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岁月这本书翻得真快,时间如似有似无的清风不知不觉流过我们指尖,偷走我们又一年光华。我们仿佛还在惊喜于草长莺飞姹紫嫣红,夏日骄阳就已夹带着酷热炙烤着大地,几场风起雨落秋叶又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滑落,而在恍惚间冬日的残阳伴着寒风就粉抹登场……岁月以我们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面貌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过。在不远处偷偷地看着我们微微地错愕,听着我们时时的叹息,嘲笑着我们的轻狂无知……</h3><h3> 在2018岁末这个暖阳冬日中伴着茶香氤氲打开我这一年来或明或暗的日子记忆,不为别的,就只想在清浅一生的苍白岁月里留一抹淡痕 ,然后将其尘封,待时光老去,偶尔翻一翻这岁月沉香,在流年染墨中看看曾经的自己。</h3><h3> 回顾一年思绪繁杂,不知如何开头,随他去吧!就想写什么写什么,不去顾虑时间章法,篇幅大小率性而为,写不下去就停笔,反正是写给自己的。</h3><h3> 说到最想写得部分还是我的转山,我的阿里之行。好,就从这里开始。</h3><h3> 西藏回来两个多月,总想找个时间沉下来写点什么,当时随行随写的美篇由于时间仓促和体力不支等原因制作得很粗糙,总觉得意犹未尽。我在这里就再重走一次西藏阿里转山之行,不是用脚步而是来一次心灵之旅以弥补遗憾吧!</h3><h3> 我准备以当时写的美篇为基础,以时间为序,但只对我记忆最深部分整理,再加上一些后记所想所感,不知会怎样,写写看看吧……</h3><h3><br></h3> <h3> 我都没想到仅隔一年的时间我就又一次踏上我的第二次入藏之旅。还记得在第一次入藏结束美篇中,我就写下“很多人都说西藏是枚毒药,让人欲罢不能。我想我已深受其毒,并甘之若饴……”。离开西藏后,我就在心中默念我还会回来——岗仁波齐的转山、世界第三极珠峰的旗云飘荡、神湖纳木错的星空,还有那片信仰圣土上生活的纯朴的人民……都成为我心中放不下的念想,但我总觉得那是遥遥无期的梦。</h3><h3> 突然有一天徒步的好友问我能否参加冈仁波齐转山活动?当我看到行程,一下子就勾起蛰伏在我心底的渴望,我立刻就有了蠢蠢欲动的感觉,心底总有个声音自问自答“还等什么?!”更何况还有一众志同道合的徒友相伴而行,没有什么犹豫的,就这么定了——成行。</h3><h3> 因为我的体力不是很好,岗仁波齐转山要在两天内完成大约50公里的徒步,这在平原都是我从未完成的数字,更何况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我对自己没有多少信心,但既然决定了那我就只有全力以赴地努力锻炼。于是我每周都去爬香山,从上下山一个来回、到一个半,最后到两趟……每次的增加强度训练就是让自己强点再强点,不敢奢求完成转山,只想可以少拖累点队友。另外,我还是同每次远行一样,到图书馆阅读相关的书籍做精神上的准备。</h3> <h3> 当时暂定此行程美篇名为:静走藏西阿里。原因有二:其一,相比较第一次入藏,我可能这次会心平气和地看待藏地美景和文化。其二 ,我希望此行我能尽可能地慢慢地行走,静静地欣赏,默默地品味,淡淡地享受。不知希望能否实现,惟愿行在阿里,静走我心。</h3><h3> 2018年9月23日,我们终于放下一切现实的羁绊,踏上了入藏之路。</h3><h3> 北京到拉萨的火车票着实难买,我们就“曲线救国”先买了北京到西宁,再从西宁转到拉萨,我们在西宁停留大概6个小时,参观了西北地区著名的四大清真寺之一的西宁东关清真寺。</h3> <h3> 在西宁的街头竟然发现几十年都见不到的儿时在京城最爱吃的爆米花。那时爆米花师傅会手推着木制的小车走街串巷,一边有节奏地打着铁板一边吆喝着“爆米花了!”我们小孩们听到吆喝就会飞快跑回家,向家里大人要上一碗大米或是玉米忙不迭地追上去。时不时会听到身后传来大人的笑骂声“小祖宗儿慢跑,可别跌破了碗!”。等把各种各样瓷碗铁碟排队码好,我们小孩儿就会睁大眼睛看着在火上的黑炉子一圈一圈转,甜甜的香味馋得我们直咽口水。每当师傅把炉子从火上拿下来,胆小的女孩就会赶快捂起耳朵尽量躲开,还忍不住偷眼望去,接下来师傅会用铁钩子用力敲炉子,瞬间伴随着一声火光爆响,那一颗颗浑圆饱满的大米花或玉米花就会神奇地滚出炉子。随后就会有个孩子趾高气昂地端着他家粮食爆出的米花,像个将军一样走在其他等待孩子充满羡慕的目光中……</h3><h3> 儿时的京城记忆竟在西宁的街头被瞬间打开。我迅速拍下这张照片,准备回去要讲给儿子听听我的小时候的快乐。</h3> <h3> 2018年9月24日</h3><h3> 一夜在入藏的火车上昏昏沉沉,清晨夜色还未褪净的青藏高原笼罩在冷冷的冰蓝色中,天边云层翻滚,连绵的雪山也逃不开那抹冷蓝。太阳仿佛也变得怯懦,只是象征性的在天边露出微光,抹出一缕青白微红。整个青藏高原都以一种孤傲凌绝的态度冷眼看着这个世界,审视着每个进入它领域的生灵。</h3> <h3> 列车进入冻土层,霜雪已把大地薄薄覆盖成白茫茫一片,云层仿佛也要配合霜雪互相揪扯着遮天蔽日,天地之间一团混沌。</h3><h3> 随着海拔的升高,列车竟驶进厚厚的积雪。在蓝天衬托下白雪覆盖的高原显得格外的青白耀眼。</h3><h3> 我有一种时间穿越的感觉,一觉醒来就从色彩斑斓夏末秋初到了白雪茫茫的冬天。古人有: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我这一觉好象也穿越时间隧道,竟让我有了恍惚的感觉……</h3> <h3> 碧云天,黄草地,连绵雪山,人往天边去。</h3> <h3> 傍晚时分我们终于到达拉萨,饭后已是月上柳梢头。我们一行四人乘着夜色来到布达拉宫广场。</h3><h3> 再次看到这座天上的宫殿布达拉宫已不像初次见它时那么的惊喜兴奋。虽仍迷恋于它的古老神秘,庄严宏伟;仍惊叹于它的殿宇嵯峨,气势雄伟;仍感慨于它的人工建造却又似混然天成……但现在的我更愿意在浓浓夜色中静静坐在广场,远远膜拜这座神在人间的宫殿。</h3><h3>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今天是阖家团圆的中秋节,望着空中的那轮明月想起我喜欢的王小波的一句话:人到中年以后,才会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外,你已经一无所有。我爱我的家人,我愿用我的一切换他们的健康平安。</h3> <h3></h3><h3>《布达拉宫》</h3><h3> 作者/安达</h3><h3><br></h3><h3>雪域高原</h3><h3>你是</h3><h3>神圣的庙堂</h3><h3> </h3><h3>浩渺苍穹</h3><h3>你是</h3><h3>迷途召唤的一盏心灯</h3><h3> </h3><h3>你</h3><h3>头顶一抹蔚蓝</h3><h3>浮云</h3><h3>从你肩边滑过</h3><h3> </h3><h3>你</h3><h3>脚踏一片纯洁</h3><h3>苍生</h3><h3>感知你的脉搏</h3><h3> </h3><h3>岁月沧桑</h3><h3>你</h3><h3>永远是那么伟岸</h3><h3> </h3><h3>时光轮转</h3><h3>你</h3><h3>永远是那么挺拔</h3><h3> </h3><h3>你是</h3><h3>波光十色中的</h3><h3>那朵莲</h3><h3> </h3><h3>你是</h3><h3>滚滚红尘中的</h3><h3>那句呢喃</h3><h3><br></h3><h3> 这是我的一个朋友写的布达拉宫,喜欢。</h3><h3> 注:拍这张布达拉宫的倒影非常好玩。当地的朋友告诉我们在布达拉宫广场地上到一瓶矿泉水,借着小小的一汪水趴在地上,在手机在与地面垂直的角度可以拍着漂亮倒影。