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一建军节已经过去了,我还是沉浸在对军营、军人的回忆和赞誉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人真是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说话办事与众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我要说的,是一对老军人夫妇的故事,我被他们的事迹深深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8年9月,警方接到报案,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要向某处汇款千万巨款,他们怀疑老夫妻被坏人诈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警方到现场一调查,在搞清楚事情的原委时,他们被深深感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对老夫妻是湖北部队离休老干部,他们要向黑龙江木兰县捐款1000万,用于教育和公益事业。</span></p> <h1> 这对老干部,女的叫马旭,男的叫颜学用,离休前两位都是大校军衔。</h1><h1> 1000万,一笔大数目,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数目。马旭老两口是怎样积攒到这笔钱的?</h1><h1>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了解老两口的生活。当我走进老两口的生活时,我只有深深地感动和敬佩。</h1><h1> 马旭老两口一直居住在武汉黄陂区木兰山下军区大院旁的一所老房子里,一共有两间,年久失修,很破旧,有一个小院,可以种菜种果树。老两口对房子和院子很知足,没事就在院子里种菜种树。</h1> <h1> 据马旭透露,多年前她和老伴在武汉金银湖买了一套商品房,原本打算开一个卫生所,后来因为不习惯市区喧闹的生活作罢。这套房子一直没有住,后来卖了400万元。</h1><h1> 现在,这400万成了捐款的一部分。</h1><h1> 有记者进到马旭老两口的房间内,他们这样描述这个家:“走进老人的家,两间屋子除了堆得满满的书,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一对沙发早已磨得不像样子,卧室里摆放的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硬板床。”</h1> <h1> 再看看老两口的饮食,据记者报道说,当天老人的早餐是蒸土豆,搭配一盒牛奶,中午煮了一小锅元宵。马奶奶告诉记者,这是老两口生活的常态,她和老伴都不太会做饭,对吃食也不讲究,家里准备了很多半成品的食物,吃的时候简单加热就可以了。</h1> <h1> 再看看老两口的穿着,他们基本上穿以前部队发的军装、作训服等等。很少上街去买衣服。</h1> <h1> 记者在采访马旭时,看到她脚上穿的鞋子,对她说:“您的鞋皮都破了”马旭说:“不是皮,是人造革”记者说:“多少钱买的”马旭说:“十五元”。记者把鞋拿近一点看,鞋底已经快脱了,鞋面已经有几处破损。看着这样的鞋子,我心里真难受!这样的鞋子,就是丢了都没人捡!而它却穿在我军的一位道高望重的高官脚上,而且一穿就是许多年!</h1> <h1> 想不到一对部队大校级的离休干部过着这样简朴的生活。</h1><h1> 我现在知道马旭老两口是怎么存的这1000万了!但我还是不理解老两口为什么对自己这么苛刻,我认为,捐献这事,能捐多少就捐多少,尽力而为就行了。</h1><h1> 让我们来听听马旭是怎么说的。</h1><h1> 1933年3月,马旭出生于黑龙江省木兰县,父亲早年去世,姐弟俩和母亲相依为命。当时,东三省被称为“北大荒”,贫穷落后,环境恶劣,经常闹饥荒,马旭一家日子过得很艰难。1947年,村干部提议送马旭入伍,马旭的母亲一口应了下来。14岁的马旭就这样当了兵。“如果没有党和国家,世上早就没有一个我了。”如今,年逾八旬的马旭仍庆幸当初的选择。</h1> <h1> 马旭说:“现在国家提倡精准扶贫战略,希望可以抛砖引玉,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马旭老人希望,能将毕生积蓄用于教育、文化等公益事业,“只有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家乡的发展才会更充满希望。</h1><h1> 马旭老两口的这1000万成为木兰县迄今收到了最大的一笔个人捐赠。</h1><h1> 我现在似乎明白了马旭老两口为什么要这么做。这1000万凝结着马旭老两口对家乡人民的感恩和回报,对党和祖国的热爱!</h1><h1> 认真研究马旭,心里对她充满崇敬,她确实是一位不平凡女兵!</h1> <h1> 马旭是我国的第一位女空降兵。</h1><h1> 从14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马旭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多次立功授勋。