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互学抓教研 城乡均衡促发展 ——记利村中心小学与城关小学“同课异构”研讨活动

红色石头

<h3>  有名师自城小来,乐哉!<br>  甘霖飘洒润利小,幸哉!<br>  2018年12月26日,利村中心小学全乡数学教师与城关小学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对一年级《9加几》一课展开研讨。为此次研讨带来共享体验的是来自县名师二团A组的名师刘林香老师与利村中心小学骨干教师邹华英。</h3> <h3></h3><h3>  迎接名师的礼仪小天使</h3> <h3>  </h3> <h3>  优雅干练的刘老师选用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打开课堂,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动物王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欲罢不能。</h3> <h3>  温婉亲切的邹老师用闯关游戏贯穿课堂,灵动了知识结构,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表现欲势不可挡。</h3> <h3>两位老师出示了表示两数求和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列出算式后,都把重点放在探索计算的方法上。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摆一摆等多种活动,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数一数、接着数、凑十法,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通过演示和板书对“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h3> <h3>  著名教育家尹建莉老师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说的话是上帝教的。</h3> <h3>学习单的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凑十”法的思路。结合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两位老师辅以结构化的对应性板书,提炼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使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逐步累积起感性经验,为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内涵做好准备。</h3> <h3>  图为刘老师设计的导学单</h3> <h3>  图为邹老师指导学生操作</h3> <h3>图为“碰碰车快速计算”教学环节</h3> <h3>图为“送小动物们回家”教学环节</h3> <h3>这两堂课最精彩的是: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探索计算规律。从课堂板书到组织学生操作和圈画,用卡片进行对应计算,送小动物回家,再到碰碰车快速计算,以及最后的观察和比较,教师都在引导学生逐步发现9加几的加法计算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特别是,比较和小结时,对9加几的算式进行了整理,结合学生的发现和归纳,教师出示了更具结构化的算式,并让学生进行推算。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9加几的计算规律,同时又在引导学生探寻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品味到数学内在的简洁之美。</h3> <h3>  </h3> <h3>瞧!他们听得多认真呀!</h3> <h3>  掌声不断,精彩不停。接下来是刘老师就一年级数学教学进行讲座。在讲座中,刘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任教多年的宝贵经验。针对一年级数学提出了许多操作性极强的教法。她说:“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但是数学要走进孩子的心里需要巧思妙设。有一颗童心对一年级的老师来说尤为重要,我们要明白,在孩子的眼中,花草树木,风霜雨雪,飞禽走兽都是会说话的”。</h3> <h3>  </h3> <h3>  对于我们的疑惑,刘老师耐心解答。</h3> <h3>  敦本务实的康校长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停笔思索,您一定在构思今后的课堂教学管理吧!</h3> <h3>  从教几十年的周老师和李老师,愁眉紧锁,您一定想起了某个教学难点,准备请教吧!</h3> <h3>  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只为获得指引,是我们青年教师的真实写照。</h3> <h3><br></h3> <h3>  我们年轻,我们胸怀教育,躬身课堂,但我们太过稚嫩,我们需要不断磨练,才能勇挑教学大梁。</h3> <h3>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年级的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整个学生学习生涯都占据了重要地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指出: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用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h3> <h3></h3><h3>  刘老师一行带来的饕餮大餐,给全乡数学教师在精神上补了“钙”,思想上充了“电”,工作上加了“油”。</h3><h3> 新的一年,带着责任与希望,出发!</h3><h3><br></h3><h3><br></h3><h3>图文编辑:王观香</h3><h3> 审核:康宏斌<br></h3><h3> <br></h3>

学生

刘老师

数学

老师

一年级

凑十法

计算

教学

名师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