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冬天

悠悠若云

<h3>冬天是一个安静的季节。这种安静像一场战斗之后的安静,更像在和平月光下走在曾经的战场上对战斗的追念和回忆的那种安静。我居住的这座城市表面上没有多大变化,只有树木已落光了叶子,那种夏绿秋黄的叶子,叶落归根后倦缩在一起,再没有动弹的意思,仿佛也没了力气。街上的行人加厚了衣服,依然很忙碌的样子,从衣饰上看人已生活在冬天里,从忙碌的身影上看,却不知人活在怎样的一个季节。在茫然中,我想生活在城市是难于认识冬天的。</h3><h3>于是,我生出一种想法,走向郊野,走出城市,我要去看真正意义上的冬天,去领略冬天的风景。驱车到了郊外,我看到满眼是矿野繁华过后的萧瑟,事物暴露出的永远的素朴的基础,万物轮廓分明。平原安静下来了,所有的候鸟已经飞回了南方,一些动物藏匿于地洞早早的准备进入冬眠,野外少了动物的行踪和痕迹。走近河流,河边的大大小小的石头也安静下来了,清瘦的河水在河的另一边悄无声息地流淌,我以另一种心情走到水边,那脉细细的流水说着另一种话,从容不迫地叙述着自己的故事,像一首淡雅而隽永的诗。河岸边的树向下游倾斜着,裸露的树根仍然紧抓着河床,执迷着这片土地。人回到了村庄,回到了屋里,田间地头,空无一人,比秋收后的田野还空阔,还寂寥,偶而有三五个人走过前面的土路,样子和步伐都很是安闲。寒山,瘦水,几分安静,几分荒寒,几分从容,但境界是辽阔的,宽广的,高远的。这时刻,这景象你会感到生命与宇宙万物在更高水平下的契和。</h3><h3>时间经过了春的激动,夏的热烈,秋的喜悦,冬则是雪的季节。在雪的覆盖下,不论剩下什么颜色,我们都习惯简化地看成是黑色。所以,冬天里,人们的眼里除了白,便是黑了。黑与白钩划出了万物的轮廓,黑白两色直逼事物的本质,世界变得更简洁更明快。黑与白有一种抽象的力量,它们使我们从复杂的生活中提练出精粹的东西,呈现出良心般的底色。冬天更以雪的方式传递给人们冷静和理智,以雪的具象来抽象地净化人类的灵魂。</h3><h3>想一想,不管你怎样卑琐、奸诈,怎样内心充满阴暗,当突然面对圣洁的皑皑白雪时,都会良心发现,灵魂苏醒;也不管你多么不可一世,当面对 铺天盖地的白雪时,也将生出谦逊的美德,心中涌动美好情感 。由雪我联想到“独钓寒江雪”的渔翁,正是因了雪而参悟人生,净化灵魂,才使他“处江湖之远”而融化于民间,洞察人世。他的精神才保持了健康、朴素、深藏和傲迈。面对当今人们匆匆行色,名僵利索,你争我斗,我真希望下一场苏东坡三国周郎赤壁的千堆雪,下一场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雪。</h3><h3>我虽生长在南方,但自己喜欢北方的冬天,因为喜欢北方冬天的严寒。冬天的严寒倾向于生命振作。你看到原野里的树,树枝光光的,但你能感觉到它在积蓄春天生长的能量;看到路边的一块石头,它那安静的样子,你也会把它看成是一只正在孵化的鸡,将有新生命破壳而出。冬天,不带一丝妖气,处处充满了清新健康的气息。那些花团绵簇的事物处在被动的等待状态,而不是占有后的花枝招展。真的,人活动在浓艳和繁华之中,生命反而容易迷失。</h3><h3>冬天的境界是大,更大,更远,更明晰,更透彻。人们都认为秋天象征成熟,而我眼里冬天才是最成熟的季节。这有如月光下的湖,静静地,透着那种迷人般的澄明,那是一种高境界的成熟。</h3><h3>我一直有个想法,想去北极或南极,去体会像梦幻一样的雪原,亲身体验地球上最透彻的寒冷。我常把伟人与冬天与寒冷联系起来想,他们的心灵处在一种精神高地,所以他们有高处不胜寒的感受,这是常人不能感觉到的。在我心目中鲁迅先生就是冬天的人,严寒的人,楞角分明的人。他走过了冬天的最高处,走过了生命的最高处。</h3><h3>冬天,是季节的另一面,亦是生命的另一状态,冬天是对生命的一次检阅。让我安静地在冬天体味纯洁、纯粹、素朴和真实。</h3><h3>在我看来没有冬天的生活,是残缺的生活,是外在的生活,令人遗憾的生活。拥有冬天是幸福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