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领风骚,千年历史,古军城

军城•甄

<h3><b>独领风骚,千年历史,古军城。</b></h3><h3><b>山窗寒夜,伏案遥思。</b></h3><h3><b>那高大的城门,分南北分别书写着南关和北关,字体刚劲有力,与厚重的城墙浑然一体。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古军城。</b></h3><h3><b>军旗猎猎,战鼓喧天,街头偶尔遇见一队士兵,他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秩序井然。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贾如云。大街小巷人流如织,繁荣达到小城鼎盛时期。</b></h3><h3><b>城东的高岗上,粮仓料库鳞次栉比,如卧虎盘龙,这里岗哨林立。明白人一眼便看出,这是一座军事重镇,地处要塞。宋辽对峙的东部防线就在这一带。</b></h3><h3><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这气势恢宏,铮铮铁骨般的誓言掷地有声。这是古代的男儿,征战的将士豪迈的壮语,他们血洒疆场,为国捐躯,死得其所。正所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宋朝边关战事同样频繁。为抗拒辽兵,杨延昭率领将士镇守边关,把军城作为战略要地,以重兵防守,显得尤为重要。</b></h3><h3><b>通天河水依然哗哗流向东南,她是否记得一千多年前,威震边庭的杨家六公子杨延昭。在这一带三箭定乾坤。</b></h3><h3><b>传说中军城一带,在明朝燕王扫北时,人口灭绝。试想宋朝时,军城子民的祖先来自那里呢?</b></h3><h3><b>通过唐尧中山国的建立,可以推测到春秋战国时,太行山是燕国和赵国的边界,是两国疏于管理的地方。在两国的夹缝中,来自于塞北的北狄族,就沿着太行山脉向南入侵,逐渐占领整个太行山区。此后经过数百年的汉化,(黄帝的嫡系一族)就成了大宋的子民。</b></h3><h3><b>我只是热爱自己的家乡缘故,把几件有关的事件串联在一起。希望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h3><h3><b>在靠近南关的临街铺子,有一家张记翡翠楼。后院双层套院,明晃晃,亮堂堂,甚是壮观。</b></h3><h3><b>说起张家的发家史,竟然与响马有染。</b></h3><h3><b>一年春天,通天河两岸的杨柳刚刚吐出嫩芽。镇上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人,脸呈彩色,疲惫不堪。腿跛的贺大叔收留了他,年轻人干活是一把好手,很快成了贺大叔的得力帮手。贺大叔看他勤快又能干,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并且对自己的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也不是,将来一定有出息。果然不出所料,年轻人话少,干活能吃苦,担一担稻秧,健步如飞。叉耙农具样样会用,大家都说,瘸腿贺大叔寻得一个好样的上门女婿。过了几年,添丁进口,年轻人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年轻人乃大姓弓长张,单名乙字,想必出身底层,家父盼望发达,成为人上人,所以取名张乙。乙乃亿也。可是 天不遂人愿,山东皆大旱,为了抗税,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啸聚山林与官府抗衡。张乙就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学得一身功夫,为生活所迫做了响马,一生的清誉被套上厚厚的枷锁。因大案所迫背井离乡,逃难于此。从此隐姓埋名,非常低调地夹着尾巴做人。</b></h3><h3><b>忽一日,城里来了一位身着长衫,骑着高头大马的外地人。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挂在城西北角猪山最高的山榆树上。不速之客找到了张乙的家门。来者是邀请张乙出山,张乙死活不肯。来者如何找到这里,说是看到张乙担着稻秧在田塍上健步如飞,不留脚印。在来者百般祈求下,张乙无可奈何,只好赌一把,蹲马步后让来者攻双腿,双腿不挪地方,则为胜,休言出山。马步是练习武术最基本的桩步,因此有'入门先站三年桩'、'要学打先扎马'的说法。结果对方输了,张乙双腿虽然褪了皮,受伤了,却纹丝不动。来者甘拜下风,酒饱饭足后,扬长而去。</b></h3><h3><b>三五年过去了。