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海战耽误了的文艺中年:铁血柔情李舜臣

陈樱花

<h1>  李舜臣将军和他的龟船是被收入我们中小学世界历史课本中的为数不多的关于朝鲜的历史人物和事迹之一,所以我们对他的英勇抗日事迹并不陌生。不过,大部分国人对于李舜臣将军的认识也就仅仅到此而止而已,而实际上,他在朝鲜历史上的影响力之大其实是被低估的。 &nbsp;</h1><h1><br></h1><h1> 李舜臣作为朝鲜历史上的杰出将领之一,在朝鲜历史上的功绩无需多言,首尔光化门广场上威风凛凛的李舜臣将军的铜像在21世纪再次被隆重建成,并作为很多国家级重点活动的场所来使用就足以说明一切。历史上从来都不缺乏英勇善战的英雄故事,所以人们容易忽略和自己关系不太紧密的英雄,即便这个英雄有多么伟大,因为他无非是一个符号,却无法刻入我们的内心。世界对于李舜臣的认识,大体上也没有走出这个框架。对于李舜臣将军,除了他善打海战之外,我们大部分人对作为一个人的李舜臣却知之甚少。我们只知道英雄李舜臣,却从未体会到过性情中人李舜臣,孝子慈父李舜臣,领导力爆棚的李舜臣,更从未知晓这样一位神一般,传说一样的人物,竟也是一生坎坷,遭人陷害几乎死于狱中,甚至还一生与病痛和精神上的折磨作斗争,几度几乎抑郁不振。</h1><h1><br></h1><h1> 李舜臣脆弱得不像将军却又坚强得最像将军的故事就此开始回放。</h1><h3><br></h3><h3><br></h3> <h1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font><font color="#167efb">登上货币的民族圣雄</font></b><b></b><font color="#167efb"></font> &nbsp;</h1><h1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 "><br></h1><h1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 "> 李舜臣将军在朝鲜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传说。从能够登上一国货币的人物的角度来看,李舜臣将军的重要性更加被彰显出来。在韩国,继1950年李承晚总统走上货币之后,李舜臣将军是走上1958年版50韩元纸币的第二位韩国货币上的人物。之后,在1970年版的100韩元硬币上再次出现李舜臣将军的头像。而这个100韩元的硬币在相当长的时是使用频率极其高的硬币,不是之一。 &nbsp;</h1><h1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 "> &nbsp;</h1><h1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 "> 与李舜臣将军不可分割且几乎齐名的另一个重要物件就是据传说他制造的龟船。其实早在1953年,10韩元纸币、100韩元纸币,以及1000韩元纸币上就同时都选取了李舜臣将军发明的龟船形象,而1953年版的1韩元和5韩元纸币上出现的则是美制龟船。可以说,1953年版的韩币就是龟船一统天下的一个繁盛局面,不难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忠武公李舜臣将军所创造的龟船的无限赞美和推崇。毕竟,击退进犯的日军,创造了李舜臣将军海战神话的最有力工具就是龟船。这种持续的推崇并没有停止在1953年。1962年的10韩元纸币上,1966年的5韩元硬币,以及1966年的500韩元纸币上再次出现了龟船。 &nbsp;</h1><h1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 "> &nbsp;</h1><h1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 "> 而1973年的500元纸币上则同时出现了李舜臣将军和他的龟船形象,英雄和英雄发明的龟船终于合体出现在了同一张货币上,其意义则更为重大。</h1> <h1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开挂模式的叱咤战神忠武公</font></b> &nbsp;</h1><h1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 "><br></h1><h1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 "> 让我们先来看一份战神忠武公的赫赫战功表吧。对普通将军而言,打一次胜仗很容易;对优秀的将军而言,打几次胜仗也是可能的;但对于任何一个伟大的将军而言,从不打败仗却是几乎不可能的。但是李舜臣却做到了!李舜臣在壬辰倭乱期间,凭借着他杰出的领导力和战术、战略以及爱国情怀,挽救了国家,取得了23战23胜的记录,可谓空前绝后。