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1)

为工

<h3>越过高山,越过河流,我来到了西藏。</h3><h3>这是可可西里 ”索南杰达 ” 野生动物保护站。</h3> <h3>四不像!小时候在北京旅游时候曾见过石像,听说其故事,没想到,在西藏的野外,却遇到了真实的野生四不像,它休闲、温顺,又略有惊恐地关注我们,天冷了,食物短缺,它望着,慢慢地靠近着,希望我们能有一些食物递给它。</h3> <h3>漂亮的棕尾虹雉,我国的珍稀鸟种。</h3><h3>为了这种鸟,全国很多人从四面八方不远万里赶到西藏。</h3> <h3>藏羚羊的美丽身影。</h3><h3> 藏羚羊是世界重要的珍稀物种之一,具有无量的科学研究价值,列入了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藏羚羊主要生活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西藏北部高原高寒地带,其中,藏羚羊绒,轻软纤细,弹性好,保暖性极强,被称为“羊绒之王”,其昂贵的身价,被称为“软黄金”。</h3><h3> 用藏羚绒做成的一种美丽华贵的披肩,可以轻易地从一枚小小的戒指中穿过,所以又叫戒指披肩,这种披肩很薄很暖,又很柔弹,轻盈华丽,那是世界上一些人疯狂追求的一种奢侈品。</h3><h3> 十年前,在国际上,一条藏羚绒披肩的基本售价可达5万元人民币左右!目前已被列入保护禁止销售。</h3> <h3>日落时侯的珠穆朗玛峰。</h3> <h3>天地独尊,笑傲江湖,珠峰山下,论顶峰!</h3> <h3>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留影。</h3><h3> 来到了这里,人们才发现,攀登珠穆朗玛峰其实只是一种勇气,技术和体力可能并不占多少因素,谁想攀登其实基本上都可以攀登,大不了,上山以后回不来而已,很多英雄们,就那样永远捐躯山上了!当然,能回来的,那定是英雄。</h3><h3><br></h3> <h3>英雄伟略的松赞干布!(网络截图)</h3><h3>他很有眼光,一生有名份的妻子有6个,在已经有4个妻子情况下,为政治目的,他仍然主动请求唐朝和平联姻,获得了唐朝文成公主,成为了他的第5任妻子。他发现并迁都到拉萨这块风水宝地,开始兴建了拉萨这座伟大城市,建造了大昭寺、小昭寺,建造了布达拉宫。</h3><h3> 他一生只有33岁,其中:</h3><h3> 12岁,他继承了赞普王位,</h3><h3> 16岁,他选择了当时还是荒野的拉萨建设都城,然后从山南迁都 ——到了拉萨。</h3><h3> 23岁他主动与南邻国尼泊尔尺尊公主和亲,</h3><h3> 24岁他主动与北面的大唐朝文成公主和亲,</h3><h3> 27岁,他统一了西藏,</h3><h3>从此,他带来了西藏和青藏高原的和平繁荣。</h3> <h3>美丽睿智的文成公主(摘自网络图片)。</h3><h3> 由文成公主带来影响的三个地方,正是当今西藏旅游的中心:</h3><h3> 一是为她而建的布达拉宫;</h3><h3> 二是大昭寺,因为有她从长安陪嫁带来西藏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这尊等身像,贡在大昭寺主殿,相当于佛祖殿,引起了僧侣们千年以来延绵不绝地从四面八方湧来,就是为了一睹这尊佛祖的真容,以当面向佛祖倾诉、当面向佛祖祈福,从此,大昭寺的地位至高无上,成为了世界佛教的最高中心,是佛教世界僧侣信徒l们千里朝圣的最终点;</h3><h3> 三是拉萨市,因为有了大昭寺和布达拉宫,来朝圣的人越来越多,各种服务配套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一座城。</h3> <h3>宝石一样的云珠。</h3> <h3>洁白如玉的云霞。</h3> <h3>不一样的天空总是不一样。</h3><h3> 日光之城的拉萨,太阳照射量比我国东部多一半,比四川盆地多2倍,傍晚的云块,经过一天的炙烤,温度似乎都已高到接近燃点,仿佛一点就燃!瞧,一块“火烧云”!正在熊熊燃烧,天空的烈火红云格外壮观!</h3> <h3>视野中白云如画!</h3> <h3>小路无尽头,人在画中游。</h3> <h3>一尘不染的空中。</h3> <h3></h3><h3> 从白塔处看布达拉宫,天宽地阔,确实是一方帝王圣地。</h3><h3> 布达拉建于公元631年,即唐朝李世民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是西藏政治和宗教合一的宫殿!