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演说家王磊演讲稿:中国味道

向日葵🌼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01</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r></b></h3><h3>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嫣</h3><h3><br></h3><h3>作为一个历史老师,今天要和大家聊聊,我国历史上一个始终被追赶却从未被超越的领域。那就是“吃”。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一书中说到:“我中国近代文明事业,事事皆于人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也就是说,在中华民族民心士气的低谷的那个近代,我们依然可以说一句:“不好意思,提到吃,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h3><h3></h3> <h3>吃,这件事对于中国人究竟有多么重要呢?《礼记》中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也就是说,一个族群,最重要的两件事吃饭、繁衍,而吃饭还要排在繁衍之前。那我们这个族群中华民族传说的始祖——三皇五帝。有一种说法啊,三皇就是:燧人、伏羲、神农。</h3><h3>那王老师在这里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三皇,多多少少都和吃有一点关系。</h3> <h3>比如:<br></h3><h3>燧人氏钻木取火,创造了烹,很多原来生的东西,我们可以煮熟了再吃。</h3><h3>伏羲,结绳为网,发明了渔猎,原来那些我们看得见抓不到的东西,我们可以逮住了再吃。</h3><h3>至于神农氏做了什么?五个字——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但还要接着吃。因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食物的向往。他不但丰富了先民的菜篮子工程,还创造了今天丰富多彩又一脉相承的中国味道。</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02</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r></b></h3><h3>唐诗宋词——吃货朋友圈</h3><h3>那你说,这一脉相承的中国味道,那古人是怎么吃的?我们怎么知道啊!其实很简单,你看现在我们,不也是吃很多好吃的时候,我们都要拍一张照片,然后发个微博吗?那古人其实也是这样,你只要翻开唐诗宋词,那妥妥的就是一个吃货的朋友圈。</h3><h3>比如:我们来看一条,“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夜空里,明月下,吹着江风,喝着酒,漂亮妹子给你烤鱼头。就这画面,就能多干两碗米饭。</h3><h3><br></h3><h3></h3> <h3>那刚才提到了喝酒,其实喝酒也不是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拿几瓶子来!朋友,你那不是喝酒,你怎么着你也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或者“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你得有点格调。</h3><h3>当然了,也不是说就一定要吃的多么名贵,多么稀罕。“滟滟存醪君勿辞,橙椒香美白鹅肥”,村里酿的土酒,自家的铁锅炖大鹅,顶天是个农家乐。那又怎么样呢?酒逢知己千杯少,一定能够主客尽欢颜。所以呀,吃什么从来不是关键,关键是和谁一起吃。</h3><h3><br></h3><h3></h3> <h3>那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美食家袁枚曾经说过,中国的美食艺术其实是一门饮食、美器、 礼仪的综合艺术,它更是一门深刻的学问之道。</h3><h3>你要说光论吃货的话,其实古代也是一抓一大把。你比如说这个:爱吃荔枝的杨贵妃,嗜蟹如命的李渔,还有无肉不欢的纪晓岚。</h3><h3>当然了,我们古代的小吃界还有三位重量级的代言达人,他们分别是:私访的康熙,迷路的乾隆和逃难的慈禧。不信你到各大旅游城市的小吃街去看一看,都是这三位的传说。</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03</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r></b></h3><h3>饮食之味背后的学问之道</h3><h3>但是如果你要找一个能承载饮食之味背后的学问之道的人,我心目中唯一的人选就是“苏东坡”。他简直就是在用整个生命为我们的中国味道代言。</h3><h3><br></h3><h3></h3> <h3>北宋元丰二年,苏东坡被贬湖北黄州了。他就写了一篇《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从此之后,普通人也能吃到美味又廉价的猪肉。这道菜就是今天的东坡肉。</h3><h3><br></h3><h3></h3> <h3>再贬,广东惠州,他又写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春天了,竹笋好吃,肥鸭好吃,不吃到淋漓尽致不痛快。</h3><h3><br></h3><h3><br></h3><h3></h3> <h3>再贬,海南儋州,到那吃什么呢?老鼠、蝙蝠、蛤蟆、这些全吃了。就这生存能力,可以直接跟着贝尔·格里尔斯去参加《荒野求生》的真人秀了。</h3> <h3>到最后,真的是什么都没得吃了,他又写下了一部千古名篇《菜羹赋》,“忘口腹之为累,不杀生以成仁”。</h3><h3>你可以想像一下,一个老头煮着一锅咕咚咕咚冒着绿泡的野菜糊,他心里想的却还是,我终于可以做一个不为口腹之欲所拖累的人,成为一个不残害生灵的仁爱之人了。</h3><h3><br></h3><h3></h3> <h3>我的天呐!这是一种怎样的豁达与情怀啊!所以说,一个终极吃货的自我修养,从来就不是一张刁钻的嘴,而是一颗强大的心。</h3><h3>黄州猪肉之味是智慧之道,惠州河豚之味是勇敢之道,儋州菜羹之味是仁爱之道。苏东坡把他一生的被贬路线活活地走出了一幅充满着诗意和哲理的美食地图。</h3><h3>因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所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只有世间百味皆尝遍,才知人间正道是沧桑。</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04</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r></b></h3><h3>中国味道</h3><h3>其实,在这里呢,我又不禁想起了一道台湾的美食,就是眷村牛肉面。</h3><h3>“眷村”顾名思义就是眷属居住的村落。这里当年呢,曾经居住着上百万从大陆来到台湾的老兵和家眷,因为思念故土,他们试图重现记忆中那熟悉的味道。又因为远离故土,他们不得不在现实中融入当地的风味。</h3> <h3>当老一辈自知回乡无望的时候,他们让自己的儿孙记住那记忆中的故乡,和从未谋面的亲人,他们保留自己的乡音和饮食习惯,每到节庆,他们都要隔海遥寄大陆的祖先。他们是在用味道提醒自己,根在哪里,心向何处。</h3><h3>原来这才是这碗面真正的味道。</h3> <h3><h3>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潇洒吗?不,是一种酸楚味,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一种人情味,这是乡愁的味道。这是中国的味道。</h3></h3><h3>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这是我们安贫乐道的淡然之味。</h3><h3>玉破鲈鱼霜破柑,垂虹秋色满东南,这是我们去国怀乡的思想之味。</h3><h3>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我们豪放纵意的洒脱之味。</h3><h3>这就是中国味,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表达,这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是我们和世界相处的方式。</h3> <h3>因为中国味道,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和”字。<br></h3><h3>煎、炒、烹炸、水火相济,这是我们中和之美的诉求。</h3><h3>顺应时令,属性调和,这是我们天人合一的哲学。</h3><h3>商彝周鼎,秦樽汉爵,是我们家国社稷的传承。</h3><h3>这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不只是舌尖上的历史,更是我们每个人血脉中流淌的中国味道!</h3> <h3>今天看了王磊老师的演说后,突然给自己做枚吃货找到了最美的理由,然后下班前妥妥的跑小卖部打了份炸酱面上来☞吃😂😂😂</h3><h3>吃完再心情美美哒下班回家冬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