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在“诗与爱的国度”——希腊游记

沈恩得

<h3>  随着年龄的增长,长途旅行正在逐渐淡出我的出行选项。然而,今年上半年,当我在某摄影网站读到一篇名为“‘诗与爱的国度’——每个人心底都藏着一片爱琴海”的组团文章时,却意外地被打动了。说意外其实也不尽然,因为古希腊灿烂的文明史以及让人生出无限遐想的爱琴海,早在中学时代就在我脑子里留下了印记,具有不一般的吸引力。而此外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从小喜爱体育的这种“情结”,使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情有所钟。于是,就有了六月份的希腊之行。我参加的是一个小型的境外摄影团,一个领队带十名团员,共十一人。领队是位五十多岁的香港摄影师,香港回归后来内地发展,现定居成都。团员中有三对夫妻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和成都。四个独行者是来自上海、辽宁、浙江、江苏的摄影爱好者。2018年6月20日凌晨,我们在首都国际机场搭上卡塔尔航空公司的航班,开始了十一天的希腊行摄之旅。</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孤傲的波塞冬神庙</h1><h3><br></h3><h3>  从北京飞雅典,要经停卡塔尔的多哈,两段航程加转机总共约15个小时,飞抵雅典已是20日的午后(雅典与北京有5小时的时差)。尽管旅途劳顿,但凭着刚到希腊的新鲜劲,我们稍事休息就坐上大巴朝着行程中的第一个景点——波塞冬神庙而去。</h3><h3> 发源于原始时代的希腊神话,塑造了大量能够控制自然现象、左右社会变革的神灵英雄,也催生了遍布希腊各地的大大小小的神庙。波塞冬神庙是祭祀古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波塞冬的古建筑,位于雅典南部阿提加半岛最南端的苏尼翁角,也就是希腊半岛最南端的“尖尖”上伸入海中的一个悬崖上。神庙建于公元前444年,传说雅典国王在这里焦急地等待远征的儿子,他向海神祈求儿子的平安,不多时果然见到船队归来,于是在此为波塞冬建造了神殿。我们乘坐的大巴沿着海岸线行驶,缓缓地爬坡,一直开到制高点苏尼翁角,来到波塞冬神庙的遗址前。希腊古建筑的设计建造,其精妙之处不仅在于建筑本身,更在于其选址。神庙所在的苏尼翁角本不雄奇,但它三面环海,雄伟的波塞冬神庙矗立于悬崖之上,俯临峭壁下的爱琴海,在海上变幻无穷的光线照射下,显得孤傲而神秘。今天,我们看不到波塞冬神庙当年的雄姿,然而16根残存的大理石柱巍然屹立,傲视苍穹,千年不倒,令人感叹!现在的神庙遗址凭借其三面环海的地理优势,已经成为雅典著名的观光点,红红的夕阳落在蓝色的爱琴海上的经典画面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当然,这里除了美景还有另一面。据说,苏尼翁角的海风狂暴不羁,令人生畏。狂风大作时,在山顶上行走,总觉得稍不留神会被吹落悬崖。难道,这大自然的力量也在宣示波塞冬大神的孤傲和神威?</h3><h3> 我仰视神庙的遗容,眺望蓝色的大海,不时按下手中相机的快门,脑子里突然闪过十多年前在非洲好望角观海的情景。地处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好望角是印度洋与大西洋的交汇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常年狂风巨浪不断,成为著名的“风暴角”。当年我因公去南非的友好城市访问,曾到好望角一游,目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震撼场景。如果说在好望角的震撼是有感于自然界的神奇和魔力,那么在雅典的苏尼翁角,在波塞冬神庙的遗址前,我更多地感受到人类数千年文明史的厚重和魅力!</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希腊的骄傲:雅典卫城</h1><h3><br></h3><h3>  到希腊的第二天,6月21日,我们在雅典市区游览、拍摄。