我真是按着他们说得做的,效果不错。但是一想到自己趴在地上的样子,还是觉得好笑,好在天黑又谁都不认识。</h3> <h3> 2018年9月25日</h3><h3> 今天是我们到拉萨的第二天,一行四人起来感觉都还好,没有明显的高反,于是决定去大昭寺转经。</h3><h3><br></h3><h3></h3> <h3> 去年已经参观过大昭寺,今天就不进去了。上次离藏至今我对八廓街的转经念念不忘,时常想我什么时候能再一次慢慢地走在古老传统的八廓街转经路上按照藏民风俗转上三圈,在篮天白云下走走停停穿梭于梦想与现实之间感受那迷人的清澈透亮简单明了……幸福好像来得这么不真实,这一切今天就可实现,一种安之若素的淡淡喜悦满怀于心。</h3><h3> 清晨阳光打在八廓街的金顶上,熙熙攘攘的信徒绕着大昭寺顺时针转着;手上的转经筒也是顺时针转着;寺院墙外的转经筒也被人顺时针的转动着;缕缕煨桑的青烟缠绕回环,形成一股巨大浓郁的宗教氛围。<br></h3> <h3> 转经筒在藏区随处可见,已化成这片神奇土地的图腾符号。转经筒的结构大同小异,在它的里面有一张用藏文写满的经文,因为在奴隶制时代,藏民大多不识字,所以把经文装在转经筒里,每转一圈,相当于诵经一遍。转经筒有一个能转动的轴,每当转动到一定圈数时,就要更新,这样藏民就能知道自己念诵经文的遍数。</h3><h3> 信徒们将信仰持在手中,他们人人手中左手执念珠,右手持转经轮,人在转,手中的经轮也在转,轮里装有经书在转,边走,边摇,轮子转一圈,就如同替本人念了一遍经文,向神佛献上一次心中的虔诚,转经筒就这样转动着岁月生命经久不息的变迁。</h3> <h3> 永远的玛吉阿米,永远的仓央嘉措……</h3><h3> 曾虑多情损梵行,</h3><h3> 入山又恐别倾城。</h3><h3> 世间安得双全法,</h3><h3> 不负如来不负卿。</h3> <h3> 这是一张我喜欢的照片。当我看见一位坐在门口石阶上转经走累休息的老阿妈,一身整洁盛装的民族服饰说明老人对转经的尊重和虔诚,命运的沧桑和生活的不易都融入了满脸刀刻般深深皱纹。老人身上的安详平和深深吸引我,非常想把此景留下来。我试着走近老人举着相机比划着告诉她想为她照张相片,当她明白我的意思爽快同意了。为了配合我老人还坐直了身体,拉拉衣襟,混浊的眼中露出淡淡的笑容。那笑容一下打动了我,因为那里竟满含羞涩和纯朴,这是在城市里生活的我久违的笑脸。我庄重地按下快门。当我把如获至宝的相片拿给老人看,老人却像小姑娘一样腼腆地脸上泛起红晕,不好意思地点头微笑,并起身去转经。我双手合十感谢祝福老人,目送她的背影远去在转经路上。</h3> <h3> 我悠闲地走在八廓街转经路上,十分享受。我不是一个信徒,也对藏传佛教知之甚少 ,更无什么研究和皈依的想法,但是从我第一次踏上大昭寺八廓街我就喜欢。虽然我只是举着相机东拍拍西看看,坐在街头晒晒太阳,发发呆……但这里却没有由头地让我感到放松和心安。我是一个强烈地没有归属感的人。首先,在心底里我是一个没有故乡归属的人。我出生在北京,籍贯是广东。我只回过老家两次,我听不懂粤语,我吃不贯当地饮食,我习惯不了那里的潮湿闷热……那里只不过等同于我走过旅游过的其他城市,心里觉得那不是我的故乡。我出生在北京,但总被认为是二代移民,老北京的京腔儿我说不出韵味,融进骨子里的皇家天子脚下臣民的狂傲底气我没有,北京的豆汁麻豆腐我吃不了……北京让我觉得我是生活在一个热闹城市的客人,只不过偶尔反客为主——这里不是我的故乡。所以我认为我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曾经读到史铁生的一段话:“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心安处,即是吾乡。”“心安处即是吾乡”这段文字让我释然。有时我想我一次次出走于现实生活,行走中是否寻找“心安处”呢?很是奇怪我在八廓街第一次有了心安的感觉。</h3><h3> 至于另一种的飘零无归则是“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h3> <h3> 转完八廓街我又来到庄严肃穆的布达拉宫,围绕布达拉宫有一条转经道叫“孜廓”,藏语意思就是“布达拉宫下面的转经道”。</h3><h3> 转经道上的一位一边口中念着经文,一边用青筋暴露的手滑过一只只的经桶的正在转经的老者。</h3> <h3> 我亦亦步亦趋地跟在老人身后,手中触摸着金灿灿的经桶,耳中回荡着老者念经的声音和经桶旋转的似清风吹拂的嗡鸣……我第一次完整转完了布达拉宫转经路上的每一个经桶。不为别的,只为心安。</h3><h3>备注:不知为什么,我这次身体明显感觉不如上一次。在海拔3600米的拉萨我竟然出现难忍头痛不适,这是上次全程都没出现的情况。吃完止痛药我要好好休息,行程刚刚开始,后面有更大困难,企盼着我能坚持全程。</h3> <h3> 2018年9月26日</h3><h3> 雅鲁藏布江一直温柔陪伴着我们在318国道上向西而行。随着海拔的增高,这里的树叶已被气温锻造出灿烂的明黄间又或夹杂亮目的深红,远处的苍山连绵起伏如铜版雕刻一般亘古恒远。这一切让我想起古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青藏高原秋天粗犷辽远,五彩斑斓应符合刘禹锡眼中的勃勃生机,昂然不屈的秋天吧!</h3> <h3> 这张照片是在雅江河口,海拔4102.7米。本来这个山口是个观景台,可以一览群山大江,台上还有一个石碑标志,但是一些唯利是图的人霸占了观景台,将四只藏獒栓在台上用以招揽游客收费照相。</h3><h3> 高原正午的阳光炙热暴烈,四只神兽藏獒无精打采地卧在台上,热得直流口水,滚烫的石台让藏獒卧也卧不得,站又站不住。囚于台上只好在原地踏步。本是高原之王的藏獒却被可怜巴巴地困于一隅。每想到藏獒的脚一接触滚热的石板就被烫得立即抬起来的一幕,我就很难受,我没有办法帮它们,有时我觉得这个世界最凶残无情的就是人类。</h3> <h3> 转过一座山羊卓雍错一下子呈现在我的面前,虽是第二次看到圣湖,那如无暇碧玉般的缠绕仍让我有一种猝不及防的惊艳感觉。羊卓雍错湖,在藏族人心目中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羊湖那静若处子的让人屏息蓝色湖面,是任何辞藻的堆砌难以形容它的层次和肌理。远处连绵起伏的雪山在云雾中似隐似现与神湖缠绵于天边。</h3><h3> 自从第一次看到羊湖,我就深深迷恋于那泓蓝绿深浅的炫彩。那块波光粼粼的翡翠让我梦牵魂绕,总想还能回到它的身边沉醉,能沉醉到不知归路。走在湖边的软泥上,高原清爽硬朗的山风裹挟着湖水湿润吹拂着我的发梢,一切都那么不真实。我弯下腰去,用手触摸清澈的湖水,指尖的冰凉感觉又真真实实告诉我这一切的存在。我唯有闭上眼晴,细细地听,轻轻地闻,慢慢地感觉……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记住这份美好。</h3> <h3> 车使进宽阔的年楚河谷,远远就能看到位于山顶的城堡。那是大名鼎鼎的宗山抗英遗址,藏语意为“胜利保顶”。</h3><h3> 宗山城堡因为电影《红河谷》的热映而名扬四海,成为西藏抵抗英国侵略的象征。1903年12月英国人依仗洋枪洋炮,从亚东沟进入,翻越喜马拉雅山入侵中国,屠杀藏族同胞。侵略者在宗山遭遇了江孜军民的拼死抵抗,1904年5月上旬的一个晚上千余军民偷袭英军,将其余歼。6月,英军来援军,用大炮狂轰宗山城堡,江孜军民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仍有石头拼死抵抗,坚持了三天三夜,最后所有的勇士宁死不屈跳崖殉国写下了光辉而悲壮的篇章。</h3><h3> 尘埃落定的宗山城堡在夕阳的光辉下是那么高大雄伟,端庄威严得不容侵犯。</h3> <h3> 最后一缕阳光染红天边的云彩,夕阳下的江孜大地上的青稞己经成熟饱满,一派丰收祥和的景像。