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看印度

行摄山川

<h3>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同种族的融合所构成的人文风情极具印度特色。世界文化遗产泰姬玛哈陵与我国的北京故宫、万里长城齐名。印度电影更是在过去的年代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受种姓制度影响几百年的印度,从某种角度看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其古老文明的影响力此刻仍充满神秘色彩。作为近邻,印度因领土争端与我国爆发过战争,近年来印度的经济逐步得到发展,软件业在全世界独占鳌头。古文明与现代文化冲突又融合的印度,强烈吸引我前往这片神奇的土地一探究竟。</h3><h3><br></h3><h3>到印度先来到首都新德里,第一站到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纪念碑参观。1948年1月30日,国大党领袖、主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甘地被两个锡克教保镖刺杀身亡。在甘地遗体被焚化的德里亚穆纳河畔,英迪拉·甘地修建了甘地的陵墓和纪念碑。</h3><h3><br></h3><h3>英·甘地其实是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尼赫鲁的女儿,原名英迪拉·尼赫鲁。因其嫁给信奉非印度教的丈夫,尼赫鲁断绝与女儿的关系。圣雄甘地对英迪拉·尼赫鲁说,从此你就是我的女儿,故此后更名为英迪拉·甘地。后她当选总理修建甘地墓。巧合的是,英·甘地也是被刺杀身亡的。遇刺几个小时后,她儿子拉吉夫·甘地被国大党推举为新总理。拉·甘地最后也是遇刺身亡的。尼赫鲁、英·甘地、拉·甘地的墓都在圣雄甘地墓后面。</h3> <h3>在甘地墓不远处,空气中不再飘邈着严肃的气氛,刚参观完甘地墓的一对印度青年牵手笑着走开,回头看到拍照的我,留下了灿烂的笑容,刚到印度便记住了他们温和的笑容。</h3> <h3>这位持枪士兵是甘地墓园的卫兵,我商量与其拍照,他爽快同意拍他,还与我拍了合影。<br></h3> <h3>德里是有五千年历史的古都。充满旺盛活力的旧德里与新德里风格迥异。更休闲时尚、现代感更强的新市区让新德里更有可看性。</h3><h3><br></h3><h3>傍晚,我们来到国王大道,参观1931年建成的印度门,这是全印战争纪念碑,是德里的地标建筑。印度门气势恢宏的外型与法国凯旋门相似,建设印度门是为纪念一战和英国对阿富汗战争中为英属印度作战而牺牲的82000名士兵。</h3> <h3>这是新德里的莲花庙,又名巴哈伊寺,用白色大理石建成,以壮观美丽著称,是印度人的骄傲。莲花在印度教和佛教中奉为神物,在印度百姓中贵为国花。莲花庙为崇尚人类同源、世界同一的大同教教庙。<br></h3> <h3>走近莲花庙,建筑艺术精美毕现,有参观悉尼歌剧院和中国国家大剧院的那种感觉。</h3> <h3>儿时对印度的印象,除电影《流浪者》、《大篷车》就是在书中看到的泰姬陵了。泰姬陵位于距新德里二百多公里的阿格拉,是印度明珠,是穆斯林世界的艺术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到印旅行者,都会如飞蛾扑向一团美妙火焰般去朝拜、欣赏泰姬陵。<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泰姬陵全称泰姬·玛哈尔陵,是1632年至1653年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动用几万人历时22年为其妃子泰姬·玛哈建造的白色大理石穆斯林陵寝清真寺。