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心理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记文化里小学课题组活动

金琦沙画

<h3><font color="#010101">  越来越多的学生无法从学习中享受到快乐,而不快乐的时间又一再提前。学校似乎努力的向孩子的脑袋里塞满知识,但孩子却越来越难以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平和。其实,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寻找到隐藏在体内的巨大力量和他未来注定想做的那件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文化里小学姜波,带领着《绘画心理分析技术促进班级管理的研究》课题组的四位成员,努力尝试着如何通过绘画心理分析技术促进班级的管理,并研究如何让这门技术与教学有效结合,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font></h3><h3> </h3> <h3></h3><h3>  今天,姜波老师的三年级语文课,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就尝试运用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并且让一在学习中找到了快乐。</h3> <h3>首先,通过做健脑操,让孩子们打开了脑开关,快速的进入到了学习状态。</h3> <h3>  接着,姜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呼吸让身体完全放松下来,用心感受,曾经在身边发生过什么样的“小事”令自己印象深刻?当脑海中呈现出怎样的画面,就立刻在纸上画下来。孩子们很快便用心的画起了影响着他们的那件“小事”:</h3><h3><br></h3> <h3>过年了,全家人都在玩手机,只有我在呆呆的坐着。</h3> <h3>我多想发明一个学习桌,一按各色的按钮,就有不同学科的语音教我学习。</h3> <h3>写作业时我又被爸爸妈妈骂了。</h3> <h3>有人遛狗把便便收起倒入垃圾桶,有人遛狗便便拉到地上,主人却不管。</h3> <h3>  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完全激发了出他们的内心感受。每个人都抢着发言,滔滔不绝的讲述着这件“小事”,小组分享时,就连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同学,也讲得有声有色。</h3> <h3>  讲述的过程中,学生看着画,不仅描述出了人物的语言、动作,还纷纷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h3> <h3>  学生在述说中,情绪便有所释放。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找到困扰他的问题的解决办法。</h3> <h3>师:我看到你画了带各种颜色按钮的学习桌,为什么要发明这样的桌子呢?</h3><h3>生:每天我回家写作业的时候,我有不会的题,我姥就给我讲。她讲的时候就叨叨个没完没了,让我特别的心烦。有时,他说的不对,我想按我的想法,我姥偏不让,偏让我按她说的那么写。我按自己想的写她就不开心,她跟本不理解我的感受。</h3><h3>师:能具体说说一件事吗?</h3><h3>生:比如昨天晚上,写顶针句式。我写了好多,可是我姥非让我按她说的写,说我这不行那不行。</h3><h3>师:当时,你是什么样的心情?</h3><h3><br></h3> <h3>生:我就更烦了,我本来不想这么写,又被人逼着非要这么写,那种心情很难受。</h3><h3>师:当时你姥是什么样的态度?</h3><h3>生:她很生气,冲我发火。</h3><h3>师:在你家里,你认为谁给你辅导作业时,态度更好一些呢?你更愿意谁帮助你呢?</h3><h3>生:我爸我妈更好吧,他们比较温柔。</h3><h3>师:那你把这个想法和你爸妈、姥姥说过吗?</h3><h3>生:没有,因为我姥吧,一和她说她就会生气。</h3><h3>师:那你尝试过用别的方法和姥姥沟通吗?</h3><h3>生:没有,不知道怎么说。</h3><h3>师:明天的作文是:我有一个想法,你能把你的真实想法写出来,读给你的家长听吗?</h3><h3>生:这倒是个好办法。</h3><h3>师:好,那就试试吧,有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来找我。</h3><h3>生:好,谢谢老师!</h3><h3><br></h3> <h3>  课后,课题组成员展开讨论,针对如何把绘画心理分析技术融入到各个学科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一次次激烈的讨论中不断的碰撞出智慧的火花。</h3> <h3>课题组成员们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绘画作品,画者的性格特点、当下的情绪状态,有怎样的内心感受。真正的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努力做到因材施教。</h3> <h3>  </h3> <h3>  真正的教育不仅应当包含知识的传授,还应当注重人格培养。教会孩子学会沟通,学会从问题中找到解决办法,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很重要。</h3><h3><br></h3><h3><br></h3> <h3>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绘画中寻找“本我”以不断完善自身,这是一个新的尝试还有待探研。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而非塑造;知识绝非他人所能传授,而是学生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自我领悟的。希望孩子在不断的尝试中能领悟到学习的真谛。</h3><h3></h3><h3>撰稿:姜波 图片:姜波</h3>

孩子

绘画

姜波

学生

课题组

感受

尝试

学习

想法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