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五中老三届赴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插队50周年纪念

芸芸

<h3>北京十五中22名知青下乡插队内蒙古科尔沁呼和格勒50周年纪念</h3> <h3>  亲爱的战友,今天是我们北京15中学的老三届赴内蒙古插队50周年纪念日,特编辑纪念册以此怀念那难忘的岁月! (照片中前排左数第一排女生郑萱,韩淑芝,田翠华,张地华。后排男生右数李铁良,徐长明,于学锋,吴小平,张惠斌,叶承汾,程庆家,邹平)未到:金立中,吴赞,刘晨肖。拍照时间:1968年9月12日。</h3> <h3>插队知青在天安门合影</h3> <h3>插队知青在纪念碑合影</h3> <h3>在北京站,告别。亲人们,同学们,再见!我们即将奔赴科尔沁大草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滚一身泥巴,练就一颗红心,扎根农村闹革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远离父母亲人,从家乡出发,开始了历时十年之久的,上山下乡运动,他们历尽千辛,把血汗留在了那片苦涩的田野上,他们把那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共和国最艰难的岁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插队知识青年。</h3> <h3>插队知青一队男生在水库合影</h3> <h3>二队插队知青合影(右数第二人是一队知青吴小平)</h3> <h3>户长铁良和邹平在田间耕耘合影(1969年夏)</h3> <h3>二队知青在菜园劳作(1969年夏)右数:赫玉柱,周光大,何贤威,严解章,刘彦中。</h3> <h3>二队知青在自己居所(土坯房)前合影(1969)</h3> <h3>邹平和户长在一起</h3> <h3>金立中和邹平在一起。</h3> <h3>背景:水库旁。程庆家和张惠斌在一起。</h3> <h3>背景:二队知青宿舍前。周光大,刘彦中,程庆家在一起。</h3> <h3>背景:一队知青宿舍(男)程庆家,张惠斌,于学锋和一队大队会计在一起。</h3> <h3>修河堤。</h3> <h3>割高粱。</h3> <h3>知青在田间割谷子。</h3> <h3>在二队知青宿舍前合影。右一为海河屯知青王力。</h3> <h3>1991年呼和格勒知青与大解放、海河屯知青在一起。(周光大…香港精英贸易公司总经理北京前门饭店)</h3> <h3>2005年二队知青何贤威从长春回京与大家共勉。</h3> <h3>(2005)呼和格勒知青与大解放知青在一起。(一排右四为吴赞)</h3> <h3>40年后周光大重返呼和格勒与社员在一起。</h3> <h3>2009年,二队户长周光大和舍伯吐特次花知青(安国)在天安门观礼台合影。</h3> <h3>一队知青户长李铁良,邹平,徐长明2017年,重返呼和格勒和前大队民兵连长之子合影。</h3> <h3>50年后的一队知青宿舍</h3> <h3>50年后呼和格勒大队部分知青在北京十五中喜相逢。</h3> <h3>相聚在昌平徐长明家。</h3> <h3>在插队50周年庆祝会上一队户长李铁良致贺词。</h3> <h3>两位户长50年后第二次握手。</h3> <h3>李铁良发表的知青回忆录登录在西城区老教协主办的晚霞金辉刊物上。(2011.1/2001.3/2012.1等季刊)</h3> <h3>作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娓娓道来:以自己亲身经历按草原的春夏秋冬四季顺序,详实的对具体农活的描写,抒发了知青在广阔天地下乡劳动的感受。 </h3><h3>作者最后总结,知青的生活已过去近40年了,仍很留恋:农村那繁重的劳动,那苦涩的生活,不仅锻炼了我们的体魄,也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和性格。正是这种磨练,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征服了重重困难,不断走向成功,这才是,真正的知青情结。(鼓掌👏)</h3> <h3>文字第二页。</h3> <h3>文字第三页。激情燃烧,青春无悔。