泰姬陵外观庄严肃穆,内饰精巧,雕刻的大理石上镶嵌了大量的宝石和玻璃,光照之下美轮美奂。泰姬陵因爱而生,除其完美建筑学意义,还为世间传颂的真爱添写了浓重的篇章。</h3> <h3>泰姬陵内不允许拍摄,但泰姬陵两侧分别有一处对应的红色伊斯兰风情建筑,计划框式构图在这里拍远处的泰姬陵红色建筑围着白色建筑,可惜游客太多无法拍摄。</h3> <h3>泰姬陵绿地公园距离泰姬陵东门500米,环境清幽,在这里能看到泰姬陵壮观宏大的景象。</h3> <h3>泰姬陵绿地花园免票,来此休闲的人很多。</h3> <h3>在泰姬陵花园西侧有个泰姬博物馆,里面收藏着一些莫卧儿细密画的原作。包括沙贾汗大帝和他的爱妻蒙塔兹的一对17世纪象牙画像。另还有金币、银币和青瓷餐盘等。</h3> <h3>这两位在泰姬陵白色大理石平台上休闲的人,很有涵养,我在他们身边拍照过程中,包括给他们拍照时,他们一直面带微笑或点头致意。</h3> <h3>此美女是与爱侣同来泰姬陵的,先生是欧洲人。我争得她先生的同意,给这位美女从各个角度拍了不少照片。</h3> <h3>印度从五百多年前开始推行种姓制度。像雅利安人后裔这种皮肤较白的人,种姓等级就高,基本都是种姓第一级的婆罗门,多为皇室、高级僧侣、制定法律政策者。种姓第二级的是刹帝利,负责征战和政府管理。第三级是吠舍,是雅利安人内部的普通百姓,一般是商人和农民、牧民、手工业者,负责生产和纳税。第四级是首陀罗,是被征服的人,是为前三个等级人服务的。后又出了四个等级之下的贱民,被视为不洁净的人,可被买卖,实为奴隶。每个种姓人都与同种姓的通婚。现在种姓制度已废除,但深远影响难以消除。不过吠舍阶层的人现在也有千万富翁,婆罗门和刹帝利种姓的人,也有人没混好当厨师的。像这个女子看上去衣着雍容华贵的人,种姓等级应该较高吧。</h3> <h3>阿格拉古城除泰姬陵外,还以阿格拉城堡闻名。始建于1565年的阿格拉城堡,经三代皇帝历时95年建设,到沙·贾汗时建成。阿堡是莫卧儿王朝的宫殿与城堡,也是沙·贾汗与妃子爱情的见证。虽经历漫长岁月,但仍能从壁梁上的雕花一窥当年的华丽。因12米高的阿格拉城堡都是用红色砂岩所建,故称红堡。参观红堡时,天气很好,日落暖光照在红堡上,为红堡增添了迷人的魅力。<br></h3> <h3>红堡的八角石塔楼,是曾经幽禁沙贾汗的地方,可遥望泰姬陵。</h3> <h3>红堡一角。</h3> <h3>阿格拉红堡与泰姬玛哈尔陵、琥珀城堡一样,均为印度建筑艺术瑰宝,皆气势恢宏又魅力无限。<br></h3> <h3>离开阿格拉,来到拉贾斯坦邦首府斋浦尔。这是一个有很多粉色建筑的城市,被称为粉色之城。这是城市宫殿。</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得介绍下粉色城市的由来。这个漂亮建筑原为阿尔伯特大厅,现为博物馆。1876年,斋浦尔国王辛格为迎接喜欢粉颜色的威尔士国王阿尔伯特·爱德华,下令将斋浦尔全城都涂成粉色,阿尔伯特大厅也是为迎接威尔士国王修建的。</h3> <h3>城市宫殿是斋浦尔国王的王宫,位于城市正中央。在斋浦尔,条条大路都通城市宫殿。</h3> <h3>在城市宫殿参观的游客很多,印度游客多于外国游客。</h3> <h3>这是城市宫殿内景,这里限制拍摄,我悄悄拍了一张照片立即收起相机。<br></h3> <h3>这是城市宫殿旁边的一个配殿。</h3> <h3>日出时刻,在斋浦尔酒店楼顶俯瞰小城风光,红日给全城染色。</h3> <h3>日落时间,再次来到酒店顶层欣赏落日余晖。往来车流灯光留下一条条光带。</h3> <h3>不见游客的熙攘喧嚣,古老的城市安静下来了。</h3> <h3>在酒店附近看到一座民宅,很奢华。</h3> <h3>傍晚被日落金光照耀,更美。</h3> <h3>这是斋浦尔的风之宫殿,建于1799年,是印度建筑史上的杰作。