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武老师在听课</h3> <h3>追评武秀娥老师方山高中同题异构公开课</h3><h3>《No Drugs》 2018.12.28</h3><h3> 很不好意思,听老师的课时专注于她的课堂,没有好好想想之后的评课,打算下课后再整理。可是下课后忙着给老师借数据线,组织老师们开始评课就没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想,我也不是那种发言信手拈来的高水平人, 所以给武老师评课不够全面和实在,很让自己失望。现在想追评一下,既是对武老师辛苦付出的感谢,也是对她工作了尊重,也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h3><h3><br></h3> <h3> 本身对同行的优秀者就有一种真诚的膜拜,更加上武老师性格中自带亲和力,让我们感觉就是融化在了她的课堂中,让我们享受在一场精神的盛宴中,我们好想沉醉不醒!</h3> <h3> 现在,我谈谈我对武老师课的心得体会。</h3><h3> 一、心中有学生</h3><h3> 武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她的课堂早在上课前就开始了。她主动找到授课班级,熟悉环境,熟悉设备,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程度。(这就是优秀人的优秀表现,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从她一开讲就可以看到她独到的匠心:使用直观的教具(一盒烟),简单舒缓的口语和相一致的动作,让听不懂口语的学生也猜到她在说什么(这是个很差的班级)。</h3><h3> 《No Drugs》这篇文章内容比较浅显,一般老师都感觉这节课需要处理文章的整体理解。但武老师大胆分解了两节,这给我们年轻需要导向的老师是一个全新的思路。</h3><h3>二、心中有高考</h3><h3> 知识和能力是两个概念,但习得不是两个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她在从点点滴滴中渗透一些实用能力,我从她的短暂的一节课中,我解读到了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h3><h3><br></h3> <h3>1 积累词汇</h3><h3> 词汇不只是在单词表和“3500"上学,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可以积累很多。主要同个一个单词来支生出很多单词,不但可以扩大词汇量,还可以慢慢找出词性转化的规律。如</h3><h3>从cigarette中学到cigar</h3><h3>addictive中学到addict</h3><h3>die和death的区别</h3><h3>ill和illness的区别</h3> <h3>2 猜词</h3><h3> 阅读中的生词可以用不同的办法来处理好,这里武老师就提到一种。在 such as cancer, bronchitis,heart disease中,学生有生词,但通过heart disease 这个熟词就可以根据这三个词的并列关系来确定它们也是病。</h3> <h3>3 文体特征</h3><h3> 在学Article1的时候,武老师黑板列出来了各段首句涉及时间的表达:</h3><h3>1) opening paragraph</h3><h3>2) when Iwent back to</h3><h3>3) The next day,I</h3><h3>4)By this time,</h3><h3>5)The next day,</h3><h3>文章的体裁一目了然,一看就是讲故事。同时体现出记叙文用时间顺序叙述的方法。她又让同学们找出:</h3><h3>who: Adam</h3><h3>how old: 15</h3><h3>what(problem): drug addict</h3><h3>的关键信息,抓住了记叙文的要素。</h3><h3>在处理Article2的时候,通过获取关键词,直观地呈现了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板书如下:</h3><h3>what: (a powerfullyaddictive drug)</h3><h3>how to take:(smoke ,inject)</h3><h3>harm:( increase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h3><h3>说明了是什么,怎么用,什么危害的问题。</h3> <h3>4 写作</h3><h3> 在设置Article 1的问题时候,who,how old,what(problem),老师就有写作的教学在其中,答案最后连起来就是一篇小作文。学生很轻松的学会了如何写记叙文,写什么。</h3> <h3>三、心中有使命</h3><h3> 教书育人,育人才是基础。教师的神圣使命就是培养三观正确的高素养人才。只学肤浅的知识,发掘不到文本背后的核心素养最终只能是社会的疾瘤。我们课本材料的选择本身就体现这些导向,但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解读不到这个目标就是失败的教育。武老师当然明白,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大声喊出了”NO” to drugs。</h3> <h3> 我们总是想沉醉在武老师的课堂上一醉不醒,到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恋恋不舍的离开。</h3><h3> 武老师的课有太多的体会和感悟,同时也收获颇多,也许不同的听众有不同的理解,也许有解读不对的,还希望武老师多多包涵。</h3> <h3> 和武老师同行的还有三位大师,从他/她们言谈中感觉到都是技艺大师,很遗憾没有机会让他/她们展示一下他/她的风采,非常希望让他/她们给我们再次带来惊喜。</h3> <h3>评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