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内蒙古的冬天,皑皑白雪!大地到处白茫茫的,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远处山峰重重叠叠的,卷起层层白浪。</p> <p class="ql-block">雪鸮王子</p> <p class="ql-block">我2018年有幸拍过一次“白雪公主”雌性雪鸮,然而还一直念念不忘雄鸟,三年疫情不敢外出,2023年11月27日,机会终于来了……</p> <p class="ql-block">雪鸮的确是我国明星候鸟!难怪众多拍鸟人都被她魂牵梦绕的掂着,一直都以拍到她美丽的飞羽为盼。。。</p><p class="ql-block">无奈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气太寒冷(她们是从遥远的西伯利等地过来我国内蒙古东北额尔古纳河畔来过冬的,雪鸮的生存环境正是零下几十度。)因此有些人望而生畏。</p><p class="ql-block">我为了看你,鼓足勇气。2018年12月14日,我从暖暖的南方,跨越4500多公里,到冰冷的雪地里守候着你,两天后的最后一个半小时终于等到你!同时也体验一下我南方人在“极寒”的感受!冷,冻,寒气逼人!</p> <h3>雪鸮标准的可爱笑容</h3> <p class="ql-block">雪鸮公主</p> <h3>拍鸟,因为路上太折腾了,转车转机来回两天,中间拍鸟时间少得可怜!因为工作和家庭原因我历来都是碰运气,输在时间。一般去拍一天半天,鸟不出现就白折腾了,这次雪鸮之旅两天之中,雪鸮胖妞最后一个半小时终于出现了[抓狂][抓狂],我拼命的按快门,幸运地拍摄了400多张高清图片,真是好运,谢天谢地,不虚此行🙏🙏💪<br></h3> <h3>斜阳下的雪鸮在雪堆中起飞</h3> <h3>雪鸮(学名:Bubo scandiacus),又名白鸮、查干-乌盖勒、雪猫头鹰、白夜猫子,是鸱鸮科的一种大型猫头鹰。雪鸮因全身几乎为雪白色而得名,而且它们多为昼行性鸟类,因此是很有特点的一种猫头鹰。<br></h3> <h3>栖息于冻土和苔原地带,也见于荒地丘陵。以鼠类、鸟类、昆虫为食。在北极和西伯利亚繁殖,越冬时可见于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十分罕见。雪鸮生活在北极地区。猫头鹰一般都在夜晚出来捕食,而雪鸮白天黑夜都可以出来活动,猫头鹰一般都在树上生活,北极地区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雪鸮只能在岩石上建造自己的巢。雪鸮一年产12枚卵,雌雪鸮在巢中孵蛋时,雄雪鸮担负觅食和护家的任务。主要捕食旅鼠,偶捕食野兔、鸥和鸭等大型猎物<br></h3> <h3>雌鸟和雄鸟相似,通体亦为白色,但头部有褐色斑点,背有暗色横斑,腰具成对褐色斑点,胸腹和两胁亦具暗色横斑。尾具3-5对褐色横斑。其余似雄鸟。幼鸟和雌鸟相似,而且横斑更显著<br></h3> <h3>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级飞羽缺。尾短圆,尾羽12枚。脚强健有力,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后反转,以利攀缘。爪大而锐。尾脂腺裸出。虹膜金黄色;鸟喙铅灰色或角质色,爪基灰色,末端黑色。<br></h3> <h3>夕阳下的胖妞</h3> <h3>自然拍摄的色调咯</h3> <p class="ql-block">还是夕阳下的胖妞最飘亮![呲牙][呲牙]</p> <h3>雄性幼鸟的颈部、颈后和尾羽都比雌性幼鸟白。雄性雪鸮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白,部分年老的雪鸮全身会接近纯白色,而雌性雪鸮身上的一些斑点终身不消失。雪鸮的羽毛非常浓密,这些浓密的羽毛使它们能在气温零下50℃的环境下还能保持38-40℃的体温。因此,如果它们遇到强风,就会找到石堆、雪堆或是干草堆作为避风处,然后蜷缩身体贴在地面上,这样它们浓密的羽衣就能为它们御寒。它们雪白的羽毛在冬季是非常好的伪装。<br></h3> <p class="ql-block">开饭啦……</p> <h3>雪鸮在夏季主要栖息于北极的冻原带、冻原苔原丘陵、海岸和邻近荒原与沼泽等,冬季则主要栖于苔原森林、平原、旷野和森林中,特别是开阔的疏林地带,也曾见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针叶林带。它是一种几乎完全在白天活动和觅食的鸮类,因为北极一带的夏季一天24小时都是白昼。但到了冬季,一天24小时又全都是漫漫长夜,只好往南游荡。<br></h3> <h3>因为雪鴞体积较大,飞行速度较快!从她发现猎物-迅速起飞-空中巡航-贴地飞行-下降捕扑-猎后回航-最后上杆只用5秒。。。