晚风吹拂,翻起了一波波金黄色的浪花,难道这不是一片被神灵眷顾的土地吗?</h3> <h3> 2018年9月27 </h3><h3> 虽然不懂西藏的宗教,虽然没有佛教的信仰,虽然弄不明白各教派的渊源……但蓝天白云下的扎什伦布寺散发着神圣的信仰光环。漫步在寺中,穿行于金碧辉煌的藏式经殿,呼吸着弥漫煨桑烟雾的空气,看着虔诚藏民脸上温暖的笑容……只觉得平静,祥和,舒服,这一切真好。</h3><h3><br></h3> <h3> 坐在寺院经殿晒台上休息的朝拜老者,沧桑黎黑的脸上却有阳光一样温暖的笑容。</h3><h3> 寺内流动的安静温馨让我想起去年在参观扎什布伦寺时有幸赶上寺内活佛摸顶赐福。年老的活佛将包容世间的慈爱祝福平等地赐予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当老人将手触摸到我的额头目光慈祥地注视我的瞬间,我觉得就象从天窗透进殿中的阳光一样一股暖流流入我心中,神清气明,安祥宁静,通透清澈的感觉充斥我的身体,我唯有低头顺目双手合十感受这份幸福赐予的惊喜。这份美好感受至今温暖着我。</h3> <h3> 美国作家梭罗说:“生命并不长,别再赶时间了。”</h3> <h3>2018年9月28日</h3><h3> 今天我们一路西行目的地是550公里以外冈仁波齐山下的塔钦。</h3><h3> 突然司机师傅指着国道路边远方湿地水塘处“看,黑颈鹤!”一听说有鹤我们就来了精神,迅速下车冲向水泡子。我也忘了没穿防水鞋,一会儿袜子就湿了。最悲催的是我着急跑下来就只拿着手机没拿相机。看着王哥拿着他“大炮”左拍右拍,羡慕死我了。手机拍得真心不清楚,但也还是“聊胜于无”了。我看了一下海拔4600米,这样的海拔还能追着黑颈鹤跑,只心跳加速,其他情况还好。不错,明天转山信心大增。(后来我的朋友在微信回复我“你是用绳命在追鹤呀!”呵呵!)</h3><h3> 据说黑颈鹤是唯一可以飞过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鹤类,飞行高度可达10000米。</h3> <h3> 当镶嵌着一池蓝绿如翡翠的湖泊其中的高原苍茫沙漠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兴奋得如孩子一般嬉笑打闹地投入它的怀抱。你会惊叹于岁月洗礼的沙漠热烈与湖水冷凉清漠的强烈对比,惊叹于最干燥与最湿润的碰撞……而近处荒无人烟大漠与远处连绵不断白茫茫的雪山,又让人想起“瀚海阑干百丈冰”的诗句。<br></h3><h3> 因为三毛的撒哈拉,我爱上了沙漠。那个美丽浪漫,率直天真,执着地视爱情如生命的传奇女子是我今生的最爱!</h3><h3>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h3><h3> ——三毛</h3> <h3> 晒晒太阳,发发呆,这种高海拔的幸福也实在是享受呀!</h3><h3> 其实生活的残酷大多时候并不是以重大打击摧残我们,而是通过平凡单调默默消耗我们,直到你眼中再无风景,直到你以为现实生活的蝇营狗苟就是整个世界。也许生活的本质就是平平淡淡,但我还希望有机会就多走在路上让大自然旷达我的心灵,没有机会在家的日子就能找一些美好的小情小调滋润我的心灵。无论如何我都要努力让自己的嘴角能时时轻轻上扬,心灵微微欢愉喜悦。就像现在这样,我心中有小小愉悦的荡漾,世界与我无关,我却拥有许多不足为人道的美好,可以让我在喧嚣人世间自娱自乐地骄傲欢畅于平庸的生活。</h3><h3> 丰子恺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h3> <h3> 一路上像这样不知名的湖泊随处可见。最西藏、最狂野、最接近天堂……这都是人们常听到形容西藏的词语,其中还广为人知的一个词就是“一错再错”。“错”在藏语中是指湖泊。因为一路上会遇到一个湖又一个湖,所以称为“一错再错”之旅。阿里到底有多少个湖我不知道,但我听说过“你可以在阿里看到全中国湖水的颜色。”</h3><h3> </h3> <h3> 西藏的湖水大多偏蓝绿色,尤其大面积的湖泊颜色更纯粹。在西藏格外蔚蓝的天空下,大片的湖蓝色和天空的蔚蓝两大块浓烈的色彩将如大团绵花的白云包夹其中,美得让人窒息。</h3><h3> 一石激起的如水晶般晶莹剔透的水花。像这样的湖泊是很常见,被人称为“青藏高原的眼泪”。</h3><h3> 说到眼泪,让我想起我非常喜欢泰戈尔《鱼与水的恋爱》一段话:</h3><h3>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h3><h3> </h3> <h3> 当我站在“鬼湖”拉昂措湖边,看不到一人一畜,空旷的仿佛站在宇宙边缘。这里没有植物生长陪伴,没有动物居住喧嚣,甚至由于“鬼湖”之名当地人也少来问津。天地之间那一倾无风还起三尺浪的幽暗蓝绿固执孤独地暗波泳动,在高原烈烈寒风中湖水更是波澜汹涌,让瑟瑟发抖的我们更觉得无限的冷清萧索,摄人心魄。</h3> <h3> 最后一抹夕阳带走昏黄余晖,天地间一片神秘的幽蓝。</h3><h3> (备注:到现在为止,一路都还是轻松惬意,我自以为高海拔之行也不过如此,而随后而来的困难考验却让我猝不及防。)</h3> <h3> 2018年9月29日</h3><h3> 今天我们就正式转山。一早上收拾行李,就快要把我纠结成高反了。两天的路粮,两瓶子水,衣服,各种小零碎……左拿拿,右捡捡一大包,背不动呀。减减减减,必须减,因为长途徒步每增加一斤的负担,都会消耗大量体力。虽然领队为大家请了两个背夫,但要背的东西太多,我想我还尽量不麻烦别人自己背,为此我第一次将一直徒步陪伴我的单反寄存起来,我不确定能否独立完成全程转山。</h3><h3> 8点55我们开始转岗仁波齐。我们将用两天时间从海拔4653.9米开始逐步向上攀爬,最高海拔应会达到5600米左右,全程大约50公里。这样的强度在平原我都没有尝试过,我只求自己坚持再坚持一下,不要成为队友的负担。</h3><h3> 转山一路都是在路上行走,抽不出时间写美篇。我决定采用一路拍照一路口述记录方式。这是我的第一次尝试,不知会怎么样。好在我的华为手机很是强大,可以完成照相,录写,成文。</h3> <h3> 9点23分,天边还挂着一轮淡淡素月,当地的向导说这里白天晚上都可以看到月亮。在我的后面就是太阳,这叫日月同辉。</h3><h3> 我经过三公里的行走到了一个山峰垭口,风好大经幡被吹得噼啦啦山响。用时1小时3分钟,速度还好,现在心率是136次/分,基本到我的运动极限心率,可能刚到高原行走还没适应,自我感觉还好。</h3><h3> 垭口遇到一位母亲带着孩子转山,孩子很小,也就五、六岁,穿得很单薄,脸被冻得红紫。藏族人的信仰很强大,孩子小时候背着转山,大点就领着转山,从小就让他们耳濡目染在这种浓厚信仰的氛围中。我经过他们的同意拍下这张照片,从路粮中找出两块巧克力送给了怯生生的小男孩,我只希望他在转山路上多一些甜。</h3><h3> </h3> <h3> 11点钟,终于可以看到冈仁波齐如羞涩的小姑娘怯怯露出一个小脸。</h3><h3> 11点32分,已经走七公里,心率112次/分,冈仁波齐一直就在我的右前方,现在大部分都露出来了。我觉得我是在用双脚一步一步将岗仁波齐的面纱缓缓揭开。而每一步都在神山温柔的注视下慢慢地走,思绪也随着坚定的步伐缓缓流动。</h3><h3><br></h3> <h3> 路上转山的人不多,现在我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而独无怆然而涕下。”若在平时我一个人独自走在这样陌生山路上肯定会害怕,可这次不仅没有一丝恐慌还很是坦然。可能是知道转山只有一条路不会迷路,更多是我想神山一定会保护每一个真诚的朝拜者。</h3><h3> 苍天高山下厚土峡谷中的我慢慢走,倾听着宇宙的初啼,自己和自己说着话,感受着除去厚重包裹的简单真实的我,没有了刻意掩饰,没有了曲意逢迎,只是有一颗素静的心感受着淡淡的欢愉。</h3> <h3> 下午两点零七分大概走了14公里的时候,远远看到经幡招展,雪山之王冈仁波齐气势磅礴展示在世人面前,让人不由得蛰伏在她神性的光辉下虔诚膜拜。</h3><h3> 冈仁波齐峰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和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所以冈仁波齐是世界上惟一同时受到不同教派朝拜的圣地。</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走在转经路上我发现一块小石头,非常普通不起眼,粗糙坚硬还有点棱角分明……</span><b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我喜欢就捡起来恭恭敬敬地把它摆放在玛尼堆上敬奉神山。我想神山会慈悲地接受这平凡,丑陋,卑微的小石头。</span></h3><h3>