宫内珍藏有很多珍贵的文物,获得列入了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进行保护。</h3><h3> </h3> <h3>早晨,红山顶上,云蒸霞蔚,暖阳融融。</h3><h3> 西藏是我国的第二大省份,面积仅次于新疆,大约有六个广西或十个浙江省这么大,人口总数2017年止已达到300万人。用十个浙江省,来安放300万人口,西藏是真做到了:地大物博!</h3> <h3>晨曦之中,布达拉宫霞光万丈!</h3><h3> 当初升的阳光照射在白墙上,仿佛是夜景灯射在宫墙上一样,醒目耀眼。</h3><h3>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的一座宫殿,当时,宫殿有999间房,加上山顶另外建有的一间修行房,一共1000间房子。</h3> <h3>浪卡子县城,这是西藏比较好的一个县城,所有县城该有的功能全都有,各种活动常年活跃。</h3> <h3>幽深静谧的山脊蓝天,赋予了西藏净土世界。</h3> <h3>布达拉宫的后面,寂静悠远,离开了喧闹而繁华的世界,进入了另外心灵的世外桃源!</h3> <h3>在儿童的眼里,布达拉宫的广场更加可爱,它是一个可以奔跑和游戏的好地方。</h3> <h3>雪山有白云守候,光暗分明,云峰对话。</h3> <h3>西藏天空,白云缤纷。</h3> <h3>生活是一首歌。</h3><h3> 无论是在都市,还是在天边,人生,总要唱好活着的歌曲。</h3> <h3>影子那么长?</h3><h3> 在和煦阳光下,捡牛粪,也是一种快乐生活。</h3><h3> 一早而出,满载而归,背着满满的牛粪袋,藏族姑娘们笑得很开心。</h3> <h3>这是一堵贴满了牛羊粪饼的墙。</h3><h3> 高海拨地区由于没有柴火,只有草原草甸,所以,牛羊吃草以后的粪便从山上捡回来后,可以搅匀和成粪饼,贴在墙壁上晒干,增加墙的厚实御寒,晒干后又可以做为烤火煮饭的主要燃料。</h3> <h3>收获青稞,藏民们扬风脱粒的过程。</h3><h3> </h3> <h3>一家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其乐融融。</h3><h3>西藏,青稞是主要的谷物粮食之一。青稞成熟收割以后,直接留在地里风干,然后再捆回家里进行脱壳处理。</h3><h3> 青稞脱壳干净之后,还需要炒熟,然后碾磨成粉状,再用袋子装好,封存保留,这就是一年的基本口粮了。</h3><h3> 青稞磨成粉以后,每天都吃用时,直接取青稞粉,加水拌匀捏成球状,然后就着一小样的部分牛羊肉干,就可以用餐了。</h3> <h3>比较补实的工具,仍然抵挡不了收获的喜悦。</h3> <h3>一朵溜溜的云哟。</h3> <h3>这干净的云朵,让人觉得一切都值了。</h3> <h3>打草。</h3><h3>为牛羊过冬做饲料准备。</h3><h3>目前,大部分是集体打草,然后再统一分给各户。</h3> <h3>西藏民居的典型门头。</h3> <h3>豹皮吉祥!西藏民居旧时富户的典型装饰。</h3> <h3>雪山,总是那么好看。</h3> <h3>远眺雪山,那高高耸立的就是世界著名的——喜马拉雅山,其中,珠穆朗玛峰等,多座世界著名的高峰都在这画面中。</h3> <h3>在西藏,除了城镇和挖虫草的藏民比较富裕以外,一部分乡村仍然是农耕和牧民生活为主,有点类似我们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生活水平。</h3> <h3>每天早上,各家各户基本上都要对外放牛放羊。</h3> <h3>日喀则公路旁边的壁画。</h3> <h3>有些是集体牧羊,是把几家的羊集中给一个人看管放生草地,各家的羊在身上都做了标记,有些是涂有不同颜色区分,有些是缝有布条缝进羊身上的羊皮里做为区分。</h3> <h3>大的羊群一般有100只以上,有300只、500只、700只、1200只不等,每只羊平均18公斤左右,市价还可以的时候,一只羊可卖到600元到1000元左右。</h3> <h3>一个放羊馆,他很友善,看到我在照相以后,他善意地让羊慢些走,并问我照那么多相干什么?</h3> <h3>古老的村庄,流动的羊群。</h3> <h3>水草丰美的湖畔,遍地是牛羊,</h3> <h3>山峰覆盖着冰川,潇洒正气,圣洁如金钻。</h3> <h3>山顶的阳光,洁白如月光。</h3> <h3>时代变化了,一部分西藏人也了逐浙进入了以旅游谋生的时代,这是羊卓雍措边,一只花枝招展的牦牛,正等待着游客骑它留影而为主人攒钱呢。