雅典是希腊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因胜利女神雅典娜成为其保护神而得名。雅典有记载的历史长达3000多年,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欧洲哲学的发源地和民主政治的起源地,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一大批历史伟人,对欧洲及世界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h3><h3> 按照行程安排,我们首先参观了帕纳辛纳克体育场、卫兵交接仪式和宪法广场、国会大厦、无名英雄纪念碑以及雅典科学院、雅典大学、国家图书馆等三大新古典建筑。虽然这些标志性建筑大都不对外开放,但仅在外观设计、装饰中展示的许多精美雕塑、壁画等艺术品,已经使我们眼前一亮。当然,在希腊,在雅典,首屈一指的古建筑群无疑是卫城。雅典卫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面积约4平方公里,最初是用于防范外敌入侵的要塞,后又成为宗教崇拜的圣地。卫城的建筑与地形结合紧密,极具匠心。它建设在雅典城中心一个海拔150米的陡峭山岗上,仅西边有一个通道盘旋而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一个约30000多平方米的长方形平台上,山岗就是整个建筑群的天然基座。在很少有高层建筑的雅典城区,凌空崛起的卫城建筑群充分展示其非凡的地位和气势,它是希腊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 卫城的真正入口是山丘西侧的山门。步上台阶进入山门,两旁几种款式的大理石柱巧妙地穿插并列,既气势宏伟,又优雅迷人。以前的山门由两侧的宫殿组成,如今仅剩下5个门的柱子。卫城遗址上现存的主要建筑除了山门,还有帕特农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等。帕特农神庙是卫城遗址的主体,座落在卫城的最高处,是长方体的列柱回廊建筑。东西两面各为8根列柱,两侧各为17根列柱,每根柱直径2米,高10米。神庙中大量的宗教、神话为题材的各类大理石雕刻是其艺术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希腊雕刻艺术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品。伊瑞克提翁神庙是卫城建筑群中的又一颗明珠,其建筑构思奇特,建筑细节精美。尤其与众不同的是神庙北部的女雕像柱廊。6尊高2.3米的女雕像体态丰满,仪表端庄,顶天立地,栩栩如生。她们象神圣的女神,无言地注视着人世间几千年的沧海横流、时代变迁。据导游介绍,现在我们看到的均为复制品,这些艺术珍品除了一部分已被盗运国外,其余的都妥善保存在卫城博物馆中。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斜射在卫城建筑遗址上。虽然,当年的壮观华美,如今只剩下断墙残垣,然而却并无凄凉之感,倒是让人感受到一种神圣和安详。</h3><h3> 从卫城下来,我们匆匆吃了晚饭,又驱车前往座落于雅典市北部的制高点——利卡维托斯山观日落、拍夜景。从停车场下来要坐几分钟的缆车,从缆车站到山顶,又爬了一段台阶,终于,我们踏上了山顶的小平台。小平台上有一座白色的小教堂,还有一座古老的小钟楼,高大的旗杆上蓝白两色的希腊国旗迎风飘扬。小平台四周的低矮围墙上坐满了观景的游客,他们兴奋地观赏着西边的日落和晚霞,静静地等待着华灯初上的黄昏美景。站在小平台的南端放眼眺望,雅典全景尽收眼底。建造于不同历史年代的各种新、老建筑交错组合,从云层缝隙洒下的阳光使一片片的建筑群明暗相间,卫城遗址醒目地耸立在东南前方,再往远处望去就是蓝色的爱琴海。此时,太阳慢慢落下,光线渐渐暗淡,天地间弥漫着淡淡的蓝色,地面的街巷和建筑开始出现星星点点的灯光。突然间,周围游客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我抬眼一看,卫城建筑群亮灯了!以帕特农神庙为主体的橘红色的轮廓灯映衬在蓝色夜幕上,如火焰在跳跃、升腾!