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读的那些书

春华秋实

<h3>2018年读过的书</h3><h3>1、《致加西亚的信》</h3><h3>2、《中国历代政治得失》</h3><h3>3、《农民日记——一个农民生存实录》</h3><h3>4、《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h3><h3>5、《半小时漫画世界史》</h3><h3>6、《快速读书方法》</h3><h3>7、《星云大师传》</h3><h3>8、《中国二十问——一个时代的疼与惑 换个角度看中国》</h3><h3>9、《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h3><h3>10、《鲁迅日记》</h3><h3>11、《张星——名人访谈录.女人篇》</h3><h3>12、《活出人生最好的可能》</h3><h3>13、《历史的温度》</h3><h3>14、《逆光生长——大时代小人物的坚持》</h3><h3>15、《换种方式看世界》</h3><h3>16、《俗世奇人》</h3><h3>17、《就要一场绚丽的突围——30岁后去留学》</h3><h3>18、《万事尽头终将如意》白岩松著</h3><h3>19、《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蒋方舟著</h3><h3>20、《台湾少年》蒋勋著</h3><h3>21、《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俞敏洪著</h3><h3>22、《小顾聊绘画》</h3><h3>23、《天长地久》龙应台著</h3><h3>24、《我遇到你》敬一丹著</h3><h3>25、《我不允许你独自旅行》</h3><h3>26、《一个人的欧洲》</h3><h3>27、《趁活着去旅行》</h3><h3>28、《法国不止于浪漫》</h3><h3>29、《我在未来等你》</h3><h3>30、《日食记》</h3><h3>31、《我的视觉日记》——王晓慧十五年旅德经历</h3><h3>32、《红薯》</h3><h3>33、《那三年,我陪你走——一位作家妈妈的亲子作》</h3><h3>34、大冰的书</h3><h3>35、林清玄的散文</h3><h3>36、《长征》上</h3><h3>37、望春风</h3><h3>38、带灯</h3><h3>39、房思琪的初恋乐园</h3> <h3>听书:</h3><h3>1、《摆渡人》 2、《茶花女》 3、《查令十字街84号》 4、《霍乱时期的爱情》 5、《风雨哈佛路》 6、《半生缘》 7、《三毛传》 8、《傲慢与偏见》</h3><h3>9、《小姨多鹤》</h3><h3>及樊登读书会书介</h3><h3>《复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宽怒》</h3><h3>《思辩与立场》《岁月凶猛》《一平方米的静心》《自卑与超越》《掌控谈话》《为什么是足球》《热锅上的家庭》《王阳明哲学》《运动改造大脑》《寻人不遇》《万古江河》……</h3> <h3>又是一年,回望2018,凌乱、匆忙。但无论你已准备还是尚未准备,时间的车轮都将碾压过去,带我们走进新的一年。</h3><h3>青春、欢笑、相聚、温情……,面对时间,我们无以保留,唯有读过的书、行过的路沉淀入灵魂。</h3> <h3>2018年第一段随笔——</h3><h3>风马牛之“褚橙与致加西亚的信”:</h3><h3>原是看了《致加西亚的信》,却想先提一个名词:“化渣率”。“化渣率”是辨别橙桔品质的专有词,我在读《褚时健传》时知道的,见到这个词忍俊不禁,还有这么贴切的圭臬,不问度娘,也能悟到这是指橙桔吃到最后留在嘴里的渣渣。我极厌恶怎么嚼都嚼不烂的桔子,看到此词大为解恨。今日买桔,先尝之,后口有丝筋难以下咽,见商贩探头询问,便挥手说:“不是上乘,化渣率太低”,商贩听了呆若木鸡,我又详解。商贩恍若初醒,说卖了很多年桔子,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再来说褚老先生,无论“卷烟”还是“橙橘”,干一行便成一行的翘楚,经手企业个个起死回生,甚而创出奇迹,走向辉煌。当年红塔集团的业绩不是偶然,75岁借贷1000万投资褚橙终得大成不是偶然。