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里的温暖【文┃陶然(冯丽娟)】

陶然(冯丽娟)10959459

<h3>  图片:来自朋友圈,谢谢朋友美图 </h3><h3> 文:陶然(冯丽娟)</h3> <h1> 早上,车站等车。风,凛凛的,调皮地,或从袖口侵入,或从衣领溜入人的衣服。</h1> <h1> 昨夜的一场雪,将枯树打扮成玉树,把失去叶子的树枝变成闪着银光的琼枝。太阳倒是出现在天空,不似往日神采飞扬,四围一圈浅金的光晕。</h1><h1> 街上,行人小心翼翼地行走,车辆也放缓了速度。车站后面的蛋糕店里,灯光柔和,三个年轻的店员穿梭往来,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鸡蛋糕,榴莲酥,桃酥就出炉了。有行人停下匆匆的脚步,秤了糕点,或边走边吃,或提着盒子,又匆匆赶路。</h1> <h1>  乘车经过柳青广场,广场酒店的房顶为白雪覆盖。阳光淡淡的投在屋顶,雪白的瓦楞与深灰的瓦缝交错排列,使得酒店更显得古朴雅致。几位身着橙色衣服的保洁员,挥动扫把扫雪。</h1><h1> 广场边上,积雪衬得石楠的叶子,红里透紫。金黄的腊梅,有的咧嘴绽放,如金钟;有的似金珠,端然稳坐枝头。一丛丛竹子,直指天空,青青的竹叶托着白雪,生怕一不小心,雪儿会摔成齑粉。</h1><h1> “ 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不知昨晚,住在酒店的客人,有没有人手捧清茶,或静卧窗前,听雪敲竹?在温暖的房间里,关闭一切声响,就那样,静静地,静静地听,雪花在淅沥,瑟瑟,声韵悠然如天籁。室内,洁白的墙上,一蓬绿萝活泼泼地从红花盆里泻下柔嫩的绿丝绦。</h1> <h1>  午饭后,雪花又漫天飘舞起来,且越飘越大。来到室外,走进那一片苍茫的洒落中,身前身后都是舞动的精灵。仰头,太阳在云中若隐若现,飞机隆隆,却不见踪影。伸出手,雪花落在手上,旋即化作沁凉的水滴,润湿莹洁。<br>  朋友发了张图片。蒲公英的种子散尽,花托里堆积起一个雪球,晶莹,剔透。深深被大自然的赠予所震慑,朋友圈里,点赞人数不断增加着。主人回复留言――雪花强行赶走了蒲公英 妆成了棉花糖――满满的是诗意浸染下的诗句。</h1> <h1><br></h1><h1> 面对满世界的洁白,禁不住小孙子的缠磨,爷爷领着被裹得像粽子似的小家伙来到院子里。“哼哧,哼哧”,小小人儿挥着铲子,给爷爷铲雪呢。爷爷团起一堆雪,再团起一堆雪,大雪团堆在下面当身子,小雪团墩在上面,做雪人的头。<br></h1><h1> “给小雪人做个鼻子!”爷爷插上早已削好的尖尖的胡萝卜。<br></h1><h1> “ 再做个眼睛!”<br> ……<br> 爷爷的每个举动,都得到小小孩的赞同。“噢,噢,小雪人――小雪人!”他拍着小手,跳着叫着。惊得树上的小鸟儿,飞离广玉兰树,钻进松树里去了。一不小心,滑倒了,打好几个滚,挣扎起来,又是叫呀跳的。<br> “别玩了,把娃领回来,别冻感冒了!”屋里的奶奶语气中分明含着嗔怪。<br> “走吧,走吧,回屋啦!”<br> 小孩子挣脱爷爷的手,取下自己的围巾,摇摇晃晃地走上前,给雪人挂在脖子上。“嘻嘻,不冷了!”<br> 这才把手递给爷爷,一步一回头的进了屋里。</h1><h1></h1><h1><br></h1> <h1>  路边,苍郁的女贞树,坠着沉甸甸的深紫色籽实,雪为它戴上一顶轻柔的银质贝雷帽。小鸟把抓印留在洁白的雪上,枯黄梧桐叶静静躺在雪地,画出其他季节所没有的图景。</h1><h1> 一个捂得严严实实的红衣女子,骑着电动车,缓慢地滑行。不意,小巷子里走出一位老太太,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红衣女子向左拧转车头,一个刹车,“呲――”“咚―”,红衣女子倒在地上。<br></h1><h1> 老太太瞪大眼睛,未拄拐杖的手颤抖着,指向那女子,半晌,才发话。 “女――子,你―你―你――没事吧?”<br></h1><h1> 这时候,巷子里走出一个小伙子。“妈,你咋跑出来了?”<br></h1><h1> “我――,出来想看咱娃回来了没有 。”老太太接话。<br> 听到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小伙子一扭头。“咦,这个大姐滑倒了?”<br> 边说边弯下腰,帮女子扶起压在腿上的电动车。“怕撞上这个老人,车子一歪,就滑倒了!”女子指了指老人。<br> “对不起,对不起,这是我妈”,小伙子扶起红衣女子,“唉,老糊涂了,今儿娃上学呢,她跑出来看娃来了!”<br> “大姐,看看要紧不要紧?”<br> “看起来不要紧!”女子活动活动胳膊腿脚。<br> “你的手流血了!”小伙子惊叫一声。<br> “擦破了皮,不要紧的!”<br> 小伙子让红衣女子去他家处理伤口,红衣女子执意不去。<br> “那你稍等等,我帮你去拿药。”小伙子弯腰背起老人,一路小跑。不一会儿,又提着小药箱,小跑到女子跟前。<br> 小伙子打开药箱,拿出医用酒精,替女子消了毒,又贴上创可贴,再用纱布包扎好。<br>  “真对不起!”<br>  “没事,没事!”