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菜园一中『子夏墨韵』第八期校刊选文

素如简🍃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飞扬的红丝巾</b></h1><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菜园一中&nbsp;周文锋</h3><h3>&nbsp;&nbsp;&nbsp; &nbsp;我很少有长途旅行的经历,如若不是亲儿子上学,我也很少乘坐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我也很少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中穿梭,出差和学习大多是一大巴的同行,说说笑笑任司机将我们带到任何地方。但这一次我不得不肩负重要的历史和家庭使命,远赴一千三百多公里外陌生的重庆,送儿子去上大学。</h3><h3>&nbsp;&nbsp;&nbsp; &nbsp;车票是一个月前早已在网上订购了的。5号出发,6号到达学校,7号中午返程。一切都计划的十分周密。一路舟车劳顿,顺利把儿子送到学校,安排好了一切,7日上午准备返程,心理上竟有很多的依依不舍,儿子虽然已经十八岁了,但是毕竟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视线,因此想再多一点时间陪陪孩子。吃过早饭后,我便与儿子一起在校园里散步,想亲自带着孩子熟悉一下校园,当然也有依依惜别的意味在其中。但我没有想到,这所大学如此的辽阔。一边走,一边聊,一边欣赏校园的风景。一个多小时我们只是转了学校的一个边角,重庆的天两天以来一直是湿漉漉的,又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儿子害怕我误了火车,便不停地催我。我看了看时间,已是九点半了,想也不能久待,只好宿舍收拾东西离开。</h3><h3> 十点钟与儿子挥泪告别,我坐了出租车一路直奔火车站。我是十二点的火车,本以为两个小时应该绰绰有余。但是没有想到十一点才赶到。一下车,我就完全失去了方向感,仰头看着周围高楼林立,竟不知东南西北,心中不禁涌起一丝不安。幸好“重庆站”三个字还是认得的,进站,取票,简单买了些吃的东西,一切顺利,但检票时遇到了麻烦,我的车票和身份证无论如何通不过刷卡机,反反复复折腾了几次,一种不祥的预感黑蝙蝠一样罩住了我,只好咨询一旁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看了我的票说:“先生,你的这趟车在重庆南广场上车,这儿是北广场。”</h3><h3> “那请问南广场怎么走?有多远?”</h3><h3> “坐*路公交车,到*站再转*路车,向南三百米就到了,”</h3><h3>&nbsp;&nbsp; &nbsp;我的心不禁一紧,抬手看了一眼手表,已经是十一点一刻,按照他说的七拐八弯的,没有时间了,路上堵车怎么办,更何况在重庆这座山城,当地人都不清楚北在什么方位,我更不必说了,检票员说的几个站名我一个都没记得。想再次问个清楚,人家已经离开了。我的头嗡的一声,一种不祥的念头从脑子里冲了出来,如果耽误了火车可怎么好。我拉着行李箱退出检票口,边走边向身边的人询问南广场如何走。</h3><h3> &nbsp;&nbsp;&nbsp;“你抓紧时间吧,要不就赶不上火车了。”</h3><h3> “现在是下班高峰期,重庆的公交车估计要堵车的。”</h3><h3> “公交堵?打车也是一样的堵呢!”</h3><h3> 几个人七嘴八舌的建议让我的头都大起来,这可怎么办呀!这是个没有方向感的陌生的城市啊!我急急忙忙掏出手机,找出高德地图,手机上显示的是步行需要40分钟,老天!赶不上火车该咋办呢?我的头发梢都竖起来了。</h3><h3> “叔叔,你是去南广场吧?”</h3><h3> 一个急匆匆的身影从我身旁掠过,是一个学生模样的姑娘,她一边走一边问我。</h3><h3> “是呀!怎么?姑娘也去南广场吗?”我的眼前一亮,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h3><h3> “赶紧的,再慢就来不及了”姑娘头也没回,拉着行李箱一边小跑起来。</h3><h3> 我也顾不得许多了,扯着自己的行李箱,一边躲避着熙熙攘攘的行人,一边小跑着紧紧跟上。</h3><h3> “我也是两年没有去过南广场了,大致路途还记得”姑娘一边小跑着,一手端着手机看导航,一手拉着行李箱说。“我们需要先坐地铁,再倒一次轻轨……”</h3><h3> 这时我反而心安下来,和姑娘并行着疾走,一边打量着她,披肩的头发,乳白色的呢子大衣,黑色的高筒靴,一米六左右的身高,脖子上围着一条鲜红的丝巾很是耀眼。由于着急,讲话的语速快得跟脚步一样的节奏。谢天谢地,总算有个同行并且认识路的,我的心里暗自庆幸。</h3><h3> 下行飞奔到地铁站,姑娘在前面买了一张地铁票,我正要掏出零钱购票时,她挥着手阻止了我,“这张是给你买的,我有学生卡。”</h3><h3> “那真谢谢你啦,上车后我给您票钱”。</h3><h3> “快走吧叔叔,就三块钱”姑娘一边急喘着气一边说。