我赶紧举起相机,记录下这美妙的瞬间。在这个瞬间,我看到的仿佛不光是雅典独特的夜景,而是蓝色爱琴海上冉冉升起的人类文明之火!</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接近天堂的小岛”</h1><h3><br></h3><h3>  到希腊的头两天,我们感受了希腊浓郁的历史风情,接下来的四天,我们在爱琴海的两个岛屿上体验了希腊的温柔和浪漫。22日早上,我们在雅典郊区的码头登上大型游轮,开始了爱琴海上的航行。又是一个大晴天,阳光灿烂,碧海蓝天,海鸥伴飞,美丽的海景让人心旷神怡,忘记了海上烈日的灼热。据当地导游介绍,希腊爱琴海上共有大约2500个岛屿,其中有人居住的约160多个。我们当天要去的米克诺斯岛,位于雅典东南95公里处,由于蜚声世界的“天堂海滩”就在这个岛上,不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喜欢在这里晒晒伊甸园的太阳,来个无拘无束的天体浴,所以被各国游客称为“最接近天堂的小岛”。</h3><h3> 登上米岛的第一个节目,自然是“天堂海滩”探秘。摄影团的10名团员都是第一次来希腊,只有领队老师已是第三次来到这里,他提醒大家在这里拍摄的一些注意事项。其实“天堂海滩”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秘和夸张。它位于米克诺斯岛的南端,一个长约200米的比较安静、隐蔽的小海湾。沙滩上有一大片排列整齐的干草遮阳伞和折叠躺椅,后面是一排酒吧、茶座、咖啡馆。我们到达时大约午后二、三点钟。海滩上人比较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男男女女大都成双结对,有的在沙滩上享受阳光,有的在海水中拥抱嬉戏。也有当地的一家老小或同学同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休闲。正是世界杯期间,有些酒吧、茶座专门安装了电子屏幕直播足球比赛,不时传出球迷们疯狂的吼叫声。说实话,我并没有看到什么裸男裸女,团友中多数人也没有看到,当然也有人说看到了。其实,看到看不到都无所谓,无非是满足一下好奇心罢了。</h3><h3> 从“天堂海滩”出来前往风车村和小威尼斯码头,要先坐车,然后穿过大半个米克诺斯镇,所以,实际上我们的第二个节目是浏览小镇风光。米克诺斯镇的建筑几乎清一色的白色外墙配以五彩鲜艳的门窗、阳台,清新脱俗,色彩鲜明。小镇的街道不宽,小巷幽静,但干净整洁,鲜花盛开。街巷中,卖各种各样服饰、小工艺品、小玩意儿的时尚店铺随处可见,给小镇增添了艺术气息。漫步在灰白相间的石块路上,大家都有一种身处童话世界的感觉。在米克诺斯镇遛跶了大半个小时以后,我们来到了名声在外的风车村和小威尼斯码头。风车村在米岛半山上,一溜五个屋顶用茅草覆盖的白色大风车整齐地排列着。这些风车建于16世纪,原来是用来磨麦的,当然早已停止使用,变成了小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站在这里向西望去是一个美丽的小海湾,这就是小威尼斯。小威尼斯除了有欣赏夕阳美景的地理优势,还有口味纯正的鸡尾酒和海鲜料理。而室外的海滩边,都是露天茶座。这里,每天从下午开始到傍晚,直至深夜,都吸引着数以千计的游客在此休闲赏景,流连忘返。我们从半山上下来,穿行于小威尼斯的大大小小的酒吧和露天茶座之间,同游客们一起享受和煦的海风和落日的余晖,同时回过头来拍下夕阳中风车村的身影。随着夜幕的降临,我们又拍了几张夜景,在领队的招呼下准备上车回酒店。回首小威尼斯码头,仍然灯火辉煌,人声鼎沸。这里,夜生活还刚刚开始。</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爱琴海上的璀璨明珠——圣托里尼岛</h1><h3><br></h3><h3>  结束了在米克诺斯岛上的观光和拍摄后,我们于23日的中午又登上游轮,前往圣托里尼岛。这是此次希腊之行的一个重要景点,行程中安排了两天半时间。圣托里尼岛距希腊大陆东南约200公里,可以说是希腊最美的地方。只要是关于希腊风光的明信片,里面必有圣托里尼的照片。它是爱琴海上一颗璀璨的明珠!</h3><h3> 圣托里尼岛之美,首先美在它赏心悦目的城市景观。记得那天游船即将驶抵圣托里尼岛时,我站在甲板上问导游,远处山崖上那一层白色是什么。