他的传记里写道,为了掌握种好橙子的方法,年届古稀的老人从头学起,熟读专业书籍,知识比农业技术人员还要深广。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种橙也能种出黄金的褚老先生,一种是卖橙也不知“化渣率”的商贩。褚老先生在一段采访中说,现在的年轻人太急于求成。确实是,我们总是浅尝辄止,丁点儿的努力便立求回报,没有看到近百的老人怎样用一辈子诠释这个忠告。回过头来谈《致加西亚的信》,美西战争中,美军中尉安德鲁.罗文接到总统麦金莱写给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的信时,没有提一个条件、没说一句困难,立即起身,孤身一人,无防护穿越军事战地,给尚不明具体去向的加西亚将军送达了这封信。这又是怎样一种精神?作者以此故事为引阐述了很多内容。敬业、责任、使命……,书中提到:“工作过分轻松随意的人,无论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如果你有机会去研究那些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并非始终高居事业的顶峰。在他们的一生中,曾多次攀上顶峰又坠落谷底,虽起伏跌宕,但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能力能帮助他们重返巅峰,俯瞰人生”!亲爱的年轻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对待我们的工作,有什么理由抱怨命运不公?有什么理由放逐我们的人生?!</h3> <h3>读了《快速读书方法》,说是情急处可只读每篇前五行、后五行,一定看序和目录,还有摘抄,写一行书评!<br></h3><h3>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以前听过简介,知道这是写精神病患者的,实书第一次看,是作者与幻想症精神病患聊天记录,怪力乱神。存在即是合理,这个世界,有太多我们看不到、想不到的,包括物质和精神。</h3><h3>认真拜读了星云大师传记,12岁出家,历经坎坷,倾尽才学传授佛教,创办的佛光学院遍及澳、美、欧、非、亚众多国家,弟子数以千计。</h3><h3>浏览了《鲁迅日记》,鲁迅日记极简单,每日只一句话,但绝无中断隔日,每日生活必有收信、寄信,间或讲学、买书、接待!</h3> <h3>“静妈妈”说,相较《目送》,龙应台的《天长地久》也很好。于是认真阅读,撞见里面最美文字:</h3><h3> “你以为落日天天绚烂回头,晚霞夜夜华丽演出,其实,落日是时间的刻度,晚霞是生命的秒表,每一个美的当下,一说出“当下”二字,它已经一笔勾销。</h3><h3> ……</h3><h3> 总是机会过去之后,才明白,我必须学会把暂时片刻当作天长地久……”</h3> <h3>俞敏洪的文字朴实而真诚,这是一本很好的励志读本,收纳了他很多人生经历和感悟,书中对年轻人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看俞敏洪们的著作或传记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与高人对话,总不会让你空手而归。</h3><h3>这本书是买给孩子的,我先读了,把希望孩子细读的内容划了出来。</h3> <h3>《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有很多版本。这套是梁晓声所著。书分上下两册,其中,用近一半篇幅写“当代资产者阶层”,后逐章分析当代中产者阶层 、当代知识分子、 城市平民和贫民、 农民、中国当代“黑社会”和中国“灰社会”。这个版本通俗易读,没有学术理论分析的枯燥,而是以文学叙述的方式,将所见所闻娓娓道来。</h3><h3>书中各阶层描写虽略有局限,但也让读者有机会窥探了一眼社会其他层面人群生存状况。特别是能站到全局高度了解社会各阶层优势弊端,认清当前社会发展形势。