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是一个1980年入伍的老兵,当兵的经历在我的工作时间里占具很大的部分,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生中受益最大的阶段首先是军旅生活,其次才是大学生活。因此,当兵的每时每事都使我历历在目,并且对我一生的工作生活影响巨大。</h3><h3>现在,我已经50多岁了,工作之余静下心来追忆当兵的经历,感慨万分,信笔写下,为了聊以自慰,这些杂七杂八的片段是我亲身的真实经历,没有任何虚构的情节,只是我出于强烈的军旅情结予以过滤后所形成的积淀。</h3> <h3><br></h3><h3>“全面规划,加强领导,这就是我们的方针。”双城市希勤乡希勤村许多村民,都可以脱口说出这句“毛主席记录”,他们甚至清楚地记得“毛选五卷190页”上关于希勤村的内容。</h3><h3>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文中,肯定了黑龙江省双城县希勤村组建农业合作社的做法。</h3><h3>希勤村村委会办公室大门显得与众不同。</h3><h3>大门上方悬挂着毛主席像。外侧两个立柱上书写着“毛泽东思想万岁”和“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标语。这就是这就是我的出生地,我们家中弟兄五个,我在家里排行老三,我的外号叫三金、老三或者田老三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也有不同的故事,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童年纯真如水,迷惘如梦,无知而又无畏。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小小童年最快乐的时光。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小孩没有兴趣班,更没有学习班,有的只是无所顾忌的玩乐。儿时如诗如梦般的童年相信是现在大多数小孩所向往的,但童年的困惑也是现在大多数小孩没有经历的。</h3><h3>小学是在本村上的,当时村子里和我年龄相仿的孩子很多,大概有40多人,我们的小学没有什么作业,开始家里用煤油灯,油很金贵,多数时候是不允许晚上做作业的,浪费煤油。放学回家通常是帮父母割猪菜,喂猪、喂羊,赶鹅放鸭。农忙时,学校放假就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农忙时晚上队里照样干活,用柴油机发电,打谷场上灯火通明,正是我们嬉戏的好时候,</h3><h3>暑假时间多,能玩的东西自然多。同村的同龄的小伙伴有几十个,伙伴们常玩的是分组打仗,看红色电影多了,一方是共产党,一方是国民党,也有打“鬼子”的玩法。满村追跑,有学邱少云躲到树林中几个小时不出来的,家长喊也不应。那时树木还算比较多,村后到处是杂草和树木,是我们打仗的好地方。武器有几种,一种是用泥巴或木料做的手枪,后来发展到用铁丝和自行车链条做成能射击火柴头的那种,一种是木制的简易红缨枪或大刀什么的。玩到家长忙完自己的事,满村找自己的孩子回家睡觉为止。</h3><h3>暑假最爱的是游泳,几乎没有不会游泳的,十一、二岁就会了,泳姿谈不上,一种是类似于自由泳,一种是钻猛子(潜泳),很多人会“踩水”,就是双手举过头顶,游过河,这样过去衣服在手中可以不湿。记不清什么时候会的,只知道很小时,和大一点的孩子一起,经常被他们捉弄,吃了几次水,就会了。乡村的孩子夏天经常要放牛,叫“看牛”,生产队时,牛很多,一群大点的孩子,每人一条,骑在牛背上,赶着牛跑,浩浩荡荡很是威风。牛也有不高兴的时候,特别是天热时不听话喜欢跑到水沟里去,放牛的人不会洗澡是不行的。</h3><h3>暑假偷瓜也是一件乐事,几个小鬼,头顶烈日,趁中午温度最高,天最热,人很少出来的时候动身,一般不穿鞋,那时没有水泥路,全是泥地,不伤脚,但烈日下,大地也是滚烫的,脚底也不好受。趁看瓜人打盹时,偷了就跑,而且是分开跑,都是偷临村的,等看瓜的人发现,早就跑远了,追也不会太较真,都知道是小孩。</h3><h3>除了打玩,洗冷水澡还有什么那时候我们最喜欢的?想想还有看电影,有在本村放的,也有在别的村放的,十多里路外有时也跑去看的。来去熬是热闹,打火把或手电筒,远处是一条长龙,人影若隐若现。公社放映员早早来到村上,支起架子,拉好电线,一般用柴油机发电,放电影时,几里路外都可以听到。多是些革命题材的影片,开始前通常有一小段“加映”通常是科普片或宣传片。看电影时,会到相熟的人家借凳子,前面 的坐着,后面的站着,再后面的站在凳子上看。四边有卖小吃的,这时也是青年男女暗自交往的好时机,三三两两,房前树后,都有。有点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的场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