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山老建筑

小小

<p class="ql-block">仓山区位于福州城区南部,古称藤山,又称仓山。仓山曾经是历史上有名的领事使馆区。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西式建筑逐渐进入,有英、美、法、德、俄、日、荷等17座外国领事馆和汇丰、渣打等30多家外国商行。而西方传教士的到来,使更多的西式建筑在仓山拔地而起。仓山至今仍保存着英式、哥特式、罗马旋门式、东欧式及中西结合式的建筑,形成了仓山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区貌。</p><p class="ql-block">仓山上渡曾经有我外祖父的私宅,儿时每到周末,妈妈会带着我和哥哥去看外公外婆。上渡、对湖、上三路,师院这些地名我都还有记忆。80年代修三县洲大桥,老房拆了,现在“三县洲大桥”的石碑就立在外婆家的旧址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12月23日,表姐带我去仓山几条街巷看老建筑,并提供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p><p class="ql-block">我们先找到外婆家旧址,沿着古岭路师大外墙绕道进师大校园,还去了马厂街……</p> <h3>三县洲大桥石碑</h3> <h3>师大老建筑</h3> <h3>师大外墙路上</h3> <h3>长兴禅寺</h3> <h3>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是美以美会在福州创办的一所教会女子大学,为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中间为“彭氏楼”(今 “胜利楼”),东面为“谷莲楼”(今“和平楼”),西面为“立雪楼”(今“民主楼”);大楼前后的花园有爬满春藤的石柱花架、躺着睡莲的喷泉水池、矗立石狮的飞檐翘角、保存完好的玻璃和木百叶双重窗。</h3> <h3>民主楼</h3> <h3>和平楼</h3> <h3>胜利楼</h3> <h3><h3> 康山里是师大正对面的一条小弄,静静地坐落着可园、以园、梦园、爱庐等五座红砖洋楼。当年林徽因和梁思成新婚回福州,没有回三坊七巷的林家而是在可园里度过了一段蜜月。梦园当年的主人叶可元和孙中山关系密切,在辛亥革命最危险时期还把梦园作为革命同志的联络据点;另有传闻孙中山曾住过梦园,是否属实难以考证。从康山里至马厂街上,有忠庐、拓庐、硕园、建园、鼎庐、宜园等。忠庐曾住过辛亥志士黄展云(曾任孙中山中文秘书)与兄黄翼云全家,后有蒋介石和宋美龄英文秘书吴淑贞在此居住10年,现保存大抵完好。除忠庐为青砖外,其他建筑均为红砖,周围均配以花园、亭台楼阁,一副浓浓的欧式田园风。</h3></h3> <h3>以园</h3> <h3>可园,1928年建,英式建筑,林徽因曾寓居于此。</h3> <h3>梦园</h3> <h3>忠庐,1932年建。曾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英文翻译住所。</h3> <h3>拓庐</h3> <h3>建园,表哥画家杨挺题字</h3> <h3>硕园</h3> <h3>永安里</h3> <h3>亦庐</h3> <h3>宜园,建于1934年。</h3> <h3>新人拍婚纱照的好去处</h3> <h3>改建过的英式私邸,槐荫里5号。</h3> <h3>乐群路旁的榕树</h3> <h3>协和建筑部旧址,现三自爱委会办公场所</h3> <h3>街景</h3> <h3>福庐</h3> <h3>仁庐</h3> <h3>修缮中的洋楼</h3> <h3>天安堂,哥特式建筑,咸丰六年建</h3> <h3>石厝,哥特式教堂,咸丰六年建。</h3> <h3>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公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