</h3> <h3>杨佳传 (本书名《换种方式看世界》) 杨佳,中国科学院教授 从师李佩先生(郭永怀夫人),15岁考入郑州大学英语系,19岁成为最年轻教师,23岁考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29岁失明(同年,丈夫与其离婚),37岁成为哈佛大学建校300年来第一位获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成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h3><h3>书中她顽强不屈的奋斗史,让我5次热泪盈眶,也另我热血沸腾。她说,“一个人可以看不见,但不能没有见地;可以没有视野,但不能没有眼界。”一个人是否成功,外在固然重要,但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决不会行的更高、走的更远。如果我们总是习惯找失败的理由,请看看杨佳传。<br></h3><h3>附杨佳简介:九三学社社员。1963年出生,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妇女、中国盲协副主席。</h3> <h3><br></h3><h3>近日读的、两本书,一本是天津日报编辑张星女士写的名人访谈录。另一本是南方人物周刊的《逆光生长——大时代小人物的坚持》。</h3><h3>这两本随意挑选的书,反映的恰恰是人存在于社会中的两个极端。</h3><h3>张欣女士的名人访谈录采访的是杨绛、叶嘉莹、章含之,宋穗芳(孙中山孙女),靳羽西,杨澜,王小慧,林青霞,杨丽萍,舒婷,郎平、张泉林……,她们中有学者、名品创始人、演艺明星、编剧、诗人、世界级运动教练等。她们是自己圈子、甚至整个社会举足轻重的人物。人生虽也经历过挫折与苦难,活得却如大洋大海波澜壮阔,经过世面,达到了常人无法触及的高度,可以轻易取名利于股掌又弃名利于粪土。她们璀璨的人生如山野天幕的群星,高洁、耀眼,只可仰视无法攀越。她们的成功,不单单是个人勤奋努力的结果,都还或有富贵显赫的出生,或天赋异禀,或恰逢机遇。</h3><h3>南方人物周刊的《逆光生长》采访的恰恰是社会最底层、身带各种创痛的小人物。老东北工业基地衰落后的下岗工人、被化工污染铅中毒的村民、把命系在腰上采煤的煤矿工人、工伤尘肺求救无门开胸验肺的平头百姓、返回上海又解决不了户口的上海知青、没有医保求生心切到黑诊所透析的肾病患者、非典后遗症人群、卖血染上艾滋病的村民和艾滋病遗孤……,他们生活贫困艰难,头等大事是一日三餐的饥饱,最大心愿是对未来生活如常的期盼。他们共有和唯一目标就是活下去。……</h3><h3> 两书对比读下来,只得唏嘘百态人生、个中况味。</h3><h3> 人生啊!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应珍惜,难得生而为人。若可以活得灿烂便不要钻在泥土中,若只能陷在泥土,就抛却顾忌,努力乐观。</h3><h3>像歌里唱的</h3><h3>“……</h3><h3>痛快去爱痛快去痛</h3><h3>痛快去悲伤痛快去感动</h3><h3>生命给了什么我就享受什么</h3><h3>每颗人间烟火全都不要错过</h3><h3>痛快去感受</h3><h3>笑与哭都值得用力气</h3><h3>……”</h3> <h3>《法国不止于浪漫》华裔作者该是如何爱这个国度,她把法国描述的美丽、温情、人性,似天堂般让人心生憧憬。</h3><h3></h3><h3> 她用细腻的笔触,从礼仪、美食、生活、旅行、国民性格、公共资源享用等方面分出十五个章节,图文并茂详尽介绍了一个国民修养、国家制度、风土人情……方方面面尽善尽美的法国。</h3> <h3>《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阅读完结。</h3><h3>没有外敌的入侵,没有物资的匮乏,开始自己与自己精神的打斗。如果不了解新生代的思想和视物角度,就读蒋方舟的这本书。管中窥豹,可以粗略了解一些年轻人关于金钱、压力、竞争、反叛……的社会认知。</h3> <h3>《农民日记——一个农民的生存实录》,此书阅读完结。日记是最真实的记录,266页,一个老人的一生,一个家族的繁衍脉络,中国六十年的发展缩影。四O年到二OOO年,六十年生活点滴,读来是苦尽甘来的喜悦,似乎我也成了作者家中的一份子。从中窥到了自己的先人,拾得了即将遗忘的儿时记忆。</h3><h3>社会的发展不是直线向上向前的,而是螺旋式上升,正如侯永禄的日子,从解放前任人欺宰被压迫,到解放初分田分粮;从互助组、初级合作社日渐向好的生活到“大锅饭、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天灾人祸导致的人饥畜亡;从大包干衣食无忧到改革开放后甘之如饴的新生活,之中有过起落,却越来越好。