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不知道是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越讨厌的孩子越缺爱。将讨厌的孩子和缺爱的孩子等同起来,似乎不太妥当,在仔细从道理和身边孩子的角度思考,却发现事实真如此。</h3> <h3> 令人生厌往往因为无知与刻意刁难。</h3><h3> 无知是因为缺乏管教,无人管教的孩子自然得不到爱。有一部分孩子本性并不坏,但因为无知,常常令人不喜欢。我班孩子呙jxq真正算得上是因为无知,所以惹人讨厌的代表,父母长年不在家,年迈的爷爷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暖。一个月不洗澡浑身发愁的是他,穿着睡裤来学校的是他,上课没有笔没有本子的是他,看到老师不开心还在叽叽喳喳说话的是他……与其将它的问题归结为“不爱干净、不懂搭配、没有准备、情商太低”,还不如说他就是一个没人管教的孩子。他那以上令人讨厌的行为,仅仅因为没人提醒他洗澡或没人教他洗澡;因为没有人告诉过他,穿睡裤见别人是一种不得体和不礼貌的表现……这些因为无知而让人讨厌的孩子,其实只是缺少陪伴和有效教导。</h3><h3> 令人讨厌的孩子中,除却“无知”类,还有一种“道理我都懂,就是不愿做”类。我班孩子王s父母离婚,自己跟着爸爸一起生活,但由于父亲对孩子的关注较少,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老师说本题最好的答案是A,然而他笑嘻嘻的说B;老师问有谁愿意起来分享,就他一个人说“谁愿意分享啊”;老师说不做作业明天到办公室来,他偏偏不做,理由是来办公室挺好的。</h3><h3> 这样的孩子占据讨厌孩子中的大多数,他并不无知,道理他都懂,但他就是要“逆理而行”。从冰山理论来解释,行为的背后是感受与感受的感受,感受的感受背后是观点,而观点的背后,是需要和期待。简言以举例,普通的哗众取宠能够引起老师的注意;在我们看来,这种注意并非好事,但孩子并不这样认为,他或许认为引起老师的注意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证明我与众不同;产生这样的观点,背后应该是平庸和无人问津的现状,背后的需求,便是有人问候、得到关注。</h3> <h3> 理解了“越讨厌的孩子越缺爱”,便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时给孩子一些关注,与孩子谈谈心,给予一些表扬。或许就能解决一些老大难得问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