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花脸龙</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山乡</font>春来早。春风催开了油菜花,也吹开了一张张玉面脸谱的笑靥。</h3><h3><br></h3> <h3>在中国京剧脸谱艺术中,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手法,将人物的忠、奸、善、恶表现得一目了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h3><h3><br></h3> <h3>隆里花脸龙脸谱艺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里的民间画师画脸谱时,看似随心所欲,漫无章法,但却自成一格,颇有地域特色。</h3><h3><br></h3> <h3>在以苗侗文化为主流的黔东南地区,隆里古城作为南北侗族分水岭上的一个社区,坚守汉文化而不被同化,产生了奇特的“文化孤岛”现象,其独俱特色的民间花脸龙艺术最具代表性和审美价值。</h3><h3><br></h3> <h3>隆里,原称龙里,清代名为隆里,谓"隆盛之理所"。位于锦屏县西南边沿,这座瑰丽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永乐(1404)复筑,与青岩古镇、天龙屯堡、镇远古城等如出同辙,皆为明代重要军事城堡。虽历经风雨沧桑,依然是如今高原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h3><h3><br></h3> <h3>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朱桢为镇压古州吴勉起义,调江南九省官兵,在隆里设千户所,同时兴建古城。自此隆里成为一个亦兵亦民的屯兵之处。战事平息后,军人纷纷解甲归田,渐渐融入当地的生产与生活。</h3><h3><br></h3> <h3>因为隆里的居民大多来自江南,与周边的苗侗文化难以融合。所以,数百年流传至今的仍以汉文化为主。城内民居建筑具有江南水乡韵味,马头墙与徽派风格无异。城里城皇庙、二郎庙、观音庙、关帝庙等一应俱全。唱汉戏,讲故事,玩花脸龙,是隆里古城三大汉文化瑰宝。</h3><h3><br></h3> <h3>隆里花脸龙脸谱,它的起源与一出当地的汉戏“蓝季子戏皇嫂”(又名“蓝季子会大哥”)有关。据当地《龙标志略》记载,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建桥兵变,黄袍加身,建功立业后,原先的十二个结拜弟兄均有论功行赏。但在大宴群臣,满座欢欣之时,却忘记了封赐他最小的那位义弟蓝季子。</h3><h3><br></h3> <h3>蓝季子心中郁闷又不好直说,便灵机一动,以酒醉借题发挥,他自抹成花脸,言行癫狂,用醉态痴言叽讽大哥赵匡胤,并故意戏弄皇嫂,发泄胸中不快之意。</h3><h3><br></h3> <h3>所以,隆里最先和最传统的花脸龙脸谱及表演形式,皆源于汉戏《蓝季子会大哥》的角色面妆和表演内容,脸谱人物除“赵匡胤”、“皇嫂”“蓝季子”三个主要人物之外,还有赵匡胤那些结义兄弟,如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守忠、韩重赟、王政忠、郑仁海、刘庆义等,这些脸谱在颜色和表现形式上,都有细微的差别。</h3><h3><br></h3> <h3>如今,这个传统的故事和民俗历经数百年沧桑后,隆里人至今仍然固守而且传承有序。同时,他们不仅在这些古老的花脸龙中重复着千年的汉文明情结,而且把龙脸龙赋予了时代的特征,有所发展和创新。</h3><h3><br></h3> <h3>这些创新的源泉来自于隆里的山山水水,来自于隆里的日常生活与田间农作,来自于村民对美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村前山间的梅花、牡丹;房前屋后的蜈蚣、蝎子;庙里祠中的神灵、鬼怪;天上翻飞的蝴蝶、蜻蜓;水中畅游的田鱼、青蛙……都成为了脸谱的创作素材。在隆里,眼中看到的可以画成脸谱,就是眼中看不到的,在这里也能成为脸谱的创作题材。</h3><h3><br></h3> <h3>我也发现隆里花脸龙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在工业文明和外来文化的侵蚀下,正悄悄地发生在变化和变异。渴望提高经济和生活水平,在如今隆里人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人们对花脸龙的表演热情较先前已有弱化。村里的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隆里的劳动力和舞龙人已捉襟见肘。村中初中生因学业紧张,一般已不参加日常的舞龙训练和表演。</h3><h3><br></h3> <h3>一些颇有造诣的舞龙艺人和画师高手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和相继谢世,有些绝技难以得到很好的传承。如扛龙人的五彩脸谱,生、旦、净、未、丑的化妆及表演,以及梅花龙、盘树龙、龙船龙、中国龙等舞龙技巧等精髓已出现断裂现象,花脸龙的表演范围和表现内容正在逐渐缩水。</h3><h3><br></h3> <h3>回转之时,我特意找到隆里“第一把手”村支书王先锦女士,就如何进一步挖掘、抢救和保护隆里花脸龙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交换了意见。保护好乡土味、乡愁情,这是隆里花脸龙的艺术之春、生命之源!(谢谢浏览)</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