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夜幕降临,巴山上空又弹起了淅淅沥沥的雨之曲。萧萧洒洒,飘飘然然,密密匝匝,随着轻柔的和风,在天空中飘洒着,扬落着洒向大地。 这本不该是阴雨连绵的季节,而夜雨却如赴约会似的连着下了几个晚上了。这样的夜晚最容易令人想起李商隐那首著名的绝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就如月亮一样,在诗人的笔下常常是盛满相思的酒杯。 我临窗而坐,静静地看雨,听雨。看雨在玻璃上生动地流淌,听雨在窗台上优美地叩打。看着听着,忽觉有种不可言语的神思遐想……总想谈点什么,总想写点什么。想着,想着就取出前几天刚买回的《唐诗宋词元曲》来读。读着,读着,不知怎么就专拣那些与夜雨有关的诗词吟诵。点点滴滴的雨声和着精致的诗句、优美的意境,默默渗透,直至灵魂深处。不知不觉地嚼出一些韵味,品出无尽的意思来,心情就像清清亮亮的河水,流得十分舒畅,使我忘记一切,解除一切,任由自己的身体倒在雨和诗、诗和雨的怀中,起伏荡漾,陶醉其间。 “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刘媛《长门怨》),“秋雨梧桐叶落时”,“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怅恨歌》),这愁心断肠,终于有雨来同情,如有人听我诉苦。“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王昌龄《听流人唱水调子》)。当雨声音乐化或者音乐雨声化之时,诗人的痛苦也就诗话了。还问泪痕深几许?“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无名氏《鹧鸪天》)夜深灯灭,该入睡了,偏又下起一场春雨,雨打梨花声,声声如打在她的心上,思绪难平,远梦难成,只能在深闺中忍受更加凄凉难熬的孤寂之夜。梨花虽好,也要受到风雨的摧残。“暮雨萧萧过风城,霏霏飒飒重还轻。问君此夜东林宿,听得池荷几番声?”(李端《听雨声寄卢纶》)当你我相互想着时,友情那湿润,即如雨润入心田,何等温馨甜美。 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如那弹奏的琴弦,抑扬顿挫,缓急有致,委婉清丽,荡人胸怀。温庭均那首借雨抒情的名词也牵肠挂肚地走进了我的心中:“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梧桐树和三更都被拟人化了,以至成了诗人抱怨的对象,正是道似无情却有情。更言空阶滴到明,知是孤寂情怀与夜雨相伴,彻夜无眠。一叶叶与一声声,点点滴滴,说的岂是梧桐雨,而恰是相思落寞。虽是花间小唱,亦是词中上品。“空床卧听南风窗,谁复挑灯夜补衣?”这是贺铸借夜雨缅怀亡妻之名句,说的已不是山遥水远,而是人间天上了。补衣虽不比李商隐那首剪烛夜话的绝句更富诗意,然而悼妻之情借此说出,怕也是非个中人不能体察。极至之情平白道出,其沉郁与寥落,亦是令人伤怀。 听雨,雨中有诗;读诗,诗中有雨。点点滴滴的雨声,在诗中总是感应着各种心态间点点滴滴的泪水。借夜雨抒情的诗歌亦如夜雨一样不可胜数:“秋雨连绵,声散败荷丛里,那堪深夜枕前听,酒初醒。”“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心心头滴。”,“何处笛,深夜梦回情脉脉,竹风檐雨寒窗滴”,“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桥边”,“伤心枕上三更雨”,“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等等。在这些诗话生活里,梧桐听雨,芭蕉叶听雨,竹风听雨……多层自然音响叠合的世界,读久了,竟有清凉感,湿润感。 夜色无今古,夜雨亦无今古。秋之夜雨多惹人情思,而春之夜雨,则多被诗人赞美:“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一夜细雨静无尘,万树新绿更滋润。”“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何其令人愉悦。而杜甫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更是尽人皆知。 “滴答……滴答……”声声空切,颇叫人心碎。透过漫空飘洒的蒙蒙雨雾,透过有限的时空读解出它的无尽沧桑,一道体验着至善至美而又饱蕴酸辛的艺术人生与审美人生,感受灵海的翻澜,生命的律动。此时,你想故乡,乡愁缕缕,幽怨和哀伤便滚滚如潮叫你潸然;你念父母,追忆和牵挂便浓烈如酒,醇香醉人,叫你更思念。夜雨中,想想远方的亲人,也该去封信了;想想旧日的朋友,或许该有信来了;想着远方当不会有此连绵夜雨,想必正有一轮浩月,凉凉的,悠悠地照耀着。 不知不觉,夜更深了,夜更沉了,雨也渐渐地停歇了,四周变得格外地静谧。大地睡了,小镇睡了,河也睡了,人也睡了,所有一切都睡了。只有夜是醒着的,只有树叶被风摇着,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如窃窃私语,酝酿着下一个雨夜。我也该睡了,带着这雨的憧憬,去寻得一个雨意蒙蒙的梦。</h3> <h3>夜 读<br> 静静的夜,泡一杯茶,让淡淡的茶香在空中飘溢;放一段幽幽复轻轻的音乐,让优美复忧伤的旋律滋润心灵,洗去白日的浮躁,抚平心灵的凄楚;捧一篇精致的美文,让那精致的句子优美的意境在心里千缠百绕。 