每有狂风袭来,把953扇窗户打开,风会透窗而过,保证宫殿的完整。此设计之精妙巧思让人惊叹,故被称“风之宫殿”,也称“月宫”。因众多皇宫内的王妃曾住于此,她们可从透过镶嵌了雕刻的一个个小窗里,俯瞰街上庆典等活动,又不能被街上的人看到真容。风之宫对受困于宫中的妇女来说就是一场粉色的梦。<br></h3> <h3>这是斋浦尔的水上宫殿,由安梅尔王公建设于十八世纪末拉贾斯坦王朝。站在湖边远观,现在这座并未开放很像水上威尼斯的知名建筑,已被改造成有80间客房的酒店。<br></h3> <h3>水上宫殿共有六层,露出水面两层,还有四层建在水面以下,原来这里是皇家避暑圣地。<br></h3> <h3>这是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比拉神庙,是1988年一个叫比拉的有钱人在斋浦尔修建的印度教寺庙,供奉有德兰修女的雕像。印度人并非信佛教的多,80%国民信印度教。<br></h3> <h3>一家人在建筑奢华精美的比拉神庙前。</h3> <h3>这是比拉神庙对面的城堡。<br></h3> <h3>在斋浦尔,去参观了历史遗迹强塔尔曼塔天文台。<br></h3> <h3>古天文台里有很多与观测天文天象有关的建筑。</h3> <h3>斋浦尔街头,千百只野鸽子聚集在一起。</h3> <h3>斋浦尔琥珀山上,有个古印度藩王的城堡,1592年由安梅尔城邦王公曼·辛格修建。因城堡由奶白、浅黄、玫瑰红和纯白石料建成,远看如琥珀,故称琥珀堡。依山傍水建设的城堡规模很大且保存完好,各个独立宫殿均有不同的功能。<br></h3> <h3>围绕琥珀堡每个宫殿的故事也很多,都是宫廷那些事儿。其中有个玻璃宫殿,宫墙上镶嵌无数宝石和小镜子,尤显奢华精美,阳光下熠熠生辉,很好看。<br></h3> <h3>印度人会把大象🐘当做交通工具,这些大象从山下拉游客到山上参观琥珀堡。<br></h3> <h3>我们的门票包含坐大象进入琥珀山顶的琥珀堡和乘吉普车下山离开琥珀堡。</h3> <h3>琥珀堡也称安梅尔城堡。外国游客的票价是500卢比,加上坐大象和乘吉普车费用共1100卢比,约合110元人民币。目前人民币换卢比的汇率是1:10.2469。</h3> <h3>这是琥珀堡的城堡大门,古时守门大炮仍摆放在城门边。</h3> <h3>刚进琥珀堡大门在骆驼上向我招手的是来自上海的团友朱老师。</h3> <h3>这是1675年建成的琥珀堡内众多建筑中最著名建筑玻璃宫殿,也称镜宫。内壁由无数小镜片组成,在阳光或烛光照耀下,显得流光溢彩。</h3> <h3>琥珀堡无论是雄伟的外观、精美的内饰,还是巧妙的城防和生活系统设计,都代表了印度城堡建筑的最高水平。</h3> <h3>琥珀堡所在位置地势险要,下方有一条护城河,周围环绕着蜿蜒的高墙。整个城堡居高临下,捍卫着斋浦尔城。</h3> <h3>琥珀堡内有两个大花园,植物修剪的非常漂亮。</h3> <h3>从东面进入城门,里面是个大广场。向内走入二进院子,这里是公众大厅。</h3> <h3>公众大厅是藩王召见民众,听取建议的地方。这里的每根大柱子都有一个大象的雕饰,整个庭院上面还有网格状的顶篷。这是典型的莫卧儿式建筑,四面透空无墙,在这个大厅可以俯瞰群山和城市。</h3> <h3>院中上方是嫔妃们的住所,被分成12所房子,房子各不相同,都住一个王妃。</h3> <h3>院子中央有个亭子,亭中有很多柱子,这里是嫔妃们展示才艺的地方,也是休息之所。</h3> <h3>国王坐在二楼中间的小阳台上,可观察嫔妃,她们的一举一动一目了然,一切尽在掌握之中。</h3> <h3>这一对儿印度游客貌似在说着什么,是说古代印度嫔妃的不自由么,还是祈祷自己婚姻幸福。</h3> <h3>登上琥珀堡最高处,可俯瞰整个斋浦尔城,还可远眺护城河中几何形图案的花园。</h3> <h3>参观完第三进院落前往秘密通道。国王建了12道独立秘密通道直接通往12个嫔妃的房间。