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部风靡全国的电影,叫《红灯记》。反映的是吉林市龙潭火车站(现仍叫龙潭站)地下党员李玉和一家,为保护密电码,与日军宪兵队队长鸠山斗智斗勇的故事。</h3><h3>其中一幕为:赴宴斗鸠山。</h3><h3>说的是李玉和应邀到鸠山处赴宴的事,看的让人提心吊胆,心惊肉跳,紧紧地为李玉和捏把汗。</h3><h3>李玉和知道这次去鸠山那里赴宴,凶多吉少,有去无回,所以李奶奶给他一碗践行酒。李玉和也借这杯酒抒发感情,表达自己有了家人的支持意志会更加坚强,会与敌人周旋。同时也隐晦地嘱咐铁梅,要坚定信念,对联络站的工作要牢记,小心敌人,等待亲人的来临,多照顾并协助奶奶开展工作。<br></h3><h3>李玉和“临行”喝了一碗酒,并唱道:</h3><h3>临行喝妈一碗酒,<br></h3><h3>浑身是胆雄赳赳。</h3><h3>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 ,</h3><h3>千杯万盏会应酬。</h3><h3>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h3><h3>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h3><h3>小铁梅出门卖货看气候,</h3><h3>来往“帐目”要记熟。</h3><h3>困倦时留神门户防野狗。</h3><h3>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h3><h3>家中的事儿你奔走,</h3><h3>要与奶奶分忧愁。</h3><h3>这个唱段,当时在全国特别流行,大街小巷,乡村市里随处听的见。人人都会唱几句,随时随地来一段。</h3><h3><br></h3> <h3>李玉和雄赳赳地来到鸠山处,鸠山还真拿出了酒,不仅自己喝了,还让李玉和喝。李玉和与鸠山展开了斗争,把剧情推向了又一个高潮。</h3> <h3>注意看图,别溜号哈</h3> <h3>问题来了,你知道李玉和离家时和他看到的鸠山,分别喝的是什么酒吗?</h3><h3>别急,重点复习下这两张图,再说答案。</h3> <h3>如果答不出,就猜,猜,猜,蒙也可以,蒙对了也算对。如果还答不上来,再回看一遍图,使劲儿猜。</h3> <h3>猜不出来,是吧?</h3> <h3>下面敲黑板,开始划重点了:告诉你答案吧,全是知识点,一定要记住了。</h3> <h3>这两张是关键</h3> <h3>有好友会问,这张图反复出现,什么意思呢?是成人必考题吗?这我真不知道,只记得上学时老师说过:重复表示很重要,是要重点掌握的。今天就套用下。</h3> <h3>标准答案是:当年日本天皇、日本国官员,伪满洲国皇宫皇族、东北的上流社会,红灯记里的鬼子鸠山他们喝的都是吉林市的山葡萄酒(当时叫老爷岭葡萄酒)。李玉和及老百姓他们喝的都是用葡萄皮渣蒸馏的果烧刀子白酒。</h3><h3>你能得多少分?分数不重要,掌握是关键。建议一定要记住哈,公务员、事业编考试可能用得着!</h3> <h3>知道答案了,再看图是不是很高兴了</h3> <h3>小结:重点把握各个层次各个类别的人喝的什么酒?什么地方出的?再复习一下。</h3> <h3>剧中八十多年前的事过去了,中国老百姓李玉和们及日本鬼子鸠山们,以及中国和日本官员们喝的酒的酒厂不仅保存完好,而且还十分壮观呢,如果想了解酒厂到底什么样,那就请继续往下看。</h3> <h3>我们先认识下他</h3> <h3>长白山酒业集团企划总监</h3><h3>亚洲第一窖工业旅游总经理</h3><h3>长白山酒业集团产品开发总监</h3><h3> 潘首安<br></h3> <h3>他对这个酒厂的感情特别深。他父亲就在这个酒厂工作,见证了厂子的发展和壮大,贡献也很突出。对老爷岭葡萄酒厂的历史非常了解的潘总,说到厂子,兴趣倍增,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你穿越时空,走进过去……先听听他咋说的。</h3> <h3>据潘总介绍,吉林市有个工程举世闻名,那就是1937年日本鬼子强迫中国劳工修的丰满水电站,当时是亚洲最大的水电站,号称中国水电之母。好多人不知道,在吉林市蛟河新站还同期建设一个地下工程,那就是老爷岭葡萄酒生产基地。1936年,由饭岛庆三当总指挥,强迫中国劳工修建。整个工程,地下两层地上一层,一千五百多个好大的橡木木桶,里面装的全是葡萄酒,好多都是稀世珍品。里面犹如大迷宫,初次进去,没有向导,很难出来,这在当时号称亚洲最大的地下工程。</h3> <h3>长白山葡萄酒厂地下酒窖被国家发现,震撼了国内外,整个酒厂保留了老、旧的原始风格,具有历史厚重感。在十二米深的地下酒窖,5-15吨橡木桶1500个,世界恒温温差最小的地下酒窖像迷宫一样吸引了国内外游客,酒窖没有任何装潢装饰,条件得天独厚,再现了原汁原味的葡萄酒历史,已被政府列为重点工业旅游景点。近几年世界流行葡萄酒酒庄游,这个长白山世界第一窖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葡萄酒爱好者、消费者的关注和参观。</h3> <h3>潘总在向游客介绍酒厂的沧桑历史</h3> <h3>这是纯铜的,来自日本,主要用于存放葡萄酒,这是日军侵华的又一重要物证。</h3> <h3>穿过一个又一个长廊,参观葡萄酒窖藏基地</h3> <h3>橡木酒桶分布于地下两层,地上一层中</h3><h3><br></h3> <h3>这是画家画的</h3> <h3>酒厂的荣誉</h3> <h3>厂区内景指示牌</h3> <h3>办公区</h3> <h3>厂区驻地火车站站名</h3> <h3>到厂区的客车</h3> <h3>好多国家来该厂买原料,回去一包装,再打个广告,就成顶尖级的葡萄酒了。</h3> <h3>到厂区的货运专列。世界上所有的葡萄酒厂通专列的独此一家,可见产量之大。</h3> <h3>厂区的铁路专线</h3> <h3>据说储葡萄酒的橡木桶的材质要求高,工艺复杂,现在会做桶的人非常稀少,工艺面临失传风险。</h3> <h3>这是装车的影像</h3> <h3>不仅仅是该厂一火车一火车的葡萄酒,还有丰满水电站的好多发电机组(通过求情,只留下了一个机组),还有好多好多工厂的生产设备和配套物资,都让苏军作为战利品给弄回他们国家去了!</h3> <h3>(独家稿件,请勿转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