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乡愁

龙玉玺

<h3>  炊烟的根在农村,乡村的魂在炊烟。炊烟是家的味道、家的温暖;是村庄繁荣的象征;更是一种挥之不去浓浓的乡愁情怀。有烟的地方就有家。</h3> <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在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湖畔一个小山沟里。有着二百余户人家近一千人口十二平方公里的村庄里,乡亲们安居乐业,民风淳朴,村丁兴旺。在记忆中,家乡山很青,水很蓝,乡亲们是善良、勤劳的。唯独故乡的炊烟在我脑海中留下了特别记忆。 </p><p class="ql-block"> 炊烟,对于世代居住于山村的祖辈来说,就是一个兴旺与衰败的标志。若整个村庄看不到炊烟,听不到狗叫鸡鸣,定会感到村庄的潇涤与慌凉。若看到村庄成片的炊烟袅袅升起,心里就会升起无限的希望。</p> <h3>  故乡的炊烟伴我长大,在记忆中烙印了一幅悠远的水墨画,常挂心野,始终难以忘怀。就是这样一个宁静小山村,炊烟养育着世代乡亲们,他们无争无患,无忧无虑,一种时刻都对生活充满着满足感和幸福感。他们用善良、勤劳的双手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方式把我的故乡绘画出了一张张精美的画卷。</h3> <h3>那时,我村还处于极度贫困中。但乡亲们却生活的非常快乐,没有来自各种压力。通常是早上天还没亮,父辈们便拉着拉车或扛着锄头,母亲们的身影便在炊烟中忙上忙下,而学生的我们也会趁早上空余时间把牛赶到附近的山坡上放,一天的生活,一天的希望就此拉开序幕。</h3> <h3>  当天亮时,我们用居高临下的目光去眺望村庄时,一缕缕绵绵的炊烟正在眼前袅袅升起。那是烟火经过烈火的厉练,经过一段漆黑的烟道洗礼和无网的过滤后,便急不可待地从烟囱中脱颖而出,不断推陈岀新,慢慢在空中形成炊烟。那淡蓝淡蓝的烟里飘着满满人间最平常的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炊烟在屋檐上空时而直上,时而弯曲,时而东西南北,时而急促,时而平缓地在村庄上空尽情舞蹈着。经过在空中舞蹈后变成巨大的薄薄轻纱盘旋在空中和初春晨雾交汇,再加上我们在上坡上的朗朗读书声回荡在云雾之间形成了一幅难得的山水画。当炊烟慢慢稀少时,那便是母亲们把早饭已做好让我们回家吃饭上学的信号。</h3> <h3>  暑假,放牛便是我们小孩的正式职业,每天规律性的把牛赶到坡上放。于其说放牛不如说是去山坡上玩耍,因坡上草场面积大,牛赶到山坡上就不用管了。便开始做各式各样的捉迷藏、跳沙袋、推铁环、跳绳、踢键子、打四角、打仗、唱古戏等等游戏活动,尽情的在山野中演示着我们童年的天真、活泼、淘气。玩得兴趣浓厚时,忘记了回家,忘记了一切。当看到村庄升起袅袅炊烟时,那便是母亲呼唤我们回家的信号了。有时夏日的瀑雨经常光顾我们童年的大舞台,于是我们迅速躲进山坡的石洞中。过一会,瀑雨就会停下,夕阳也开始露出笑脸展现它那最美的晚霞,金碧辉煌。一瞬间,万族金箭似的霞光从云层中拼射出来,那些吸饱了霞光的云朵,鲜红鲜红的。此时,西边空中又多起了一座七彩色的立交桥。这时加上村庄活跃的炊烟,袅袅升起连接七彩虹,又与金碧辉煌的晚霞相碰撞,构成了一幅最高境界的水天一色美境。 </h3><h3> 金秋的炊烟最为壮观,在丰收的季节里,村庄是一片繁华喜悦的场境。乡亲们收成好了,心情自然就会高涨些,屋檐顶上的炊烟也会频繁活动。此时飘出的炊烟就像结在瓜滕上的果实,漫山遍野弥漫着,彰显着生机,呈现着无比的丰硕与繁盛。炊烟也会自豪地迈着它那喜悦带着节奏的脚步,去抚摸那金灿烂的玉米;去亲吻那红通通的柿子。轻快的跨越村边的小河,轻飘飘的登上山坡,张开它那美丽的双臂,去拥抱火红火红的枫叶林,再加上朝霞的光茫折射与晨雾相互交差,枫叶若隐若现,白里透着红,红里透着绿,景色相当迷人,让人仿佛进入童话故事的森林中去了。</h3><h3><br></h3><h3> </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h3> <p class="ql-block">  炊烟四季都有不同的舞姿和不同相衬的景色。冬天的炊烟更为迷人,大雪纷飞、山坡上、原野中、村庄、屋檐上白茫茫一片,雪花飘飘,炊烟袅袅,喜鹊在树枝上喳喳地叫着,麻雀在地上跳着。静的老屋,动的炊烟袅袅,那诗情那诗意真令人陶醉于其中,让画家们看到绝对会沉迷此美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物质贫乏时代,从各家的炊烟中便知那家做的什么饭了。如果那家烟囱冒滚滚黑烟,那便是在蒸馍了,因蒸馍时一般都要用硬柴。如果冒白烟,便知做的是家常便饭(酸菜糊汤面),因那是用麦秸烧饭的。如果那家烟囱长时间冒着烟,那便知他家定是来客了,因要炒几个可口的小菜,做上一小锅平时舍不得吃的大米饭,所以炊烟时间较长。过年时,家家户户要在除夕之夜烧棉花柴来预示来年定能发(花)财(柴)。</p><p class="ql-block"> 总之,炊烟在我的记忆中有太多太多的美景与故事。</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炊烟将慢慢远离开我们的视线,将成为一种挥之不尽浓浓的乡愁。唤起游子对家乡无限向往与眷恋。如同一股乡思自心底升起,是那饱和炊烟的相思。纵使我万山千水走遍,抬头望一眼月缺月圆,炊烟,你仍然是我心中唯一的牵挂与思念。</p><p class="ql-block"> 炊烟,是灶伙化成的精灵,是村庄的灵性与呼吸,承载着多少生命的轨迹,现在却变成了我们永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炊烟乡愁,乡愁炊烟让我再次记起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