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在深山的老人(原创)

南山松

<h3> 在海拔1800米的大山里,住着一对老人,他们都是七十多岁。老人生活在这里已经七十多年了,大山里的每一条小路,每一处地形,哪里生长着什么树木,哪里居住着什么动物,哪里生长着什么植物,哪里的土地适合播种什么庄稼,老人都清清楚楚,而这里的一草一木,老人的脑海里都有一张地图。</h3> <h3> 老人一生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在农村人眼里就是儿女双全,是很幸福的事情。孩子们长大成人后,就陆续告别了大山,随着移民搬迁的大军,住在了镇子里的移民小区里。</h3><h3> 儿女们也很孝顺老人,多次劝说老人下山和他们住在一起,可老人对深山里独有情钟,怎么劝说也不肯下山,老人的儿女们也没有办法,只能依着老人的意图了。</h3> <h3> 大山里的春天来的比较迟,当山外已是冰河解冻,树木发芽,燕子归来,桃花盛开的时候,山里还看不到一点绿色。</h3><h3> 老人就天天的在地头转悠着,等待着土地解冻,等待着播种。老人的土地是靠老人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每挖出一块土地,老人就用锄头细心的把疙瘩打碎,接着在继续挖,冬天挖了春天再挖,整块土地被老人倒腾的格外松软。</h3><h3> 老人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一辈子,对种庄稼是得心应手。他知道什么季节该种什么庄稼,他知道那块土地适合生长那种植物。再没有肥料的时候,老人就割些茅草呕些有机肥。老人用他勤劳的双手,给大山里添加一些粮食的生机。</h3> <h3>  夏天是山里最舒服的季节,当山外酷暑难耐的时候,山里凉风习习,晚上睡觉还得盖着冬天的被子。</h3><h3> 老人没事的时候,就游走在大山里,欣赏着迟来的花朵,也背着背笼,拿着锄头,去挖一些生长在山里的草药,他把草药挖回家,用水洗净,然后耐心的晾晒干,等挖的有几十斤了,老人就背着草药下山去趟镇子,把草药卖了,然后买些油盐之类的生活品背回家。</h3><h3> 整个夏天,老人靠挖草药也能卖上几千块。对于生活在大山里的老人,他们的生活用品就足够了。</h3> <h3> 秋天是老人最忙乎的季节,各种粮食都成熟了,老人就忙着抢收庄稼。由于山里地理条件不好,老人收粮食全靠原始的工具,基本都是靠着背笼一背笼一背笼的往家里背,背到家后,老人就趁着天气好,和老伴一起晾晒,接着再去背下一背笼。由于长期背背笼,老人的腰很驼背,有时候背着背笼,头几乎离地面只有几尺。</h3><h3> 累了的时候,老人就坐在山坡上,拿出用了几十年的旱烟袋,抽一口旱烟,老人将烟圈毫不吝啬的吸进鼻孔,然后长长的吐出来,接着再吸第二口,老人吸烟的时候非常过瘾,吸完烟,老人习惯的将火灭掉,然后再仔细的检查一下四周,确认没有火源了,老人就背起背笼向回走去。</h3> <h3> 冬天的大山寒冷来的早,老人在冬天是最轻松的季节。这个时候,老人就每天带着他的狗,然后拿一把镰刀,在大山里寻找着兔子之类的野物,如果一天运气好,老人也可以抓几只野兔,回家后老人就把野兔剥皮,自己美餐一顿,把多余的就挂在家里,让慢慢晾干,等着孩子们回来了给他们做野味吃。</h3><h3> 有时候下雪了,一下就是几天,这时候通往山外的路基本堵塞,老人就在家里用树木打起一盆大火,两个人围坐在火盆边烤火,抽烟,长期的烤火,老人家里的墙面被烟火熏得黑黑的,老人的脸面也黑黑的。</h3><h3> 在家坐久了,老人就出来走到门前的路口,俯视着山下的路,也许这个时候老人是盼望着能看到一个人,或者更多的人,大雪封山的季节,老人也许才感到寂寞。</h3> <h3> 老人没有文化,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怎么写。老人从解放前走到现在,也许在他们心理没有太高的目标,能衣食无忧就是最好的日子。岁月把老人的脸孔一下一下雕刻成了苍老,额头的皱纹见证着老人平凡的一生。那花白的头发,那花白的胡须,还有那憨厚的笑容,那像骆驼一样的脊梁,书写了老人勤劳的一生,老人与大山同在,生命与松柏长青!</h3> <h3>图片来自网络</h3><h3>作者:南山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