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font color="#ed2308">山东 东平</font></b> 感谢《泰安市新教材实验先导课例研讨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帮助。在观摩市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市三位学前专家的引领,2018年12月11日至12月27日,我园以中班科学活动《植物过冬有办法》和中班综合活动《谁的本领大》为素材,开展了同课异构园本教研活动。</h1> <h3><font color="#167efb"> 《植物过冬有办法》选材应时应景,我们组织了小中大三个级部同步研讨,同步磨课。通过一磨二磨两轮集中磨课和分散磨课,最后为了激发团队研磨精神,园长又做了提升磨课。整个磨课过程其乐融融,小组研讨,集体研讨,磨教材磨老师,辛苦着,成长着。现将磨课收获与存在问题总结如下:</font></h3> 一、巩固理念 <h3><b>1.引领了团队自动自发学习理论的激情。</b></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font color="#167efb">读</font></span><font color="#167efb"><span style="line-height: 1.8;">《纲要》,研《指南》,由原来的要我学变</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成</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了我必学,因为感悟到实践与理论碰撞的必须。三个级部在定位目标、确定内容和把握领域侧重点时,均在反复研读《指南》的基础上确定。小班将内容确定为科学活动《大树过冬有办法》,目标确定为在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基础上,了解常见树木不同的过冬方式。大班级部从内容而言,在中班认识落叶过冬、常绿过冬、凋谢花瓣过冬和留根过冬的基础上,又扩充了种子过冬、幼苗过冬等。</span><br></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更加欣慰的是,当老师们遇到拿捏不准的问题时,学会了主动到《指南》中找答案。如小班李晓苹老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把调皮的树叶宝宝送回家时——按黄、绿两色给落叶树和常绿树分类,面对小班上学期幼儿的适宜度,先问《指南》。</font></h3> <h3><b>2.巩固了团队关注生活,引领幼儿研究生活的意识。</b></h3> <h3> <font color="#167efb">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虽然已在老师们头脑中生根发芽,但真正随机运用到生活中,指导生活的主动性往往被惰性大打折扣。例如,我们瑞星分园近两年栽植了一批大叶女贞、桂花树、樱花树、柿子树等树木,后勤教师勤勤恳恳浇水、剪枝、抹漆,精心呵护,但大部分一线教师甭说常绿树落叶树的区分,连最基本的树名都不知道,那更何况孩子?12月5日第一次下小雪那天,我们考验了老师们,发现师幼同步严重生活经验不足,于是将第一次磨课活动推至12月11日。</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取材于生活,研究生活,展开了行动。老师们带领宝宝先从幼儿园观察——再到回家的路上——家庭中——再周末跟随家长走进户外大自然中。几次磨课下来,从园长到老师到幼儿,研究植物的执着精神竟被路人惊讶。我园庞培培老师的女儿王小丫,坐车也好步行也罢,不管走到哪里先研究大树。这种科研意识的引领,若能长此坚持下去,对孩子的成长多么宝贵!</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庞培培老师执教的中班综合活动《谁的本领大》给老师们做了一个关注生活指导生活的典范。庞培培老师按照市教研室闫主任的指导,先从生活场景入手,启发幼儿合作清理活动场地,合作运走轮胎组合,切身体会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随后,迁移已有合作经验,帮助故事中小猴子和梅花鹿合作摘下苹果,圆满解决问题。最后回归到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合作,本环节选材十分典型,如幼儿身边的滚筒传球、运西瓜、跳竹竿、建构城里的合作搭建、音乐区里美妙合奏演唱、户外枕头大战的“南征北战”家长合作和“晕头转向”的亲子合作等。由幼儿园里的合作,拓展到社会生活中的合作,如消防队员铸成人墙抗洪抢险的合作,手术室里抢救病人的合作等。