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凿五载跑操缘牵“贪食蛇” 勤练春秋师生情洒大课间

敖崧

<h3> 2018年本校热词:党建、巡察、文明城市、文明大行动、大课间。因大课间在本年度末再度被热议而有了撰文的冲动,权当记忆存储吧。</h3> <h3>  微博梨视频12.3发布我校跑操视频次曰点击量就飙至77万次,引发多家媒体关注。</h3> <h3>  海口日报、海南特区报、南国都市报、海口网、琼台福地等媒体、网络相继采访报道或转发我校大课间开展情况。</h3> <p class="ql-block">  大课间已在本校实践五年有余,个中虽有艰辛,起步阶段也尤为艰难,但整个过程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快乐与成长。特别是2016年1月15曰,我校大课间在迎接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检查时的出色表现而得到检查组领导的高度肯定,把我校大课间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记得当时全校一片沸腾,群情激昂,很多老师按奈不住成功的喜悦,纷纷在朋友圈里发图感言,抒发“大五小”情怀。两年多过去了,一段我校大课间跑操微视频因神似巨型“贪食蛇”被刷爆,目前点击量已达97.7万次,从而引发热议。转发、点赞、好评如潮,当然也不乏掺杂不明就里吃瓜群众的差评。之所以有杂音,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大课间存在的意义。在我看来,有五个方面的功能体现大课间存在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普及性――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早在2007年5月,为改变我国青少年体质普遍下降的状况,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文件。为此,教育部也相应地出台(教体艺[2007]14号)文件,要求各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大课间作为最能普及的体育项目自然成为全国各校的首选。2013年10月,我校根据市教育局“关于琼山五小等10所学校试点大课间”的工作部署,正式开展大课间。尽管开局很难:思想不统一、认识不到位、无任何经验……但五小人还是走过来了。在时任校长叶丽敏的强力推动下,我校大课间得以快速成长并延续辉煌,使大课间惠及每一师生。</p> <h3>  楼前、楼后、走廊、校道、广场、长廊、 匝道,能用的空场几乎全用上。目的只有一个,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场所、运动的空间。体育组的条块管理,给每一位教练以担当,使每一处所都焕发出运动气息、少年强音。</h3> <h3>  陆宇东老师指导的崇德楼方阵是最早形成的,为其他方阵设计提供了效仿思路。</h3> <h3>  如今,难度加大,风采不减。</h3> <h3> 二、教育性――契合素质教育的需要<br>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核心就是尊重个性,培养个性。然而,我们多年来体育活动时间不足,内容单一,现行的第七套广播操也因失去了新鲜感而令学生乏味。大课间的提出与实践,恰好祢补了这方面的不足。现行的椰壳舞是音乐组开发的美育校本课程,节奏欢快,椰韵十足,极具地方特色,深受学生喜爱。礼仪操有文明教育之功,是通俗易懂的德育课程。</h3> <h3>  椰壳操,来自时任研训处主任刘坚和音乐组组长李旭燕们的点子、吴秋红老师的编舞、全体音乐老师不辞辛劳的付出。 </h3> <h3>  礼仪操则应“双创”而生。文明礼貌用语,在简约而美妙的旋律中反复使用,有了习惯成自然的教育功效。</h3> <h3> 三、科学性――适合学生成长的平台<br>  传统课间操内容单—,只是要求学生列队做广播操,对入场和退场没有严格规定。对于学生人数少的学校而言,即使没有规划入场和退场线路,发生安全事故概率也极低。而我校属超巨大型学校,目前85个班,学生5329人,如不精心设计入场及退场线路,无序自不待说,安全更难保障。我校大课间内容丰富,师生全员参与。在保留广播操的基础上,增加入场、礼仪操、椰壳操、跑操、放松操、退场等多个项目。设计由弱―强―弱的运动顺序,有利于学生身体机能的适应和吸收,达到锻炼目的。</h3> <h3>  科学规划入场、跑操、退场线路,有序且安全。</h3> <h3> 四、创新性――融合徳智体美的载体<br>  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同时,“四育”并非条块分割、不可兼容。相反,它们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整体。大课间作为体育项目,重点在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大局意识、促进了智力发展,拓宽了欣赏美、追求美的视野。可以说大课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在此过程中,我们还欣喜地看到,体育组、音乐组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以及班主任主功配合和科任老师的积极参与。因此,大课间也成了各方主动担当、团结协作的成功范本。</h3> <h3> 五、观赏性――迎合大众审美的视角<br>  流畅的线条、律动的画面,加上千头涌动、号声振天,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视觉的享受。其实,我校大课间并非今日一举扬名。早在2014年3月27日,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第五、第六期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就到过我校现场观摩大课间,对我校大课间评价众口一词:震撼!2016年1月15日,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检查验收组组长郭虎莅临我校,盛誉我校大课间为“全国第一操”。此次出名,有网络传播广因素,更得益跑操的设计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和视觉享受。</h3> <h3>  教育部义务均衡教育发展检查组郭虎一行观摩我校大课间。</h3> <h3>  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带领第五、第六期学员观摩我校大课间。</h3> <h3>  我校大课间虽有长足进步,比如在人数、班级不断增加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训练成形次数却在逐年递减,已从最初的18次到后来的12次到如今的6次,这是长年积累的经验,确实难得。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比如行走路线的合理性,行走步伐、摆臂的规范性,跑操编排的美观性,礼仪操、椰壳操、放松操的可持续性,各项目之间的衔接性等有待改进和提高的空间。因此,五小大课间依然任重道远。欲塑精品,五小仍须努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