</h3> <h3> 路上遇到藏族转山者,他们从我身边走过会微笑地说“扎西德勒”,开始我会有点手足无措地不知如何答复。次数多了,我也从生涩应答到主动从容问候了。</h3><h3> 在浅黄色的铺满砾石斜坡上我看到一位女性磕长头的朝圣者,她合掌举过头顶,降至鼻尖、胸口,身体迅速前扑,双臂前伸着地,划一记号,起身,跨两步,在记号处,再重复以上动作。额头和鼻尖上由于与地面的反复磕碰出血摩擦已变成深色的硬痂,在西藏人们认为这黑痂是美丽的并引以为傲的。而那有节奏的擦划地面的声音,更是灵魂的吟唱。他们磕长头转山一圈需要20天左右,在灵性的冈仁波齐反复绕走的仪式是朝拜神山最虔诚的方式。藏人相信,遭遇苦难的人借此能得到罪愆的洗脱身心的净化。转山者,必须舍却已身私欲,仅为他人祈福而行。</h3><h3> 大地无言地默默渗透着朝圣者手掌和膝盖磨出鲜血,接受着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的佛教信仰者最虔诚最真挚的情感。对信仰虔诚之至,千里不遥,坚石为穿,令人感叹。</h3><h3> </h3> <h3> 在徒步大约15公里有一个为转山者提供的休息场所,同伴邀我去,我拒绝了。不是我不累,是我怕一休息我就起不来,继续转起。</h3> <h3> 有一种说法:孤独至极,连影子都不来相陪。以此推断我不孤独 ,你看我转山是有我的影子来陪的。</h3> <h3> 下午3点50,我已经不停走了18公里了。我觉得很累浑身酸痛,肩上的背包越来越沉。一天都没有进食,胃提起抗议,我决定在路边休息一下。从包中拿出个苹果坐在石头上吃起来,红红的苹果煞是好看,除了冻的太凉了,吃进去滑到哪儿,就仿佛一下子知道了消化道的形态位置外,酸酸甜甜的还是挺好吃的。</h3><h3> </h3> <h3> 独自一人在苍茫天地间一边吃苹果,一边在硬硬的山风中欣赏气势磅礴的连绵雪山,我也生出点豪气干云的气魄,觉得到目前为止我还能凭一己之力行走着已是挺棒的,也算上“汉子”了吧。</h3> <h3> 终于经过八个多小时二十多公里的徒步,最后我到达海拔5050米的止热寺休息点。我还搞怪地骑着小自行车在冈仁波齐山下留个影。</h3><h3> </h3> <h3> 后记:其实我并没有想像的坚强。一天20公里的高海拔徒步,里面速干衣白天出汗已经湿透了,因为减装没有带更换的衣服,现在湿踏在身上,更觉得湿冷难耐。由于高反没有食欲,早饭午饭就吃了一个苹果,晚饭只吃了半碗炒饭,基本提供不了多少热量。我在四面透风没有暖气的简易房中全副武装盖着两层湿冷被子,虽然全身贴满了热宝怎么也暖和不过来,更别提睡着觉了。拿出手机给远方家里的老公发条平安微信,当我写下“我刚才冷得都要哭了……”时候,眼泪就忍不住刷刷地落下来。我怕同屋的队友发现,就忍着不出声,任眼泪四溢。老公在那边急得不知怎么办,一边安慰鼓励我,一边让我去买衣服去,告诉我花多少钱咱都买。看得我哭笑不得,这个呆子,在5000米海拔不见人烟的地方,哪去买衣服?哭够了发泄完了又觉得自己太娇气了,看看队友大家都不容易,人家都能忍,怎么就你受不了了?更何况此行也是你自己选择的,所有的你都要承受。好吧!收拾了心情抓紧时间休息,明天才是真正的大挑战呢。</h3> <h3> 2018年9月30日</h3><h3> 冈仁波齐转山第二天:今天应该是我整个行程的最艰难的一天。首先挑战是一天三十公里的5000米以上高海拔徒步。我在平原只有两次这样艰难徒步的记录,但都是一天的行程,而这次是在已经有了一天的二十公里徒步消耗基础上的三十公里不知体力能否坚持?另外一个挑战是今天还要翻越5630海拔的垭口,随着海拔的升高 ,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 ,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缺氧环境中 ,可出现各种低氧血症。有文献报告海拔5000米,含氧量占平原的50%,随之而来空气稀薄缺氧我不知会遇到什么样高反情况……我不敢想,现在已没退路,我只在心底默默给自己加油“坚持!坚持!再坚持!”</h3><h3> 7点57分:天还黑着。大家昨天在海拔5050米睡得都不好,再加上高原徒步二十多公里消耗等,整体状态都不太好。 </h3><h3> 高原清晨很冷,我把所有衣服都穿上了还被冻得哆哆嗦嗦,好像衣服带的不够,希望一会儿走起来也会热起来,就这样吧。</h3><h3> 昨天明明领队和住宿老板说好给我们做早餐,可是人家光口头答应第二天就跟没有这回事似的,早上连起都不起,热水早饭都设有,真是任性。我只好硬咽下半块压缩饼干。</h3><h3><br></h3><h3><br></h3> <h3> 8点21分:我们开始出发。</h3><h3> 8点31分:昏睡的大地睁开朦胧的眼睛,天边出现一缕金光。只瞬间整个雪山被金色的阳光点燃沸腾起来,散发着神性的光彩。</h3><h3> 8点38分:今天的走的第一个一公里用了31分钟,心率是128次/分,微喘,开始就明显感觉比昨天徒步状态下滑。</h3><h3> 8点49分:我一直在雪山左侧行走,由于海拔的原因,我现在明显地觉得耳朵听到的声音都像很遥远传来的</h3><h3> 9:00我已经出发一个小时,行走不到两公里,我始终走在大山的阴影里,越走手脚越凉,感觉身体已经不会产热了。</h3> <h3> 我们的领队张领队,不停让我们走慢点儿。终归我们是在5000米海拔上行进,走快了会高反。领队时不时回头卖萌说:“我是小白兔!”我当时笑的不行,回了一句“你还是大尾巴狼呢!”</h3> <h3> 10点21分:我们马上要转到冈仁波齐山后面去了。在这一大片乱石头坡上有许多玛尼堆,玛尼堆上放着一些衣服帽子等用品。这是已经过世的藏人曾经用过一些物品,他们的亲人不远万里地把他们的物品带来放在神山,是让他们心灵得到慰籍。我悄悄地从他们身边走过,希望不要打扰他们的安宁。</h3> <h3> 10点44分:我们终于走到阳光下,感觉暖和了一点,现在大概海拔5400米了。</h3><h3> 就这样高海拔一步一步地绕着山走,既然转山目标已经锁定,没有退路,我反而气定神闲走稳每一步。突然想起一句话很符合现在的我话:“人生最让人平心静气的事莫过于沿着生命的轨迹前行。”我现在不也是沿着我梦中的轨迹行走吗?<br></h3><h3> 路过一潭碧绿如玉的小湖,此湖名为托吉错,也叫慈悲湖。<br></h3> <h3> 随着海拔的升高,我愈走愈困难,几乎是三步一喘,五步一停。在蓝得令人心碎的天空下一座雪山在阳光的折射下白得让人不可直视。</h3> <h3> 无数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经幡随风飞舞。风吹幡动,每次经幡的飘动,都是信徒向神天圣土诵读了一遍经文,都是在把他们祈福每时每刻向神传达,祈求神灵的庇佑,也为自己积攒功德。</h3><h3> 强劲的高原寒风呼啸着吹动着阳光透视下的经幡发猎猎声音响彻山谷,将信仰及善良吉祥传送天地之间。 </h3> <h3> 登上5537米海拔高度,我只觉得有种眩晕的感觉。天蓝得炫目,经幡亮得炫目,阳光更是发出炫目的光。我呼吸着清冷稀薄的空气,缺氧使我呼吸加快,心脏在胸腔急促地撞击着胸壁,牵扯得胃也不适起来。</h3> <h3> 山顶寒冷终年积雪。当我路过几个匍匐在雪地上磕长头的信徒们时,那种炫目的感觉一下子压迫我的眼框,泪水竟夺眶而出。我不懂他们的信仰,但他们徘徊在地狱之门,用这种常人看来近乎自虐地将身体与大地摩擦叩拜的方式,表达了对他们心中佛祖的虔诚敬仰。绝对相信佛祖能够庇佑他们平安幸福。我为这种将精神徜徉在天堂之巅修行苦于皮囊的行为震撼感动。我看不见他们丝毫痛楚,也没有特别的喜悦,只有平和,平和得就像是西藏的蓝天清明透彻,平和得像西藏的白云一尘不染。我双手合十,用颤抖的声音祝福他们“扎西德勒”!</h3><h3><br></h3><h3> 破了的衣服,</h3><h3> 身体就把它丢掉,</h3><h3> 用坏了的身体,</h3><h3> 被寓居者抛弃.</h3><h3> 摘自<薄迦梵歌></h3> <h3> 下面一段就是无图有真相。当在山顶遇到我们领队“雪鹫”向我祝贺到顶时,我的胃剧烈地痉挛起来。我回答他的却是“我怎么这么想吐呀!”再也忍不住翻江倒海地吐了起来。悲催呀!我终于还是高反了。</h3><h3> 余下省略,经过领队和队友的各种应急措施和帮助,我终于跌跌撞撞地翻过了海拔5630米的卓玛拉山口,到了低海拔地区,我的症状才得到缓解。</h3><h3> 不能省略地是对“影子”“雪鹫”两位领队和其他队友的感谢,没有他们我都不知会出现什么情况。</h3> <h3> 下午4点:情况越来越不乐观。我们现在两位领队带着五名各种状况的队员还有15公里的路程要走。由于胃部不适中午我就吃了三块巧克力,我怕体力跟不上应付不了余下的路程,赶快硬吃下半块压缩饼干。</h3> <h3> 下午6点30分:我们还有11公里。领队召集我们开会,说出他们根据情况准备结束下面的转山徒步要车接我们回驻地的建议,征求大家意见时我也同意了。理智上我知道他们决定是对的。因为就我们这种速度在高原上完成11公里的徒步最少要五个小时,在黑夜寒冷高原缺氧的自然情况下我们随时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所以我服从他们决定。但在情感上我却拒绝,如有上百只蚁虫嗫食着我,满腹的委屈不甘令我眼泪肆流。为了不让别人看见,我带上墨镜,拉上面巾沮丧地坐在路边。</h3><h3> 当领队把我们安排好,向前面冲去追其他收尾的队员,我再也忍不住打电话给“影子”领队说我要和他们走,并且保证不会拖累他们。领队沉吟了片刻问我:“你确定要走五个小时的路?”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影子”说:“你来吧。”</h3><h3> 我如释重负,将包托付给随车队员拿上登山杖追了上去。</h3><h3> 为了答应领队不给他们添麻烦,也是害怕天黑出其他意外,我用尽全身力气,迈开脚步,挥动登山杖快速前进。走出200米,忽然发现我的队友福建来的小姑娘竟然跟在我后面。我吃惊地问她“你怎么来了?”她轻描淡写说“你走我就跟你走。”我心里又急又喜欢。急是因为我知道她没参加什么户外活动而且上高原她就感冒了,喜欢的是她的这股不服输的韧劲。我低声向她说也向自己说“我们俩谁都不许娇气,只能必须走到底!”小姑娘一声不吭地跟在我和领队后面。</h3><h3> 我们不休息地快步向前走,我边走边报手机运动记录:还有9公里,最近一公里用时13分钟……还有8公里,最近一公里用时16分钟……我没有报的是我的心率评均在135次/分。</h3><h3> 就这样我们俩像打了强心剂一样用了两个半小时走完11公里。</h3><h3> 晚上九点的冈仁波齐最美的黄昏,我走在转山的最后一段路上。当走出山口,我们都已经筋疲力尽。我和小姑娘相互对视,并没有想象的激动,很平静地轻轻地相拥在一起,我想那应该是一种释然,对转山,对生活,对生命……释然吧!我想我们都会将这段艰苦困难相互支撑的同行融入了彼此生命,不管今后在天涯何方都会多了一份美好牵挂祝福。</h3> <h3> 冈仁波齐第二天转山手机运动记录:徒步:29.19公里。用时:12小时29分。最高海拔:5630米。</h3><h3> 后记:转山回到驻地,我又累又乏,一口饭没吃,喝了杯热水洗完澡就躺下了。这时身体却出了情况:屋里很暖和,我把电褥子开得最大档,盖了两层被子蒙着头可是还冷,冷得蜷在一起牙齿打颤。最不好的是冷得心脏也哆嗦,狂跳不已。我不得已又把羽绒裤羽绒服穿上,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才缓过来迷迷糊糊睡着了。后来领队分析我可能是有点失温了。因为一天我只吃了三块巧克力一块压缩饼干,没有热量摄入。而三十公里的徒步消耗太大了。另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原则上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5000米以上的位置已经比同纬度山脚低30度。我不知山上温度多少,但肯定是零下了,再加上山谷风急气冷更是雪上加霜带走不多的体温,这些原因造成我出现这样身体问题,虽无险但还是有惊的,也为我后半行程埋下了隐患。</h3> <h3> 2018年10月1日</h3><h3> 昨天转完山好像精神体力都用到极点,今天的各种不适困扰着我。一天都昏昏睡睡。阿里好大,开了大半天车我们终于到了扎达县的扎达土林。</h3><h3> 绵延数百里如一座座城堡、一群群碉楼、一顶顶帐篷、一层层宫殿,一排排树木……的土林参差嵯峨,仪态万千地屹立在天地之间。这片土林大约经历了一百万年的风雨侵蚀,才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出今日的模样。我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的风雨雷电,各种运动才在世界的最高原青藏高原阿里地区完成了这一旷世杰作,并且还把它变成几乎所有生物的禁区。这里死一般的寂静什么都没有,唯有黄沙满天,即使自以为万物主宰的人类在这里也是渺小无能的。</h3><h3> 札达土林地貌是阿里的一大奇观,它在地质学上被称为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的地质变迁。据地质学家考证100多万年前,札达至普兰之间有个方圆超过500平方米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上升,水位递减,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水流切割,露出水面的山岩经风雨长期侵蚀,终于变成今天的模样。</h3> <h3> 我们的车行进土林之间,就像是绕着众多巨人的脚掌打圈,扬起一路黄尘。 一路上就零星遭遇民居,宫殿、城堡以及防御防御工事的建筑。当一座现存的巨大残垣遗址出现在我面前,我知道那就是神秘古格遗址。</h3><h3> 了解古格,还要从它的传奇历史说起。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象雄国,统一西藏高原的土蕃王朝瓦解后,古格王朝建立。自九世纪开始至17世纪结束,前后传了16位国王。古格王朝是土蕃王室的后裔在土蕃西部阿里地区建立的地方政权,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布阿里全境。古格王朝不仅是土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土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逐渐达到全盛,因此他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土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时期,灭佛毁寺,不少避难僧人远遁阿里。