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山水之城 共修家教情怀——重庆家庭教育培训之行有感

烟台张翠丽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渝中半岛诗思耀,</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烟雾苍茫词赋灵。</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哥乐灵音胜万籁,</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云篆风清欲仙境。</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山城灯火映江滟,</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洪涯滴翠涛流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同修何惧冬夜冷?</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城山水满城情。</h3> <h3>12月27日,全国著名的家庭教育先进地区重庆迎来一批来自山东省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的优秀校长、园长和骨干教师们。他们踏着寒冬的脚印,迈着求知的步伐,齐聚重庆,开启了培训学习,全面提升之旅,为2018年我省家庭教育培训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h3> <h3>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何云山为大家带来题为《家校共育&nbsp; 新时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制度化选择》的首场报告。</h3> <h3>何主任首先从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谈起,阐述了新时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上,家长参与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在学校要面对学生、家长两个群体以及在家庭中要面对孩子、老公(老婆)两个群体,应该如何做好自己,他提出“一个只看见学生而看不见家长的老师,不算是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一个只看见孩子而看不见老公(老婆)的家长,也不算是一个真正合格的家长”的论断。在教育功能已经发生异化的今天,如何使中国式教育不忘初心,深入人心,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是令老师们深刻反思的论题。</h3> <h3>当今时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出现极大的反差。老师在校鼓励学生培养独立,鼓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却包办代替,告诉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父母全部代替做;老师在校教育学生要先学会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而家长们则怂恿孩子:“宝贝,记住,任何事情都不能吃亏!”老师在学校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展示自己,增强自信,而家长们则经常对孩子说:“你看人家孩子多优秀,你怎么这么笨?”、“你这样不争气,长大后也没出息!”种种相逆而行的教育导致家校共育“5+2=0”的现象比比皆是。</h3> <h3>如何改变家长们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家校共育,助力孩子的成长?听完何主任的报告,我深感家庭教育的压力之重。教育的本质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力量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们成长成自己的样子,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在当今学校功能衰弱,家庭功能走强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强制化、标准化的学校教育与个性化、自由化的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协同发展,将是我们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研究趋势。</h3> <h3>为此,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既可以博采众长,发挥家长们的专业优势,通过每位家长的一技之长,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又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根据家长们不同的职业特点,选择对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有利的单位,为学校开展校外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志愿服务。同时,家长们通过参与家校共育的过程,也能学到许多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自身素养,可谓一举三得。</h3> <h3>何主任提出的第二个观点是:家校共育是新时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制度化选择。</h3> <h3>家校共享教育权利,共担教育责任,共定教育目标,付诸行动,才会将孩子培养成为学会生活、善于学习、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劳逸结合的人。此时,教给孩子自我教育能力尤为重要。在其漫漫人生路上,父母只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老师只是学生成长的指导人,朋友只是成长路上的帮助人,真正想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自我教育,家校更需形成共同的教育力量,帮助孩子成就自我。</h3> <h3>今后我们在教育理念上,要消除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上的分歧,促进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和谐;在指导机制上,要建构家校共育有机整合的策略和科学指导机制,建立家校共育联系制度;在管理工作中,强化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尊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力;在沟通渠道上,搭建家校互通互动平台,健全家校双向联系网络;在教育能力上,提高教师、家长家校共育意识,提升教师、家长共同教育孩子的素养和能力;在综合素质中,要共同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实现和谐教育。</h3> <h3>在家校共育中,家长参与是前提,家校沟通是基础,家校协同是关键。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志愿为学校服务;教师走进家庭,增进双向交流沟通,相互吸纳,让孩子在轻松快乐中学习、生活,孩子才有成长的动力与前行的能力。</h3> <h3>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陈中梅校长为老师们带来题为《家校工作如何见真见效》的讲座。</h3> <h3>陈校长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打造“乐”教育的学校,办学目标就是“让每一个生命快乐成长”。现在的家长已经在基础素养、教育期待、教育意识与能力、教育权利与责任方面,出现了质变,他们有着参与学校教育的强烈愿望,也同样期待着学校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专业性影响。学校不仅要把家长视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校相关工作的支持者,而且必须将家长引入学校办学的全领域,以极为丰富的家校关系,充实学校教育的内涵,同时引领家庭和社区的发展,实现家校间的高质量合作,才是对孩子负责。</h3> <h3>为此,针对家校协同教育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陈校长为老师们介绍了她所在学校的家长协同 “五步法”的具体操作。</h3> <h3>一,健全机制。</h3><h3>通过制定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学校校长职责、参与积分制、家长驻校督学的职责与要求、家长礼仪等家庭教育文化理念系统,帮助更多家长掌握教育孩子快乐成长的方式、方法,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组织家长轮流到校驻校督学,发现鼓励有特长的家长到校参与社团活动的授课,增强对孩子的社会教育。</h3> <h3>二、建立关系</h3><h3>学校重视初始交往阶段,建立“十心机制”,从心理上走进家长,从组织上管理好家长,实现学校与家长之间的零距离,解决家长不愿协同的问题。</h3><h3>学校组建三个群即班级群,班级家委会群,小组群,层层建立服务表册,合理安排人员积极参与孩子成长服务和协助工作,高度重视来自家长的每一个矛盾,敢于直面问题,及时化解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每一个矛盾,不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多加关注,帮助他们改变,多给他们一些温暖及感动。</h3> <h3>三、开发课程</h3><h3>学校设置基础课、专题课、主题沙龙课、书写阅读写作能力课、亲子成长课等课程,鼓励品行同备,方法同思,心情同和、游戏同做,习惯同行,能力同步,通过亲子共学,亲子互学,促进亲子关系融合。</h3> <h3>  四、多效沟通</h3><h3>学校建立三级家委会,赋予家长管理者、合作者及参与者地位,群策群力,协助学校传播“乐”教育理念。主动采取网络即时互动、家访定期联动、活动双向驱动等方式,把家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家庭中,家长变被动型为主动型、变说教型为身教型、变推诿型为责任型、变粗暴型为和善型、变专制型家长为民主型。</h3> <h3>五、共育机制</h3><h3>教育形成三合力,合力育德、合力拓知、合力治校,并将每期工作编制成为《家校共育工作手册》,让家长明确学校教育内容,明晰家庭教育工作,让教育目标更明确、更具体,实现家校之间教育目标一致、过程一致和结果一致。</h3> <h3>空港新城小学在家校共育尤其是家委会建设方面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只有全面推进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立足校本,因地制宜,转变家长观念,使得教育不再是单一的前喻文化,而是三喻文化并举,和孩子在家庭中用更为平等开放的方式交流,养成自觉梳理家风,知晓家风,建设好家风的觉悟和意识,进一步拉动家长走进学校,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增强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才能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中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家校共育模式。</h3> <h3>优秀校长、园长与骨干教师们的研讨与座谈让我们的思路滤得清晰,接下来的参观学习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重庆家庭教育的魅力与实力。</h3> <h3>如何将本次培训精神落到实处,让家长在家庭教育能力上更加专业化,家校共育内容怎样优化更有实效,这都是本次学习带给我的深思。接下来,我将以此次何主任和陈校长的培训为契机,整合重庆各家庭教育先进学校的经验精髓,结合我市家庭教育实际,充分发挥教育指导辐射作用,因地制宜地应用到家校共育种子教师培育工作中去,扬长避短,与时俱进,提高自己和种子教师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能力,让我们的家庭教育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促进我市乡村教育整体水平更上新台阶!</h3>

家长

家校

教育

学校

家庭教育

共育

孩子

成长

教师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