1954年抗美援朝结束后,马旭作为优秀卫生员,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接着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武汉军区总医院。然而,在这里工作不到三年,她便主动要求调到前线野战部队医院。</h1><h1> 1961年,中央军委决定以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为主体,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作为军医,马旭担任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h1> <h1> 当时,瘦小的马旭不论身高还是体重,都达不到伞兵标准。“如果我的考核合格,组织就不能拒绝我的申请。”马旭告诉记者,她每天加紧训练,在作训服里缝了沙袋增重,终于通过考核成为一名空降兵。</h1><h1> 1962年,马旭首次正式登机跳伞。经过几年锻炼,马旭便成为“试风跳”小组成员,每次和部队技术最好的教员一起,乘第一驾飞机首批试跳,先着陆等待后续部队,这为军医的救护工作带来极大方便。</h1><h1> 此时,新婚不久的马旭为了工作,竟然和丈夫商量决定去做绝育手术。丈夫颜学用考虑到马旭身材又瘦又小,生育有一定风险,同时也为了支持妻子的蓝天梦想,颜学用决定不要孩子。</h1> <h1> 直到1984年,年过半百的马旭还跳伞两次,此后部队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再批准她上天。20多年间,马旭累计跳伞140多次,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分别为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女兵。</h1><h1> 马旭不能跳伞以后,和丈夫一起,搞起了有关空降兵的医疗保护方面的研究。空降兵在落地的时候,身体很容易受伤。马旭、颜学用夫妇想过很多方法,都在实际应用中被一一否决。后来,夫妇俩看战士们踢球受到启发,设计制作了双层橡胶的护踝,中间充气加压达到缓冲效果。这项充气护踝的发明,1983年刊登在《解放军报》头版头条,1989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此后,马旭夫妇又经过多次高原跳伞训练和水上跳伞训练,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研制出“单兵高原供氧背心”,并于199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些发明的专利转让费,也成了这1000万的一部分。</h1> <h1> 从1983年开始,马旭夫妇工作的重心转向科研工作,着手将多年的医务工作结合跳伞经验总结出来。夫妇俩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并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h1> <h1> 特别让我钦佩的是,当时近八十岁的马旭竟然报考硕士研究生。</h1> <h1> 请看看记者在2012年有关马旭考研的报道</h1><h1> 楚天都市报讯(本报记者 周治涛) 昨日,全国等同学力申硕考试举办,在华中师范大学8号楼考点,78岁的驻鄂空军某军队离休军人、我国早期女空降兵马旭在老伴颜学用的目送下走进考场。马旭报考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本医学院研究生课程班,2009年第一次测验就通过了医学专业课程的考试,但外语考试两次都未能通过。这次她第三次加入外语申硕考试,盼望能顺利过关,拿到研究生学位。</h1><h1> 此时,旁边不少人投过来惊奇的目光,“这么老的考生,好励志啊!”“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经过几项常规的指纹鉴定等检查,马旭成功进入考点大楼。</h1> <h1> 据说,这篇新闻发表以后,马旭活到老学到老的事迹,被各种考试的有关人员收藏,作为励志的活教材。</h1><h1>对马旭越了解,就越能理解为什么马旭老两口要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捐赠社会。因为,他们是高尚的人,他们是纯粹的人,他们是脱离了低级趣味人!</h1><h1> 再看看军中贪官徐才厚、谷俊山等人,利用人民给予的权力,疯狂为自己掠财。社会上的贪官,贪污巨额国家财物又逃往国外挥霍。有些影视界人士,利用各种手段,偷税逃税,把那些不属于自己的财富放进自己腰包。他们的行为是多么地卑鄙可耻!</h1><h1> 尽管是穿着十五元的鞋子,马旭老两口说,他们过得很幸福,很充实!他们一起散步、打军体拳,种菜、赏花、读书看报、学习、做饭、聊天,他们相濡如沫,过成了一对神仙伴侣!</h1> <h1> 向马旭、颜学用首长致敬!你们是中国军人的骄傲!祝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