阿里地处西部边陲,不仅深受大食和印度的影响,也是苯教的发源地。所以成为各种思潮和力量的汇聚之地,843年,郎达玛遇刺身亡,土蕃内战纷起。四年后平民起义,土蕃王朝彻底崩溃。家族的混战中朗达玛的后裔吉德尼玛衮投奔阿里,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给三个儿子。古格是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至此古格王朝正式建立。</h3><h3>17世纪中期古格王朝发生内乱,国王之弟请拉达克军队攻打王宫,推翻了王朝的统治。古格王朝覆灭后归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版图,最后被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h3> <h3> 在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过程中,古格王朝最为神秘的地方在于,拥有如此成熟,灿烂文化以及十万国民的王国是如何在一夜之间彻底消失的,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段历史几乎完全空白,后几个世纪的人们几乎不知道古格的存在,这里甚至保留着遭到毁灭的现场,仿佛所有的一切就在昨天发生。关于古格王朝消失的原因流传着各种说法,最终很难自圆其说。不解之谜给古格王朝遗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产生了不可抵抗的探索欲望。</h3> <h3> 一条干涸的河床残迹弯延流经城堡。想它千年前也应是绿树成荫,水流湍急,波光粼粼,养育着城堡人民。</h3><h3> 站在大漠落日下残垣断壁的古堡中,任千年不断盘恒的古风扬起满天的流沙野蛮地如小刀般撕割吹打我裸露的皮肤,我仿佛听到铁马金戈的苍凉悲壮,末代王朝的委屈不甘,尘封历史的落寞无奈……这种徘徊在天地间的凄清伤感压迫着我,让我不忍久留,心中默念“不如归去”吧!</h3><h3>大漠流沙卷地起,千年古城凐黄尘。</h3><h3>桑田沧海几浮沉,空伴落日守荒凉。</h3> <h3> 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永远激情四射!</h3> <h3> 后记:这一天我感觉非常不好,转山体力大量消耗极度疲倦使我一天都在车上昏昏睡睡。可心脏时时感觉被压迫窒息,好像从高空突然堕落地惊醒,醒后便觉得喘憋心悸,冷汗淋漓。频繁地发作使我不敢入睡,一天基本没吃东西。我不想让队友知道我的情况,在这种恶劣处境下只能徒增他们的担心,更何况他们的情况也不乐观。我偷偷吃下速效救心丸,想着可能是我太累了休息休息就会缓解。 </h3><h3> 夜色四合,我们还行进在路上。强烈的恐惧袭上心头,我害怕那种心悸,强打精神抵抗困乏不敢睡觉。我不想给家人发微信让他们知道我的处境,那样他们会急疯了的。我无助地倦缩在车的后排坐椅上望着无边黑暗,这时我手机微信人像跳动,原来是刚认识不久的但一直关注着我的行程的朋友发来的问候。我突然非常想找个人说说话,但我和他只有几次泛泛之交,一点都不熟悉。我有气无力试探着回了一条“你能不能随便说点什么让我听,别让我睡着。”他明显感觉到我可能出了状况,紧张询问了我的身体情况,随后就不停微信语音和我聊天。我们彼此还很陌生没有什么生活的交集,但我们都喜欢历史诗歌,就这样他独自一人在电话那头得不到回复如对空气说话似地自言自语说着诗说着词说着历史,我只是静静听着,分散着注意力在漫漫长夜打起精神抵抗着各种不适,好像说了很长时间一直到了休息地。我非常感谢他以这种方式不遗余力在我最困难时候的帮助陪伴,支撑我熬过那段心理上脆弱无助的黑暗。有这样的朋友真好:有需要,天涯咫尺;没事时,咫尺天涯。</h3> <h3> 2018年10月3日</h3><h3> 今天我们从萨嘎前往珠峰大本营。一路上是湛蓝高远的苍穹,洁白如堆似簇铺天盖地的白云,还有的就是连绵起伏不断的雪域高山,宽阔无边金黄色的高原草甸……就像走进了一个洪荒混沌未开的世界,景象辽远、空灵、超凡脱俗,别具一格的荒野之美让人震撼。在高原的残酷环境下人是如此的渺小懦弱,经常是车连行数小时都不见人烟。在这里我感觉不到“人是宇宙的主宰”,而时时生出一种对大自然敬畏的心情。</h3><h3> 一群野驴自由地奔跑在草原上。</h3> <h3> 进入珠峰大本营人很多。我们沿着弯曲的盘山公路上升,据说此地为108拐。望着如此多盘折绕转,我本有冲动数上一数,但不久我就放弃了,本身脑子就不好使再加上高原缺氧环境智力的下降,我想我已经退到只能掰手指头数数的能力,还是果断放弃,饶了自己吧!</h3><h3> 终于到了嘉措拉山口不远一个观景台。当地球上第一高峰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与连绵数座雪山突然呈现在我前面,我意茫然无措地不知那座是它。我焦急地问领队“那座是?”当我知道那巍峨宏大、气势磅礴、傲世群雄的如金子塔般最高,最大的一座就是珠穆朗玛峰时,我凝神观看,深深迷恋。</h3><h3> 我远远地用目光抚摸着珠峰的脊梁和头颅,感到它的顽强,它的永恒。它默默无言的屹立着亿万斯年,冷眼看着斗转星移苍海桑田的世界变迁。</h3> <h3> 时间飞速,我们从观景台上车迅速向珠穆朗玛峰山下奔去,就想一睹珠峰落日。</h3><h3> 藏地高原经验丰富张师傅一边平稳地快速开车一边观察落日的情况,神色竟有些焦虑。我们知道他是在抢时间想让我们看到珠峰日落。我们心急如焚也不敢问,只是盯着曲折的山路默念着太阳慢点再慢点落下去。听过一句话“追赶太阳的人”,我们现在是一群“追赶落日的人”。</h3><h3> </h3> <h3> 不知转过多少弯路,当落日余晖映照下的珠穆朗玛峰如一座金山猝不及防地呈现在面前时,眼前金光灿灿神圣不容侵犯的神山竟使我不觉眼眶湿润。这湿润为了惊叹于世界第一高峰的壮观宏伟、为了感谢上天如此恩赐让我赶上这可遇不可求的短短几分钟辉煌无比日照金山,还为了这一路上千辛万苦追寻的我的不易……</h3><h3> 少许日落西山,一切都暗了下去。</h3> <h3> 珠穆朗玛峰(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它的北部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南部在尼泊尔境内,而顶峰位于中国境内,是世界最高峰。</h3><h3> 藏语珠穆朗玛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神话说珠穆朗玛峰是长寿五天女所居住的宫室。 西方普遍称这山峰作额菲尔士峰或艾佛勒斯峰,是纪念英国人占领尼泊尔之时,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额菲尔士。尼泊尔语名是萨迦玛塔,意思是“天空之女神”。</h3><h3> 面前世界承认的珠峰高度之一是 200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测量的岩面高(裸高即地质高度)为8844.43米。</h3> <h3> 珠峰大本营的夜晚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更衬出如宝石般发出璀璨冰冷光辉的繁星点缀的如墨兰色丝绸的天空中的神秘无比。此夜在海拔5200米大本营上的我应是此生离星空最近的时刻。