</h3><h3>看了这本书,我真是体会到了“天堂儿的日子”是何?!</h3><h3>我是农民的后代,我的先辈也一定是这样苦过来的。据侯永禄记载,五十、六十年代,是解放后最苦的日子。队里的粮食一月一个整劳力才分二十斤左右,特别是冬春之交三个月,粮食更不够吃。秋日,他的母亲早早把榆树叶撸下来晒干,冬日与水熬了当饭食。饿的难以度日时,她的妻子背着他偷偷撸小麦叶,到收过庄稼的地里偷偷再溜一遍。有位老同事曾告诉我,合作社那会儿,她们村“无人不偷”,我难以理解。现在才明白当时的“偷”真是被逼无奈,且“偷”得的这些食材,又是那样少得劣得可怜。</h3><h3>当时饥荒严重,红薯更易出产量,分粮时“一斤粮换三斤红薯”,所以他们便顿顿吃红薯。我的母亲至今谈“薯”色变,母亲说小时候吃尽了红薯的饭食,煮的、蒸的、烤的、磨成面、压成饼的。</h3><h3>关于生产队,侯永禄在日记里写她还没来得及吃完饭的妻子,“听到上工铃一响,放下碗筷就赶紧走”。我的母亲至今还怀念生产队地头儿的热闹景象。现在的我们难以想象一片田里,几十、上百人同时劳动,嘻笑拉话,隔垄打哈哈的场景。但对于当时的年轻男女来说,那单纯的热闹该是艰难生活中不多的乐趣所在吧!</h3><h3>87年,侯永禄的孩子们有了彩色电视机。那时我们也刚刚看上一台黑白电视,还是一台二手电视。之前,都是拉着妈妈的衣服角儿在村大队外看集体的电视。</h3><h3>95年侯永禄家发了洪灾。我们家乡也遭了洪灾。96年,我上学离开家乡。后面的日子,就已是自己刚刚经历过的了……</h3><h3>年老后的侯永禄儿孙满堂,个个孝敬恭顺,四儿两女中,三个儿子上了大学,除小女儿外,都参加了工作,脱离了农民身份。他人生起点是孤儿寡母、家徒四壁的贫寒,终点是子孙满堂,上下24口儿,门楣光耀的圆满。</h3><h3>勤奋正派、认真严谨、积极上进的侯永禄是万千中国农民中的一员,他的母亲、岳母、妻子勤劳勤俭持家,是上个世纪中国农村女性的典型代表。</h3><h3>看完这本日记,不得不佩服侯永禄的精神,也感谢他六十年如一日的记录,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看到了祖国的强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侯永禄的个人命运变迁来自国家的命运变迁,国家的兴衰荣辱系关每个家庭的兴衰荣辱!我会更珍惜现在的生活,更热爱自己的祖国!</h3><h3><br></h3> <h3>干净的文字如清秀的田园,身体未动,已嗅到花草的芬芳,听到鸟鸣声在山谷回荡。</h3><h3>双目极力吸吮这文字,希望记牢,让心时时浸淫其中。可惜文字顽皮湿滑,入脑即散落各处,难能原物塑起。</h3><h3>读蒋勋的美文,让凡夫俗子也有想练文笔的冲动,他的文字给人以静谧、清安。 ​​​</h3> <h3>《趁活着,去旅行》,是一本游记。作者王婧,边留学边旅游,口称:“见识与皱纹一齐野蛮生长”!文中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睿智和早慧。</h3><h3> 这本书是在图书馆借阅时无意翻到的,从封皮的破损程度上猜得它一定极受欢迎。三个小时一口气读完,生动的文字加上鲜亮的异国彩照,着实给人一份惊喜,似乎我们也跟着作者神游了十四国,与那些有趣的人和事打了照面。</h3><h3>这该是我们生活应有的样子。</h3><h3><br></h3><h3>(因为喜欢,后来买了新书,送给孩子)</h3> <h3>“亲爱的!你们年轻啊,年轻便可以从头再来!”王婧在游历埃及尼罗河时,一位可爱的81岁、独自出来游玩的法国老太太对她说。也对我们说!</h3> <span style="font-size: 17px;">有的书引你感知自我、有的书带你体验别样人生、有的书让你领略不同风景,无论哪种,凡是增加我们感受、丰富我们阅历的都称得上绝妙好书。</span><h3>《万事尽头 终将如意》是白岩松2017年新书,也是一本绝妙好书。“好”在他带我跨山越洋游历了一趟我尚不能到达的遥远的巴西。 ​​​</h3><h3><br></h3> <h3>偷得闲日,续读《俗世奇人》。冯骥才写的天津卫手艺人奇闻异事好看到家。