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限制,有99%的藏品未能公开展出。大英博物馆包括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西亚文物馆、欧洲中世纪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尤其所收藏的古罗马遗迹、古希腊雕像和埃及木乃伊闻名于世。</h3> <h3>讲到大英博物馆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汉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1660--1753年)。他是一名内科医生、博物学家和收藏家。斯隆一生共收藏了71000多件物品,他将所有的收藏遗赠给了国王乔治二世,国家接受了他的赠品,1753年6月7日,国会法案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馆,所有“好学求知的人”都可以免费进入。正是有了他,才有了以后的大英博物馆。除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外,博物馆一直都对外免费开放。</h3> <h3>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大英帝国向世界扩张,对各国进行文化掠夺,大量珍贵文物运抵伦敦,数量之多,大英博物馆都盛不下,只得分藏于其他博物馆。</h3> <h3>这里要说一个题外话,就是世界四大博物馆包括英国大英博物馆(藏品800多万件),法国卢浮宫(藏品40多万件),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品270多万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品330多万件)。中国故宫藏品有100多万件,主要都是我们自己国家的藏品,而世界四大博物馆展现的是世界文化的文明,故宫展现的是中国的文明,所以站在西方人的角度,故宫就会显得相对狭隘一些,于是西方媒体就将故宫排除在世界四大博物馆之外。</h3> <h3>大英博物馆的大中庭是欧洲最大的有顶广场,顶部是用3312块三角形的玻璃片组成,整体看上去气势非凡,明亮宽敞。广场中央是阅览室,对公众免费开放。</h3> <h3>从这里开始,我们对世界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开始窥视,尽管我们看到的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但是我们已经知道这个超出我们认知的世界有多大!</h3> <h3>这是在中国馆参观,人流如潮,中国人尤其多,经常是我在听儿子看着英文说明给我翻译,旁边就有人也在一旁“蹭听讲解”。</h3><h3>大厅中央通道上的展柜里是唐代唐三彩。前面两个是驯养骆驼和马匹的仆人,后面是背着货物的骆驼和马匹。。</h3> <h3>这里摆放的玉器绝不少于国内的博物馆,无论是数量品种还是质量都为上品。不得不说,那么多的高品质的文物放在这里,一方面让世界游人观赏到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另一方面这里的安全、维护、管理确实是世界一流,让人放心的。</h3> <h3>这是玉器浮雕饰品。</h3> <h3>可以看出来这里的牛和马除了雕工精细,形象可爱外,玉的质地看上去就显出一种温润细腻的品质。</h3> <h3>玉碗,没有人会真的用它去盛饭吃饭的吧?</h3> <h3>这是明代早期的玉雕摆设。</h3> <h3>这是明代琉璃瓦,曾是山西某个寺庙建筑屋脊上的装饰品。该雕塑由四排、每排五块、共20块琉璃瓦组成。雕塑上共有四条三爪龙,第一排和第三排的龙是蓝色的,第二排和第四排的龙是黄色的。雕塑上装饰的荷花和牡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h3><h3>右下角是一个清朝乾隆御造宫廷使用的大型景泰蓝熏香鼎,鼎的三个脚由三只瓷制仙鹤品字形站立弯颈以背承托。熏香鼎做工精细、端庄大方。</h3> <h3>著名的辽代河北易县三彩罗汉,虽然年代久远,却难掩其艳丽的色彩。</h3> <h3>著名的辽代河北易县三彩罗汉,虽已相隔千年,神态仍是栩栩如生。辽三彩是继唐三彩后发展起来的陶瓷新品种,它不仅继承了唐三彩烧制技术的精华,而且更臻成熟,更珍贵的是,等身大的辽三彩陶塑罗汉像在国内根本是看不到的。这尊罗汉面容严肃,眉心微蹙,双手结印打坐。</h3><h3><br></h3> <h3>这是江西景德镇瓷器,白底蓝花的青花瓷。</h3> <h3>你可能想不到,这是一个精致的骨灰瓶。瓶颈的下部有12个人物形象,代表了一年中12个月;瓶颈中部是四个方向,东方青龙、北方白虎、西方玄武、南方朱雀。</h3> <h3>清代乾隆御造寺庙神坛使用的金色铜制大型烧香鼎,鼎身雕铸两对二龙戏珠,鼎口边缘刻有“大清乾隆年造”字样和两对小金龙。</h3> <h3>这尊大理石阿弥佗佛像于隋朝开皇五年(公元585年)被供奉于河北崇光寺,佛像的双手已经丢失,佛衣皱褶非常平整,具备隋朝佛像的典型特征。</h3> <h3>明代彩釉判官。这尊瓷像怒目圆睁,脸部施以绿釉,胡须呈暗黄色,穿着官服,手持地狱生死簿,给人不寒而栗的恐怖感。</h3> <h3>明代彩釉地狱赏善判官。这尊瓷像慈眉善目,一看就是个善良之辈。不过,他手中拿的人名册和上面判官拿的人名册相比,厚度明显就少了不少,看来自古以来都是坏人比善人多啊!</h3> <h3>彩绘木制观音菩萨坐像是一尊五代时期的佛教艺术品。它高达141厘米,木雕表面残留有彩绘痕迹。观音紧闭双眼、垂头打坐,做转法轮传经的手印,表情流露出安详肃穆的感觉。菩萨的发髻高高束起,带有唐代发型的特点。流畅的衣纹和华丽的璎珞使观音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斜披在上半身的袈裟是10世纪和 11世纪佛像多采用的风格。</h3> <h3>漆木观音菩萨像。这座雕塑发现于山西的一个寺庙里,是晋朝(约1115--1234年)时期的作品。</h3> <h3>牛车和驾车的老外。</h3> <h3>元朝,金色青铜佛教徒头像。</h3> <h3>大家猜猜看,这个画像里的人是谁?告诉你吧,这个身穿欧洲服装的人是大清雍正皇帝。在历史书上雍正皇帝是一个不苟言笑、勤勉勤政的皇帝,实际上他还有另一面,喜欢cosplay,你不相信吧,这副画就是明证。</h3> <h3>满清八旗军服。</h3> <h3>印度镀金度母像。度母又称多罗菩萨,佛教认为她是观世音菩萨化身的女性菩萨。</h3> <h3>藏传佛教</h3> <h3>我们在中国馆走马观花的浏览着,导游已经在催促我们要集合了。下面的埃及馆、古罗马、欧洲馆等等只能一走而过了。好在中国馆还留了一些照片和说明算是有个交代。</h3> <h3>这是东南亚国家的文物。</h3> <h3>欧洲馆的文物。</h3> <h3>这只石狮子是1858年英国考古队在土耳其尼多斯(Knidos)半岛进行考古挖掘中发现的。这头石狮子的制作年代大概在公元前370--350年。发现这头石狮子时,它在地底下已经埋藏了2000多年,早已残破不堪,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它,感到它还是当年的雄姿,威风凛凛!</h3> <h3>十多米高的印第安人的图腾柱。</h3> <h3>短短的4小时参观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就好比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看到了沧海一粟,可是带给我们的震撼却是令人难以忘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