忽然想起谪仙人李白的一首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我惊起迷幻于珠峰大本营的星空斑斓梦幻,不远处珠穆朗玛峰的黑影若隐如现更显无比神秘高远。</h3><h3> 我知道我们张领队是拍星空的高手,就抱着三脚架相机追着请教。领队也喜欢拍星空又看我心诚就同意教我了。</h3><h3> 这是我第一张相机银河作品,自我感觉还不错。但是一想那个高海拔的寒冷,我还是不寒而栗。对于这美丽的星空,所有一切都是值得的!</h3> <h3> 由于高反缺氧、极度寒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我几乎彻夜未眠,一晚的煎熬透支着我已经不堪的身体,我徘徊在崩溃的边缘。清晨我克服极端疲乏一步一步走向心中的神山雪峰——珠穆朗玛峰山脚下,呼吸着冰冷的空气在它宏伟高大的阴影中却让我感到神闲气定静心安然。</h3><h3> 在离开珠峰大本营的路上,我们竟然看到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的珠峰旗云。对于上天如此厚待,我们此行所受的苦又算什么呢?</h3><h3> 珠峰旗云: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如果旗云飘动的位置越向上掀,说明高空风越小,越向下倾,风力越大;若和峰顶平齐,风力约有九级。</h3> <h3> 我对珠峰如此向往除了它是世界上第一高峰外,还源于一本被称为登山者圣经的书《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作者是美国作者乔恩·克拉考尔。他不仅是位有专业报导职业水准的资深户外记者,更重要的他还是一位著名的具有攀爬数座世界高山险峰经历的登山者。</h3><h3> 此书是他作为《户外》杂志特派记者1996年跟随一支商业登山队攀登珠峰经历了5月10日自珠峰有攀爬记录以来最大的山难的记录和反思。阅读中我有很多次都被带入到海拔8000之上的死亡地带。空气稀薄无法呼吸却还要不停继续前进。高山缺氧导致一系列身体危机:雪盲症,缺氧大脑智力低下,肺水肿,在睡觉时候大脑直接停止工作……在作者的描述下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呼吸困难。读着一个一个攀登者的去世让我难以释怀,同时引起我对登山意义深深地思索。正如作者提出“攀登珠峰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是欲望战胜理智的结果。任何真正考虑这样做的人,几乎都不够理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冒着生命的危险一定要去攀登雪山?是精神、欲望、炫耀……我站在珠峰下仍无答案。</h3><h3> 答案也许就是那句话:</h3><h3> “因为山就在那儿。”</h3><h3><br></h3><h3> 备注 : 乔治·马洛里 英国登山家 (1886年6月18日-1924年6月8日),在尝试攀登珠穆朗玛峰途中丧生。他在被问及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回答说,“因为山就在那儿。”("Because it's there."),后被引用成为名言。</h3> <h3> 写到这里我的西藏之行基本结束,这是我生平最艰难的行程。低氧血症、干燥寒冷、厌食喘憋、极限徒步,高海拔影响……这些都挑战着我的生理心理的底限。我脆弱过、怀疑过、挣扎过、迷茫过……但是从未退缩过。我知道我身体素质不够强壮,但我时时告诉自己一定要忍耐坚持;在全队我应该是徒步能力最弱的,但我还是处处提醒自己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即使后期很不舒服偷偷吃速效救心,吸上氧气,我也希望大家看到的多是我的笑脸……</h3><h3> 我对宗教懂得不多也无太多信仰,但藏地蓝天白云下时时碰撞到的虔诚与信仰,却总猝不及防地震撼到我。在这片灵魂高地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经常带给我是慰籍,是宁静,是安然,是透澈……我现在还不太知道此行对我有何意义,但坚信我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都会融入我生命旅程。在《呼唤洁净的世界》看到一段话:行走,不只是向外寻找一个更好的世界,更是向内建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我喜欢这句话。</h3><h3> 感谢我的领队、我的队友、我的朋友、我的家人,还有我自己……让我顽强、让我执着、让我坚持地一步一步走进藏北阿里高原令人心醉的神山圣水。<br></h3><h3> </h3> <h3> 2018年的春节我和爱人走进了苏杭缠绵的雨季,“湿”意盈然徜徉江南的温婉秀美人杰地灵里。</h3><h3> 在同里古镇的小桥流水人家,寻找穿心巷踏着有丁香忧愁的姑娘足迹感知那一低头的温柔……</h3><h3> 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枫桥,感谢上苍落第了张继成全了那千古秋夜孤舟上的一场失意……</h3><h3> 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江南园林翘楚——拙政园,寻找曹雪芹的《红楼梦》的亭台楼阁游廊画檐暗香浮动……</h3><h3> 在“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蒙蒙细雨西湖中追寻苏轼先生的“飞鸿踏雪”“苏堤春晓”“三潭印月”……</h3><h3> 还有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精忠报国的岳将军、“断桥残雪”的许仙和白娘子……俗语“下有苏杭,上有天堂”,而寒凉冬雨中与爱人相伴天堂之行却是温暖惬意的。</h3> <h3> 今年我利用五·一节的时间参加了黔东南的徒步。</h3><h3> 在凄风苦雨中攀登上有“梵天净土”之称的佛教名山“梵净山”,不为寻仙拜佛只为清心淡然地感知短暂离尘去世。</h3><h3> 在落日余晖中漫步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镇远古镇,倾听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老墙砖泣诉千年古镇的沧桑兴替。</h3><h3> 在斜风细雨中船行于舞阳河,惬意于“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青山绿水。</h3><h3> 在意外之行的龙泉山穿行于满山遍野灿若云锦的杜鹃花涛香海,沉醉在“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h3><h3> 在崇山峻岭深处的加傍梯田倾倒于对聪明勤劳的苗族人民以如椽之笔在粗犷豪迈的群山中绘制的婀娜多姿曼妙惊艳的巨幅世外桃源的崇拜。</h3><h3> 还有西江千家苗寨、大小气孔、云山屯本寨……一路行行走走拍拍照照,虽在比较陌生的人群中,我却随遇而安自得其乐。</h3> <h3> 在今年的端午节我参加徒步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的活动。</h3><h3> 在恩施大峡谷我沿着1520级的“四十二拐”的台阶,艰难徒步寻找目前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村落——鹿院坪,去感觉流水潺潺林鸟鸣啁。</h3><h3> 在躲避峡我时而踏着冰冷溪水时而乘舟溯行于屏山百丈绝壁间的那一池翡翠溪流,去寻找那天地之间梦幻的漂浮。