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 随着时代大步前行,新词儿也像雨后春笋似地不断涌现。"忽悠“本来是一句东北老嗑儿,因本山大叔演小品给旧瓶装了新酒,它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甚至四海之外。<br></h3><h3> 然而,这个词儿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像老王这种搞了多半辈子文字工作的学究,当被问及忽悠这个词儿外语该怎么翻译时,他一时也懵逼了。他先是认为按欺骗去译,但觉得味道不够,经查字典和一番斟酌,最终断定按"用花言巧语骗人"去翻译比较恰当。</h3><h3> 老王学术上的见解对错与否咱姑且不论,就说他是怎样因这个词儿而深受其害的吧。</h3><h3> 在社会上,人们都说老人最容易被忽悠,已过古稀门槛的老王起初表示压根儿不服,他自诩几十年海内外闯荡,啥场合都经历过,任何花言巧语左右不了他。见到同人诉说被忽悠的故事,他都嗤之以鼻,窃笑人家迂腐。然而,随着老化加速,他也荣获了一枚曾被人忽悠成功的勋章。</h3> <h3> </h3><h3> 好长时间了,老王的老伴总抱怨家里的缝纫机不好使。在同辈人中,老王堪称是爱妻的模范,他总想替老伴分烦解忧、找机会立个小功什么的,自然,这修缝纫机的亊他就牢牢地系挂在心头上了。<br></h3><h3> 可是这年月,大家衣服都买着穿,没等旧了破了就送乡下亲戚或者捐献了,谁家还用缝纫机,修缝纫机的到哪儿去找呢?</h3><h3> 这天上午,老王从莲花河边遛弯儿回来,隔着马路看见红莲菜市场门口站着一位妇女,双手在胸前捧着块牌子,上面写着"修缝纫机"4个大字。老王心中一喜,也不顾车辆危险,忙不迭地穿过马路凑了过去。 </h3><h3> 那位妇女看上去有四十左右岁,留着齐肩短发,衣着整洁得体,带些坐机关的干部模样。老王判断此人可以相信,连价钱都没问,便张口报修。那女子取出笔和纸,用手捧的那块招牌作垫板,很快地记下了老王说的住址和电话,并告诉老王回家等着,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上门修理。老王办事滴水不漏,担心对方忘记,特地要了她一张名片。</h3><h3> 还没走到家,老王感觉有人在后面拍了他一下肩膀,回头一看,眼前是一位三十多岁的高个头儿男子,长得倒也端正。这名男子自报家门,说他就是修缝纫机的。"怎么换人了?"老王先是一阵迟疑,可想到这种事也可以理解,便带那人来到自家。</h3><h3> 一进门,那男子便高声说道:"你家的缝纫机是蜜蜂牌的吧?现在可是稀罕物了。"老王问他何出此言,那人答道:"本来就是名牌,现在又没卖的了,所以在市场上至少得值几千元钱。“</h3><h3> 老王听了不禁心头一震,悻悻地说:"可惜我家的缝纫机不是蜜蜂牌的呀……"随后,他将男子领到缝纫机跟前。男子看了不是蜜蜂牌缝纫机,便说道:"你家这飞燕牌的眼下也非常值钱,因为这种钢铁的缝纫机几乎没有了,都变成塑料的了。如果你家这台机器出售,至少能卖五六千元。“他接着补充说:"你要卖,我可以给你找买家。"</h3><h3> 老王听了转悻为喜,高兴得屁颠屁颠起来,心中暗想:哈哈,原来老缝纫机这么值钱!但是我得沉住气,不能被他忽悠了,今后自己找买家,肯定要比他找的买家给的钱多。</h3><h3> 男子打量着屋内,问道:"您老伴没在家啊?“老王回答下楼参加文娱活动去了。男子说:"嗨,她应当在,她可以告诉我机器有什么毛病呀,您不懂吧?"老王如实回答:"我从来不动那东西!"</h3><h3> 当男子的目光扫到屋角地上放着的那台老旧电动缝纫机时,他像是发现了宝贝似的,说:"这台缝纫机也是老的,你看都是钢板呐!"老王一听乐呆了,本来这是老早从日本带回的机器,因为老旧无法修理,早成废物了,已经和老伴商定要处理掉的,想不到被面前的这位行家评定它也是好东西!</h3><h3> 当那男子得知是日本货,更是赞赏有加。他说:"现在电动缝纫机哪还有这样的,不说珍贵,也是稀少,至少值七八千元人民币。“老王一听更高兴了,想不到这破玩意竟也是一件镇宅之宝!但他假装冷静,要师傅赶紧修那台老飞燕。</h3><h3> 男子不慌不忙地打开机器看了看说:"你给我找块不要的布头来,咱试一试,看看什么毛病。“老王到阳台翻箱倒柜,终于找来一块布头。男子放在机器上一试,机器果然不好使,里面像被什么东西卡着,咣当咣当直响,线往前走得磕磕绊绊,根本扎不上。男子打开机器,从里面拿出一个断了两截的零件,这是一根约有20厘米长、相当于手指三分之二粗的铸铁棍儿,断处的横断面一少半暗黑,一多半熠熠闪光。</h3><h3> 男子得意地说:"瞧,断了。这铸铁的零件就是脆。给你换一根新零件,换不换?"此刻老王正在为家中突然有了两件宝物而沉浸在欣喜之中,他想都没想,马上说:"当然换!"</h3><h3> 那男子三下五除二,很快将一根新零件装上,然后一蹬脚踏板,机器哗哗地转动起来。老王听上去,那声音简直就好像一支快活的歌儿。师傅双手转动着布头,一道道线结结实实地扎了上去,老王端详着,感觉那布头上像是绣上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儿。</h3><h3> "完活!"男子说着站了起来。老王向男子连声道谢,并问道:"该付您多少钱?“ "不多,950元,您就给900吧。"男子回答。老王这时发热的头脑似乎凉了下来,问:"咋这么贵?"男子说:"这年头,您看还有几个修缝纫机的?这价钱要的真不高!“</h3><h3> 不怪人们平时夸老王脑子好使,这当儿他灵机一动,说:"师傅,这样吧,你把这台日本缝纫机带走,你说值七八千元,我不要那么多,只收你5000元,那几千就等于是给你的工钱和零件费了,行不行?"那男子和颜悦色地说:"老爷子,我是专门修机器的,不收旧货,你那台机器我回去给您推销,找着买主立码给您打电话。您不是有我的名片吗?你也可以联系我。我要900元实在不多,您就赶快付了吧,下一家还等着呢!“老王考虑到家里这两台机器那么值钱,900元与其相比算不了什么,便把钱照数付给了这位师傅。</h3><h3> 送走师傅不久,老伴从外边回来了。老王自鸣得意地将事情说了一遍,尤其没忘强调家中两件宝物的价值。没承想老伴非但没有笑脸,竟然气忿地将他狠狠地数落了一顿。原来这台缝纫机前些天老伴叫人来修过,那次就花了700元钱。这件事她没敢告诉老王,因为听一起唱歌跳舞的姐妹们说,现在缝纫机修一次也还是几元到十几元钱的事。</h3><h3> 老王明白了这一切,马上抓起电话,照那张名片上的号码打了过去。电话铃响了几声后好像通了,对方传来一位年轻女子的清晰声音: "对不起!您拨的电话号码是空号。“老王听完楞住了,一屁股跌到沙发上。</h3><h3> ……</h3><h3> </h3><h3> 至今,老王也未收到那男子打来的电话。</h3> <h3> </h3><h3> 谢谢收看。</h3><h3> 顺祝新年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