到只有十几平米,也就是一间普通卧室大小。<br> 校长和老师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配有十三名教师,却只有三十多名学生,涵盖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所有年级,平均下来每个年级只有五六个孩子,难怪教室那么小了,离家远的老师和孩子可以住在学校,包括数学,教学全部用蒙语,单独开设有汉语课。注意到一个细节,老师招呼学生站队、照相时说的是蒙语,而几个孩子私下交流时说的是汉语,这里的孩子从小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双语”。</h3> <h3>天真无邪地笑容</h3> <p class="ql-block">与孩子们合影。</p> <h3>蒙汉小朋友</h3> <h3>留着时尚头型的蒙族教师</h3> <h3>袖珍教室</h3> <h3>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子黑板</h3> <h3>一个教室就是一个年级</h3> <h3>干净暖和的学生宿舍</h3> <h3>整洁明亮的餐厅</h3> <h3>宽阔的操场</h3> <p class="ql-block"> 离学校不远有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代应昌路遗址。这是我见过的最简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不大的院子只有一排平房的展厅,展出的文物也很少。</p><p class="ql-block"> 简陋掩盖不了它的历史价值,应昌路是一座古城,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路"是当时的一级行政单位,据说此城与北京的紫禁城几乎在一条中轴线上,仅仅相差了3度。</p><p class="ql-block"> 最早此地被成吉思汗分封给他的岳父,也就是他原配夫人的父亲,后其后代向忽必列申请建此城获准。</p><p class="ql-block"> 经过数百年的风雨和战乱原城已荡然无存,只能通过沙盘一窥当年的风貌,看介绍规模一般,但想象一下,在几百年前的古时,在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恶劣的大漠之中,这个规模也是当地少有的大城市了。</p><p class="ql-block"> 印象深刻的是,这里曾有两位历史上有名的君王在此驻跸。一位是一生征战、横扫欧亚大陆的成吉思汗征战途中数次居住于此,一位是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被明太祖朱元璋打败,带领一班王公贵族北逃至此落脚,史称北元,因此,应昌城还曾贵为都城,三年后元顺帝病死,其子继位。未曾想,对偏居一隅的北元,朱棣仍不放过,一心要斩尽杀绝,派兵攻占应昌城,将小皇帝赶至今外蒙古,在这里彻底终结了元朝从北进到南逃的兴衰史。</p> <h3>元朝最后一位皇帝</h3> <p class="ql-block"> 山猫纵队,一帮纯粹为了玩而聚在一起的、老百姓自发成立的这么一个严格意义上都称不上群众组织的组织,在克什克腾旗居然惊动了当地的父母官,副旗长、投资促进局局长出席了我们的聚餐晚会并致词,还派来了当地的乌兰牧骑为大家演出助兴,地方官员们发展当地经济的急迫心情和压力可见一斑,难怪中国的县委书记、县长们被称做政府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理解地方领导们屈尊光临的初衷,但作为一个养老金领取者除了有需要时为马背小学捐点钱物,很难为他们做出什么贡献了,希望藏龙卧虎的车友会中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车友们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克什克腾旗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做点贡献,这里的百姓很纯朴,况且他们为保护和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做出了很多牺牲,理应得到回报。</p> <h3> 五个人抽中三个奖,最大奖2888元,希望把好运带到2019年。</h3> <p class="ql-block"> 去时还是旧岁,归来已是新年,洁白如镜的冰面、广袤无垠的草原、柔美起伏的山峦,冬季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依然是那么吸引人,一次难忘的跨年活动定会留下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归途,组织者特意设计了一条穿越沙漠和牧场的路线,在河北围场赛罕坝散队后,回京的路上我们又特意绕道穿越了几十公里的林海雪原,赶路的同时又欣赏到了我们平时难以见到的北国冬日风光。</p> <h3>集结</h3> <h3>出发</h3> <h3>免费滑沙</h3> <h3>野炊</h3> <h3>扬水成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