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的旅途,一个人的朝圣 __ 风雪大五台之驴行

郑恒永

<p>&nbsp; 每一个来五台山的人,必是因“缘”而来。有的人为了“忘却”,有的人为了“想起”,有的人为了“永恒”,有的人为了“了断”,有的为了“今生”,也许有人也为了“来世”......来这里总是为了慰藉与寄托一种情怀。</p><p> 也许所有人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人生充满困惑,但来大五台的这一刻却是肯定明白:“为何而来,又为何而去”,也许为一件事,也许为一种情,也许为一个人…..</p><p>&nbsp;&nbsp;&nbsp;&nbsp;&nbsp; 近两年一直有去五台山的计划,但均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行,也许是“缘”未到,也许是“愿”未到。12月初北方降温,天气预报说五台山已到零下20多度,是“苦逼”修炼的季节了。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内心积攒的“愿”就如肩上的背包一样沉重了,12月7日晚上终于踏上了大五台之旅,一为“修行”,一为“心愿”。</p> <p> “世界上任何一种修行,都是一种苦难”</p><p>&nbsp; 大巴车晚上7点从济南出发。凌晨2点在服务区停车休息,服务区内的商店也都打了烊。山区的晚上,天寒地冻。随着车内空调的余温逐渐散去,温度到了零下几度,冷得彻底。钻进睡袋,窝蜷在车座上,还好,温度也可忍耐,昏昏沉沉地睡了一觉。</p><p> 早上5点重新出发。空调打开,天也渐亮,温度上来了,车上的人也“活”了过来。路上简单地吃过早餐,8:30左右到达本次穿越的起点鸿门岩(大约海拔2200)。</p><p> 本次线路如下:</p> <p>&nbsp; </p><p> 一下车,就被冻了个透心凉,果然冷得清爽。整理好行装,9:00正式出发,沿着驴道一直向上。伴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不断地下降,尽管阳光明媚,但却感觉不到一点温暖。大五台的穿越,整个路程总体上没有难度,强度不算大,这个季度最大的考验就是极寒与风雪。到2660的海拔时,一看温度已超过-19度。来之前对低温不以为然,总觉得3000多点的海拔没什么大不了。终于为自己的自负买单了,鞋子与手套都穿薄了,脚与手冻得先是麻木,而后剧疼。</p><p> 忍受着疼痛一直向前。</p> <p>  经过法云寺不久偶遇一只因饥饿出来觅食的小狐狸。在这天寒地冻、肃煞寂寥的深山里突然出现了另一种生命,顿时觉得不再孤单。忍受着手指被寒风割裂的疼痛,从包里掏出一包干果抛给它。望着它轻灵、活泼地消失在远方的雪地之中,瞬间就被这个充满生机的小精灵感动了!感觉到身上一下就暖和起来,力量起来,精神起来!它感动了我!&nbsp; 我想这只小生灵也一定会为我的到来以及给予的关怀而感动!也会增加它活下去的力量吧!我俩都感受到了彼此的美好! 善待彼此,彼此给予对方最好的“心意”,这也许就是佛教文明永续的道理……</p> <p>  虽然从法云寺向北台的坡度越来越大,风也越来越刺骨,但自己一直沉浸在被小狐狸感动的情绪里,所以没感到多么困难。到达“华北屋脊”的牌坊,保留动作,拍照留念。</p> <p>  然后一直向上,大约12点到达五台山的最高峰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p><p>从山顶环顾四周,视野极其开阔,山峦叠嶂,连绵不绝。</p><p> 西北天低五顶高,万壑千岩云中藏;</p><p> 山云吞吐显翠薇,淡绿深青耀日辉。</p><p> 从这里能深刻地感受到华北屋脊的雄伟。山顶的龙王殿在寒风中越发显得伟岸,从寺市内飘出的青烟让人感到温暖。由于这个季节游人稀少,殿庙也不再开放,只有一个师傅在偏殿里围着火炉烤着火,烧着热水,供应给来往的“香客”、“居士”或者路人。</p> <p> 在这里略作休整,补充了些能量,然后向前追赶前面的驴友。不久遇到了同行的几个人,他们已放弃了去狮子窝的计划(大约还需要4个小时)。我就越过他们向前赶。</p><p> 在澡浴池遇到了领队“眷恋”,他在这里收拢着队员。他告诉我说向面有几个队员。我继续前行,独自向前去追赶他们。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均保持较快的速度,但依然没有看到一个人。拐过一弯,看到不远处山顶之上有一寺庙(上去之后知道这是中台),到山顶,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绕过山顶,一条小路通向山上的寺庙。我选择向上攀登。好不容易上去,前后四顾还是无人,越发困惑,心中略有不安。此时已下午2点,太阳已西下,也更加冷了。担心走错路,担心极寒的危险。做一凡思考后,决定在此等候。虽然静止状态下寒气逼人,有向前走的冲动,但仍是“冷静”战胜了“寒冷”。大约半小时后,领队“瞬间”等5个人来到。</p> <p>  人生亦如此,有些时候需要勇往直前,别错过!而有些时候却要选择静心等待,急不得!慢下来,也许会更快、更好!</p><p> 在中台留影,</p><p> “生活比生存更广阔”</p> <p>  &nbsp;领队“眷恋”担心前面的人迷路,就带着我们去追赶。我们一路在草旬上下切,海拔下降地很快,速度也极快,就是对膝盖的冲击很大。由于天冷,实在是不愿意打开背包,拿出护膝。就这么一路下行,飞一样。</p><p> 越过一道山梁,远远看到在山窝之中卧着的吉祥寺,群山之间就这么一座孤零零的寺庙,红墙黄瓦映衬着夕阳,安静、祥和。感慨僧侣的“出世”的情怀,与世无争、看淡人生。参透内心,过着物质上清心寡欲,精神上富轹万古的人生,岂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与幸福!反思“世中”的我们,又何必苦苦追求“反人性”的名利,又何必“物欲横流”!