通过这些镜头的分析感悟,幼儿深刻体会到合作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由此升华了幼儿的情感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font></h3> <h3><b>3.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游戏的主人,彻底告别灌输式教学。</b></h3> <h3><font color="#167efb"> 三个级部的科学活动,执教教师均努力把握领域核心要素,秉承了引导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探究的理念,如对小草生命的探究环节。再如,庞培培老师的中班综合活动《谁的本领大》最后环节“飞船大战”游戏,小组合作成功的秘密、飞船破损失败的原因,其探究权表述权均交给了孩子。</font></h3><h3> <font color="#167efb">但也不乏一些环节缺了探究或不太充分,如张宏伟老师执教的大班科学,寻求常绿树之所以常绿的秘密——就在叶子上,为什么?这一环节,若拿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摆弄对比,启发幼儿从厚度、大小、表层、触摸感等角度去感受,效果会更好。另有,张宏伟老师在图片分类讲评纠错环节,第一次磨课时为了赶时间自己代劳了,反思后感到不妥第二次磨课时就将主动交给了孩子。</font></h3> <h3><b>4.丰富文学素养,从幼儿做起,从口述日记出发。</b></h3> <h3><font color="#167efb"> 得语文者得天下已经形成共识,站起来能说坐下去能写,是当今竞争时代各个岗位人才的必须!于是随机教育,丰富词汇——描述句子——口述日记——奠定写作基础,已成为老师们发展幼儿语言努力的方向!但由于老师们文学素养普遍较差,意识形成但成果只是萌芽。如在小结中——冬天来了,树叶飘落下来,花凋谢了,小草枯萎了,常绿树的叶子依然还是绿油油的……老师们有意识地使用系列动词和形容词,旨在丰富词汇并升华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font></h3> 二、专业成长 <h3><b>1.磨课文案材料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较之以前,认真态度和规范精神显著提高。</b></h3> <h3><font color="#167efb"> 首先认真规范撰写教案,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六个部分认真分析撰写。特别撰写活动反思时,以前往往停留在过程如何为目标服务,目标达成情况如何。这次磨课反思时,老师们不但思考如何达成,更多地开始思考为什么采取这些策略,学会寻找教育策略与理论支持的有机碰撞。瑞星团队这一步质的提升,真诚感恩泰师附小丛欣老师的引领与精神激励。</font></h3> <h3><b>2. 课程游戏化和游戏课程化意识得到巩固。</b></h3> <h3><font color="#167efb"> 三个级部均选用了游戏《冬爷爷和大树木(植物)》,让幼儿想一想演一演,但小班李晓苹老师表演环节幼儿采取了坐姿,反思时也意识到因此参与游戏不充分。于是个人三磨时,调整为:幼儿想好自己叫什么名字(树名),冬爷爷来到,迅速去找家(承接导入部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分类)。并借助本环节,大肆激发幼儿学习常绿树精神——宁要黑乎乎的小老虎,不做白胖胖的小绵羊,冬季坚持入园每一天,坚持户外锻炼每一天!</font></h3> <h3><b>3. 情景铺垫巧迁移,追问推进抓契机。</b></h3> <h3><font color="#167efb"> 闫主任帮助设计的《谁的本领大》情景铺垫收效甚好,小班科学执教人李晓苹老师导入部分,直接迁移应用——给树叶宝宝分类找家(落叶树常绿树分类),因势利导,效果良好。陈书记引导老师们学会追问的应用,庞培培老师学以致用,在《谁的本领大》帮助小猴子想办法过河的环节,孩子们想到搬来大石头、搭桥等办法,庞老师接着追问“这些办法很好,但小河边有没有?”“梅花鹿刚才是怎样过河的?”“我们又是用什么办法运走大轮胎的呢?”在层层追问帮助下,幼儿顺利想到了二者合作摘果子。面对小猴子单人喊梅花鹿回来一起过河听不到,寻求解决办法,也是采用了追问的方法“怎样让声音变得更大”,变喇叭一起喊。</font></h3> <h3><b>4. 教具作用最大化。</b></h3> <h3><font color="#167efb"> 小中大班科学活动均使用了图片分类环节,说——想——演——贴四部曲,将教具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说—说叫什么名字,想—想如何过冬,演一演过冬方式,贴一贴家在哪里。