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岁末,逃离川西埧子的苦风冷雨,第六次驱车来到云南。一是为了在大自然中放飞心情、二是期望追逐候鸟的脚步拍些动物的生活。用圈内人的行话,叫"打鸟"。做这件事,我是初学者。</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云南是中国的观鸟胜地,其中首推德宏州的盈江县及高黎贡山上的百花岭。前者有中国1500种鸟类中的600余种;后者占云南全省鸟类的43.3%。但作为一个"菜鸟",首先是学习、实践,因此上述两地都还不是我此行的目的地。</span></h3> <h3>地有南北高低之分、天有寒暑雨晴之变。在彩云之南,你能轻易地在数九寒冬中找到阳光充足的湿地和候鸟。</h3><h3><br></h3> <h3>柔柔晚霞</h3> <h3>滇东北李家湾村一角。</h3><h3>我的第一站,是距成都近700公里的云南会泽。<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云南偏安一隅,山高土瘦,农村曾经极度贫困,农民们长年多以洋芋裹腹。经过这些年久久为功的扶贫,当我们走进海拔两千多米的这个普通村落时,随处可见的是猪满圈、粮满仓。</span></h3> <h3>住在网上找到的"鹤之缘"农家乐。房东老李40出头,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大儿子在乡上中学住读,一周回家一次;小儿子和最小的女儿一个在李家湾村读小学、一个上幼儿园。夫妻俩除了经营一个可接待几十个人的农家乐外,还要种五六亩地、喂三头猪。家里一辆哈弗越野车专用于采购运输,一辆电动摩托车用于下地干活。</h3><h3>我问他负担重吗?</h3><h3>他说孩子住校不用付钱,中午还有一顿免费营养餐,负担不算重。</h3> <h3>老李家屋后就是小溪和湿地。也是这些年来人类为鸟类让出的生存空间。</h3> <h3>绕屋而飞的喜鹊不时在屋后的林中唱着悦耳的歌曲。</h3> <h3>害羞的画眉也来凑热闹。</h3> <h3>老李家的房梁上,挂满了沉甸甸的火腿、腊肉,一支就有三、四十斤。问他怎么做这么多?</h3><h3>他笑答道自家人和客人们要吃一些,游客还要买些走,因此不算多。</h3> <h3>当天的晚餐是当归炖土鸡、火爆肥肠、清蒸南瓜、炝炒白菜、油煎土豆饼和大米饭。全是主人自产自销的绿色食品。包吃包住一天人均100元,物有超值。</h3> <h3>早上六点,零下两三度。打着电筒在黑暗中跟着老李跨沟渠过野地、一路爬坡上坎好不容易到了当年的"跃进水库"、如今名为"念湖"的湖岸高坡,忍着严寒准备抓拍黎明时分黑颈鹤从苏醒到起飞那激动人心的一刻。</h3><h3>等我架好脚架,老李却不见了。后来才知道,老李还兼任保护区的保护员。每天早起后还要去给歇息在这里的黑颈鹤点数。</h3> <h3>黑颈鹤,又名藏鹤、高原鹤。常年生活在海拔2500_5000米的青藏高原。只有到了每年10月底11月初,才携家带口成群结队长途跋涉到川滇黔的一些高原湖泊过冬,次年三月底再飞返故乡去生儿育女。</h3><h3>每天晚上,这些"不速之客"们就在李家湾小学门前背风的湿地里栖息过夜。</h3> <h3></h3><h3>上世纪八十年代,黑颈鹤在我国仅存700多只,<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一度濒临灭绝。</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1989年国家宣</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布黑颈鹤为一级保护动物,实行了严格的保护扶持政策。这里自2005年始成为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之一。</span></h3><h3>有了国家的保护政策,有了像无数老李这样坚守在一线保护者们的辛勤工作,如今黑颈鹤在我国境内的种群数已经恢复到了近万只。</h3><h3><br></h3> <h3>晨曦初露,夜宿在湿地里鹤群开始苏醒,发出如人类起床后的忙乱噪动之声。</h3> <h3>黑颈鹤以三到五只的家庭为最小单位,汇合在成百甚至上千只的集群中进行千里迁徒。它们的飞行能力极强,能够飞越八千米以上的珠穆朗玛峰。</h3> <h3>东方渐渐露出了鱼肚白,一些性急的家庭已经率先启程,前往山林中觅食。黑颈鹤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植物的枝叶、果实、根茎、块基等为食物。冬季天然食物减少,保护人员就会人工撒食做为补充。</h3> <h3>不经意间,太阳从东边的山峦后面一跃而出。黑颈鹤们发出欢快的叫声腾空而起,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就象一群群黑色的精灵。</h3><h3>小李说我们今天运气好,没有遇上大雾,否则这一早的辛苦就白费了。当"嚓嚓嚓"的快门声停下来后,才发现手脚已经冻僵、摄影包上结起一层厚厚的白霜。