一气呵成。从她发现猎物-迅速起飞-空中巡航-贴地飞行-下降捕扑-猎后回航-最后上杆。一路追踪5秒连拍三四十张大飞版,太爽啦,我根本忘记了寒冻!然而这动作莲续表演了8次,直到太阳下山雪鴞才飞走,十分刺激!!!遗憾的是天气太冷架子冻住不太灵活。<br></h3> <h3>雪鸮是独居、划定地盘的鸟类,在食物充足的年份里,1平方公里中平均只会有两对雪鸮,而在食物匮乏的年份里则会更少。雪鸮是北极苔原地区的留鸟,栖息于海平面至海拔3000米以下的苔原地区,也可能栖息在低地盐化草甸或排水差的淡水湿草甸,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活动,主要是为了觅食。即使是夏季,它们的活动范围也都在北纬60°以北。由于它们的猎物种群数量变化很大,它们需要常常作出调整,这使雪鸮成为频繁迁徙的鸟类,因此它们也偶尔会在北纬60°以南繁殖。食物不充足时雪鸮会向南部迁徙,在南方常见于乡村地区、市中心以及沙丘包围的湿地。南迁越冬时,雪鸮会选择草原、湿地、开放性田地、海岸线或疏林等树木稀少的地区进行繁殖,因为这些地区与苔原一样是没有密林的。个别雪鸮不会迁徙,而且四处游走,可能会划分自己的狩猎领地并守卫两三个月。<br></h3> <h3>与很多鸮类不同的是,雪鸮在很多地域属于昼行性鸟类,白天活动晚上休息,偶尔也在黄昏后捕猎。它们的飞行姿态平稳有力,俯冲力量强,而升空速度也很快。它们能进行短程贴地飞行,并会不时降落在地面或杆上停息。在天气炎热时,雪鸮会通过呼气和张开翅膀来降温。它们大部分时间都会栖息在视野开阔的地点,如篱笆、草垛、树木、建筑物、电线杆,密切注意其他入侵者,或是伺机从猎物背后悄悄捉住它们<br></h3> <h3>迁徙:冬候鸟,冬季游荡到欧洲、北美洲、亚洲中部、朝鲜、日本和中国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陕西、甘肃、新疆等地。此时雌鸟会定居一处并划分地盘,而且会保卫领地,阻止外来者入侵,直到春天它们才会离开此地向北迁徙。<br></h3> <h3>雪鸮是加拿大魁北克的省鸟,而1986年发行的面值50加拿大元纸币上也有雪鸮的形象;前任加拿大总督朱尔斯·莱杰(Jules Leger)的纹章的主要图案也是雪鸮。网络用语ORLY中的猫头鹰形象就是雪鸮。雪鸮可能是欧洲史前洞窟壁画中能辨别出的最古老的鸟类。<br></h3> <h3>在系列魔幻文学作品《哈利·波特》中,具有魔力的主人公哈利·波特豢养了一只名为海德薇(Hedwig)的雪鸮作为他在魔法世界的信使,这部作品和由它所改编的电影的流行,使得雪鸮可爱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在《守卫者传奇》里雪鸮也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br></h3> <h3>雪鸮常会将猎物整个吞下,18-24小时后将不能消化的部分变成唾余吐出。它们常在固定的地点吐出唾余,唾余数量较多,通过分析唾余中的残骸可以准确地了解它们的食性。当大猎物被撕成小块食用时,唾余就不会产生。<br></h3> <h3>一气呵成[抓狂][抓狂]。从她发现猎物-迅速起飞-空中巡航-贴地飞行-下降捕扑-猎后回航-最后上杆。一路追踪5秒连拍36张大飞版,太爽啦![憨笑][憨笑]<br></h3> <h3>雌鸟和雄鸟相似,通体亦为白色,但头部有褐色斑点,背有暗色横斑,腰具成对褐色斑点,胸腹和两胁亦具暗色横斑。尾具3-5对褐色横斑。其余似雄鸟。幼鸟和雌鸟相似,而且横斑更显著<br></h3> <h3>猛鸮</h3> <h3>猛鸮(Surnia ulula),,是中型鸟类,体长:35~40厘米,体重247~375克。具鹰样的尾, 脸部图案深褐色与白色纵横。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h3> <h3>
中型鸟类,体长35~40厘米,体重247~375克。没有耳簇羽,耳羽为白色,先端黑色,后面形成一个新月形的黑斑围着白色脸,面盘也不明显。跗跖和趾上均被有白色的绒羽,尾羽较长,体形与隼类相似,上体为棕褐色,有白色的斑纹,下体为白色,具有褐色的横斑。整个看上去羽色较为醒目,与其他夜行性鹗类在体形和羽色均不相同,这是因为它所生存的北极地区,整个夏天几乎都是连续不断的白昼的缘故。虹膜鲜黄色;嘴黄色,爪黑色。
</h3><h3><br></h3> <h3>这个点再过去差不多到漠河了,那是国内极寒地</h3> <h3>不算好冷冻,呆两个小时还可以</h3> <h3>本尊装备较好,只要不露太多肉肉,防冻还是没问题的</h3> <h3>美丽的银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