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姑苏正当时

竹影清风

<h3>  对我而言,江南的好,相当长一段时间停留在画家和文人的笔下。</h3> <h3>  虽然也曾因为工作的缘故,长时间往返于江南,却从未抽出时间认真的、细细的品味过它,以至于对它的认识,其实一直都浮皮潦草。</h3> <h3>  今年深秋季节受单位委派,参加一个学习班再到苏州。没有了以前生意的羁绊,也没有具体事务的纠缠,松弛下来的我忽生兴致,刚好借此机会弥补从前的遗憾。</h3> <h3></h3><h3> 学习结束,正值周末。两天的时间不多,打算选取一两处重点,来个深度体验。这座上千年的历史古城,自然与人文交融,如果仅用匆匆一瞥,根本不可能了解它柔媚的精髓和厚重的情愫。</h3> <h3>  姑苏老城水巷密布,阡陌交通。也许是上天恩赐,自古以来就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精致细腻、温婉清新是它千余年发展脉络的主基调,形成亘古至今难以抛舍的氛围与气场,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不吝笔墨,更使帝王将相为其折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人文典故,孕育了“吴文化”卓尔不群、超然脱俗。无论天灾、还是人祸,都没有能够影响它的传承,成为保留完整、名副其实的江南典范。</h3> <h3>  山塘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苏州做刺史时的杰作。当时河道淤塞,于是率百姓开河筑堤,水路通了,堤岸则形成街道。特色各异的小桥串联了两岸白墙黛瓦的民居,灿若云锦的旗幡摇曳着乌篷摇橹的穿行。“买鱼沽酒,行旅如云;走马呼鹰,飞尘蔽日。晚村人语远归白社之烟;晓市花声,惊破红楼之梦。”①千余年来,山塘街从不落寞清寂,任世事变迁,商业更迭,不变的是列肆鳞栉、舟行人往</h3> <h3>  秋末冬初的夜晚微风细雨,却没能挡住操着各地方言的游人。沿街店铺比肩,门头霓虹闪烁,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各色人等熙来攘往。随着人流出这家店,又进那家店,感觉大部分游客都同我一样,没有明确的购物目的。拿着大包小包的人,买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游逛和讨价还价中收获着快乐。如此看来,电子商业的飞速发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店铺,不完全体现在技术操作的层面,关键在于是否能照顾到人的体验需求。这让我想起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总也不忘换上布衣,徜徉山塘,留下故事无数,让人演义至今。惟此不够,这位千古明君最终将这繁华街市搬回了京城②,以满足自己的怀柔情感和体验之需。</h3> <h3>  秋雨连绵,时小时大。雨幕中的山塘夜景别有滋味,伞花点点,灯影憧憧。我因为衣衫单薄又没有备伞,雨势稍大的时候,便上了一艘游船。山塘河上,至今仍保留着乌蓬摇橹,让游人感受它的古朴沧桑。但是夜行游船,为了兼顾安全和环保吧,基本上选择电动船只。</h3> <h3>  山塘街自阊门到虎丘,全长3600米,所以被普遍理解为“七里山塘”,但也有说“七狸山塘”。相传,明朝初立,朱元璋放心不下曾是张士诚大本营的苏州,特派刘伯温到苏州来视察。刘伯温到了山塘街,发现山塘河横贯白堤,形似卧龙,他担心这儿出了“真龙”与明朝对立相争,便施展法术,在七座石桥旁分别设置了石质狸猫头,认为七狸有千斤巨锁之功,可以锁住龙身,朱明江山就可万世无虞了……</h3><h3> 人类历史无非反映的就是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的生命有限,自然的存在却无休止。当一个人把有限的生命附着于无限的自然存在,虽然因历史局限而偏差,也不可能都会青史留名,但是起码因为有趣而生动。</h3> <h3>  游船静静地行驶,两岸风光像流动的连环画,把历史传统和当代生活紧紧勾连。思绪翻飞,一双眼晴似在时空隧道来回穿梭。朦朦细雨中,小桥照旧、河水依然,只是被替代了烛光的灯笼更加明亮透彩。霓虹眏照下,充满着浓郁商业气息的古老街巷,添了几许温情妩媚,雨中的游客,也是从容散淡、不慌不忙。真是奇怪,到了苏州,不论剽悍还是粗犷,或多或少都会被这东方水城的柔软所影响……</h3> <h3>  到了游船的拐点,这儿河面开阔,左右可通。向北眺望,夜雨中没有看到虎丘塔,但我知道应该就在前方不远。