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 1、呼朋唤友教研去 <h3>百忙之中的细细叮咛,挂记,在心里!感恩孙老师,前行的领路人!</h3> <h3>温暖的相约,来来来,教研去!</h3> <h3>温馨的家庭,相互的牵挂</h3> <h3>一言一语总关情</h3> 2、细节处的默默支持 <h3>进入校园,电子屏的闪烁,诉说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h3><h3>进入教导处,暖气已开,茶水已烧热……</h3><h3>一箱子的器材已备好……</h3><h3>支持……何须多言?</h3> 二、做一个课堂研究者 1、呈现方式的探索 <h3>实验模拟呈现,让学生在呈现中观察,思考,获得新知</h3> <h3>在动手中探索新知</h3> <h3>小组长带领下的学习,起点更低,更接学生学情</h3> 2、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h3>老师组织学生做小老师,在讲解中提升学习的层次,积极互动</h3> <h3>组织学生分小组研讨,小组长认真带领组员学习课本</h3> <h3>来来来,欣赏下同伴的精彩</h3> <h3>同伴的欣赏,鼓掌,让有成就感的学生激情满满,下一次,我一定……这就是期待效应</h3> 3、观察与反思 <h3>走近学生,理解学生,观察他们的思维起点在哪里,卡壳的地方又在哪里?学情观察,让我们更有效的组织教学……</h3> <h3>观察,记录,统计,分析,认真做课堂的研究者……心在这里,乐以忘忧</h3> <h3>思维卡壳的地方,就是我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但,我们不告诉,我们只提问题,谁来解决?学生的表情告诉我们答案</h3> <h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h3> <h3>盘点课堂的情况,老师的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的反思,细细商量还如何改变,在观察,回顾,反思,改进中打磨自己,外边那么冷,可谁有知道外边冷呢?一心一意做小小的课堂研究</h3> 三、着力关注学生的学习 1、自学组织尝试 <h3>我们自己学,真正体验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h3> <h3>小组长带领研讨</h3> <h3>我来给大家讲解,哈哈!</h3> 2、探索、质疑、尝试 <h3>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比较不同,问一问各自的想法……</h3> <h3>听一听你的观点,我怎么跟你的想法不同呢?质疑,追问,真学习自然发生</h3> <h3>老师,你莫说,我们自己试一试,我就不信我的观点有问题?……</h3> 3、表达、展示、完善、享受 <h3>勇敢表达自己</h3> <h3>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h3> <h3>享受成就感,享受学习过程</h3> 四、孙老师寄语 <h3>一路前行,莫管他人评说</h3> <h3>孙老师寄语我们:</h3><h3>1,人一辈子总得做点自己的事。</h3><h3>2,关注自己如何教,让自己更专业。</h3><h3>3,关注学生的学,让我们更接近学情</h3><h3>4,只管埋头走路,莫管风雨彩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