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巴黎:乌托帮的邻居们

梅慈敏

<p class="ql-block">2018年夏末重游巴黎之前,我曾经想象过让自己无的放矢,迷路后在一个陌生的角落坐下,喝一杯熟悉的咖啡,等抬起头来时,却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巴黎。</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街头偶遇</span></p> <p class="ql-block">那天,由于谷歌的导航错误,我来到一条与原本目的地毫无关联的大街上。沿着两边幽静的高墙继续前行,一座深宅大院引起了我的好奇,不时有二三年轻人往里走。学校?俱乐部?私家花园?大门敞开着,我好奇地跟着进去看一下。</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悠悠庭院</h5> <p>大院里有三五人聚餐,闲静得像到了北欧某小镇,而不是喧嚣多遊客的巴黎。从大院中央的雕塑和庭院式楼房来判断,像是一个有历史遗迹的物业小区。</p> <p>主楼外墙摆着盆载和书,书香中透着绿意,书架上有几束光打下来,暖暖地照在书上, 仿佛在发出邀请。我以为是到了一个有吃有喝的图书馆,但斑驳的门墙却让人置疑这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细细打量这扇奶白色的门,并非故意做旧,而是自然旧,好像随着时光慢慢老去,华发青丝渐渐灰白,年代并不遥远,谈不上一个古字,但已丝丝沧桑。</p> <p>另一边的墙上没有书,而是帖着大幅黑白照片。展示很随意,像在诉说一个什么故事,一定是与这栋楼有关的人与事,但没有文字说明,</p> <p><br></p><p>【皮革师 Lucy De Oliveira】</p><p>店名:Abacaxi Paris (www.abacaxi-paris.com)</p><p><br></p><p>那天有点儿冷清,诺大的楼只有一扇门开着,像是皮革作坊,主人笑着招呼我进去。经询问,我才知道这里类似手工制作合作社(co-op),她租了其中一间精品屋,月费才三百欧,房租交给收留难民的机构。原来,主办方是为行慈善而以出租方式筹资,房源则来自被废弃的原圣文生保罗公立医院(l’Hôpital Saint Vincent de Paul), 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儿童医院。</p> <p>她名叫Lucy, 桌上堆满了花花绿绿的皮料,一盏芥末黄的台灯与大块儿皮子上的金黄色恰好相配,还有墨绿色的桌垫,这一切把眼前的她衬托得非常具有女人味,不是金发美女那种地道的法国相,乌黑的卷发透着点儿异国调,很耐看,两只手一直麻利地忙乎着。</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裁剪皮夹盖</h5><p><br></p> <p>Lucy年三十,话不多,我问她答。她说搬来这里是喜欢大集体的环境,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兼朋友。说起初衷,她说父亲是巴西人,是个老皮匠。受到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喜欢玩家里的边角料,现在自己设计品牌,用可循环利用的皮革制成独特作品,原料来自专门从事再利用的协会的废料或皮革库存。我摸了一下,经过升级处理的皮革和植鞣皮革手感非常柔软,款式极简,产品也可定制。植鞣是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制革方式,随着时间会自然氧化成焦糖色,也会变得更加柔软而有光泽。</p> <p>这整栋楼是当年圣文生保罗儿童医院的诊所。我回到走廊又看了一下,一间间单独的房间确实象我记忆中小时候的医院诊所。Lucy的邻居正在刷墙(下图),欧洲人喜欢的黑色。我这才发现每间“诊所”门口的大幅黑牌上写有驻地户的大名,看来工作室真不少,楼上还有更多,Lucy说前两年最多时共有250户作坊入驻。每一间的窗户都朝着大院,光线充足,既能看人来人往,又闹中取静,比北京上海等地在废弃工厂内的艺术之家条件好多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原诊所走廊</span></p><p><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Lucy制作的皮包简单柔软</h5><p><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皮夹等小件色彩各异</h5><p><br></p> <p><br></p><p>【Design for Peace 为和平而设计】</p><p>店名:Afrika Tiss 非洲组织 (https://www.afrikatiss.org)</p><p><br></p><p>隔壁作坊里,三位年轻人正在开会讨论,她们是Afrika Tiss成员, 品牌Franco-Burkinabè由近100名非洲工匠和30名设计师共同合作,推出了多元文化和创新的纺织产品系列,收入回到非洲村民手中,以此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并帮助他们扫盲,使贫困人口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这使我想起北美的非营利连锁店万村(Ten Thousand Villages),衍盖35个贫困国家。