传说当年唐伯虎在虎丘艳遇秋香,就是从山塘河租了船,通过大运河一直追到无锡。然后卖身为奴,终于如愿抱得美人归。成为世人争相传颂的浪漫佳话。<br></h3><h3> 一条山塘河,几朝风趣事。</h3><h3> 但观千年折,何止万人歌。</h3> <h3>  相比山塘街,平江路似乎低调了很多。但是稍做了解,恍然知晓平江路不事张扬的内里,其实才是“吴文化”的灵魂所在。</h3> <h3>  “一条平江路,半部姑苏史。”2500年沧海桑田,积淀了年湮日久的精气宝蕴。而淡雅平实、素朴无华不仅塑造了它独树一帜的风骨,同时避免了“风必摧之”的厄运,使之成为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h3><h3> 平江路水路并行,河街相邻。河水网络密布,四通八达,呈棋盘格局。虽然平江路只有一千六百多米,但横街窄巷串联,市井风貌异彩纷呈。三里路,正常情况下三、四十分钟就能走完,而我,在这里消磨了整整一天,却仍然意犹未尽。</h3> <h3>  戴望舒一首凄清的《雨巷》,随着名声大振是否就此打破了平江路的寂寥。没有山塘街喧闹,但在通讯、交通突飞猛进的现在,真的很难再有彳亍独行、觅香寻芳的意镜。好在政府的城市规划,明确了历史街区只能是“修旧补旧”,原有的格调似乎没有损失,反而某些方面还得到了补强。</h3> <h3>  街面的店铺大都窄小紧凑,古朴生动;竹片或木块手书的商品吊牌悬于头顶,守拙不俗;门前铺板码放整齐,规矩有序。行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路上,恍若时光倒流,眼前晃动的,全是影像资料关于历史的陈年记忆。</h3> <h3>  苏式菜点闻名遐迩,歌谣传唱:“姑苏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软酥糯。生煎馒头蟹壳黄,老虎脚爪绞连棒……”苏州人讲究精细,小食点心,样样细致美味。阳春面、葱油饼、蟹黄包子小馄饨……累了吃,吃完了再转,或者边吃边转,没觉得丝毫的尴尬,反而生出一种别样的情趣。一天下来,没有吃重样仍然还遗漏了很多。<br></h3> <h3>  漫步在平江路以及由它派生的众多小巷,无意间,就撞见了声名显赫的幽趣园林,拙政园、狮子林、耦园等便在其中。苏州园林都不算大,却一步一景,紧凑细致,没有一丝一毫的冗余。</h3> <h3>  相比颐和园、避暑山庄这样的皇家园林,它们虽然只可算作小家碧玉。没有大的气势,却尽显小的精致,倒是符合了园林主人致仕退隐、修身养性的那份心境。</h3> <h3>  人啊,往往在失意之下才会腾挪出至幽至精的情致,为自己、也为他人开辟出意想不到的天地。</h3> <h3>  平江路人文资源丰厚,你正在走的每一条街巷、你踩踏的每一块青石板或许就留下过某位历史名人的脚印。溜达到悬桥巷洪钧故居门前驻足良久,我仿佛看到赛金花倚着门框顾盼生风的模样。这个出生卑贱、一生风尘的女人,想必住在这儿的时候,内心还充满着爱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命运,在多变的社会从来不和梦想同轨。坎坷赋予了她传奇,也成就了曾朴③等人的想象空间,为晚清小说添了浓浓一笔。</h3> <h3>  夜幕降临,华灯渐亮,古朴的街巷不见冷清,而我,也没有丝毫的困倦。</h3><h3> 人力车早就退出城市交通的舞台,但在这条街,生意还是很火。怀旧还是新鲜,其实游客都是为了体验。所以乘着不催促,车夫也不慌忙,优哉游哉的节奏中,只听见苏州腔调的普通话,不厌其烦的讲解着这条街的历史故事。</h3> <h3>  吴侬软语是汉语方言中最具乐感的语言,据说吵架都是充满着儒雅的味道。冲着这个,我的双脚凭着感觉就挪进了苏州评弹的书场。</h3> <h3>  落座以后,一杯茶、一盘瓜子,正当男演员用浑厚的声音介绍着演奏方式:……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结合,两人说唱尤为常见,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吴侬软语娓娓动听,说的你骨头酥软,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舒缓。听得懂听不懂不重要,喜欢它的人全是因为它的腔调……</h3> <h3>  还真是的,《战长沙》、《秋海棠》、《三笑》等等,一连听了四、五曲,置身现场,深深地被感染。及至休息的间隙,与男演员聊天,方知他是上海评弹院的演员,十六岁从艺,多次为国家领导人演唱。难怪吸引了这么多的观众,我也庆幸自己误打误撞的好运气,开了眼界,饱了耳福。</h3> <h3>  我精挑细选的旅店位于平江路北端、平江河西岸,闹中取静,典型的水岸民居。从外面看,白墙斑驳,爬满褐色的藤条,有历经流年的苍桑感。