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妮工作坊】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左洋读《只为做一个良师》读后感

左洋

<h3>  加入工作坊后,我有幸拜读了孙明霞老师撰写的《只为做一个良师》这本书。孙老师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何为良师以及如何成为一名良师。读过此书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目标与规划。 </h3><h3> 孙老师在书中写到:“良师是指愿意像欣赏和等待一个个花苞渐次开放一般欣赏和等待每个孩子成长的老师,不因花朵的迟开而着急,更不因未结花苞而放弃。良师是做教师的一种境界。”“做一个良师有三条成长路径:育人、教书、修身。”</h3> <h3>一、育人 </h3><h3>  教师要有耐心等待每一朵小花的开放,静待花开,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因为成绩等种种原因而放弃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有的学生可能不善于文化课考试,但是他可能有绘画、音乐天赋,可能擅长人际交往等等,这些都需要细心的观察、充分的挖掘和激发,一旦发现要对他们的这些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这必将会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良师对教育要怀有一颗虔诚的心,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上,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尊严,呵护他们的生命成长。从教十年多,送走了几届学生,现在有一些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他们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每逢节日他们都会给我发信息或者用微信表示祝福,这都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当年带的第一届学生柏同学,毕业多年以后发信息给我说:“您是我中学时最喜欢的班主任,我永远不会忘记您。老师我一直想问您,为什么当时选我做政治课代表?”我说:“我觉得你有组织领导能力啊。”“老师,谢谢您当时的鼓励与信任,让我得到了锻炼。”其实现在仔细回想一下,当时真正的原因是发现他上课有点调皮,爱讲话,想到给他安排个职位进而约束一下自己,看来当初的决定是对的。</h3> <h3>二、教书 </h3><h3>  “良师不仅要有人格魅力还必须有足够渊博的学识,才能真正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渊博的学识,表现为广博的知识面、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严谨的治学态度等。”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教学中收放自如。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要尽量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为只有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需要时随时提取,游刃有余,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今天我们使用的教材在不断的更新改版,也要求我们要重视知识的更新,要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能够与时俱进。比如在课堂能运用最近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例子来讲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充满主动性。现在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年轻教师,因为他们充满活力,充满热情,思想观念新,与学生之间年龄差距小,没有严重的代沟问题。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学习新思想新观点新词汇新技术等,我们要争做“新”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安全、温暖、没有恐惧的课堂。 三、修身 </h3><h3> 南京市行知小学的杨瑞清校长说过:“有三个名词都可以用来表现教育的效果,一个是成绩,一个是成功,一个是成长。不必太看重成绩,成绩并不一定导致成功;也不必太看重成功,成功不一定导致幸福;真正应该看重的是成长,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对于教师自身而言,成长比成功重要,成长就是导致教师不断重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内隐的、不为人知的。如同一棵小树,在不断地汲取养分的过程中静静地生长,然后静静地开花、结果,带给自己的是甜蜜与幸福,带给他人的是芳香和愉悦。教师的成绩和成功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充实与富足,是生命的自由绽放。 <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做一名良师将成为我人生的新追求,不再抱怨人生、职业、社会,不开心地过一天也是一天,开心地过也是一天,那为什么不开心地过呢;不再抱怨学生成绩差、学生笨、生源不好;要把学生当成一朵待放的花苞,静心等待花开的那一刻的美好,曾经我选择离开家乡来到他乡做教师,就是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现在我希望自己不忘曾经的初心,继续前进,争做一名良师。</h3>

良师

学生

教师

老师

成长

成绩

地过

花苞

成功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