这可避免嫔妃们为争宠而争风吃醋。这里可俯瞰护城河边的几何形图案花园。</h3> <h3>这是载客的骆驼群在琥珀堡下排队候客。</h3> <h3>这是从琥珀堡的另一个角度看斋浦尔城市风光。</h3> <h3>在琥珀堡参观得学会记路,因构造复杂,通道众多,稍不留神,就走重复路或少看了嫔妃的房间。</h3> <h3>这是距琥珀堡不远的一个废弃古庄园。</h3> <h3>参观完琥珀堡,不能不为古印度人奇思妙想的城堡建造设计和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赞叹。</h3> <h3>离开斋浦尔深入拉贾斯坦邦,来参观月亮水井。这是一千多年前皇帝在沙漠上为积攒雨水而修建的倒金字塔型水井。整个水井建设精巧,建筑雕刻精美,三千个台阶环绕水井逐渐走到井底。因水井一侧还建有很多房子,像个宫殿,故月亮水井也称地下宫殿。<br></h3> <h3>月亮水井深30公尺,有7层楼那么高。印度不愧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很多古建筑都精美绝伦。<br></h3> <h3>这是拉贾斯坦邦达乌尔布尔市的一个村庄,河边有很多祭祀场所。<br></h3> <h3>这是拉贾斯坦邦一偏僻乡村。像是神庙或祭祀场所。<br></h3> <h3>祭祀台上卧着一头牛。印度的牛很幸福,印度人视牛为神。</h3> <h3>以牛为神的国度,牛儿果然受宠,不用去干活儿,连鸟儿也飞到牛背上借光。<br></h3> <h3>有倒影的美景往往会给人带来更多美感。</h3> <h3>这是拉贾斯坦邦达乌尔布尔市郊外的马其坤神殿。<br></h3> <h3>这是拉贾斯坦邦一处有一千三百年历史的印度教寺庙遗址。一个印度老人安坐在古庙前。<br></h3> <h3>印度,被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印度,与中国比,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落后,百姓生活不富裕,卫生环境差,乞丐多。这个乡村街边垃圾很多,从这些人的身上看,她们生活过得并不富裕。<br></h3> <h3>一个出境游才女领队跟我说,她去过不少经济不发达国家都像印度这样,每每感叹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不独印度,像尼泊尔,埃及,南非等国都是这个状态。有时候感慨宗教信仰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br></h3> <h3>印度与我国同处经济发展上升期,但因种姓制度传统影响根深蒂固,底层百姓苦不堪言,甚至目前还存在事实上的奴隶。印度贫富差距要比我国大的多,贫困人口也比我们多得多。显然,这两个让我拍照的女人看上去家境不错,从皮肤颜色、衣着装扮和气质看,她们不会来自种姓最低的阶层。<br></h3> <h3>给印度人拍照与给其他外国人拍照没什么不同,微笑着去简单交流,一般不但不会被拒,拍照时还会配合的露出微笑。</h3> <h3>我给这两个女孩儿拍了不少照片,她们很耐心配合我换角度。</h3> <h3>旁边拍照的印度少女莞尔一笑,千娇百媚。</h3> <h3>表情生动同看手机,这几位像是东南亚人。</h3> <h3>顶水罐的印度女郎,画面意境优美。</h3> <h3>到饭店吃饭时,看有的服务员是“中国人”,就说中国话点菜,可她们听不懂。后得知,她们来自印度东北部与中国、尼泊尔接壤的克什米尔,长的像中国人,实为印度人。<br></h3> <h3>这位酒店大堂服务员,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深深的眼窝,是典型的印度女郎特点。