</h3><h3> 上了地铁,我们站在靠近车门的一侧,有了攀谈的时间,小姑娘高挺的鼻子,白净的脸在火红的丝巾映衬下显得格外俊俏,由于着急着赶路,她的两颊陀红,额头上渗出细细的汗水。闲聊了几句,我才知道她是西南大学大四的学生,正在实习期间,要去北京一个同学的公司应聘。我从钱包里拿出十元钱要给她,还她为我买的地铁车票钱,她死活不要。</h3><h3> 我们转了一趟轻轨,在十一点三刻赶到了重庆车站南广场,我们乘坐的这趟车已经开始检票了,这时我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小姑娘的表情也松弛下来,“吓死了,紧赶慢赶,总算赶上了”。“姑娘,真的得谢谢你了,要不是你带着我,我今天肯定赶不上这趟车了”我从挎包里拿出几个手撕面包让她车上吃。姑娘坚决不要,边笑着边推过来我捧着面包的手,“叔叔,我还真的怕把你也耽搁了呢!”</h3><h3> 姑娘乘坐的是三号车厢,我是五号车厢,分别时,她礼貌得向我挥了挥手,红丝巾映照着她绯红的脸颊,格外的清纯和精神。</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事情过去几个月了,我至今不知道那个热心的孩子叫什么名字,但是总也挥之不去的是小姑娘那张鲜红丝巾映照的真诚、青春的面容。</span></h3><h3> 我想,萍水相逢之间,能够伸出无私的手帮助一个素昧平生的路人,不求回报,完全出自本性的关怀而去帮助别人。我们的年青一代,有希望,有担当,有情怀。谁说九零后是垮掉的一代呢?她的热情、无私、不落痕迹的助人之心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和美好。每每忆起,忘不了的,是一团火,与我擦身而过的轻盈的火,还有一颗火热的心。</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读懂母爱</b></h1><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七(3)班 &nbsp;霍梦歌</h3><h3> &nbsp;&nbsp;&nbsp;辅导教师 &nbsp;张红</h3><h3>&nbsp;&nbsp;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span style="line-height: 1.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题记</span></h3><h3>&nbsp;&nbsp;&nbsp; &nbsp;母亲的爱谁都不会陌生,只要你细心观察、体会,你会感觉母爱无处不在。</h3><h3>&nbsp;&nbsp;&nbsp; &nbsp;母爱,藏在月光中。当我收拾好被子,床单及衣服,结束一天的生活休息时,正在熟睡的我,隐约听见房门‘吱---吱’地响了一下,打破了这夜的宁静。随即是母亲进门的声音,她小心翼翼地进来把我踢乱的被子整理了整理,轻轻坐在床边抚摸我的脸。或许此刻她看着入梦的女儿心里才踏实欣慰,然后悄悄离开。这时躺在床上的我睁开眼睛,心里暖暖的。</h3><h3>&nbsp; &nbsp;&nbsp;母爱,在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衣服里。小时候的我真的是淘气又顽皮,每次回家后身上都是泥,衣服破破烂烂像个要饭的。这时母亲便会问:“这身上怎么弄的,走的时候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现在成了这个样子?’’而我则不吭声,傻傻的笑两声。母亲便从柜子里拿出针线,认真地给我缝衣服。这密密匝匝的针脚如同优美的诗行,我的心里暖暖的。</h3><h3>&nbsp; &nbsp;&nbsp;&nbsp; 母爱,在妈妈的唠叨中。每逢考试前妈妈都会不停地唠唠叨叨,一边帮忙收拾明天考试用的文具,一边嘱咐我:“孩子,考试的时候别紧张,看清题目,先易后难……”我不耐烦地说:“妈,你别说了,我知道了知道了!”嘴上不耐烦心里却是暖暖的。</h3><h3> 如今,我已长大,不是曾经那个无知,幼稚不讲理的小孩子了,但是在妈妈心里我永远都是孩子,妈妈始终如一的宠爱我,没有一丝改变。</h3><h3>&nbsp;&nbsp;&nbsp; 母爱是清晨的一杯热水;是出门前的一声叮嘱;是回家后的一句问候;是冬日中的一件大衣;是临睡前的一句“晚安”;是……母爱<span style="line-height: 1.8;">既是无声的又是热烈的,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它无处不在,待你用心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现。</span></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和顺</b></h1><h3> 九(5)班 霍书砚&nbsp;&nbsp;&nbsp;&nbsp;</h3><h3> &nbsp;辅导教师 张静</h3><h3> 北方的冬天是极其寒冷的。</h3><h3> 寒冷的冬日,外地打工的人大多都回村了。人们都在各自温暖的家里待着,可是村子里的一条大街中心,却时常围满了人在烤火。