护城河的水从来没有停歇,从早上流到晚上,从春天流到冬天,又从冬天流到春天。忽然一日,从北关来了一辆马车,擦黑住进了对面的旅店,随从人员甚是小心。张乙眼一瞟就知道对方是干什么的。晚上月亮高悬,三更天。旅店灯火通明,不一会,马车出了南关直奔东南大路。张乙尾随其后,手里拿着碾棍。到了离城三里的杨树林,张乙猛提力气,健步如飞,直奔马车。跟随马车的一位黑脸壮汉眼见情势不妙,立刻拔出了腰刀,闪在一旁挡住了张乙。二人就在树林里打斗起来。你来我往,兵刃相博。开始两人势均力敌,后来张乙的碾棍越削越短,最后只剩下一尺来长,再相持下去就要吃亏,情急之下,张乙虚晃一棒,一个鲤鱼打挺,疾驰而去。</b></h3><h3><b>月榜三星。有人敲门,原来是和自己较量的马车老板派属下送来银两。说江湖义士,多有得罪,常来常往交个道上的朋友。从那以后,每次过军城都派人送来打点。甄乙的家境渐渐丰裕起来。又过了几年,就找风水先生择了吉日,大张旗鼓做起了古玩玉器生意,越做越大,最后盖起了张记翡翠楼。</b></h3><h3><b>张乙的功夫没有传给孩子们。改弦易辙,彻底与响马划清界限。</b></h3><h3><b>据说,张家就成为富甲军城一带的首富。盖起了金碧辉煌的双层套院。可是张家的祖坟每次立碑都立不正,前一天立正了,第二天就歪了,市井之说。这里的秘密可能与张家的出身有关。</b></h3><h3><b>军城西北角的猪山是全城人朝拜的地方。当时猪山是全城的制高点。山顶上树木蓊郁,庙宇森然。猪山西面沸腾的通天河水绕城而过,高高的城墙像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东面是一望无际的良田。每逢春暖花开时节,人们来这里进香祈福禳灾,香客如云,香火旺盛。</b></h3><h3><b>在北关附近的小巷里住着一位白胡子的老者,他就是军城有名的风水大师十八子李。测字算命,阴阳八卦都会一招半式。</b></h3><h3><b>据传李先生年轻时有位莫逆之交,姓魏,单名一个山字。家住城东贫民小巷,因为上辈的渊源,和李家交往甚密。到了巍山这一代,家境破落,巍山心有不甘,天天在李先生跟前说好话,要他给自己寻得一处好坟地。李先生经不住巍山的软磨硬泡,最后决定试一试。</b></h3><h3><b>李先生琢磨着城东八里沟有一处好风水,祖上流传,八里沟好风景,山山相迎,迂回水影,走一处,看一处,处处仙境。于是择好日子,搭上灵棚,把巍山的父亲老母拔坟挪到这里。</b></h3><h3><b>头枕拦莽山,足蹬白沙滩。玉带缠腰间,显贵不可攀。事情办妥后,巍山酩酊大醉一场,谢了李先生。</b></h3><h3><b>通天河水冬枯夏涨,长流不息。黎明从东山顶上醒来,黄昏从西山尖下睡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h3><h3><b>巍山的光景一落千丈。自从拔坟后,两个儿子相继落难,媳妇改嫁他乡,落地孑然一身,唉声叹气。自此就和李先生断绝了联系。当时李先生有言在先,若要光宗耀祖,定有落魄之时。</b></h3><h3><b>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二十年过去了。</b></h3><h3><b>这时巍山已然白发丛生,佝偻的躯体逾显老态龙钟。忽一日,打听到改嫁的媳妇家出了贵人,状元郎要回乡祭祖。一把眼泪勾出了心酸的回忆。这时李先生不请自来,找到了巍山说出了其中的秘密。原来巍山媳妇改嫁时已有身孕,过门未到时日便做了月子。李先生说苦尽甘来,你该出人头地了。</b></h3><h3><b>省亲祭祖的那一天,巍山按照李先生的交代,早早地来到坟场,藏在灌木从中。等到儿子施礼三拜九叩的时候,猛然出现,举起拐杖就打,我打你这个不肖子孙,你拜错了地方,不认得祖宗是谁?</b></h3><h3><b>回家后,儿子说起坟地发生的事情。母亲才一五一十的说起了事情的原委。状元郎这才认了父亲,重新祭了祖坟。李魏两家冰释前嫌,又成了莫逆之交。</b></h3><h3><b>唐河的水在呜咽。靠近西城区的高台上,有一座坟茔静静地躺了一千年。石碑上的文字模糊不清,石碑也被当做过门石铺在了农家小院的门口。经老一辈的识文断字的先生勘察,文字的大意是一位公主被葬于此。宋辽战争时,一位女将战死,立碑纪念,还是军城地方官题字。想来年代已久,只有这位孤魂经历了当年惨烈悲戕的场面。</b></h3><h3><b>军城西北角的猪山不仅是全城人朝拜的地方,在那时也是一道天然屏障,能够挡住滔滔的通天河水,使河水乖乖地绕城而流。只是为了灌溉,西北角有肥沃的土地,就在城郭上掏了洞,引水浇地,年久失修,冬冻春融,洞越来越大。到了明朝一场倾盆大雨冲毁城郭,洪水势不可挡灌城而过。现在的河道就是古军城的繁华街道,这才有了狮子红眼冲军城的传说。</b></h3><h3><b>青青子吟,悠悠我心。古之军城,山远水长。</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