</h3> <h3>黑颈鹤自1867年首次被人类发现,是世界15种鹤类中的大型涉禽。其体长110_120厘米、体重4_6公斤,体羽为白色、翅羽及部分头颈呈黑色。</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早上老李告诉我们:今年来此过冬的黑颈鹤数量已有600多只,加上灰头雁、白鹭、野鸭等候鸟总数已达两千多只。中国的生态环境确已得到逐步恢复。(本照片为资料片)</span></h3> <h3>在冬日的暖阳下,包括黑颈鹤在内的候鸟们大多呆在念湖中的鸟岛上。那里温暖、安全,有足够的空间让它们在此嘻戏玩耍。</h3> <h3>看看这些骄傲的"绅士与公主":有的引亢高歌、有的昂首踱步;还有的相互梳理羽毛,表达爱意。<span style="line-height: 1.8;">鹤也是对爱情最专一的动物,从相识相亲到结合生子、直至白头偕老,它们始终如一从一而终。</span></h3> <h3>"摄友"们个个长枪短炮全神贯注严阵以待。也才有了下面这些捕捉到的瞬间。</h3> <h3>遨游长空。</h3> <h3>梯队飞行。</h3> <h3>空中芭蕾。</h3> <h3>依依不舍离开黑颈鹤之乡,一路南下来到滇中小城弥勒的湖泉湾畔。</h3> <h3>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不仅是人类的宜居之地,也是鸟类定居的首选。</h3> <h3>苍鹭是这里最为显赫的居民。</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苍鹭又称灰鹭,为鹭科鹭属的一种涉禽。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湿地中极为常见的大型水边鸟类。</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鹭雄鸟头顶中央和颈白色,头顶两侧和枕部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色。羽冠为4根细长的黑色羽毛形成,分为两条位于头顶和枕部两侧,宛如发辨。显得高傲而优雅。</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向水中的"猎物"闪击。</h3> <h3>展翅翱翔。</h3> <h3>潜心觅食。</h3> <h3>鸟儿们在这里享受着比人类更自由舒心的生活。</h3> <h3>元月八日,冒着云南少有的旱季大雨,急行450公里来到风光迤逦的滇南重镇西双版纳。</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告庄是景洪一座旅游小镇,充满了异国情调和傣</span>族风情。</h3> <h3>热带植物园里有版纳特有的百鸟之后_孔雀。</h3> <h3>天之骄子在旁若无人地展示芳华。</h3> <h3>黑天鹅也是这里的常客。</h3> <h3>元月12日,终于来到了阔别35年的春城_昆明。</h3> <h3>滇池海梗公园的红嘴鸥,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爱鸟者。红嘴鸥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量大、集群。每年冬天,都有成千上万只万里迢迢从寒冷的西北利亚和勘察加半岛飞到昆明,在这块温暖的福地越冬。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h3> <h3>昆明市中心的翠湖公园,更是红嘴鸥的天堂。成百上千、密密麻麻,声势浩大、扑面而来。</h3> <h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在中国逐步实现。</h3> <h3>返程途中经过西昌,特在邛海湿地小驻。邛海面积广达31平方公里,为180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断陷湖。</h3> <h3>邛海湿地公园建成面积约两万亩,是鸟类栖息的理想家园。</h3> <h3>据不完全统计,邛海湿地中目前发现的鸟类有白鹭、灰鹤、红嘴鸥、秧鸡、夜鹭、鸳鸯、野鸭等数十种。</h3><h3><br></h3> <h3>这应该是湿地沼泽中特有的涉禽:夜鹭<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感谢在邛海边上邂逅的一位摄友老哥,75岁,身体硬朗。他指点我一些拍鸟的技巧,才有了这两张飞翔中夜鹭的英姿。</h3> <h3>这或许是长脚秧鸡。</h3> <h3>北半球常见的野鸭,也叫绿头鸭、麻鸭。</h3> <h3>首次出行追鸟25天,行程近4000公里。见识了十数种鸟类。不过是牛刀初试,对如何抓拍高速飞行的物体还须积累经验。重要的收获是在行程中认识自然、保护生态、了解鸟类、热爱生命。促进这个地球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