那是个十字路口中心,烤火的地方就是路边两间瓦房后的一片空地。房顶上有几株干枯的狗尾巴草,一阵寒风吹过,它们便随风颤抖着。烤火的人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儿。</h3><h3> 我们村很小,有人甚至不知道这个村庄。我小时候很贪玩,经常和小伙伴走街串巷,满胡同跑,所以我们也经常来烤火。火堆边的大人们都坐在石头墩上说着话,还有的拿着烟斗,吸上两口便很满足的样子,但是火势渐消的时候却没有人起身加木柴。我也凑到跟前伸手取暖。不多会儿,我看到一个三十多岁衣衫褴褛的男子,他的鞋是穿反的,脚底裂了缝,甚至可以看见他的脚。裤绳没有系,上衣只有一件极薄的布衫,里面套着一件已起球没有韧性的毛衣。他缓慢地走了过来,眼睛发红,流着鼻涕抱着一堆小木棍,向他家中走去。路过十字路口,一个头戴平顶帽,身披大衣的老伯喊了声:“嘿,和顺儿,来来,放在里面烤火吧”。只见他停顿了一下,但还是慢慢走了过来。他刚站定,周围的人便从他怀里夺过木棍一下扔进了火堆。他的眼神里仿佛有些失落,没说话又转身去捡柴火了。整个冬天,他便一直重复着捡柴火这件事。</h3><h3> 后来在与家人的交谈中我知道了他的身世。他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我去过他家几次,每次去他家中都会磕我的头,因为他家的门头很低。他住的房子旁边有两间屋子,房顶早已坍塌,而里面全都是他拾回来的木棍。他经常自言自语,不知道在说着什么。</h3><h3> 小孩子们都认识他,每当看见他时,不是骂他就是嘲笑他,还有的拿石子或土砾朝他扔去,扔到头上或脸上疼了,他便“哇哇”地叫两声就赶快走了。而有的孩子会追着他打,路过的人,有一些似乎对这情景司空见惯所以并不管他;有一些看见了,也会出面阻止这小小的闹剧。他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属于自己的光景。</h3><h3> 有一天,我去小卖部买方便面,又看见了他。那时已是深冬,雪积了很深,但他依然穿着那件衣服在捡柴火。他的手冻得发紫,一道道的裂纹内夹杂着已被风凝固的血滴。他还在用手刨着找木棍,并且还把木棍都掰成长短一样的捆在一起。真搞不明白,这么冷的天气,他这是图什么。</h3><h3> 有一日放学回来,母亲说:“咱村的和顺儿死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竟然很难过。谁也不知道他怎么死的,或是饿死的,或是冻死的,也可能是得病而死的,但我知道他从没有去过医院。他一生不知受了多少折磨,没有人关心过他,心疼过他。他难受时哭过吗?临死前求救过吗?</h3><h3> 现在入冬了,依然是刺骨的冷。和顺离世已有几年了,每次骑车出去玩时都再也不会看到他了。人们口中也再没有提及此人,似乎这个人并不曾存在一样。而我,只愿他在温暖的天堂安详幸福!</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突如其来的雪</b></h1><h3>&nbsp;&nbsp; &nbsp;九(2)班&nbsp; 李明宁&nbsp;&nbsp;&nbsp;</h3><h3> &nbsp;辅导教师&nbsp; 李秀红</h3><h3> 今年的冬天异常寒冷,大雪也配合着寒冷一起到来。</h3><h3> 今年的第一场雪异常的美丽。同学们都在专心致志的听老师讲课,而雪呢,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翩然而至。起初,雪很小,像雨星一样,很小很小,落在衣服上,眨眼间藏到衣服里消失的无影无踪。只一会儿功夫,雨星一样的雪变成雪片,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落在头上,钻进脖子里,贴到衣服上。雪花越来越大,洋洋洒洒飞舞起来。这突<span style="line-height: 1.8;">如其来的雪,让操场上一下子欢腾起来。同学们在这飞舞的雪花下玩耍。有人仰面朝天,让脸庞感受着雪花的抚摸;有人伸开手臂想拥抱雪花。这场雪给冬带来了生机,带来了芬芳,让原本沉寂的冬变得活力十足。操场的另一端,一场拔河比赛正在热烈进行中,一遍又一遍 “加油加油”的呼喊声,让人热血沸腾。随风起舞的雪,仿佛也被响彻云霄的声音深深感染,越下越大,像天女散花一样,纷纷扬扬飘落下来,整个天空看起来无比美丽。我也惊叹今年的第一场雪,像是鹅毛一般。不,像白衣天使,真的很美。不知谁又说了一句‘‘今天的雪这么大,都不用比拔河谁的力气大,该比谁的鞋子更防滑了。’’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这突如其来的雪给大家带来了欢乐。</span></h3><h3> 雪越下越大,越来越好看……</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秋的颜色</b></h1><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八(1)班 &nbsp;马晨东</h3><h3> 辅导教师 郭文霞</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秋高气爽,蓝蓝的天空像擦拭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绵绵的白云,雪白雪白,如奶汁一样。