通篇下来,让人时而唏嘘,时而捧腹大笑。埋了这些好看的故事到肚里,人多时再抖出来凑个趣,今日单说书中“酒婆”中的酒。</h3><h3>话说首善街一末等酒馆无桌无櫈无招牌,只一缸掺水“炮打灯”兜售于市井草民。一老妪日日买酒半碗,饮后东倒西歪、醺醺欲仙,百余步行至路口车多处自然酒醒,平安通过。忽一日,酒肆良心发现,纯酒卖之。老妪半碗下肚,通过路口仍昏醉未醒,结果遇车祸一命呜呼。</h3><h3>为了寻得似醉非醉,恍若灵魂出窍之感,整日买醉的大有人在。当然真沦落到上文老妪喝酒找乐状态,此人便也消极到无可救药。</h3> <h3>《就是要一场绚丽的突围》是写李开复传记《世界因你而不同》的作者范海涛。因非常喜欢《世界因你而不同》的叙事风格,进而好奇她对于自己经历的描述。</h3><h3>这本书介绍了她留学美国的经历,从出国前克服语言的障碍、真正踏上美国努力克服中西方文化冲突的障碍,到后来的理解、适应和成功,真正称得上一场绚丽的突围。她感念于三十岁之后留学美国的决定和经历,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国界,为她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h3> <h3>《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作者王小慧,是一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传奇女性。她用摄影作品记录了自己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和峰回路转后的事业高峰。</h3> <h3>我说姜老刀是最文艺范儿的厨师,因为他写了《日食记》。但实际上,《日食记》是他主业的副产品,他以文化传媒为生。这本书没有多大含金量,建议看他的网络视频《日食记》,那是我看过的最唯美的“厨艺教程”</h3> <h3>《我不允许你独自旅行》的作者马嘉骊是一位聪慧、美丽、勇敢、真诚、善良的女孩,她用8年时间游历了105个国家。这本书主要是她独自穷游中东国家的经过。智者说:你是什么,你眼中便看到什么。在她的书中,我们看到的是战火下的人性至善,是陌生人之间的无私扶助,是人与人交往中处处闪烁的人性善良的光芒,超越种族,超越阶级。</h3> <h3>一个爱讲故事人,用漫画历史中“二混子”式幽默为我们讲述卡拉瓦乔、莫奈、塞尚、维米尔等世界名家的艺术人生和作品。非常生动有趣,这套美学普及册适合1岁至100岁的年龄阅读。</h3> <h3>《长征》是军旅作家王树增的著作。上、下两册,八百余页。刚读完上册,下册要跨年了。这本书是我读完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后,专门网购的。关于长征,有太多历史事件和另人感佩的红军故事要讲……</h3> <h3>“我有故事,你有酒吗?”若你很久没有被什么人感动,就去听大冰讲故事。那些真实又离奇的故事和故事的主人公会另你潸然泪下。</h3> <h3>一位高中妈妈写给孩子的信。中国的孩子太苦了,中国的家长太苦了。稀缺的教育资源让习惯于未雨绸缪的中国家长心生焦虑,我们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子女?是“静等花开”还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h3> <h3>有些外国名著初读艰涩拗口,有拒人千里之感,这本因为不用深入了解西方背景,读来行云流水般畅快,文中朴实细腻的情感描写直击读者心灵。</h3> <h3>“假如死亡只是另一段旅程的起点,假如生命是上天的恩赐,身体是灵魂幸运之所依附。祝福逝者在摆渡人的庇佑引导下一切安好。但愿生者珍爱现在的一切,彼此温柔相待。”</h3><h3>——摘自左语三千诵读《摆渡人》的旁白。</h3><h3><br></h3><h3>《摆渡人》分1、2册,我通过喜马拉雅完整听完。这不是一套常规小说,是克莱儿·麦克福尔天马行空想象之作,作者灵感来自于她对“人死后会发生什么”的好奇和希腊神话中的冥府渡船人故事的结合。</h3><h3></h3><h3><br></h3> <h3>第一次做阅读分享PP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