导游告诉我,那就是圣托里尼岛,那一层白色是岛上小镇的建筑。原来,圣托里尼岛是火山爆发形成的小岛。千百年来,岛上的先民们在清除了火山灰的断崖上,筑起简易的房屋,一代代地繁衍生息,演变到今天,就是无数精致的白色房屋、随处可见的蓝色教堂和传统希腊式风车统统依火山断崖而建,形成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蓝白相间、浑然一体的独特景观。所有高档的酒店、餐馆、茶座、咖啡厅都建在悬崖边上。整个建筑群每年都会用油漆粉饰一新,以保持其独树一帜的亮丽风貌。</h3><h3> 圣托里尼岛之美,还美在它不同凡响的日落美景。地处圣托里尼岛西北尽头的伊亚小镇,被认为是世界上观看落日最美的地方。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聚集在镇西头的观景台上,聚集在悬崖边上下左右、层层相连的酒吧、茶店、餐馆里,欣赏落日的辉煌,送走美丽的晚霞,面带满足的表情沉醉在这人间美景中。在希腊,其实有好多地方可以看爱琴海日落,比如我们已经到过的雅典南边的苏尼翁角和米克诺斯岛小威尼斯。为什么伊亚日落更加不同凡响呢?我的体会是,红色的夕阳落在蓝色爱琴海上的画面固然漂亮,但仅此而已,仍然稍显单调。而伊亚的日落,除碧海蓝天外,还有包括教堂、风车和大面积白色房屋在内的童话般的蓝白世界相衬托,这就使这里的日落景色更加丰富和梦幻。</h3><h3> 圣托里尼岛之美,还在于来这里的游客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美女。圣托里尼是蜜月旅行的圣地,是情侣度假的天堂,还是拍婚纱照的最佳地点。在这里,绝大多数面向大海的悬崖酒店都是为新婚夫妇和情侣们服务的,最好的摄影位置都是被商家包租下来专供拍婚纱照的。所以美女云集是圣托里尼岛的特色景观。无论是在海边,在景点,还是在餐厅,在路上,各种肤色的美女随处可见,如果你提出拍摄要求,她们绝大多数都乐意配合。摄影团的领队老师已经多次来这里,他同我们开玩笑说,你随便找一个景点耐心守一个下午,你一定能拍到上百名美女。</h3><h3> 在如此美丽的圣托里尼岛游览拍摄,兴奋和激动是难免的。但是初来乍到,又是异国他乡,如果稍有不慎,也会弄点麻烦出来。这样的事也真的给我碰上了。那是到圣岛的第一天,下午四时左右,我们在费拉小镇拍摄当地有代表性的一个蓝顶教堂,然后各自自由拍摄,规定六时半在原地集中回酒店。费拉是圣托里尼岛的第一大镇,行政、商业、旅游中心。沿山坡、断崖形成的建筑,自南而北向远处延伸,高低错落,精致漂亮。我心想时间还早,就一个人通过边上一个岔道走向北边的建筑密集区,同时沿着密如蛛网的小巷一层层地往下走,想去悬崖边看个究竟。夕阳下的费拉小镇妩媚多姿,处处是景,无论是逆光照、侧光照、顺光照,都各有风采。我陶醉其中,却忘了时间,也迷失了方向。当悬崖建筑群开始出现星星点点灯光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已经快六点钟了,马上急急忙忙往回赶。但是层层叠叠、纵横交叉的街巷就像是迷宫,我转来转去始终找不到下午刚到时拍摄的蓝顶教堂。到六时十五分,离集中时间只剩十五分钟,我真的急了,打电话给导游讲了我的情况,但就是讲不清我所在的地点。导游提醒我找旁边的希腊人听电话,在那个热心的希腊人指点下,我才找到前往集中地点的道路。这时,天色已晚,我怕再有问题,就又找了个希腊人同导游联系,告诉我现在的确切位置,让他们开车来接我。终于,我回到了旅游大巴上,但已经耽误了大家近半个小时时间。</h3><h3> 圣托里尼岛虽然美丽,却想不到是我的“事故多发地”。因为到圣岛的第二天又发生了吃坏肚子的事。那天因为安排去伊亚拍日落,晚饭吃得比较早,每人给了一份烤沙丁鱼,说是改善伙食。海里的沙丁鱼很像淡水中的餐条鱼。由于连续吃西餐倒胃口,吃烤沙丁鱼感觉挺香的,七八条鱼没多久就下了肚子。然而,可能是这些鱼稍微有点不干净,更可能是气温较高、身体疲劳而免疫功能下降,我的肚子出了问题。傍晚去伊亚海边观景台上拍日落时胃里已经很不舒服,勉强坚持到结束回到酒店,就开始呕吐,后来又拉了肚子。幸亏没有发烧,说明肠胃炎还不算太严重,在几位团友送来的药吃下去以后,慢慢地得到了控制,到下一天中午就基本恢复正常了。这次去希腊原本就附带着检测一下身体承受能力的任务,现在看来总体上还可以,但毕竟年纪不饶人,必须时时多加注意。