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步入不惑之年,迨及岁末,回首期年所历,于碌碌之中亦有些许收益。<br></h3> <h3> 一是参与编写的《中医药文化趣味读本》于八月份得以顺利出版。自从元月受命,脑中一片混沌,于是查阅相关资料、购买相关图书,以期增加识见、获得启示,十余天后有所开悟,即立柱定位、梳经构架。之后查、摘、抄、勘,织纬填充。因借网络之便、先行者之利,夙夜奋战,历经2月,形具坯成,便有初稿。然粗制滥造,别字病句满篇,距离成书仍有万步之遥。中期校稿,领导、同仁和社会贤达戮力同心,批阅、修改、增删十余次,始有大样。尤其是史卫东同志,硬是在理冗间隙,系统校稿3次。大到体式构建,小到句读用法,逐章逐字,巨细未遗。初稿与之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可以说每句话语的表达、每个标点的使用,已然皆带史卫东同志的个人行文特点。最后,《中医药文化趣味读本》在甘肃省科技出版社顺利出版,贯穿编纂工作始终的执牛耳者邵胜林同志功不可没。我虽为参编人员亦因过程的艰辛和最后的结果而觉得颇有成就感。</h3> <h3> 二是和张好学同志合作的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偏远学校‘变式翻转课堂’应用实践研究”得以顺利结题。早在2016年初,和张好学同志谈及课题事宜,一拍即合,便以其所在学校为例,拟开展“翻转课堂”在农村偏远学校的应用实践研究。第一次做课题,手中无案例、心中无底数,前后煎熬了几个通宵,其中一项审核条件相似度降不下来,便推倒重来,有了起色,然尚未达标。后经张好学同志一番“神”操作,相似度居然降到百分之十七,令我钦佩至极。提交阶段,得邵胜林同志点拨“匿名评审书有未匿名处”,即改。之后提交,成功立项。今年四月,申请结题阶段,我和张好学同志又是连熬数宿,从两尺余高的原始材料中分拣择取、去粗存精、复印装订,终在十一月份修成正果,通过鉴定,成功结题。</h3> <h3> 三是申报的“陇西县义教阶段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有效策略研究”得以成功立项为甘肃省“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初,何德明同志听闻我编写《中医药文化趣味读本》,乃向我提议:何不立此课题,开陇西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课题研究之先河。我应诺,若做,则推他为课题负责人。后值课题申报之际,遂依此前约定,以何同志为负责人,由我策划撰写审批书。果因类似课题首创之利而一次性通过网络初审,提交后成功立项,并召开开题会议,按序推进研究工作。<br></h3><h3><br></h3> <h3> 四是在懵懂之际即被调入教学一线,重新走上讲台,重启带班教课之旅。只是做了八年的教育“帮闲”工作,久疏战阵,突然面对六十多个一年级的小仔仔,还是有些无所适从。好在领导宽容大度、同事帮带提携,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勉为其难,进步还是有的:停下教学去拽回信步闲游的学生的现象少了、作业也能在阅过之后察觉到谁又跟我躲猫猫了、站上讲台高呼一声时下面也能停止吵闹了……尤其是我接手班主任后,第一次夺得周评比流动红旗,班长打报告进来说:“老师,我觉得这面红旗应该是属于您的。感谢您培养我当班长,感谢您带领我们进步!”我着实感到惊讶和感动。惊讶的是没想到现在一年级的学生说话表达会这样“精”,简直跟事先作了彩排似的;感动的是我在工作中疏于策略的疲于应对得到了小不点们的认可。这一幕确实温暖到了我,也坚定了我重新成长的信念!<br></h3><h3><br></h3> <h3> 2018 ,在家庭,一如既往地跪谢母亲的付出,烧饭带孩子,尤其是进入冬月以来,每天早上的一碗热汤,能让我精力充沛而又幸福满满地站一个上午。十年前虽不幸如《诗经》所言“无父何怙”,然一直以来“有母所恃”,亦很知足。也要感谢同是教师的妻子的理解、包容,还要感谢孩子的努力拼搏;在工作,以九月为泾,前期“帮闲”,后期务实,都有不同收获。岂只“为他人作嫁衣裳”,其实“亦有蓬门绮罗香”。今时今况,离不开领导、同事、兄弟的步步相携,知遇之恩、提点之情,记于心、励于行!</h3> <h3> 2018 ,致所有人:感君遇我厚,肝胆每相倾!</h3><h3> 2019,说给自己:驽马亦解韶光贵,不待加鞭自奋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