</h3> <h3>这些人拥挤在货车敞篷栏里的人,像是我国早些年去工地干活儿的工地工人。</h3> <h3>这个从车内向外看的孩子,目光里带着一丝怯懦和忧郁。</h3> <h3>这姐弟妹几人对我给他们拍照很高兴,并留下邮箱让把照片发给他们。</h3> <h3>这位行色匆匆走过街头的老者,像是大侠。</h3> <h3>哈斯玛哈勒宫殿是1673年沙·贾汗用纯白大理石建造的混合了波斯和伊斯兰风格的宫殿。大殿是帝王休息的场所。</h3> <h3>旁边的两个铜屋顶宫殿,一侧是白色大理石构造镀金装饰,另一侧是用红色砂岩建造,应为妇女们使用。</h3> <h3>由沙·贾汗王所建的葡萄园位于哈斯玛哈勒宫殿前面,是一座种满植物的皇家花园。庭院两层高的围楼由很多房间和走廊组成,似地下迷宫,阿克巴曾在此安置他的500多名妻妾。</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私人会客厅也是沙·贾汗式方形建筑,是昔日帝王接见高官、使节的地方。内由三道拱门连接两个内室。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被软禁后,通过这里去往亭子,看对面自己爱妃的陵墓泰姬陵。</h3> <h3>玛利亚姆坟墓坐落在阿克巴坟墓西,陵墓中葬着阿克巴的妻子和贾汗吉尔的母亲。公元1495年建造时并不是作为坟墓的,直到17世纪才改造成坟墓。此坟地面建筑有40个房间。</h3> <h3>这是莫蒂清真寺,其实就是当时的皇家浴池。是沙·贾汗的继位者奥朗泽布为了做礼拜于1659年修建的。</h3> <h3>又是一个美好的日落,夕阳晚霞总是那么美丽,那么温暖。</h3> <h3>环游一圈回到新德里,去参观古达明那高塔。此高塔是印度最高的古塔,高72.5米,是12世纪入侵印度的土耳其人艾伯克于1199年建造的。高塔内有379级台阶,可登到塔顶。整个高塔和高塔区的附属建筑,均由红色砂岩建造。<br></h3> <h3>有部分建筑倒塌了,历经风风雨雨,单面墙体仍经久屹立不倒。</h3> <h3>古达明那高塔周围的其它建筑,壁面都雕刻着古兰经和精美的几何图案,看去很有沧桑震撼感。这些历史遗迹可谓印度灿烂文明的历史见证。<br></h3> <h3>学弟文明先生说,印度与中国一样,都是有几千年灿烂文明历史悠久的国家,现又都处于经济腾飞时期,不同的是两国发展水平稍有差别,印度贫富差距更大。但因此就单纯一味强调印度的落后,让人们脑子里只有阿三和贫民窟的印象,这其实是对印度的误读误解。我赞赏学弟这样的观点。<br></h3> <h3>没去印度前,在各种媒体上见到对印度的评论都是印度非常不堪。亲眼看过之后,感觉略有不同。印度很多方面确实比我们落后,但印度的经济近些年发展也较快,城市街头充斥着各种形式的广告,其中有很多中国品牌的手机广告。印度有流浪汉,有贫民窟,但没那么夸张,并非到处都是穷苦和肮脏,此行见到的一些印度乡村,看着还算不错,与我国的一些落后乡村差不多。<br></h3> <h3>多说几句。去印度是想更多更深入了解其历史和现状。未料回国不久,发生洞朗对峙情况,中印边境局势陡然紧张。我国与印度有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印还占据藏南9万平方公里宝地。从尼赫鲁开始,印度一直允许达赖喇嘛在印度的达兰萨拉存在流亡政府,不断给我国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添乱……</h3><h3><br></h3><h3>两国近年能维持边境和平难能可贵,双方都尽力有效管控分歧,尤其是我国克制容忍以和平为重。国家发展强大是守护国土的根本,涉及领土主权,寸土必争。随祖国日益强大,领土争端问题终将解决。祝福祖国。<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