窗外正下着淅淅沥沥的细雨,时紧时疏,缠绵而清新。一阵清风过来,几点雨滴飘洒在窗前,那种诗意的微响,使静静的夜显得分外寂静分外沉廖。 这种夜读,真是人生一种享受。虽然寂寞了点,但寂寞自有一种内在的充实内在的安宁内在的温馨,使你渴望使你想往。 而在夜深时分,当我们真正一个人时,当我们应当寂寞时,却因了书为伴,而感到充实与温馨,特别是读到一位气质、风格、情调与自己相近的作家写的文章,他(她)用细腻而生动、优美而清新的文字,道出了自己胸中不可言传的微妙情绪时,心情的愉悦,如同春风吹拂,暖意融融,舒畅得象有人在轻轻掏着你的耳朵。读书有时又能给人勇气和启迪。当我经历着内心的黑暗内心的绝望时,福楼拜的一句名言如一盏明灯,亮在我生命的原野:“人的一生,最光辉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哀与绝望中产生人生挑战,从勇敢迈向意志的那天。” 有时也会觉得在当今商品化、金钱化的社会中,花很大时间去看这既无用又不产生经济效益的书是否值得是否是一种奢侈?而且,看过的书(犹如吃过的饭)就如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值得吗?但我觉得,读书像每天必吃的饭是不会浪费是会滋补身体是会产生必要的能量一样,书读多了,它的功能自会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渗透在你的气质上,你的谈吐上,你的文字上,你的胸襟与你的情操上,甚至会影响到你的容颜。所谓“腹自诗书气自华”,“学问变化气质”。书读久了,容颜也会自然而然地随之发生变化。知识的沉淀,人格的崇高,会使身上散发一种内在的高贵内在的神秘。正如伏尔泰所说的“美只愉悦眼睛,而气质的迷使灵魂入迷。”看来,“书中自有颜如玉”,可增加一种解释了。 夜读,对我来说,是我人生的一部分。书读多了,久了,我感到我的灵魂在渐渐地净化,渐渐地升华;渐渐地远离了那些无畏的纷扰、争斗、纠葛、矛盾、麻烦、倾轧、排挤、是非;不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以及蝇头小利,功名利禄,去争,去抢,去烦恼,去痛苦。 夜读,使我心平了,气静了,心宽体也健了。卢森堡在《狱中书简》一书中的一段话,时时在我心中闪烁异彩:“一切不外是痛苦、别离和思念。我们必须接受这一切,而且要把这一切看成是善的,美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在任何情况下确实感到是幸福的。” 这段话告诉我,只要以美丽的心情对待生活,生活便总是美丽的。我将把这盏灯长挂在我的人生路途上,保持一颗宁静淡泊的心,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时时在在,问心无愧地生活。干自己该干的事,干自己想干的事,有闲时就在灯下读读书,写写自己愿意写的文字,自愉自悦,让自己活得自然洒脱,活得轻松舒畅! </h3> <h3> 夜的声音 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展转着,不知为什么总是睡不着。是不是好久没有和夜亲近了吧? 抬头望窗,窗是开着的。窗外,偶尔汽车奔驰而过的声音,偶而街坊邻里随意闲聊的干巴巴的,或烦躁的,有时是愤怒的声音以及不远处建筑工地的阵阵噪音,那种没有希望或愤激的情绪,淹没了夜的宁静,与大自然的法则极不相合,使我感到这个世界缺少滋润和活力。 这时,我唯一的慰籍,是跟随记忆中的乡村音乐,回到我的家园——回到那个名叫落花溪的村子,我就感觉不出,我热爱着的母亲,已安睡在村后一块叫豆地湾的地里,一遍遍地陪伴着我,翻洗清贫却又动人的日子。 在那里,我的所有记忆,都与声音有关。风来了,远远近近的树叶都在摇曳着;风去了,一种熟悉而热切的声音从四面八方笼罩而来,那么清晰而湿润。蟋蟀、青蛙或者猫头鹰的神秘叫声,响在我的耳边,让夜成为一个不同的世界。 透过田野密密的风,我的母亲也在呼叫,叫着我的乳名,母亲的声音带着威胁的味道;一会儿又像在寻找,容进一丝温柔和慈爱。我被母亲的呼唤揪得心里难受。风过之后,整个村子平静下来,我也跟着平静下来。 天黑了,真的黑了。天空布满了星星,四下里,传来了各种虫子的鸣叫。小虫的声音缠绵不绝,恣肆汪洋,揉成一片。夜狗狂叫几声,休息片刻,又狂叫几声,好象经过思考之后才吼叫出来的,有一定思想性。对于草丛间小虫单纯的鸣叫,狗的声音则带有指挥的色彩。 依山的木屋里,温和的灯光亮了,是那么亲切,是那么温暖。那里是一种可以寄托和怀念的美丽风景。比如:在油灯下,看母亲做针线活。随着忽明忽暗的灯光摇摆,母亲身后壁板上的黑影,也在伸缩扭曲,成为恐惧的来源。墙根处一只蟋蟀在断断续续地叫着,叫着,声音尖细,一组一组地叫,不慌不忙,好似在构思着什么旋律——需要的是比较精彩的音乐章节。我依偎在母亲的身边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然后就开始做梦,梦见雪花大片大片的落下来,落下来。这无比美好的日子,天上人间。 “醒醒,回家;醒醒,回家。”有人在轻轻拍打我的脸。我看到火把中有张年轻的笑脸,带着微笑。我听到极为柔和的很近很近的声音——这夜里最是真切美丽的声音。因为是这般亲切,才让我记忆犹新。“醒醒,回家。”我趴在最熟悉的一个人背上,一路上一直听到这样的声音。渐渐地,渐渐地,我远离了窗外,远离了夜的声音。醒着,梦着……</h3> <h3>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