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冠世榴园的哀叹!

董浩

<p class="ql-block">  万亩石榴园,曾是枣庄最靓丽的名片!</p><p class="ql-block"> 她原称“峄城石榴园”、位于枣庄市区南部、峄城区西部的群山之阳,东西长22.5公里,南北宽3公里,面积达60平方公里。园区有石榴树530余万株、46个品种。她始建于西汉成帝年间,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为“吉尼斯之最”,因而被誉为“冠世榴园”。</p><p class="ql-block"> 2015年5月,冠世榴园生态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不知从何时起,这张名片开始褪色,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p> <h3> 一、印象中的万亩石榴园</h3><h3> 现在的冠世榴园旅游景区,始建于80年代。到九十年代,景区成为枣庄市最靓丽的名片,对外接待的第一窗口。大凡国家、省级领导来枣庄检查指导工作,总要邀请贵宾游览石榴园,展示枣庄人热情好客、聪明能干,宣传枣庄人杰地灵、文化源远流长。</h3><h3> 那时候的石榴园,自然生态保持良好。一条水泥旅游线路依山势曲折盘旋,贯穿青檀寺、一望亭、榴王亭、园中园、三近书院等景点,蜿蜒20多公里,人们漫步或驱车游览,仿佛遨游在石榴树的海洋,春天绿叶葱葱,夏日红花流火,秋天石榴打头,初冬满眼金黄。站在“一望亭”上,山前石榴树随山势起伏,万亩榴园一望无际!所有参观游览的客人,无不由衷赞叹万亩石榴园的壮美,感叹枣庄对石榴资源的千年保护与自然积淀。</h3> <p class="ql-block"> 二、石榴园的现状和问题</p><p class="ql-block"> 出于工作需要,90年代笔者经常陪同客人出入石榴园。工作变更后出入石榴园少了,但从未放弃对石榴园的关注。特别是喜欢摄影后,石榴园的春绿、夏花、秋果、金叶,一直是笔者追逐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笔者拿起相机来到石榴园,一个《金色榴园》的美篇在心中筹划。可赶到了石榴园,看到石榴园的自然资源已经破坏殆尽,举起相机拍出来的不是金色榴园,而是镜头无法回避的村庄、建筑、苗圃、农家乐、饲养场。</p><p class="ql-block"> 《金色榴园》梦灭,《冠世榴园的哀叹》油然而生。</p> <h3>  1、园内建村庄建筑林立,公路村村通自然生态破坏殆尽。</h3> <h3>  2、一望亭满目疮痍、破烂不堪,昔日著名景观沦为废墟一片。</h3> <h3>  3、石榴王一命呜呼,榴王亭与鸡犬相伴。</h3> <h3>  4、万福园租赁经营,设施年久失修令人扼腕!</h3> <h3>  5、神奇绿道直穿东西,榴园生态分隔南北;道路两边盆景、商户、农家乐与住户纷至沓来,乱像堪忧。</h3> <h3>  6、石榴园制作盆景成风,承包户挖祖宗树卖高价,园内古老石榴树十不保一!</h3> <h3> 三、关于石榴园问题的成因</h3> <h3> 10月发现石榴园问题后,笔者于11月份专程来到石榴园拍照、了解情况。也许是初冬石榴园繁华落尽,映入眼帘的景色更加凄惨。</h3><h3> 据当地的村民讲,石榴园内的石榴树由各村居民按户承包,万亩石榴园不好集中开发管理。政府投资用在南门、西门和绿道等门面工程上,院内生态管理失控,有钱有权的就进园搞大项目,没钱没权的只能乱搭乱建。</h3><h3> 有资深人士介绍说,多年来政府对石榴园投入太少,当地政府把投资希望放在招商引资上,而商人逐利、无视生态,致使招商引资成为石榴园生态破坏的源头;同时,地方政府把当地能人圈地、承包户搭建,全部作为石榴园投资建设的政绩统计上报,鼓励纵容默许了石榴园自然生态的破坏。</h3> <h3> 四、对石榴园问题的思考</h3> <h3>  1 、十多年来,枣庄市投巨资开发了“台儿庄古城”,成为枣庄旅游的新名片!冠世榴园为什么被人冷落?</h3><h3> 2、最近几年,山亭葫芦套等自然生态旅游开发生机盎然,一个个新的景点纷纷涌现,成为枣庄观光游览的热点。冠世榴园的管理、经营者为什么没有山亭人的眼光思路?</h3><h3> 3、挖古树做盆景,盗卖祖宗遗产挣大钱,其行为该不该禁止?应不应严惩?</h3><h3> 4、石榴园自然生态遭到破坏久已,省、市政府与旅游管理部门对此为什么熟视无睹,不闻不问?</h3> <h3>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生态家园,你我都要出力。对石榴园问题,没有去做细致的调研,笔者只想通过照片展现石榴园的现状,吸引大家对石榴园问题的关注!</h3><h3>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生态和家园!</h3><h3> 衷心感谢您的关注支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