</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为和平而设计的年轻人</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帮助非洲脱贫的手工织品</h5><p><br></p> <p>那天我匆匆告辞。没想到,当天晚上就收到Lucy的伊妹,写的很长很详尽,她说已经群发邮件给所有的驻地户,告诉他们我的匠人拍摄计划,居然还加了一句摄影师主要聚焦女性,希望大家配合。更为细致周到的是,她还给我一一列出哪天可以在哪里找到谁,因为有的作坊是轮流制。</p> <p><br></p><p>【收留难民的生态社区】</p><p><br></p><p>两天后,我从圣米歇尔回来,按Lucy的建议,周末回到社区大院。上次空荡荡的走廓现在多了人气,下午阳光明媚,披上夕阳的院子熙熙攘攘。周末是巴黎休闲的黄金时间,古老的庭院活力四射。或许还早,多数人在喝啤酒聊天,晚餐还没有开始,反正这里半夜才关门,喜欢聊天的法国人会一直坐下去,巴黎夜生活需要慢慢过。</p> <p>Lucy带着我找到这位公关负责人(下图),她正举着“今晚couscous免费”的牌子四处宣传。古斯米(粗麦)与各种新鲜蔬菜混合在一起的沙拉也是我爱吃的。晚餐时间没到,我们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听她尾尾道来。</p> <p>这块占地3.4公顷的园区是原圣文生保罗公立医院(l’Hôpital Saint Vincent de Paul),位于巴黎第十四区中心,由约20座建筑物组成。2012年起因为年久失修而关闭,政府准备对其进行重大改造。</p> <p>在法国,公立项目的过程非常缓慢, 因涉及纳税人的利益,需严格的层层审批,通常政界会有不同意见而争论不休。这时巴黎三个不同的难民组织携手向政府提议:在正式改造规划出台之前,与其说让庞大的物业在等待期空置,不如借此机会利用,希望能让难民组织短期使用。于是主管单位决定把这个占地广阔近乎3.5公顷的地方交给其中历史悠久“黎明协会”(l’association Aurore)。得到政府批准后,这个有三方民间组织发起的项目取名为Les Grands Voisins “大邻居”。</p> <p>“短期”其实并不短,一共长达四年:</p><p><br></p><ul><li>2015-2017第一期,用原病房大楼收留600位难民,并同时将诊所出租,有250家坊间入驻,工作人员和就业人员最多时达一千多人。</li><li>2018年4月-2020年9月第二期,计划留下三个点共100难民和100家工坊作为过渡,最后将医院还给政府。</li></ul><p><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圣保罗儿童医院建于1638年</h5><p><br></p> <p>“大邻居”只是巴黎难民机构的一部分,三个联办方的主打是“黎明协会”( l’association Aurore)。该协会成立于1871年,与巴黎公社同龄。从主办方网站来看,以照顾失势弱势者融入社会为使命,旨在接待,安置和支持包括儿童在内的弱势群体,使他们能够安顿下来恢复体力,从而摆脱街头困境。 黎明协会旗下的难民所都有在场专业团队提供社会支持,并促进当地人共同生活以促进社会联系。</p><p><br></p><p>与其他难民收留所不一样的是,“大邻居”以作坊和饮食业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社区之形式来解决资金,而且不只是帮助难民安顿,还将他们融入当地人的文化与日常生活。与此同时,驻地艺术家和手工艺者有了一片新天地,历史悠久的医院有了朝气蓬勃的第二春,所以,称之为现代乌托帮真的十分帖切,甚至比乌托帮更实际。</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运动房里大人孩子共同健身</span></p><p><br></p> <p>称之为生态社区, 因为里面所有食品都是有机的,而且临时改建用的都是环保材料。政府也非常乐于合作,因为这块试验田对巴黎2020-30的十年城市规划建设会很有参考价值。巴黎理事会已在所在地规划了一个新的地区项目,其中部分建筑物可以保留。如果一切顺利,国家工程预定于2023至于2025年改装竣工。</p> <p><br></p><p>【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历史渊源】</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圣文生保罗神父及其怀中婴孩塑像</h5><p><br></p> <p>难民问题在任何所在国都是难题,旁观者不便说风凉话。