</h3><h3>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穿衣服越来越厚的时候吧!秋天的脚步悄然而至,一阵秋风吹过,各式各样的树叶纷纷落下来,像一群飞舞的彩蝶。在校园里,当我们上体育课时,总会发现,跑道上铺了一层厚厚的树叶,金黄金黄的,犹如一条黄金跑道。同学们看到这种情景,当然不会“手下留情”了:一个调皮的男生,捡起一把树叶,卷成团,扔向一位女生,男女大战展开了,男生也向他“学习”,纷纷卷成团,扔向女生,女生也不甘示弱,开始反击。黄色、绿色、红扑扑的笑脸、随风飘起的黑色头发,还有跳动的身姿,好一幅美丽的秋的颜色!</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秋天,像可爱的娃娃,播散着希望的种子。秋天,像成熟的少女,编织着收获的梦幻。秋天,像慈祥的母亲采摘着丰收的喜悦。秋天,田野林林总总的玉米变成一望无际的麦田,像是大地脱下了自己厚重的棉服,露出了自己的肌肤。农民在上面播撒了自己的希望,顺着水流,一棵棵嫩黄的麦苗露出了地面,大地穿上了一件黄绿相间的格子大衣,这意味着秋在黄色中结束,并在孕育着春天的绿意。</h3><h3> 所以秋季是一个色彩变换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蕴含希望的季节。</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还原语文本真&nbsp;&nbsp;提升核心素养</b></h1><h5>——第七届核心素养中学语文生本课堂观摩会培训有感</h5><h3></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菜园一中 张静</h3><h3> 4月13日到15日,我和学校的几位老师有幸参加了在郑州市西斯达城市森林学校举行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之——第七届核心素养下的“生本课堂”构建与发展培训研讨会的中学语文学科专场。本次培训会邀请了初中语文教学艺术研究领军人物余映潮等9位全国教育名家,听课会场座无虚席,异常火爆,再一次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领略到了大家的风采。名师大家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思路和课堂智慧的启迪生发,都让我为之深深触动。</h3><h3> 名师们现场展示的有作文教学、散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古诗词教学等不同类型的课,但不管什么类型的课他们都有娴熟驾驭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课堂生成的教育机智,时时出现的精彩,都赢得了听课教师的热烈掌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是那么的自然、大方、可爱、聪明,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积极发言,这才是学生真正的课堂!生动的课例结束后,每位名师再次通过精彩的讲座传达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自己的教育人生。吴欣歆老师的《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变革》提到的库伯理论,李永红老师的《初中作文教学设计策略》,余映潮老师的《例谈阅读教学“好课”的设计》等等,都值得每位语文老师去思考,去斟酌领悟。</h3><h3> 每一次的学习都会有很多新的收获。这一届观摩会精彩的课堂教学给我一个最深刻的印象感觉就是:所有专家们不拘泥于“语文”这门学科,更不局限于单纯的知识点,虽各有千秋,却都从不同的角度完美阐释了什么是“核心素养”,都从自身风格出发,将一节普普通通的“语文课”上的别具一格,都能让人眼前一亮,get到新的教学技能。</h3><h3>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骨干编写者——黄厚江老师讲授的《背影》,和去年刘飞耀老师的《背影》风格完全不同。首先他的切入点就特别与众不同,他让学生对比插图与文字的不同,鼓励学生“有话说”,让学生认识到文字的内涵远比一幅画要表达的意蕴丰富;通过背景介入他让学生探究朱自清父子的矛盾以及矛盾的解除;他让学生总结出了不同类型的父爱。一节课上下来,黄老师完全没有像我们上课那样把“四次背影,四次流泪”解读的支离破碎。他会玩语言,注重的是解读语言,玩味语言,积累运用语言。“语文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学科”,黄老师确实做到了。