从第一次战斗—玉浦海战开始,到闲山岛大捷,到最后一次海战——露粱海战,他一次都没失败过,在海战史上成为名垂千秋的英雄。这就是被封为忠武公的战神李舜臣交出的答卷。这份答卷,在世界海战史上也几乎绝无仅有,让人不可望其项背。 &nbsp;</h1><h1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 "><br></h1><h1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 "> 战神的炼成应该是从小就可见些端倪的。追溯李舜臣的端倪其实也不算早了,能回溯到的应该是他28岁参加武科考试的时候。当时不知道是马儿不听话还是考试太紧张,李舜臣竟然很倒霉地从狂奔的马上摔了下来,摔伤了脚,很严重。如果就此休息,那一年的合格名单里就不会出现李舜臣的名字,那后面大概也就不会有忠武公的传奇留下来了。坚韧大概从那个时候就是李舜臣的一种能力和美德。只见李舜臣抓起身边能抓到的一些柳条,绑住脚之后,就又继续去奔跑、考试了。不疼吗?能不疼吗!中国古有关公刮骨疗伤,朝鲜的李舜臣将军也是一脉相承。似乎英雄的肉体疼痛忍耐力和意志力总是高于常人。 &nbsp;</h1><h1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 "><br></h1><h1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 "> 而在这23次胜利中,最让人感动和落泪的不可不提鸣梁大捷和露梁海战。先看鸣梁大捷。要理解鸣梁大捷的意义,则要回顾鸣梁大捷之前朝鲜的一次巨大惨败——漆川梁海战。说到漆川梁海战,到底是谁吃的这一大败仗呢?历史舞台上活跃着的总是那么几个人物。在漆川梁海战中惨败的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恰恰是当时三大将军之一——元均。这个元均,也正是诬陷李舜臣,导致他被罢免了三道水军统治使的官职并关入监狱的那个人。除掉了李舜臣之后,元均自己接任了三道水军统治使,但他却万万没有想到,日本人根本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朝鲜水军七千艘船在日军的进攻下无处可去。而在漆川梁海战中,元均则丢掉了几乎所有的战线和士兵。 &nbsp;</h1><h1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 "><br></h1><h1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 "> 漆川梁海战中战败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宣祖是灰心失望,打算干脆废除水军。就在此时,李舜臣说出了掷地有声的下面一番话:“现在为臣这里仍然有战船12艘,用尽全力去战斗的话,一定能抗敌。即便大获全胜的概率很低,但是如果为臣不死,敌人就不敢轻视我们。”当时李舜臣的处境是被革职后险些死在狱中的白衣从军身份。能说出这番话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对国家的热爱啊。因此,这番话就显得更加令人动容。在名为郁陶项的鸣梁海峡中,李舜臣利用浪潮,用12艘船大破日本133艘战船,击退日军。 &nbsp;</h1><h1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 "> 露梁海战作为结束日军七年侵略的最后一仗,更具有巨大意义。在这场战斗中,留给人最为感动的则是李舜臣将军当时说过的一句话:“必死即生,必生即死”。李舜臣将军在危难中说出这句话时,表达的应该不仅仅是兵法战略思想,更是一种一直在他身上闪耀的强烈的爱国信念。他一直坚信,不管人处于什么处境下,精神力可以战胜一切。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和难关,都要以必死之心和绝不屈服的精神来做事。1598年8月,丰臣秀吉去世,11月李舜臣将军在露粱海战中切断日军的退路,与日本的300多艘战船进行了战斗,与明朝合力的水军击沉了300多艘船中的200多艘,再次取得大胜。历经7年的战争画上了句号。</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坎坷之路,他砥砺前行</font></b> &nbsp;</h1><h1><br></h1><h1> 大部分人生赢家的开挂模式是从小就开始的。比如说,唐朝诗人刘禹锡,22岁就中进士。自我打鸡血的著名人士张爱玲也老早就表示,出名要趁早啊,否则那快乐也不那么尽兴。可惜,李舜臣的人生却从未表现出这些少年得志的丝毫蛛丝马迹来,反而却显得命运处处在跟他作对一样,他总是在负重前行。 &nbsp;</h1><h1><br></h1><h1> 1545年,在首尔乾川洞,李舜臣出生了。尽管小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但命运之神也没有特别眷顾他,让他能有什么机会显得和别人家孩子有多么大的不同。