</h3> <h3>没有游客的时候,牦牛主人也不闲,坐等游客,一边用手捻着羊毛扯成线卷,一边和孩子快乐地在一起。<br></h3> <h3>一位牦牛的主人,看到游客来了,骑着牦牛进水里,张开双臂,欢迎和招呼着游客。</h3> <h3>后来呢?小孩说,爸爸的故事总是很好听。</h3> <h3>卡若拉雪山。</h3><h3>海拨山哑5039米,峰顶7191米。</h3> <h3>高原诏泽,红碱草滩。</h3> <h3>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大昭寺的煨槡和进香的烟火就已经达到了高潮。</h3> <h3>烟雾弥漫,人们更加急速地从四面八方赶来。</h3> <h3>不知道人们都有多少痛苦,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需要倾诉,更不知人们都有多少要许的愿,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这里,浩浩荡荡地围绕大昭寺转了一圈又一圈,他们是来倾诉痛苦?还是来许愿感恩?</h3> <h3>他们在大昭寺门前聚集,守候,祈愿,肃静。</h3> <h3>空蒙迷离,梦幻一样的天空。</h3> <h3>每个转经的人,各自都带有法器,</h3><h3> 这位女士扛着一个大的经鼓,高高地转动着,击鼓念经。</h3> <h3>他们一边走,一边摇着经轮,手里数着经珠,心口还念着持赞真言,围绕着大昭寺,一遍一遍地走着。</h3> <h3></h3><h3>大昭寺的香火极为旺盛!</h3><h3>“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在藏传佛教中,大昭寺的地位最高,人们从万里千山外赶来,都是为了到大昭寺一睹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的容颜,看到了等身像,相当于看到了佛祖本身,不管到哪里或不到哪里,大昭寺是一定要到的,大昭寺是各个僧侣信徒毕生的愿望,是朝圣的终点。<br></h3><h3> 大昭寺是佛祖殿,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寺庙有关。当初,寺庙最初称“惹萨”,因为寺内的佛像地位至高,来朝圣的人越来越多,服务业也越来越多,建筑群也越来越大,“惹萨”逐渐成为一座城市,后来又演化成为了现在的“拉萨”。</h3> <h3>这就是文成公主从长安陪嫁带来的稀世珍品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网络图片)</h3> <h3>供在大昭寺主殿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金像。(网络图片)</h3> <h3>天空无岸,金色一样的西藏草原。</h3> <h3>五体投地,葡蔔叩拜,用自己高贵的额头,亲吻佛祖的脚尖。只有双膝、手背以及头的前额鼻尖面部接地,才能表达内心的敬意和虔诚。</h3> <h3>平胸端直,拱手承让,合掌收礼,左手与右手并在一起,净与不净,都能接受。</h3> <h3>从大昭寺里出来,信侣们开始转寺,从遥远的千里万里外赶来,终点就是来大昭寺,到了,愿望实现了,一切都心满意足了。</h3> <h3>转经,从左到右,有内圈、中圈、外圈三个环型选择,也可以一起转,这便是藏民们行走转经的路线。</h3><h3>内圈,是在大昭寺里,沿着释迦牟尼佛殿转一圈,称为“囊廓”。</h3><h3>中圈,是在大昭寺外面,沿着”八廓街”即八角街,环绕大昭寺外墙转一圈称为“八廓”。</h3><h3>大圈,则范围很广,以大昭寺为中心、把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等一起转一圈,称为“林廓”。</h3><h3>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大昭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灯火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身影、痕迹。</h3> <h3>羊群传说和雕像。</h3> <h3>休息冲,不忘手棯经珠。</h3> <h3>人太多,排队转经筒。</h3> <h3>酥油灯点在人的心坎上。</h3><h3>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信侣们来大昭寺朝拜,每个人,在进入寺院前,手中都会带着一个热水壶,壶里装着酥油,然后进入大殿中,每到一尊佛像前,都往佛像前面的烛台,添上酥油,让灯火长明。