</font></h3> <h3><b>5. 领域整合意识与随机情感教育意识同步进步。</b></h3> 三、精神引领 <h3><b>1.促进了团队成员关注细节的习惯养成。</b></h3> <h3> 大班级部张宏伟老师是一位非常大条的老师,在本次磨课过程中,给年轻教师做了多处关注细节的示范。如黄盒子和红盒子装材料自然分组应用,透明盒子装入小草的方便探索等。</h3> <h3><b>2.伴着爱的传递,升腾起认真精神的传递。</b></h3> <h3><font color="#167efb"> 园长—教师—家长—幼儿一组串联的音符。面对周末作业——家长带孩子观察家庭中和大自然中冬季的植物,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园长看到班级的亲子绘画记录,为家长的认真精神啧啧赞叹,感慨万千。</font></h3> <h3><b>3. 同做幸福的“榨智机”。</b></h3> <h3><font color="#167efb"> 参与本次磨课的四位教师均有三年以上教龄,相对来说是瑞星分园的“老教师”。她们为了圆满自己的课堂,晚上将孩子托付给家人,牺牲休息时间,多次在园加班加点。园里新入职的六位住宿教师,耳濡目染看在眼里服在心里,于是在12月28日新教师课堂风采大比拼活动中,大放异彩。国庆节后刚入职不足三个月的小郑洁老师,因外出参加培训回岗做二次示范等原因,先后接连执教了三节集体教学活动,都相对成功。郑洁感慨地说:“两个月前,我根本不会做课件,这一阵子我能执教这几节课,我根本不相信是我干的活!我要大大感谢晓苹姐一次次帮我修改教案,感谢教研活动的力量,感谢园长给予的压力!”目睹几位新教师强悍的学习力和精彩表现,老师们被震撼了!园长情不自禁地与老教师握手言谢——“同做‘榨智机’,幸福你我他!”感恩瑞星团队的辐射作用,感恩老教师满满正能量,感恩这个强大的幸福磁场!辛苦—付出—成长—成就!</font></h3> 四、存在问题 <h3><b>1. 语言精准有意识缺高标,有效提问明方向欠推敲。</b></h3> <h3><font color="#167efb"> 比如:小班李晓苹老师在一磨讲到落叶树时,一直在说“到了冬天的时候……”明显给孩子一个错觉——现在不是冬天。李晓苹老师面对小班幼儿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落叶就是他们的过冬方式吗?幼儿木然,无从答起。张宏伟老师一磨时,用到了刷子做油水分离画,量词使用“一把刷子”表述为“个”。还有很多课堂语言啰嗦废话现象,类似问题在反思回放时,执教者本人均有发现,但日常治学不严谨,不能严格要求自己。</font></h3> <h3><b>2. 关注幼儿意识不够,随机接球能力不足。</b></h3> <h3><font color="#167efb"> 培养幼儿倾听意识未能渗透到各个领域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中班王焕焕老师在一磨中,组织幼儿倾听小草过冬的视频时,有两名幼儿断章取义听到”……死了”一句,接着表情异样,内心埋下了小草枯萎过冬就是死掉的概念。老师未能及时接球,错过再次认真倾听的机会,而是直接告知给予孩子。</font></h3> <h3><b>3. 科学启蒙精神贵在坚持,探究力求充分。</b></h3> <h3><b>4. 精益求精出精品做研究的追求尚需挖掘与激发。</b></h3> <h3><font color="#167efb"> 如小中大三个级部在落叶过冬环节,选择运用了同一视频,值得思考其适宜性;张宏伟和王焕焕两位老师,均选择了思维导图模式给图片分类排列,PK竖列分类排列,从明晰度上更倾向后者;不应出现的小儿科紧张症,讲解粘贴从左往右,从上到下基本原则被违背;肢体舒展优雅明显不够;课后视频剪辑糟粕较多。</font></h3> <h3><b>5. 年轻人必须加强学习力和成就事业的意志力。</b></h3> <h3><font color="#167efb"> 撰写材料对于县直范围内的幼师团队来说,堪称一件苦差。仅就撰写本磨课总结,几乎为难哭了两名骨干教师,最后也未能交差。为此,陷入两项思考,第一掀起全园读书风暴,丰富文学素养,提升写作水平;第二面对年轻人脆弱的意志力如何管理的思考。</font></h3> <h1> <font color="#010101">本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教学活动的开展拓宽了思路,明确了方向,促进了全园教师在相互交流与学习中专业成长,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将继续在“学习—实践—研讨—反思—成长”中落实新理念,研究新教材,发现新问题,寻找新策略,共同成长。</font></h1><h3><font color="#010101"></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