也就是说,天才这种可能性在李舜臣身上没有留下任何印迹。 &nbsp;</h1><h1><br></h1><h1> 放在现在来看,李舜臣以28岁的年龄才去参加训练员别科目武科考试,真的是已经晚了太多。在得到金光闪闪的“宣武功臣”称号的李舜臣、权慄,元均三个人中,李舜臣比元均武考试合格的时间晚了许多,起跑线是输了个彻彻底底。考试合格后,人生也并没有从此踏上快速通道,如果没有壬辰倭乱的发生,那我们的历史中大概也不会记得有过一个人叫做李舜臣。他的官职上升也泛善可陈,从九品官“权管”到四品官“万户”,最后去咸镜道参加防御胡人的战斗。 &nbsp;</h1><h1><br></h1><h1> 有人说,即便不当英雄,但至少作为一个官员过完一生,也总还算是不错的。可是人生的道路走来走去才发现,平淡是福还真是至理名言,因为想要平淡并不容易。李舜臣本来只想好好保家卫国,上阵杀敌,但却偏偏遇到了这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倒霉事儿——被陷害。反观历史,几乎所有的国家要员之间都会上演这一戏码。文艺中年李舜臣一心向明月,却还是没能逃脱被陷害的命运。时间要回到1597年。就在这一年,明朝和日本之间的江华会谈破裂,2月,日本再次进攻朝鲜,朝鲜史称“丁酉再乱”,我大明朝的历史上叫“万历朝鲜战争”的第二阶段,日本则把这场战争叫做“文禄·庆友之役”。 &nbsp;</h1><h1><br></h1><h1> 刚才就提到过一个重要人物元均,也正是李舜臣此生最大的冤家对头和跟他作对的小人。当时小西行长的部下,同时也是双重间谍的要时罗这个人物向庆尚右兵使金应瑞告密说,加藤清正会在某一天越过大海,说得那叫一个言之凿凿。朝廷便向统制使李舜臣下了抓捕加藤清正的命令。任过都元帅的权慄还亲自前往闲山岛,下令让李舜臣准备出动。李舜臣经过冷静判断后,认为这是敌人的诡计,所以没有出动。结果,正如元均策划的那样,元均以放走了倭将,没能有效阻挡敌军,辜负了国家等理由诬陷李舜臣,向宣祖递交了上疏。但事实上,李舜臣作为一名将军的判断力丝毫没错,加藤清正已经在几天前就去了西生浦(今韩国庆尚北道蔚山市南部)。但事实却总是败于诬陷。2月26日,李舜臣被宣祖下令押赴首尔,一路上所经之处,百姓们夹道洒泪相送。3月4日,李舜臣被关入狱中,开始接受严刑审讯,几乎丧命。 &nbsp;</h1><h1><br></h1><h1> 幸好李舜臣还有不少有一定权势和话语权,且还能对他鼎力相助的朋友,比如当时的“领议政”柳成龙,当时的“都体察使”的李元翼等等。他们为了救李舜臣在不停奔走。一个月牢狱之苦之后,李舜臣终于得以免除一死,走出监狱。但此时的他,早已不再是一个月前的将军。两个月后,他只能以“白衣从军”身份跟随权慄的部队再次踏上征程。</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b>心中有爱,与将士同在</b></font><font color="#167efb"></font><b></b> &nbsp;</h1><h1><br></h1><h1> 李舜臣有个习惯,而且是一个和武将身份不太相符的习惯,那就是写日记。从1592年5月1日开始,一直到他战死的前两天,也就是1598年11月17日,将近七年的时间里,除了在狱中的那一个月,他的日记几乎没有断过,整整写出了八大卷的分量。他日记中记下的悲悯情怀和对将士们的慈祥爱护,令人动容。他的日记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内容:看到到处的疫病或饥饿,看到受着冷冻的士兵们,真是感到非常心痛,而自己又没法为他们特别做什么,所以只能一起流泪。下雨的晚上,他是那么担心受苦的士兵的心情,也都一字一句写在了日记中。 &nbsp;</h1><h1><br></h1><h1> 此外,对于勇敢杀敌战死的部下,李舜臣通过奏折来写下战死者的姓名,纪念他们的功劳,用心为死者举行葬礼,死去士兵的尸体则命令各个将帅用小船运回士兵们各自的故乡,并为他们举行葬礼。战死者的妻儿也都会尽力抚养。 &nbsp;</h1><h1><br></h1><h1> 但在慈爱的同时,李舜臣将军也有很严格的一面。他认为,规则和纪律在军队中就像生命一样重要,有纪律才是对更广大士兵的真正的爱。所以日记中留下了不少对于违反军记者严惩的记录。 “1593年2月1日,开炮神武崔逸因两次违反军法被处以死刑”。 “1594年8月26日,兴阳谦海人家的小儿子张兴悄悄地把30名士兵用自己的船载走。因此被砍了头。”“1594年9月11日,和南平色吏三次偷军粮的顺天格军被处以死刑。” &nbsp;</h1><h1><br></h1><h1> 而且,李舜臣作为一个彻底的原则主义者的样子也通过日记可以了解到。1579年在他作为训练员工作时,上官想要把自己的亲戚升职为参军,拜托他修改人事关系文书。对于这件事,李舜臣断然拒绝道:“如果把下面的人换个顺序调上来,那么原来该升职的那个人就升不了了。这件事不对。” </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b>长夜漫漫,铁汉的脆弱说与谁听?