但如果想了解与理解现代巴黎人之大爱无疆,且让我们看一下原圣文生保罗儿童医院的历史:</p><p><br></p><ul><li>1638年,l’Hôpital Saint Vincent de Paul医院由后来被罗马教皇封圣的圣文生保罗神父所建立,最初是临终关怀收容所。</li><li>1870年迁居到圣母院的前院里,开始收容2岁到12岁孤儿。</li><li>1885年 ,教皇利奥十三世封圣文生保罗神父为慈善圣人(patron of all charitable works)。</li><li>1901年迁居到现址。</li></ul><p><br></p><p>可见三百多年来,圣文生保罗儿童医院一直是一个对弱者满载着爱的地方。圣文生保罗之前,人道主义已源于15至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中,人道主义内涵被定义为“自由平等博爱”(1958年写入法国宪法)。而浪漫主义虽然源于德国,却席卷英法。法国大革命之后,追求人类进步和建设理想社会之观念和以雨果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深入人心,是对专制和理性的反弹。“法国只有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这个国度最真实的一面。”——1789年颁布的法国《人权宣言》如是说。所以追根塑源,“大邻居”作为现代乌托帮,与法兰西精神中的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乃是一脉相承。</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园区一角</h5><p><br></p> <p>从医院三个世纪的历史规模及其人道主义传统来看, “大邻居”是一个联接不同时代的纽带,从传统中汲取灵感,思考未来,并尝试新的生活和分享方式。 第二期的作坊多样化也多元化:庭院底层以精品店的形式汇集了二十多位参与者,从事时装,配饰,珠宝,植物,艺术,摄影,装饰,出版和食物等,这个想法是创建一个有道德和负责任的商业交流区,以现场制作和生产的本地产品来促进定性消费,允许客户与生产者之间的亲近和其他对话,使工匠或艺术家的作品成为可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园区一角</span></p> <p><br></p><p>【陶艺师 Laurette Broll】</p><p><br></p><p>陶艺人是我工匠系列中最爱的题材,所以我与公关谈完就直奔陶坊。甜美的Laurette属于外向型,与我一见如故,无话不谈。</p><p><br></p> <p>Laurette致力于陶瓷家居用品的手工艺品品牌, 每件手工制作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她的首选材料白砂岩,因为这种高温烘烤的粘土可以玻璃化并且特别坚固。 </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准备下班</h5> Laurette的作品是以形状和颜色为特长的珐琅作品,她通过合成自己的珐琅来设计各种颜色和纹理,颜色的组合和物体的轮廓营造出梦幻般的诗意风景。<div><br></div><div>问及在“大邻居”学到什么?她说每天都生活在创业者中, 与站点居民(难民)的会面也非常丰富。和她一样志同道合的人太多了,以至于仍有很多个性值得去发现!</div> <p>其实我前几天离开时匆匆拍过她,今天是我第二次来陶坊。她说今天下午会拉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场景之一。看着她随转盘将手里的粘土一点点奇迹般地成型,并渐渐长高,也渐渐长大,好像她手中拿捏的是她的孩子,最后成器,很是享受。</p> <p><br></p><p>【面包师 Anne Damesin】</p><p><br></p><p>Anne的模样很法国味,但和现时许多欧洲年青人一样不施脂粉,在交淡时有点害羞,拍摄时却很有镜头感,也很自然,可以说有范儿,以至于后来Lucy看到照片时连连叫“美”。</p> Anne说自己从小姑娘起就想当个面包师,手工揉面即玩面团很过瘾。她从烹调学校毕业后在一个大的面包坊实习了几年,现在独立开业,算是实现小时候的梦想。 <p>和Lucy以及上面的陶艺师一样,Anne也刚三十出头,而立之年的她们都忙着各自童年的爱好并在成年后以此为生,所谓的诗与远方就在她们的手心。当东方女人为法国名牌包包而抓狂,当法国化妆品风迷亚洲的每一个角落,年青一代的法国女人素颜出门,做着自己的包包,捏着自己的泥巴,揉着自己的面团,用我们现在的时尚话来说,“辛苦而快乐着”。这让我想起我那与她们年龄相仿、艺术专业的女儿,如今不为别的,只为从小喜欢。</p> <p><br></p><p>【点心师 Chardon 面包店】</p><p><br></p><p>她与面包师Anne分租面包坊,轮流使用。夫妻档的他们主要做点心,甜品很受欢迎。看他俩很忙碌的样子,我没有机会多交谈。</p> <p>后来我在他们的网站上查了一下,Chardon面包店提供酵母面包,其特色是手工揉捏并在天然石材上烤制的酸面团面包,其原料是来自古老和农民品种的谷物以及带有有机标签的面粉。 