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时光的脚步匆匆,
转眼就站在2019的起跑线上。
岁末回望,
有太多难以忘却的眼泪和欢笑。<br></h3><h3></h3> <h3>2018是我的本命年,
也是收获和成长的一年。
这一年我三十六岁,
过了拼颜值的年龄,
喜欢上了静静读书、慢慢散步;
从此告诉自己,
今天起要拼修养、拼眼界、拼能力,
不负芳华。<br></h3> <h3>这一年,
围绕两项重要工作:
“新基础教育”研究,
教科研工作的初步探索。
想要带着一点小骄傲说,
从此,
不仅是一名教师,
还是一名研究者。<br></h3> <h3>这一年,
执教六次“新基础”节点课,
无数次试水课、重建课,
让我对课堂、对学生有了全新的认识;
课堂是倾听生命拔节成长声音的地方,
学生是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
要站在“育人”的角度上,
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人。<br></h3> <h3>这一年,
参加了30余次不同层面的教研,
无数次的组内备课,
从散点式、应急性备课,
逐渐走向深度研讨;
从就课评课,
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找问题、理方法,
序列化地开展教研活动。
<br></h3> <h3>这一年,
参与了两次重要论坛,
无数次的教学、教研交流,
从只会写总结,
慢慢知道了什么是学术论文,
什么是研究报告;
尝试着拿起笔做记录,
有条理地梳理总结。<br></h3> <h3>这一年,
经历了大大小小7次外出学习,
在宁波、常州、深圳、西安、三门峡、信阳、新乡,
留下了学习的印记。
在无数次专家报告的还原中,
泛起思维的涟漪,
在专家的案例中,
找方法寻技巧为我所用。<br></h3> <h3>这一年,
爱上了读书,
读“新基础”、读“教师如何做科研”,
在读书中享受独处的美好。
懂得理性处理人和事的关系,
在沉淀中享受生活,
追求生活中的小情趣,
沉浸于自己的诗和远方。<br></h3> <h3>在不舍和回忆中,
告别2018;
张开怀抱,
迎接2019。
愿:
岁月对我们温柔以待,
让我们温暖彼此的温暖,
感动彼此的感动;<br></h3> <h3>愿:
有信仰、有坚守、有担当、有作为,
说勇敢的话、做有用的事,
为下一个春天积蓄、蕴育蓬勃生长的力量!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