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神秘居延海

張見端(Jimmy )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居延海</b></h1> 居延海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历史上的居延海,由东、西、北三个湖泊组成。早期居延海是指西居延海,蒙古语称嘎顺诺尔。现在居延海指东居延海,即苏泊淖尔,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北方向,约40公里处的巴丹吉林沙漠北缘,为古弱水归宿地。居延海是蒙古高原通往河西与西域必经之道,乃重要军事要塞。<br> 居延海并不是海,而是蒙古人对湖的昵称。居延是西夏语,意为流动的沙漠。居延海形状狭长弯曲,犹如新月,由黑河水汇聚形成。远古居延海树木葱笼一片绿洲,碧水蓝天,水产丰富,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为戈壁宝地创造辉煌。<br> 居延海远古时期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湖泊之一。古居延海在古弱水和居延城遗址的东北,由津斯图淖尔、天鹅湖及其东、南大片沼泽地组成。今天,这些湖面基本上都不存在,只剩下一些很小的水池。据卫星遥感图像和考古发现,居延海湖面近3000平方公里。历史上,由于水文的变化,居延海也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时大时小,不断变化,使居延海成为一个神奇的“游移湖”。<br> 近些年来,北京春天的沙尘暴越来越严重,专家考察队溯风而上,一路向西追查风沙来源,一直追到额济纳旗。在这里,人们发现历史上有名的居延海已经干涸。湖底一片砂砾,广袤的居延绿洲全部沙化,大片胡杨林枯死,满目沙尘飞扬。终于真相大白,风起额济纳,沙落北京城。<br> 1949年之后,东居延海干涸六次,至1992年彻底干涸。居延海的干涸因生态环境受破坏,河水量逐年减少,由此引发居延海绿洲萎缩,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央政府十分重视额济纳旗生态环境,为保护居延海绿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2002年黑河水又流入东居延海,湖泊面积超过46平方公里。2003年黑河水调入西居延海,2007年居延海附近的地下水位明显上升。干涸十年的东居延海终于重现波光粼粼的壮观景象。<br> 破坏自然环境而导致天灾,还原生态环境而造福人类。经过十几年拯救治理,如今居延海再现新貌,碧波荡漾,芦苇茂盛,鸟类在此繁衍栖息。登高远眺,水天一色,风光优美。</h1> 黑水城遗址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黑水城</b></h1> 黑水城(又称黑城)是一座城堡,曾经是居延地区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在西夏建国(公元前2100年)之前,黑水城一带就有大量居民在这里耕耘牧猎,繁衍生息。西夏建国后,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理,以防东面辽国和漠北蒙古的侵入,西夏王朝先后调集两个统军司驻守黑水城及居延地区。并派大批人员定居黑水城一带,让他们屯垦造田,生产粮食,以满足军民生活需要。<br> 西夏鼎盛时期,黑水城不但是一座单纯的军事城堡,而且逐渐发展成为一座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的繁荣城市。当时的黑水城内,官署、民居、店铺、驿站、宫观祠宇,以及印制经典,巫医乐师,制作工具的各种作坊布满城区,一派繁荣景象持续两百年之久。&nbsp;&nbsp;</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1>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黑城遗址碑文</b></h1> 黑城(蒙古语:哈日浩特)在西夏称黑水城,黑水西夏语作亦集乃。黑水城是西夏黑水镇燕军司驻地,军司相当于今日的军区。元太祖二十年(公元1226年)归属大蒙古国。元朝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在此设置亦集乃路总管府,并扩建了城址。北元时期,该城被明朝军队攻占,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以后逐渐废弃。十九世纪以来,在此曾多次出土文书等珍贵文物为中外学术研究界所关注。2001年6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居延遗址统一保护。</h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