</h3> <h3>  进到里面,温馨扑面而至。水吧台面门而立,不大,却包罗万象,茶、果酒、咖啡器皿随意的摆放,显眼但不紊乱。一排书架侧立左方,上面放着各种杂志书刊。一组布艺沙发不张扬,但一看见就有坐上去的冲动。两张尺寸不一的条桌陈旧敦实,分别被刺绣桌布罩着,拙朴中透着灵秀。</h3> <h3>窗帘、盆花、各种挂件、摆件看似不经意,实际上匠心独用,恰到好处。</h3> <h3>  两只猫咪相互追逐、跳来窜去,根本无视我的到来。待我伸手亲近它们的时候,又都波澜不惊、宠辱皆安,礼节性的接收抚摸后,又忙着去玩耍了。</h3> <h3>  我住的客房在二楼,简洁雅致,一张大床,两把藤椅。简易书桌上除了几本书外,还有一个袖珍冰箱、一台饮水机和一个貌似古朴然而功能强大的收音机。没有电视,听店主说,是怕现代生活的画面,破坏了水乡的淡雅氛围,影响了客人对原味生活的静心体验。</h3> <h3>  卫生间设在阁楼,有10平方米大小,洁具和五金配饰都十分精致讲究。我让店主把我的手机音频接入卫生间的音响系统,一边重温刚刚录制的评弹,一边把自己泡进宽大的浴缸。</h3><h3> 氤氲的水雾伴着温婉的弹词萦回缭绕,营造出使人筋松骨软的舒服极致。透过浴缸顶部的玻璃天窗,此时恰好看到朦胧的弯月,简直让我又惊又喜。太美妙的设计!如果不是用心良苦,怎会有如此奇巧的构思?难怪这间客房要贵一些,看来贵一定有贵的道理。</h3> <h3>  一样的资源、一样的条件,用心不一样,结果也就大不一样。可见“心”是多么的重要!苏州人“用心”,所以有了山塘街、平江路、拙政园等二十处世界遗产;这家店老板“用心”,所以让手中的资源效能发挥到了极限。</h3> <h3>  都说一个人的旅行有些孤寂,但是总能见到越来越多的“独行侠”。清朗的朝阳轰轰烈烈,夜半的月光清清淡淡,情景完全不同,却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同样的唯美意境。世界缤纷多姿,让人眼花缭乱,难以辨别判断。所以新旧应该不是好坏的标准,贵贱也不见得是价值的完全体现,一个人的独处,当然未必就是凄风惨雨。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充分肯定了孤独的品质,认为理性的光芒往往产生于孤独的思索。</h3> <h3>  疏于养性、荒于修心是我们这代人共同的缺欠,心不定则迷信盲从。曾经,我们被五花八门的“心灵鸡汤”弄得晕头转向,今天某位贤哲的语录让人茅塞顿开了,明天大师的教导又醍醐灌顶……结果怎么样呢?如何走路、怎样吃饭似乎都成了问题。</h3> <h3>  生活哲理俯拾皆是,一点儿不怀疑它的奥妙精深,然而人生苦短,顺逆难料,与其寻章摘句地为活着找依据,倒不如沿着心的指引,或游走于山川河谷、或寄情于诗词歌赋,或者随便一些情趣爱好,只要和愿意在一起的人扎堆,做开心愉快的事情,即便面临最糟糕的问题,也把诅咒和埋怨的时间用在解决问题的选择上。如此心就有了家,灵魂也不会四处漂泊。</h3> <h3>  洗去一天的疲乏,并不想马上就寝,于是重新沏泡一杯碧螺春,留下一盏夜灯。迷蒙的月色随着斑驳的霓虹趁机泻入,或站、或坐、或卧,身体被柔曼的气氛包裹,思绪则飘飘渺渺,总在两天的游历上起起落落。</h3> <h3>  明天就要离开苏州,记住了它的柔和与精细、以及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觉得充盈而踏实。世间的美,是不是都具有这样的特质,总是霸道的占领或扩充着人的内心?我以为凭着西北工作、生活的几十年,黄土地的粗犷豪迈早已根深蒂固,然而曲径幽深的园林庭院和柔和温婉的小桥流水,稍一用心竟能以如此的速度让我迷醉痴恋!</h3> <h3>  看来只要内心柔软,完全装得下世间所有的美。就像姑苏老城,以它的柔和接纳,再用它的精细创造,硬是绣出了千年锦绣的灿烂文化!而我:</h3><h3> 曾经踏足不识美,无奈烟火难堪事。</h3><h3> 偶然偷得闲暇日,再游姑苏正当时。</h3> <h3>注释:①语出明代文学家王穉登(1535—1612)《重修白公堤疏》。</h3><h3>②相传乾隆皇帝巡幸江南时,因留恋苏州山塘街街肆铺面及物产风俗,命画师绘具图式,将其仿建在颐和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990年在遗址上复建。</h3><h3>③曾朴(1872—1935)清末民初小说家、出版家。其与金松岑创作的长篇小说《孽海花》,以状元洪钧和名妓赛金花为故事原型,展现了同治三年至甲午战争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成为明清小说的代表,得到后世的普遍赞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