</h3><h3> 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吴欣歆老师讲授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暗暗佩服。她的导入确实很一般,让学生找出三句概况文章内容的句子。我甚至觉得很老套。可接下来的内容设计却是话锋一转,不但肯定了每一位同学的答案,更是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关注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答案也不一样”,让学生有了思维的碰撞与火花。而在她的整个课堂教学中,她始终在围绕一个词授课“信念”,“无畏事情的结果,无畏他人的眼光,贵在自己努力坚持的过程”。这节课下来,我相信这个班级的每个孩子都会记得这节特殊的“语文课”。核心素养情感价值观的践行,在吴老师的课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h3><h3> 余映潮老师,余映潮老先生,更是让我膜拜。“余映潮”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中学语文最好的名片与权威,作为初中语文教学艺术研究领军人物,真不愧为顶级大师。从没有听过余老师的课,一听,果然精彩绝伦,非同一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他安排了吟读、笔记、写作三个环节。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让学生读与写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且,余老特别注重课外拓展,让学生积累了很多与此诗相关的诗歌,横向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与思维能力。之后听了他《阅读教学“好课”的设计》讲座,更是让我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他的课实用,“离的很近,走得很远”,一节再简单再普通再枯燥再没意思的课文,无论讲读与自学课文,如果运用余老师给的高招,都可以成为一节精彩出彩的课,都可以让自己的课堂开花。余老已是古稀之龄,却依然精神矍铄,温文儒雅。他累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点燃了一盏思想的明灯。</h3><h3> 不仅仅是以上三位老师,每位老师,例如徐杰老师,刘飞耀老师,郑朝晖老师,他们的课堂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汲取的地方。名师们的课,有人可能会觉得与我们很远,实际操作很困难。场上互动时,一个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你们的课都不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我们还要应试,考的是字词,考的是默写,这样的课堂实用吗?”一个教育局长给出了解释:“核心素养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它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它不再单单是以前三维目标的体现,我们更需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或许理论只是理论,但我们的观念确实是需要改变的,提升核心素养不代表不学知识,只是需要我们去协调,去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h3><h3>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触动,都是一次成长。教育名家的所谈所论,全部来自于真实的课堂,扎实的研究。不管是哪位名家大师,他们千锤百炼的课程,让我们<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不仅大开眼界,更有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他们的风趣优雅、淡定自若、高度与深刻,让我们在翻越高山中,也仿佛畅游在田野般自由畅快……我们要带着辩证的大脑去思考,带着收获前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名家们的先进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结合所学,多实践,带领学生徜徉语文的快乐天堂,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更精彩,更高效。正如这句话:心有多大,就能走多远。&nbsp;&nbsp;</span></h3><h3>&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