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字/编辑/天牛</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音乐/网络</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一个书法故事的启迪</b></h1> <h3> 我曾听说这样一个学书法的故事:说的是晋朝有一个人学王羲之的书法,他准备了三缸墨水,天天练习,意志很坚决。时间不知不觉就是十年。<br></h3> <h3> 他自认为字写的与王羲之一样了,于是就写了“天下太平”四个大字挂在门外炫耀一下。不料“太”字少写一点,成“天下大平”了。</h3> <h3> 这天,王羲之恰从这里走过,看到 “太”字缺个点,于是就给他加上一点。后来,人们评价他的字时,都说“太”字那一点像王羲之的书法。</h3> <h3> 他叹息说:十年耗尽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然而,这一点也不是我的成就啊!</h3> <h3> 这个故事是告诉人们,学书法,不是一味地死模仿,而要动脑筋的模仿,找出字贴中字的特点,练到一定的程度后,还要讲究创新。</h3> <h3> 为此,我对照王羲之的兰亭序,找出其中的“之”字写法,王公本人,写同一个字都是不同的,随时求变,创新。可见他人的笔迹,又怎能相同呢?</h3> <h3> 所以我们临帖,却不能让字帖束缚了手脚,成了 “贴奴”。在认真掌握贴中字的笔法、结构的基础上,还要博采众长,吸收更多的营养。</h3> <h3> 另外,我们还应在适当时候换帖,学习其他名家书法,在变中求新,见多识广,广学才能广进,基础扎实之后,就可以创新,以展现自己的个性。</h3> <h3> 在书写过程中,既要肯定自己,又要否定自己。要不断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认真去改正,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我想,只要坚持这样做,进步一定会很快的。</h3> <h3> 中国书法史上推崇王羲之为 “书圣”,但我们不能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应该看作是中华文化书艺创造中 “尽善尽美” 的象征。</h3> <h3> 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因此,才有后来的颜真卿、赵孟頫等一批书法家的出现。</h3> <h3> 这个故事同样可以延伸到其他诸事。不管做什么事,我们做起来决不能简单的模仿、跟风,一定要讲究创造力,要想一想,我们如何可以把这件事既做好,要具有创造性。</h3> <h3> 当然,我们离不开模仿。第一步都是模仿别人,一定程度后要追求自己的风格与特色。就像走路一样,最开始是学别人走,长大后仔细观察,就知道人与人走路姿势是不同的,有自己的特色。</h3> <h3>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停留在模仿和跟风上,而必须具有实现跨越与发展的胆识和魄力,增强做原始性创新,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发展。</h3> <h3> 如果光停留在模仿上,科学、文化就不会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模仿,有大学问。可以说模仿如同一块 “魔方”,谁玩转了这块“魔方”,谁就进入到了创造的天堂。</h3> <h3> 下面是我的书法作品,请各位欣赏,并批评指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