女子摆摆手,推起电动车。笑了笑,一口整齐的牙洁白如雪。<br>  “照顾好老人吧!”<br>  话音刚落,红衣女子已经启动电动车走了。风中,大片大片的雪花,白蝴蝶一样,追随着她,她的长发随风轻扬,那红衣在雪中格外醒目 。</h1> <h1><br></h1><h1> 纳兰容若非常喜爱雪花,不只在于她轻盈的姿态,更因为它于寒处生长,”冷处偏佳”。天气越寒冷 ,雪下的越勤。是寒冷凝成雪花的美丽。<br></h1><h1> 其实,一生最寒冷的际遇中,总会凝结出一些直入人心的美好。<br></h1><h1> “盼着他好起来,孩子们不受委屈,这就是好日子。”这是我看过的一档节目中主人公刘香卓说的话。<br></h1><h1>  1997年,河北省的王永刚与刘香卓,在望都县城打工的相识,相恋,1998年结婚。婚后,王永刚在外地打工,收入稳定;刘香卓种地、做家务、带孩子,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在他们生活的柳陀村,刘香卓的能干是出了名的,贤惠也是出了名的。结婚15年,两人从没吵过架,用王永刚的话说,吵不起来,人家就不接招。王永刚没给刘香卓买过一件像样礼物。刘香卓说:“两个人好好过日子就行。”日子清贫,却也幸福。<br>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王永刚得了尿毒症。一个麦收天,过度劳累加上淋雨,王永刚身体里的病毒被激活。在他们刚知道尿毒症的可怕时,王永刚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从一周一次,到一周两次,再到两天一次。王永刚描述透析,是没办法形容那种疼,浑身的筋都拧着,揪着……没法代替丈夫疼痛,刘香卓只能一直守着他,不停按摩,直至手指无法打弯。<br>  家里的积蓄掏空了,病情却未见好转。2012年春节前,王永刚的血红蛋白指数急剧下降,必须先输血才能继续做透析。护士告诉刘香卓,家属献血后,病人才能输血。刘香卓二话没说,跑到采血点,献了400CC,拿到义务献血证后,等不来公交车,她索性跑回医院。得知两人都是B型血,刘卓香 刘香卓也想给丈夫捐肾,但又很害怕,怕不仅救不了丈夫,自己身体也垮了。到时候,三个孩子谁管,老人谁照顾,家里欠债谁还?“只有他在,家才完整”,思考了很久,刘香卓邀丈夫去做配型。<br>  刘香卓身高1.57米,当时体重近80公斤。配型成功后,医生告诉刘香卓,必须减肥,否则手术风险大,伤口难愈合,以后一个肾支撑身体会很吃力。<br>  于是刘香卓开始减肥。早上一碗粥,中午几口菜,晚上饿着。每天傍晚,沿着村里的小路到到农田,跑十来里路。<br>  少吃,多动,干农活,做家务,照顾丈夫和三个孩子,不到一个月,刘香卓瘦了近30斤。王永刚含着泪说:“苦了我老婆了!”<br>  由于王永刚身体状况差,手术未能如期进行。直到2013年5月9日7时40分,刘香卓进入手术室。历时4个小时,她被送回病房。13时30分,刘香卓左侧肾脏被植入王永刚体内,手术顺利完成。看着躺在隔壁病床的妻子,王永刚心里念叨,“我烧了几辈子高香娶到这样的好媳妇!”<br>  做完手术后,刘香卓婉拒了医生使用震痛棒的建议,仅仅是为了省几百块钱。比丈夫提前一周出院,拖着未痊愈的身体往返于医院与租住房间。每天为王永刚洗澡,舍不得花钱用公共洗衣机,两只手搓洗衣服,都起了泡。<br>  出院后,王永刚各项身体指标还不错,精神也好多了。但还不能从事体力劳动,需常年服药,每月药费五六千元。治疗费花了40万,家中积蓄掏空,还欠了不少账。<br>  比起刀口的疼痛,不能让孩子享受好生活更让刘香卓难过。8月底,她开始到离家10多里远的服装厂打工。每天工作10小时,有1200元工资和400元奖金。<br>  在王永刚的记忆里,妻子几乎没哭过。主持人问及此事,刘香卓笑笑,说太难过时会偷偷抹泪。她说,有一次女儿看见她流泪,就劝妈妈别哭了,说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就只能靠妈妈了。懂事的女儿的一番话,使刘香卓醒悟,哭,起不了作用,就只能笑着活下去。<br>  刘香卓以她的坚韧,用她的肾,换来了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在遭遇人生的低谷时,一家人不离不弃,互相鼓励 。他们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h1> <h1>  原来,只要心里有温暖,任人生长路漫漫,寒风萧萧,飞雪飘零, 也不足为惧。<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 </h1></h1><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rqb63kb"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请点击欣赏 暖【文┃陶然(冯丽娟)】</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