</h3><h3> 在狮子关我走在青山绿水中有“廊桥遗梦”之称的“水上栈道”,遭遇到一场娇白嫩黄的花事,让沁人心脾的栀子花幽香芬芳了我的生命。</h3><h3> ……</h3><h3><br></h3> <h3> 八月北京还是酷暑难耐,我来到江西南昌萍乡的武功山徒步。武功山与庐山、衡山齐名江南,素有“庐首衡尾武功中”之称。</h3><h3> 武功山的独特高山草甸和云海日出使其闻名遐迩,但对我这徒步菜鸟来说武功山绝对是一次考验,我将第一次独立负重在海拔1600米的反复攀爬,三天徒步四十多公里。这是一场千辛万苦地高山云海胜宴。</h3><h3> 第一天在爬上海拔1600米的山脊我还有环顾周围满目苍翠的青山,想到李白“屏风九叠云锦张”诗句的闲情逸致,想把这大朵的白云送给远方的朋友……</h3><h3> 而第二天从金顶到发云界我在海拔1600米的高度不停地上山,不停地下山从清晨走到傍晚。大概翻爬了二十多座山坡,全天徒步手机记录21.64公里,30514步。在风里雨里,云中雾中,从脚步轻松走到机械地攀爬。体力严重透支让我徘徊在崩溃的边缘,心中却清清楚楚我唯有前行,知道即使累得如一只乌龟也只有慢慢自己爬,因为你没有权利让别人分担你的脆弱你的无助。正是内心的这一点点残留的坚持,支撑着我不能停下来的前行……</h3><h3> 当我在终于爬上高山之巅俯视漫无边际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云海”时;当我惊艳于一轮旭曰云霞出海曙喷薄而出,将轻柔如绢的乳白色的云海染成了金黄红紫,翻腾着的彩色波浪时;当我远远看见一株桀骜不驯卓尔不群的老松树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巅时……</h3><h3> 我发出了“所有的汗水泪水,所有的脚步艰辛,所有的磕磕绊绊,所有欲罢不能的最后坚持……只为这一刻的相遇!”的感慨。</h3><h3> 虽深知山水之美是天地万物之造化,但当一步一步千辛万苦走到它的面前,所有的风景却仿佛注入了另一番的情感,成为了独特的个人体验。那融入来之不易的心中不舍的景色让我更加心生感激与珍惜。</h3><h3> 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噪。趁繁花还未开至荼蘼,趁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走很长很长的路,还能诉说很深很深的思念。去寻找那些曾出现在梦境中的路径、山峦与田野吧。徒步不仅是行走,更是与自己的心灵和解、与世界温柔相拥。这也就是我们徒友经常开玩笑说的“徒步虐我千百遍 ,我待徒步如初恋”吧!</h3> <h3> 单反相机虽然很沉,但是我旅行必备。我可以放弃带很多东西,但我一定会背上它。我非常喜欢拍照,它可以将我的情怀融入静止的平面图像里。我虽然手法还简单,技术还稚嫩,成品还很粗糙……但这些不能阻挡我将追求、思考和生命的感悟融入其中。镜头里的风景因为融入我的情感而变得为我独有,我沉迷于这种光与影变换的神奇组合,我想它会一直陪伴我在路上。</h3><h3> 另外就是每次出行不管多累多晚我都有制作美篇习惯。这样我就及时将当日行程所看、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让我在路上更有意义,行之有路,思之有宗。说得轻松,但是每天写都是个痛苦过程,要克服劳累疲惫睡眠不足,不知如何下笔等等困难,还好我坚持下来,这个可以给自己一个“赞”吧。同时还要感谢所有认识不认识的朋友对我美篇的点赞和鼓励,让我一天一天坚持着。</h3> <h3> 除了旅行,我生活中的另一件重要的爱好就是读书,从去年开始我试着对自己感兴趣的书简单写写观后感,今年还在坚持。由于各种玩儿,我今年的书读的不好,盘点下来只有寥寥数本都让自己汗颜,计划好的《红楼梦》只读了三分之一;《大秦帝国》只读了一部半;《唐诗三百首》只读到80余首,老子的《道德经》只开了个头……好吧!告诉自己明年要好好读书了!</h3> <h3> 在图书馆不经意间发现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大师之作,必读之。与此同时我还选择了一本孟康的《任我江海寄余生——苏轼词传》书。林语堂——著名学者大师,其声名就是作品的保证,曾有林语堂《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的美赞,读此书我想可以更加公正了解诗人的一生,不会在史实上失其偏颇。选择孟康的书,缘于这是本以词为主线索贯穿诗人的生命,我想从另一个切入点了解苏东坡。</h3><h3> 由于是上班族和各种分心,读书的进展很慢,一天不过十余页,心中暗急。一次打球中扭伤了膝盖,活动受限医生让停止运动静养,无意间成全了我静下心读书。写到这儿我都要苦笑,不知受伤到底是件好事还是坏事呢?现在好像看来可以用“祸兮福所倚”这句话。</h3><h3> 不知不觉书读得已接近尾声,心里想写点什么的冲动越来越强烈,因为我是那么喜欢甚至迷恋上伟大诗人。另一种伴随着而来情绪是惶恐,我不知如何下笔,都不要想写出是什么样,就连我是否能完成都没有信心。</h3><h3> 我踯躅于最后几页书,迟迟不能动笔……最后,我还是决定写。我不管我的史识不清,内涵不够,底蕴不足,理解浅显……就任性一个字一个字的码,不问结果就当摘抄,就当读书笔记写给自己。苏轼曾说文章要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那是我仰视的境界,我只有不问结果的信马由缰,恣意随性写到哪算哪……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好像”原因,不知最后完成的是不是会笑掉大牙的“鬼东西”。</h3><h3> 于是就有了我的三篇关于苏轼的美篇,终因自己的能力不足暂时停笔,但我想一旦在某个契机下我还会继续这部分内容的,因为先生是我的挚爱。</h3><h3><br></h3> <h3> 今年我的另一个玩——就是迷恋上打羽毛球。一周打好几次,各种累,各种的腰酸背痛,各种的伤痛复发……也阻当不住热爱。朋友看我被虐得浑身酸痛地一瘸一拐惨样儿,叹息摇头说“你是真爱”呀!呵呵,我是记吃不记打,好点就奔球场。在我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貌似刻苦的努力下,还幸运取得小小成绩。一个单位双打第一和群追逐积分赛第二名。告诉你诀窍吧:一定要抱“大粗腿”,越粗越好,有粗腿我就剩下趴在前场摆摆样子了,不错吧,有没有点滥竽充数的感觉……在此过程中,还结交了好多有意思的球友,简单快乐!</h3> <h3> 今年对我触动最深的一个词就是“放松”。最早意识到放松是在学习羽毛球动作时,教练总是在不停地叫我放松,可我自己并没有觉得紧张,后来意识到我竟然不会放松。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谈到我好像不会放松这个问题,他并没觉得可笑,分析可能是常年的不自知的各种压力和自我束缚造成的,让我试着把“杂念”放下,放空自己以达到慢慢放松的目的。初试觉得很难,我竟茫然不知什么是杂念,索性把所有的“念”都放下来,试着让自己的大脑停下来不在运转。很难做到,我就借助音乐将注意力放在音乐上,让自己放松起来 ,会有舒服的感觉,但持续时间很短,“放松”对我还是很难。现在我会经常对自己说“放松”“放松”,我想慢慢会好起来的。</h3><h3> 好长的美篇呀,估计会读“吐”了,不管怎样,在这岁末之际我还是要感谢生命的厚待,让我爱的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让我素静美好地度过这简单安逸的沉香岁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