面包店还提供糕点,脆饼,饼干,馅饼,蛋糕和咸味食品,和时令新奇食品。</p> 也许她当时忙,也许是语言限制坊碍了我们的交流,但“大邻居网上有一段对她的访谈很详细:“我们特别注意从有机农业中选择原材料,我们的面粉是用古老的谷物制成的。 它们被磨成Astrié轮,并由上马恩省和勃艮第的两个农民磨坊直接提供给我们。 我们的芳香植物由SouthFinistère的草药专家生产。” 问及“大邻局”对她事业的影响,她说这里生意非常好,比在别的地方开业有效。 <p><br></p><p>【摄影师Catherine Gris】</p><p><br></p><p>摄影师Catherine是这个生态社区最早的驻地户之一,也是见证人, 她用一系列非凡的照片,记录了这3,45公倾上的637天,从清理到入住,从白天到夜晚,过去几年中宏大的社区实验都一一收入她的镜头。 她通过众筹活动,为这本自行出版的书筹集了资金。</p> <p>”昔日圣保罗医院的白大褂和孩子们已经被丰富多彩的Grands Voisins人口所取代,这些人由非常不同的多元社会群体组成,尽管时间短暂,但所有这些人都渴望和谐与富有创意的社区生活。“ ——著名摄影教授和法国艺术评论家Jean-Christian Fleury</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买完书与Catherine合影</span></p><p><br></p> <p><br></p><p>【周六聚首叙友情】</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Lucy下班后与伙伴们济济一堂</span></p> 从原诊所楼的那扇L'oretoire白门进人,便是提供小吃的酒吧,也是提供免费节目的音乐厅,又是对所有人开放的文化友好场所。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餐厅排长队</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素菜冷汤+杂粮蘑菇(价廉物美不到十欧)</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室外酒吧</h5><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别具一格</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亲密无间</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求爱?</span></p> <p><br></p><p>【周日跳蚤市场】</p><p><br></p><p>Lucy告诉我周日大院变成跳蚤市场,所以我今天又背着相机来看热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琳琅满目</span></p><p><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人一幕</h5> <p><br></p><p>【创意师 Françoise Maine】</p><p>店名:La Nouvelle Imagerie "新意象"</p><p><br></p><p>这是一家纸和电影制作团队的精品艺术工作室精品店, 有意思的是作坊由母子合作。其网站如此描述自己:“我们兜售Grands Voisins“大邻居”的诗意和哲学视野。” </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Lucy把我介绍给Françoise</h5><p><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旧书中获取灵感</h5><p><br></p><p>Françoise Maine专长纸的创作,她收集旧书,把有价值的收藏起来或以后卖出去,剩下的成了她的创作灵感。下图中的手工制做全是废物利用,旧书在Françoise的创意和巧手下有了新的生命。</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废物利用</h5><p><br></p><p>Françoise是我现在唯一能联系上的人。她说去年已经离开巴黎,加入了一个叫作Les Ateliers Jean Moulin的新社区,在那里做一个部门的主任director。该新社区于2019年在法国西北的Plouhinec成立,前身为12,000平方米的高中于2018年关闭,旨在共同创造一个生活场所,并在不同年龄和背景的人们之间聚会,听上去类似“大邻居”,但面积和规模小许多。</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母子携手打造“新意象”</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La Nouvelle Imagerie </h5><p><br></p> <p>理想主义是青春,所以大院里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但这位Françoise和之前遇到的摄影师Catherine是例外。