看了知青的记忆,肯定会钩沉起,更多那个年代的,厚重积淀,那尘封的记忆栅栏,那段知青的往事又鲜活的,重现在记忆的眼前,仿佛就在昨天。衷心地祝愿知青们幸福安康长寿!</h3> <h3>四十年后知青集体户知青大聚会!</h3> <h3>五十年后知青大聚会。人生就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昔日古渡,落日烟霞,到終了,所有旁枝末节都会悄然隐退,时光流逝,青春不再,我们只能用手中的笔来为人生写意:如今我们白发苍苍,虽然留不住青春,我们却留下了壮美篇章,心中激起了巨浪,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知青精神永放光芒。</h3> <h3>插队50周年欢聚一堂。</h3><h3><br></h3> <h3>知青大嫂与大家在一起聚会!(中间三位女士)</h3> <h3>你好啊!问候知青大姐。</h3> <h3>韩淑芝与周光大分别后50年后第一次握手。(右为韩淑芝)</h3> <h3>你好!三位知青大哥。</h3> <h3>二队知青张景霞近照。</h3> <h3>50年,花开花落,不知多少个轮回,多少事物已随风飘落,难以忘怀的,知青情结,是我们前行的标尺与动力。我们不可能,写出一本知青的回忆录,只能是,拾起那已零星的花瓣,粘贴在岁月的文档上,点击出亲历的曾经与自我,刷新每一个座标的视窗,唤醒那一段沉睡的历史。我们这一代知青,已经淡出了时代的舞台,但时光滚滚向前留下的道道辙痕,牵进我们的思念,刻进了我们的心田——知青无悔!</h3> 知青情(李铁良) <h1>知青情(文字原创)</h1><h3>——写在上山下乡五十周年</h3><h3>五十年前,我们年轻,像一排排挺拔的白杨,</h3><h3>我们奔放,像一处处滚烫的火焰;</h3><h3>我们纯洁像一朵朵白云,蓝天绽放;</h3><h3>我们质朴,充满美好的理想。</h3><h3><br></h3><h3>我们遵从领袖的号令,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h3><h3>我们的足迹遍布山西,陕西、云南、内蒙,</h3><h3>还有一望无际的北大荒。</h3><h3>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识青年,</h3><h3>我们有一个同样的职业——上山下乡。</h3><h3><br></h3><h3>黄土高原的小米滋养我们茁壮成长;</h3><h3>西双版纳的橡胶林,伴随我们树立人生志向;</h3><h3>内蒙草原的沙尘暴,锤炼,我们坚强的意志;</h3><h3>黑土地的严寒风雪,铸就我们强劲的翅膀。</h3><h3>粗笨的板镐,曾让我们双手布满血泡;</h3><h3>宽硬的扁担,曾让我们肩头压肿磨伤;</h3><h3>弯长的银锄,曾让我们泪花暗暗滴落;</h3><h3>锋利的钢镰,曾让我们手脚鲜血流淌,</h3><h3>战天斗地的洗礼,悄悄改变着我们的模样;</h3><h3>我们的脸颊,变得,黝黑红亮;</h3><h3>我们的浑身上下呀,不见了往日的白皙柔弱,</h3><h3>代之的是充满青春的健壮!</h3><h3><br></h3><h3>转眼过去了五十年,我们已是双鬓染青霜;</h3><h1>年迈古稀的知青们呀,皱纹偷偷爬上脸庞。</h1><h3>然而,</h3><h3>当年那段不平凡的经历,怎能让人却忘?却忘?!</h3><h3><br></h3><h3>我们记得,那大片大片的玉米地;</h3><h3>我们记得,那高高直立的红高粱;</h3><h3>我们记得,那关心照料我们的老书记;</h3><h3>我们记得那曾经住的旧窑洞,土坯房。</h3><h3>那是我们一生最最宝贵的人生财富,值得我们永久珍藏!</h3><h3>是它,让我们克服了人生路上的千重险阻:</h3><h3>是它,鼓舞我们乘风破浪;</h3><h3>是它,给了我们不屈的性格;</h3><h3>是它,促使我们上进,争强。</h3><h3><br></h3><h3>今年,</h3><h3>是我们上山下乡50周年,</h3><h3>让我们,</h3><h3>把当年知青的战歌,再重唱!</h3><h3><br></h3> <h1>户长李铁良在知青插队下乡五十周年庆祝会上朗诵——知青情(录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