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

幽兰 ½ ⅔ ⅔ ¼ ⁿ°°°

<h3>人家在水中,水中架小桥</h3><h3>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h3><h3>桥头两排房,水中有倒影”</h3><h3>的水乡风情画</h3><h3>我们村庄是靠一条河而建我们多叫【港浪口】。沿着河边依次走一条条弄堂就出现眼前,每一条弄堂有二十几户,多是前门对后门,所以不管雨天,雪天,去窜门多不怕淋着。弄堂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可以感受到无穷的文化趣味。我们常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居住环境:螺蜘壳里做道场。可不是嘛,人人在狭窄简陋处做成复杂的事。其实,比起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我更加喜欢这细长的弄堂和吵闹的胡同,这些小巷子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h3><h3>每年夏天,一有空去河边钓鱼,有的小伙伴们找一棵树坐在树下,有的坐在小船上。一到晚上大家或多或少多有煎叉鱼吃☞钓的多的给钓少的一点,那时算是一道好菜了😄 有时,我们三五成群打着赤脚,扛着竹竿,蒙层蜘蛛网,粘贴知了,养在火柴盒里,烟盒里,在盒子上扎几个孔,听知了唱歌。傍晚十分,我们成群结对,打着赤膊,穿着拖鞋,蹦蹦跳跳地来到小河边,"扑通、扑通"跃入水中,沉入水底,然后探出头颅,摇摆着脑袋,甩掉脸上的水珠。</h3><h3>冬天是最悠闲的时候,气温很低,大家都去晒谷场晒太阳,早上,一个小队的人差不多多去晒太阳,因为弄堂紧挨着,终年见不到太阳。如下一场鹅毛般大雪,清晨大家多会清扫门前积雪,不然出不去了,不见日头的弄堂,只有我们好高兴,等别处没雪了我们还可以在弄堂里玩打雪仗。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打雪仗、堆雪人,以赤豆点眼,用红纸当唇,栩栩如生、惟妙惟肖。</h3><h3>小巷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夏天的夜晚。日落西山,暑气渐消;明月东升,晚风徐来。小巷里家家户户搭台搭凳,在大门口乘凉,巷子里一时间热闹得像如今的大排档。</h3><h3>若是在河边骑过一位卖冰棍的,我们那卖冰棍的只在港浪口敲喊。若是来一根冰棍,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那时卖冰棍的是骑着自行车特意在每个弄堂口敲喊,一边用小木板敲一下,一边扯着嗓门以特有的节奏喊一下“棒冰要哇”“卖棒冰哩噢”,一旦听到,小伙伴们立刻问父母要了钱,一个比一个跑得快,一边跑,一边嘴里还拖着长长的音喊着“等等”,生怕卖冰棍的走远了,那景象现在想来还想笑!</h3><h3>双抢的时候,早上,天朦朦亮,去稻田割稻,那时,稻子的叶片上挂着亮晶晶的露珠,埋头其中,不一会儿身上就湿淋淋的,衣裤贴着身子,发梢贴在额头,裸露的脚和手臂上沾满了小虫,蚊子在耳边嗡嗡作响。可哪有心思顾得上这些,只能任由它们叮咬。起初,身上还有股凉意,割着割着,整个身子就像是刚出笼的馒头腾腾地直冒白白的热气。我憋足劲儿,左手抓起稻杆,右手急速地挥舞镰子,割一把稻子,放在☞太车上☜只有我们附近几个村庄有,一边割一边捆,然后一边晾在干上。一排排整齐的晾在田里,像一排排金色的小屋。等晾干了,在收到稻场去。</h3><h3>稻孑干了,中午才是收稻的好时段,大人们才用扁担一捆捆挑回家,稻杠☞两头尖的粗竹☜两头各插上一捆大大的稻谷,冒着烈日,赤着脚☞因田里有水,不能穿鞋☜哼哼嗨的挑过这座桥,炎炎夏日脚踩在桥板上烫的像踩在火炉上一样,肩上的担子压得咔吱咔吱想,可人们的心情还是很高兴的。有些桥上挑的还和桥下船上收稻的打讪,你们收完了,还有的话,我放一担在你船上……好好。双抢时大家多是你邦我家,我邦你家,一团其乐融融的景象。</h3><h3>城市的发展,无论是规划和改造,离不开征地、拆迁和改建。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老的东西也在逐渐的消失,而且无法再现。因此总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自己和后人留下点回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