</b></font> &nbsp;</h1><h1><br></h1><h1> 如果说不曾夜半独自哭泣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李舜臣则可以算是最足以谈人生的英雄了。如果说白天我们看到的是具有卓越领导力,关爱部下,精于对部下进行海战训练的硬汉将军,那么晚上,取代铮铮铁骨的则是抒情、脆弱,和无尽的痛苦缠绕下的一个孤独的灵魂。 &nbsp;</h1><h1><br></h1><h1> 如果不是他自己留下的将近七年的日记,可能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相信这样一个海战圣雄人物,却身体孱弱,常年在和肠胃病、传染病、风土病等各种病痛作斗争。从1594年3月6日到24日,他的日记中几乎每天都有关于生病的记录,这种记录几乎延续了20天左右。稍微好转一点,又出现了生病、孤独等语句,比如“身体不方便,生病了,身体很难受,病到呻吟”等表达方式出现的次数非常之多。有时候病得特别严重时,甚至认不得人。 &nbsp;</h1><h1><br></h1><h1> 病痛只是让他脆弱,却还未曾让他哭泣。而对母亲的思念和母亲、儿子的相继离世,却每每在晚上让李舜臣痛哭不已。“点亮蜡烛,独自一人坐下想想国家的事,忍不住流下眼泪。” “想起生病的八十岁老母亲,睁着眼睛一夜未眠。”我们来看一下接到母亲去世消息的那天的日记吧。1597年4月13日的日记中是这么写的:“不久后,侍从顺和从船上下来,转交给我母亲的讣告。我跑出去,跺着脚,天空漆黑一片。想要马上跑到海岸上,但船已经来了。心像被扯开一样疼痛,却无法完全写出来”。 &nbsp;</h1><h1><br></h1><h1> 4月19日的日记中写着,“天下还有经历过像我经历的这些事的人吗?想要赶快死去却死不了”。李舜臣在日记中持续表达着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悲痛心情。 &nbsp;</h1><h1><br></h1><h1> 丧母半年后,李舜臣又逢丧子之痛。10月14日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潦草地打开外面的封纸。看到烈(李舜臣的二儿子)的字迹,在封面上写下了‘痛哭’二字。知道免(李舜臣战死的儿子)战死之后,我无法自控地心碎,低下头痛哭起来。老天啊,怎么能如此不仁慈啊。按道理应该是我死去,你活下来啊。怎么现在变成你死去,我却还活着,这不合道理啊!天地一片漆黑,明亮的太阳也失去了光芒。我好难过啊 !我的儿子啊,你丢下我去了哪里啊?你和别人不同,是因为你那么聪明伶俐,所以老天才不让你留在这个世界上吗?因为我犯下的罪,现在却报应到了你身上!现在我要依赖着谁活下去啊?” &nbsp;</h1><h1><br></h1><h1> 多少个战争中的漫漫长夜里,李舜臣无人可说的病痛、孤独、忧伤、悲痛,就这样变成了一句一句写在日记上的文字。细腻的感触,无尽的痛苦,却无人能说,不可诉说。这该是多么沉重的不可承受啊。</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去标签化</font></b> &nbsp;</h1><h1><br></h1><h1> 我们再次回到初始的假设,如果没有壬辰倭乱,李舜臣的人生会是怎样? &nbsp;</h1><h1><br></h1><h1> 也许,他会成为和我国历史上大批喜爱文学的官员一样的一员。虽是武将,却爱写文字,恐怕文臣也未必能坚持写日记吧?而且他的日记中也时不时会出现一些非常抒情的句子,比如,“今晚的大海上,月光冷冷地照着,没有一丝杂质。”“海上的月光洒满船。” “今晚月光如昼,波浪如绸。” &nbsp;</h1><h1><br></h1><h1> 1595年9月14日,庆尚右水使来看李舜臣,并且一起喝酒。告别时,李舜臣还亲自做诗一首。 如果没有那个战争的时代,李舜臣会怎样?他也许又是一名被海战耽误了的文艺中年。 &nbsp;</h1><h1><br></h1><h1> 不管是文艺青年,文艺中年,还是文艺老年,其实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皆为性情中人。李舜臣的日记中,相当部分也留下了这样的记录。 &nbsp;</h1><h1> &nbsp;</h1><h1> 1594年7月5日“和部下一起喝酒,射箭十余支。大醉后登上瞭望台,直到夜深了才回去。” 1595年4月4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早上庆尚水使请求射箭,权朴两位助防将一起乘船去找庆尚水使。全罗水使已经先到了。一起射箭,一整天都在聊天,然后回来。” 1596年6月2日的日记中,则写下了用皮子做了一件围裙的记录。好像手艺还不错。加工皮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等等。 &nbsp;</h1><h1><br></h1><h1> 比起被神化了的圣雄李舜臣,也许,我们更能从走下神坛的,去了标签化的,也有伤痛也有泪,也有豪情也放歌的李舜臣身上感受到更多真实的伟大。 </h1>