巴黎人的浪漫是骨子里的,许多上了年纪的人仍然满怀激情,但现实很骨感,他们的理想主义往往会被现实蒙上一层忧郁,即法国人带着忧郁的浪漫主义。而她们俩却还保持着一颗透亮的、年轻的心。不过仔细想想,如果每天扎堆在年轻人之中,心儿能不年轻吗?</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琴声悠扬</h5><p><br></p><p>儿子Mathurin也是纸迷,善长手工纸和大理石花纹、拼贴画、雕刻和版画,他的作品占了作坊的另一半(下图)。热爱音乐的他闲了会弹上一曲,或自弹自唱。</p> 除了艺术,Mathurin还喜欢写作,和几位“大邻居”的小伙伴们(包括难民)一起制作了一部虚构的故事片,讲述了在“大邻居”里面发生的故事。以下是“新意象”母子俩在社区网站的分享:<br><br>您对在“大邻居”有什么贡献?<br>——我们兜售“大邻居”的诗意和哲学视野。<br><br>您在大视野学到什么?<br>——相信我们可以通过发明一个新的城市来改变界限,改变事物。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Mathurin和“大邻居”的小伙伴们</h5> <p>“我们制作了大邻居预告片 ,这是我们网站上的一首视觉诗,从深刻的人文视角描绘了我们集体冒险的诗意。 该预告片是两年来观看次数最多的“大邻居”视频。 我们的第一部短片“ Boulevards街头”为大家带来了空间和生活的原始视野,并讲述了我们如何到达那里以及在网站的第一步中对大邻居的回忆。” </p><p><br></p><p>我注意到介绍里多次用了“诗意”二字,把社区体验也喻为“我们集体冒险的诗意”,母与子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大邻居”这一法国乌托帮的理想主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Lucy和她的匠人伙伴们也在逛集市</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集市试衣镜之一</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集市试衣镜之二</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师Catherine和索马里难民</h5> <p>前几天认识的那位社区摄影师Catherine也在集市摆摊(上图),背景的墙上贴着她拍摄的大幅照片。一旁帮Catherine守摊的是来自索马里来的难民。遗憾的是我把笔记弄丢了,结果现在无法知道他的大名。这篇文章里的所有姓名都是后来从Lucy的第一封邮件里找回来的。</p> <p>收摊后,索马里来难民自告奋勇说带我溜达一圈。我跟着他来到现改为难民宿舍的那幢病房大楼,里边住着100位之中的一部分(第二期难民住户已从原来的600减至100,分三处)。远远地有人张开双臂(下图),但我遵重社区规章制度没有进入楼内。之前与社区负责人交谈时,我曾经问起为什么网上英文资料这么少?记得她当时的答复出乎我意料,她说因为“大邻居”并不是纯粹的手工作坊,而是有着几百名难民住户的生活区,所以不宜对外过多宣传。为了保护住户的隐私,组织方不愿让这里变为一个外人看热闹甚至猎奇的旅游区。虽然她并不反对我发表,但这其实是我拖沓了两年的主要原因。</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欢迎欢迎</h5> <p>按政府今后的改造计划,精品店的那个主楼以及教堂将得以保留,但这些没有特色的火柴盒式的病房会被拆除。因为原圣文生保罗是以接生为主的儿童医院,这楼房其实也不是真正的病防,而是产后房,三百年里有多少孩子在这里哇哇落地,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那些在这个楼里初次为人父母的长辈们来说,今后的巴黎会少了一个历史的见证人。</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友相见</h5> <p>沿途遇上母子店的儿子Mathurin,他背着吉它热情地伸出手来,一阵风吹过,将他的头发高高扬起,正是我印象中的艺术家形象。看来他俩很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两位工作人员与孩子很熟</span></p> <p><br></p><p>【厨师Ghada的世界美食 】</p><p>店名:Chez Ghada – Cuisine du monde ”世界美食“</p><p><br></p><p>离开前,我想采访厨师Ghada,她在大视野的大院拥有自己的烹饪柜台,但和她先生一直在忙,无暇顾及我,脸上却始终带着善解人意的微笑。</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被誉为带有“微笑和阳光在盘子上”的餐厅</h5> <p>Ghada一家是难民,在“大邻居”的第一期中积极参与了难民协会开发的实验性整合餐厅。 