</h3> <h3>著名的唐古拉雪山,</h3><h3>山口海拨5213米,顶峰海拨6022米。</h3><h3> 有人说:”唐古拉山很柔和,象一个美人少女的肌肤,有种童话般的景致 ”。海拔5000米以上被称“生命禁区”,作家陈运和,他在5213米的唐古拉山口写诗《过唐古拉山口》:</h3><h3> “时而阳光,伴随走一走;时而冰雹,双肩抖一抖。进入生命禁区,登临敢昂首;何惧空气稀薄,下车喜逗留!……山高,高不过诗人脚板;春浓,浓不过歌者追求”。</h3> <h3>宁金岗桑峰的冰川,象一只天鹅的翅膀,是西藏的三大陆型冰川之一。</h3> <h3>很多外国人来到西藏。</h3> <h3>这位外国女士肩披哈达,也围绕大昭寺转了一圈又一圈。</h3> <h3>心往一处想,兄弟共朝圣。</h3> <h3>今天,亲手用石灰水刷了布达拉宫的墙了,心里真高兴啊!身上的衣服沾上的白石灰水,那是幸福的吉祥之水啊。</h3><h3> 拖儿背仔,生活可真不容易,但越不容易呀,更要感恩和敬重生活,就这样拖儿带仔来到这里刷墙了,白白的石灰桨,只有亲手刷到布达拉宫的墙面上,心里才觉得很快乐!她们那脸上的笑容,想一想,那是多么愉快的一天啊!</h3> <h3>两个老人,腿脚不便,仍然是一步一步卖力地绕着大昭寺转圈。</h3> <h3>磕头磨破了脸皮,高原红印在了姑娘的脸峡,她们能否能如愿?</h3><h3> 布达拉宫的浪漫传说:</h3><h3> 以前,有位老人在街头告诉一位男士,你前世没有修足情道,落不了俗,你的根必将落入西藏布达拉宫,再次修行才能得到真爱。</h3><h3>他不相信。</h3><h3>他终于遇见了她,却真的果如那老人说的,他上心了,她却不在意,他努力了,她还是不上心。他信了,去了西藏。</h3><h3> 她后悔了,追着他去西藏,他却已落发遁佛。她便在布达拉宫匍匐祈祷求愿,一步一跪膝,三步一叩头,叩得满头满脸是鲜血,磨破了皮的脸峡,跟盛开的玫瑰花一样灿烂。他终被感动,跟随她回了尘世间。</h3> <h3>青峰冷雾,悬崖峥嵘。</h3> <h3>月色雪山,风云缭绕。</h3> <h3>转上经轮,不断送上持赞的真言,虔诚的祈愿,才能离苦得乐。</h3> <h3>久久地默诉,神情是那么专一,不知道呈说着什么!</h3> <h3>过额承空,顶礼敬拜。</h3> <h3>满额的皱纹,满脸的谈定,生活,已经充分理解、从容了。</h3> <h3>边走,边哭,边诉,边捻数着经珠。</h3> <h3>一手摇着经筒,一手数着,一直转着。</h3> <h3>天空云影,湖光滟潋。</h3><h3>羊卓雍错湖。</h3> <h3>上帝伟大,佛祖圣灵,人渺小。</h3> <h3>转经轮与八字真言和六字真言有关,藏传佛教认为,持颂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除口诵外,还制作经筒,把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表示反复念诵着表示更虔诚。</h3><h3>藏族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等等。</h3> <h3>脸已发青,磕头不止。</h3> <h3>他恭敬,象学习。</h3><h3>他和小学生一样,绕着大昭寺的外墙边,转了一圈又一圈,很虔诚。<br></h3> <h3>佛礼三拜,也有三叩九拜,在大昭寺,你能体会到真正三拜的倍数递增,有六拜,有三叩九拜,还有十二拜。<br></h3> <h3>雪山夕阳。</h3><h3>乃钦康桑峰。</h3> <h3>这是一个布达拉宫边上门脸很小的寺庙,寺虽小,但寺的历史却和布达拉宫一样悠久,一大早,一个女士就开始在这转着墙边摇着经轮了。</h3> <h3>路漫漫,一路尘风,信侣们永远不断地从全国和世界各地赶到西藏,赶到大昭寺来。他们的双膝关节跪在石尖裸露的砂石路上,他们的衣服胸襟,葡蔔在满天的灰尘土道上,他们的脸额贴叩在一路坑洼的泥桨水里,他们就这样虔诚地叩拜而来。</h3> <h3>西藏有资源,也有地震,国家在这里做了很多投资,据说,这是樟木地震后,政府对边境居民的统一后移管理安置点。</h3> <h3>历史总是很惊人地相似,这祖孙三代,母亲和女儿长的是多么一致咧。</h3> <h3>卡久寺,伫立在偏远偏僻的中国和不丹的高山边境上,蜿蜒的小路,排列的经筒,认真的静静的,等待着各国来转经转寺的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