</h3><h3> 以上说的这些“花絮”,其实也是旅行本身必不可少的内容。它丰富了旅行的经历,也丰富了旅行者的回忆。若干年以后回想这次希腊之行,留在我脑海中的必定会有圣托里尼岛的蓝白世界、落日风光、靓丽美女以及发生在这里的故事……</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空中之城”和“世界之脐”</h1><h3><br></h3><h3>  2018年6月26日,我们从圣托里尼岛坐飞机返回雅典,然后换乘大巴一路北上,行车5小时左右,到达希腊中北部的著名景区迈泰奥拉。迈泰奥拉所在地区实际上是远古时期地壳运动和海水冲击形成的一片峻丽的石林。兀然独立、四壁光滑的巨大山岩从广阔的平原上拔地而起,其中最高的达海拔613米,形成罕见的自然奇观。大约从11世纪开始,这里出现隐遁的希腊东正教修士,他们靠木梯和绳索攀上了峰顶,先是居住在天然岩洞内,后来又在极其艰难和危险的条件下建造了修道院。经过几个世纪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最后在绝壁峰顶建造起总共24座希腊东正教修道院,形成了宏伟壮观的“迈泰奥拉”(希腊语),即天空之城。今天的迈泰奥拉还保留着十分珍贵的6座空中修道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自然和历史的双遗产。面对气势非凡的迈泰奥拉,我的心又一次被希腊的历史风情深深触动。稍感遗憾的是天气不好,这是我们到希腊后的第一个下雨天,原计划傍晚去拍迈泰奥拉日落的,结果只能在下雨间隙、浓云密布的背景下拍了几张纪念照。第二天是阴天,我们在导游带领下参观了两个空中修道院内的壁画和装饰后(内部不让拍照),又从不同角度拍了一些迈泰奥拉的外景照。后来我在整理照片时发现,迈泰奥拉的照片,虽光影不佳,但气势不减。阴沉的天空,不仅与照片的历史内涵相契合,而且在气势和氛围上作了较好的烘托。</h3><h3> 希腊之行的最后一站,是距离雅典150公里的德尔菲神庙。德尔菲神庙是世界闻名的著名古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要由阿波罗太阳神庙、雅典女神庙、剧场、运动场等组成。其中最有名的是古希腊象征光明和青春,主管音乐、诗歌、医药、畜牧的太阳神阿波罗的神殿。古希腊人认为德尔菲是地球的中心,是“世界之脐”。这座神庙与绝美的景致和谐地结合,同时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从公元前6世纪以来,就是古希腊的宗教中心和希腊统一的象征。今天,这座被列为世界遗产的著名神庙,同样也仅仅剩下几根石柱而已,但是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它所代表的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足迹,就像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一样,永垂史册!</h3><h3> 到了该向希腊说再见的时候了。2018年6月28日,我们从德尔菲回到雅典,稍作停留后即去机场,准备回国。在前往机场的大巴上,看到车窗外不时闪过的雅典一些标志性建筑,突然想起了奥林匹亚遗址。到了希腊,却没有去看奥林匹亚遗址(到希腊后发现行程中没有安排),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遗憾。因为奥林匹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是现代历届奥运会圣火点燃的地方,是我心中的圣地。然而,当我看到周围团友们热烈地交流着这次来希腊的收获,我也就释然了。任何事物,圆满是相对的,遗憾是必然的,旅行也是这样。此次希腊之行,有机会欣赏到许多精美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有机会感受到这个国家特有的“诗与爱”之美,这已经够了。旅行最美妙的感觉,是它不断地提醒我们:你所知甚少,而这个星球如此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