多一点“恬淡”,少一点“忙乱”,多一点“本我”,少一点“超我”,多一些“道”,少一些“利”,岂不轻松许多!这个社会也会真正“可爱”起来!我想顺治帝舍弃九五至尊之身,而天天面对尘钟暮鼓,青灯黄卷,想必是想通了“人生”何为快乐的真谛吧。</p> <p>  过了吉祥寺,就是通向狮子窝的大道了,大约还有一小时的路程。我们六人,踏着积雪,踩出“吱嘎”的悦耳节奏,如雪地在唱着快乐的歌。第一天行程基本结束,回想起这7、8个小时艰难行程,心情也就充满了即将成功的幸福感。</p><p> 下午4点左右到达狮子窝,在此挂单(佛家语,即住宿的意思)。师傅给我们做了斋饭,卤子面、米饭、饭团……吃上这些斋饭,很温暖,顿时消除了一天近60里体力严重消耗后的疲惫及寒冷。围着红彤彤的火炉,顿时感觉到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起《让子弹飞一会》中在雪地里坐着马车吃着火锅、唱着歌的片断。(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幸福感不在于物质的丰厚,而在于精神上超出预期的心情)。</p><p> 天黑了,外边更冷了,早早进禅房休息。善良的师傅把暖气烧得很热,躺在被窝里很暖和。屋外的温度估计下降到-30度以下了,想起刚才在寺庙外搭帐篷的那几个“大佬”,真是打心里佩服。自己目前绝没有在如此极寒的温度下露营的勇气。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p> <p> 第二天六点起来。按计划“眷恋”他们几个去南台,我去台怀镇拜庙。问过师傅具体的路线。7:30正始启程,开始了一个人的朝圣之旅。按师傅说的路线,从山顶上东望下去就可以看到凤林寺。在山坡上走了半天也没找到清晰的驴道,就干脆奔着凤林寺的那个方向下切,满山坡的高山草甸,踩过的地方就是路。因为有“方向”,所以不畏惧。</p><p> 一个人在凛冽的寒风里,行走在苍茫的大山之中,万籁俱寂…..喜欢这种”一人一世界”的境界。</p><p> 7:50左右太阳从东边的山峦间升了起来,照在山下边的村庄里升起的炊烟,恍如隔世。</p><p> 8:30到达凤林寺,幽静的寺庙,躺在山坡上,守护着下边的村庄。</p> <p>与影同行</p> <p>&nbsp; 由于这个季节基本没游人,所以没有固定去台怀镇的车辆。打路边小广告,约到车。去台怀镇的路上,沿途一些村庄及民宿坐落在两山与树林之中,真是个避暑纳凉、休身养性的地方,心想有机会夏天一定来这里悠闲几日。</p> <p>  &nbsp;9:00左右到达台怀镇。来之前对寺庙做了一些功课,在车上又与司机师傅进行了交流。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中国寺庙最多的地方,最多的时候有100多座,历史久远,佛教文化最为浓厚,中外文化融合,汉、藏合璧,佛教大咖及历史牛人足迹遍布,各类传话更是车载斗量。随便找一个当地人就能说上一天。最出名的应该就是顺治帝出家五台山的传话了吧。</p><p> 五台山的寺庙同时也是各种风格建筑的“活化石”。最有名的应属被梁思成发现的大佛光寺的木结构建筑,被称为“亚洲佛光”。自己对佛学知之甚少,建筑学也不懂,就不白话了,大家自己看吧:</p> <p> 五爷庙(文殊菩萨化身五龙王)前聚集着众多信男善女,毕恭毕敬地烧香、敬灯、鞠躬、磕头、施舍……用各种方式表示着自己的“虔诚”以祈祷自己“心愿”能实现。此刻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自己参观并拜过,五爷庙、白塔寺、罗睺寺、十方堂、广济茅蓬、菩萨顶寺(大文殊寺,规格最高的皇家规格的黄庙,据说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目前有康熙与乾隆的碑刻与题词)、善财洞(据说是顺治帝出家的地方)…. 等等十几个寺庙。</p><p><br></p><p> “一寺一传说,一庙一故事,一心一菩提”</p> <p>  菩萨顶至山下的路上有一些在台阶上祈祷的残疾人,自己也逐一留下“善意”。但看到一个个漠视的路人,我想:“美好”不仅仅在于对着佛像膜拜的眼光里,而更在于自己的“内心”中。回想起昨天成功穿越大五台的经历,我想“愿望”也不仅仅在于寺庙里跪拜的双膝下,而在于砥砺前行的脚步里!</p><p> 想起慧能大师的那首著名的诗名:</p> <p> &nbsp;菩提偈 </p><p> 唐 · 惠能</p><p>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p><p>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p><p>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p><p>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p><p>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p><p>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p><p>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p><p>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p><p>我想这应该是对“修行”的最好解释了吧。</p> <p>  五台山一行,自己将“美好”的“心愿”留在了袅袅的青烟中,留在了婆娑的烛光里,但将更坚定的未来“修行”在了自己的内心中。</p><p> 我想不久的将来一定再会五台山!到那时必将山花烂漫!各种“美丽”也必会如期而至!</p><p><br></p><p> 2018年12月</p> <p>期待春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