该计划使现场居住的大约30名厨师和助理厨师能够在向公众开放的实际条件下试用专业的餐饮服务。 </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Ghada和丈夫</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给我送食却不肯收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烹调学校的摩洛哥难民学生</h5> <p>社区内不仅设有面包坊,餐厅,酒吧,还有一个为难民就业铺路的烹调培训学校。在我最近一次的《匠人之旅》讲座后,一位观众写道:“最让我感动的是难民的照片。有两张对照特别强烈, 反映了难民不同阶段的生活。一张是摩洛哥难民在法国的照片(上图),年青人脸带笑容和透着隐约的希望. 让人感觉他们也许是生活稍为稳定, 但前途依然并非明朗. ”</p><p><br></p><p>从网上了解到,今天四月欧洲疫情爆发期间,Aurore“黎明协会”的志愿者团队在“大邻居”庭院每天给生活不稳定者分发1300盒午餐,一个月内共发了27,000多盒,并提供口罩。“大邻居”专业厨房还参与了一个叫做RAliment的合作,在疫情期每天提供1200份正餐。</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华灯初上,意犹未尽</h5> <p>“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海明威在回忆二十年代巴黎的文艺气息时,这样诠释巴黎(A Moveable Feast)。我想,整整一个世纪后, 巴黎仍然是巴黎。</p><p><br></p><p>2020年9月底,“大邻居”将四年到期正式收工,我庆幸自己曾在第二季亲眼目睹,并用我的相机纪实。作为新型社区,“大邻居”代表了法国年青一代兼济天下、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这一流动的盛宴将和原圣保罗儿童医院一起成为巴黎历史。不过,我相信其文艺气息会以其它形式永远在巴黎驻留,“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p> <p><br></p><p>© C. Mei 梅慈敏 版权所有</p><p><br></p><p>【更多欧洲】</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gl0t4t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怀旧巴黎</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ttxr186"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巴黎后院:邂逅在卢瓦河谷</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mhagf2j"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二个人的巴黎:蒙马特高地</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dsm6i4k"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Toulouse图卢兹:被忽略的法国陈年老酒</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os9izlb"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瑞士巧克力之旅</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evvi1p5"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02年世界杯:欧洲街头</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pk7wxzz"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隆达:地中海的天空之城,悬崖上的浪漫山镇</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pk8yrsu"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塞维利亚:弗拉明戈的源头,安达卢西亚的灵魂</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6kd837"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不眠之夜:开往柏林的列车</a></p> <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